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职高专院校评估中亟待解决的六大基本问题

    周益斌

    doi=10.3969/j.issn.1001-8794.2014.07.020

    【摘 要】自2004年开始,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评估工作进入了一个制度化、常态化和动态化的阶段。经过首轮评估和第二轮评估,高职高专院校评估均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随着人们对教育评估实践的深入,对教育评估理论的深化,关于我国高职高专院校评估中存在的六个基本问题越来越引发人们的思考和关注,即什么是高职高专院校评估的真正内涵、评估主体、评估目的、评估指标体系、评估过程以及评估结果。经过分析和研究认为,对六个基本问题的答案应是开放的、多元的、拓展的。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评估;评估主体;评估目的;评估指标;评估过程与结果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4)07-0069-02

    

    

    【收稿日期】2014-04-22

    【基金项目】2013年上海市教育评估院招标课题“我国近10年来教育评估政策研究”,编号为教评研201309

    经过首轮评估和第二轮评估,高职高专院校评估均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随着人们对教育评估实践的深入,对教育评估理论的深化,正如有专家说,高职高专院校评估过程中存在着很多明显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下一阶段需要彻底颠覆的。[1]具体来说,以下六个基本问题越来越引发人们的思考和关注,亟待解决。

    一、评估的内涵到底是什么

    到底是教学水平评估,还是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抑或是院校评估?这都是评估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直接关系到评估主体、评估方法、评估指标体系、评估过程和结果等。

    教学水平评估,这是目前教育部针对本科办学主体进行的评估,其指标体系的设定均围绕教学这一环节开展。其实教学水平评估、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以下简称“水平评估”)、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以下简称“工作评估”)三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水平评估”和“工作评估”,一般来说,都涵盖教学水平的评估。教学水平只是反应一所学校的师资力量和师资水平。

    “工作评估”,这一提法能够很好地涵盖高职院校教育类型的评估,但是这提法也是经过了一个反思探索的阶段。首轮评估的全称为“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到2008年开展第二轮评估时正式定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这一提法显然有两个转变:一个转变是由“水平评估”转为“工作评估”。在第二轮评估时改为“工作评估”就意味着教育部管理层意识到评估应该提升到另一层次,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阶段。第二个转变是由“高职高专院校”转变为“高职院校”。说明高等职业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还是有一定区别的。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教育部也开始意识到高职高专作为一个教育类型是存在问题的,高职院校单列是符合教育部2006(16)号文件精神的。[2]

    二、评估的主体到底是谁

    评估的主体直接关系到评估各方的积极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因此,充分调动各个评估主体的积极性是评估的关键。到底评估主体是谁,正如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组长杨应崧教授在反思这一问题所说:“谁是评估的主体?……慎重地考虑,我们把(主要利益相关者的意见)这些东西汇总起来,然后提炼出来,我们现在的结论是学生、老师、家长、政府,”①

    三、评估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评估终极目的是什么,这关系到评估的顶层设计。首轮评估对教育质量的理解,更多的关注教育硬件的评估。因为当时能够给教育对象提供基本的教育资源实属不易,但是随着改革和认识的深入,意识到了教育质量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这其中不仅包括教育资源,还包括教育环境、教育过程、教育结果等各方面。此外还应更多看到教育服务质量的方面,因为教育事业是一项面对人的事业,教育对象在这一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服务是否满意,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教育质量的反映。

    四、评估的指标体系合理与否

    目前,教育部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评估,其指标体系合理吗?答案虽然不是一个合理与不合理所能回答的,但是确实存在进一步提高合理度的问题。首轮评估的六大指标体系很大程度上是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推导和修改版,在高职高专教育类型的特色上没有明显地凸显出来。七个一级指标完全一样。甚至“学风”这个一级指标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省去了。在二级指标中,仅仅在“产学研合作”、“职业能力训练”上稍显职业教育的特色。

    第二轮评估虽然在首轮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改善,甚至有些地方是彻底的颠覆。但是其指标体系的设计还是值得商榷的。数据采集平台建设和分析是此轮评估的一大改变,其出发点是希望在首轮评估中出现的问题得到纠正,主要是专家评估一所学校的时间不充分和信息不对称,这两个“不”很容易出现评估结论失真或者失当,为了克服这两个“不”,在进行评估前充分掌握一所学校的真实信息并能根据这些信息进行一个预判断,带着这些预判断再进一步进行核实和确诊将是评估专家进驻评估院校的重点任务。尽管初衷如此,但是在具体实施操作时,这一指标体系还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挑战之一仍是面临信息采集的困难,据调研目前的数据信息采集平台在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受到排斥,势必会给信息带来一些失真。之二是教育部设计的这个信息平台仍然过细、过频繁,特别是教务部门的工作量加大了,会出现应付情绪。[3]

    五、评估的过程是否值得商榷

    评估的过程可以分为静态评估和动态评估,根据教育规律来说,教育评估实际上是以动态评估为主的,静态评估只是一个横断面所反映的情况。众所周知,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职业教育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需要教师、教育者花大量时间、实践和精力不断强化和训练的过程,这一过程的评估靠静态评估是很难实现的,只有通过动态的评估才能反映出来。[4]

    目前,评估能否做到动态评估为主,客观地说,第二轮评估虽然运用了数据采集平台这一现代化信息手段,但是在这些相对简单的数据、表格面前,离动态评估的差距还是明显的。如果改变思路,特别是改变评价主体,也许是一个好方法。比如,将学生作为评估主体,就比较容易从一个侧面真实反映一所学校的教育水平。

    六、评估的结果与教育质量观是否相符

    目前,关于教育结果的评估有以下几种观点:一种认为教育结果就是学生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学生的就业能力——职业技术水平,这个就是教育结果最直接的反映;也有观点认为教育结果是学生的满意度;还有观点认为教育结果应该是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教育结果应该是投资人——政府、企业或者个人所投入形成的产出的满意度。这些观点都有一定的合理性,能从不同侧面看出教育主体对教育结果的不同诉求。

    当前的高职高专院校评估结果到底是以什么为导向?如果说首轮评估的导向是为了提升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条件等,似乎已经达到了目的。但是,在新一轮评估中,到底持有什么样的教育质量观,似乎在目前的评估中还难以看出其质量导向。

    总之,对六个基本问题的回答应是开放的、多元的、拓展的。

    【注释】

    ①资料来源于2008年教育部评估专家杨应崧教授在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做的专题报告,由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评建办整理而成.

    【参考文献】

    [1]杨应崧.高职评估工作需要进行彻底的反思和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9,(33):22.

    [2]郭扬.高职院校评估如何从“水平评估”转向“工作评估”[J].中国高教研究,2008,(6):42-44.

    [3]张洪秀.我国高等教育评估: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3):23-24.

    [4]杨应崧.在2009年高职院校评估工作会议上的发言[DB]. /uploads/202205/10/p3743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