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职业院校思政课中的实践探索

    李艳

    摘 要 高校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形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亮点。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思想政治教育 优秀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它在一定的地区或一定的群体,个人或组织形成的一些放映当地特色的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受到世世代代人们的认同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传承和创新,最终形成了各具文化特色的文化气息。

    2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职业院校思政课中的必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多渠道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开放性的表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德育精神为地方高校文化教育提供优质资源,其教育功能主要表现在:培养大学生融入社会、热爱家乡的情感,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近年来,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提高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宝贵资源。高校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形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亮点。我国是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多样性极为丰富的大国,与世界上任何发展中国家一样,我国不但面临文化遗产急剧消逝引起的普遍忧虑,也面临着在信息时代大量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被有技术和资金的域外人任意开发利用甚至被歪曲的事实。

    高校是集开放性、综合性为一体的教育基地,不仅传授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也承担着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融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并不断激励着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不仅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优秀人才。

    3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职业院校思政课中的实践途径

    3.1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大思政实践课体系中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的重要精神,同时促进校园文化繁荣,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生活,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体现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个性化人才教育培养的方向。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了第五届大思政“社會实践大赛”,主题是“珍惜定格的历史,爱护不朽的文明”——我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展示。网球学院的吴承德以及汽车学院的吴文广同学在本次活动中获得一等奖,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学生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以及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视角观察、关注自己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和自信,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之中,努力提升个人素质,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实践基础。

    3.2将民族传统文化与职业院校思政教育相结合

    民族民间艺术和民族传统活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具民族特色的音乐、戏曲艺术、集体活动等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传承中华文明,还在一定程度上从德、智、体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采取切实有效的途径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利用具有爱国主义色彩的戏曲艺术的欣赏和分析,不仅能获得广大学生的喜爱,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也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品格的形成、高尚道德情操的养成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高校教育中,体育教育也是一门能充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在进行体育教育的过程中融入具有优秀文化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育活动教育,不仅是身体健康教育也是心理品德教育的重要题材。将民族体育活动融入到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在体育活动的竞赛过程中让大学生学会合作、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养成永不放弃、坚持到底的意志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明精神,推动着社会文明向前发展。

    3.3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体现着一所学校培育人才的核心价值理念,它作为一种教育软实力,对学生道德情操、思维方式、身心成长、人格塑造及文化结构等方面都有着深远而巨大的影响。非物质文化历经千百年历史沉淀而逐渐形成,具有中国文化特色,是反映地域文化特质的不可估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作为教育的布道者,可以以“非遗”作品展示、知识竞赛、有奖征文、文艺演出、田野调查及学术交流、宣传展板等活动方式适时而有选择性地将部分“非物质文化”引入校园,在师生间广泛宣扬和传播,活跃校园文化气氛,让他们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民族自豪感,自觉意识到“外国月亮更比中国圆”思想的狭隘,进而上升到文化和精神层面上的自觉,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与传播。

    基金项目:武汉城市职业学院课题(编号:2017whcvcB09)。

    参考文献

    [1] 柳倩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校园传承意义[J].文学教育,2009(11).

    [2] 严永和.民间文学艺术的知识产权保护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