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中心复合型人才现状分析及对策

张艳伟 陶德馨 戴金山 张莹 王迎春 万梦
摘 要:航运复合型人才是武汉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随着科技的进步,航运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走访调研多家航运企事业单位,从企业、院校、行业三个角度梳理目前航运业人才现状,分析目前航运业对航运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定位,提出加强长江航运复合型人才培养与发掘的总体思路及相关对策,以此提高武汉市航运复合型人才的综合素质,促进长江航运产业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航运中心;复合型人才;现状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F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8)7-0012-03
交通运输是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建设交通强国的战略目标,也为长江航运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1]。航运业对航运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已有许多学者针对航运人才的发展做了相关研究。蒋军通过调研,运用SWOT分析法对重庆市航运人才队伍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2]。杨大刚分析对比了国内外10所高校的航运金融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提出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3]。瞿群臻通过分析当前国外航运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及我国航运人才培养现状,得出“政产学研用”人才培养模式[4]。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上海、武汉、南京、宁波等地的16家港航企事业单位(企业7家,政府及事业单位9家)进行走访座谈、问卷调查及电话访谈,了解武汉市航运人才发展现状,从企业、院校、行业三个角度分析武汉市航运复合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对武汉市航运复合型人才进行需求分析,并且提出加快航运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为打造长江航运人才高地提供科学依据。
1武汉航运人才现状分析
1.1航运人才分类
按照我国港口与航运企事业单位及配套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的工作性质不同,武汉市航运人才可分为五类。即航运技术人才、航运管理人才、航运服务人才、航运科教人才、航运行政人才。详情见表1。
1.2武汉地区航运人才供给侧存在的问题
武汉地区有9所高等院校设有航运及相关专业,拥有航运教育培训机构19家,航运市场从业人员约9万人,集聚本地航运企业174家,航运市场要素的种类和规模居全国港口城市前列。同时,武汉市航运教育培训层次鲜明,涵盖专科和本科、硕士、博士教育层次。可培养多层次的航运人才,航运教育、培训能力在全国名列前茅,每年为航运业培养大批人才。但是由于企业员工知识老化、现有航运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现代航运业发展需要等原因,航运人才供给侧仍存在许多问题,制约武汉航运中心建设与发展。
1.2.1企业层面:人才成长速度“缓慢”
港航企业作为航运复合型人才培育成长的主要渠道,其岗位培训能力参差不齐,大多数企业自身缺乏高水平的内训师,使企业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知识更新、能力拓展进程放慢;同时,作为航运复合型人才主要来源的船员、高级船员人才,因近年来社会待遇、管理环境等变化,导致船员特别是内河船员素质偏低、队伍不稳定、船员流失等问题,使高级优质船员不断补充到航运管理、航运服务新业态中的供给能力减弱。由此,仅靠企业自身力量进行人才培养或市场调节,其航运复合型人才培养速度、成长质量、知识结构已满足不了航运事业交叉发展、融合发展、信息化发展和国际化发展的现实需要。
人才水平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创新能力和业务拓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人才成长速度“慢”,也成为导致湖北武汉港航企业市场竞争力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并容易使企业陷入“人才供应不足—企业发展乏力—企业效益不好—人才进一步流失”的怪圈。
1.2.2院校层面:与市场需求有所“脱节”
航运高等院校作为港航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干部的主要来源地,目前处于在各自定位的办学层次上各自努力,各行其是的状态。缺乏对未来航运中心人才发展需求、行业发展趋势和引领性新业态动向的深入了解和系统研判,一定程度上存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设置、综合素质教育等方面与行业发展实际状况及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大学毕业生专业知识面不够宽、实际动手能力差、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差、岗位适应能力差的情况比较普遍,客观上降低了入职后职业生涯发展起点的高度,不利于日后向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发展。
同样地,目前不同层次大专院校、船员培训教育机构之间也各司其职,缺乏交流互动,对于分散在各校的优秀师资力量和特色教育资源,未被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
1.2.3行业层面:教育资源“分散”、亟待整合
湖北武汉地区航运科技教育、航运管理资源丰富,港口、航运、造船、航运服务业从业人员众多,产业基础雄厚,但在航运人才发展战略(也包括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还没有形成共识和总体布局安排。行业层面一方面感到高水平人才匮乏,必将影响发展后劲,另一方面又感觉仅靠行业自身力量对人才提升的培养能力有限,对人才培养尚缺乏明确的渠道和抓手。
从调研的16家企事业单位情况看,大多数单位对人才培养给予了足够重视,但在做法上仍各自为政,未形成合力。大企业、大单位情况较好,中小企业人才培养意识和培养条件相对较差。目前,航运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尚缺乏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行业层面的协同推进,政、产、学、研的相关教育资源之间缺乏联动机制,总体上教育培训资源分散,人才培养氛围不浓,人才水平提升有限,呈现与武汉航运中心快速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局面。
2 武漢市航运复合型人才需求分析
建设武汉航运中心作为承载国家中心城市和世界亮点城市使命、复兴大武汉的重要功能载体,是湖北省和武汉市的重大战略,是助推长江经济带建设国家战略的强大动力引擎。《武汉航运中心总体规划(2017~2035年)》对武汉航运中心的战略定位是:立足长江、面向全球,承载国家经济新发展新平衡重要战略支点功能——打造长江航运大市场、国际航空大都市和自由贸易大港区。为实现这一发展目标,需要依托一大批基础性人才、中层管理人才以及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来推动其实施落地。
2.1航运复合型人才界定
所谓“复合型”人才,指跨领域、跨学科、多层次,具有复合专业知识背景或工作经历的专业技术人才或高级管理人才。本文所述及的“航运复合型人才”,是指港口、航运、造船及相关服务业领域具有复合知识结构的专业技术人才或具有跨界工作能力的管理人才和创新人才。航运复合型人才的成长过程通常如图1所示。
图1航运复合型人才成长过程
2.2航运业人才的需求特征
航运业是交通运输行业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传统产业,同时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中,又是充满挑战和机遇、极具发展潜力的先导性引领型现代服务产业。它既是港口城市交通物流枢纽的主导产业,又是水运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2.2.1航运人才需求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从产业经济角度看,现代航运中心统筹水运经济的发展,具有港口、航运、造船、服务四大生产要素。航运中心建设过程中,这四大要素之间相互交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专业复合、业务交叉本质特征。
根据世贸组织和伦敦对航运业的定义,航运中心由5大部分组成:①港口,其中有港口经营人、港口物流服务商等;②航运,其中有船舶所有人、货主、租船人、船舶管理者、船舶代理和中间商等;③特殊航运服务,其中有航运律师行、海运(水运)保险公司、保险咨询、信息和中间人、技术检查官和顾问、专业银行和会计事务所等;④航运辅助服务,包括航运专业媒体、出版、研究、咨询、年会与研讨会的组织召集、航运教育与培训、航运信息/通信服务、船员及专业人才招聘服务等;⑤航运法规及行业管理,包括国际国内海事组织业务、船旗国管理、主管航运的政府主管机关、市场监督、航运交易市场等。
从航运中心的机构和业务构成来看,充分反映了航运业细分领域专业众多、系统庞大、相互交织、融为一体的特点,从而决定了航运中心对人才需求的复杂性,以及对复合型知识结构人才需求的多样性。
2.2.2航运复合型人才需求具有急迫性
随着近年来全球航运业步入新一轮漫长调整期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亚洲地区经济贸易快速发展,亚欧互联互通步伐加快,国际航运资源向亚洲地区进一步集聚,国际航运中心东移趋势明显。因此,航运企事业单位对复合型人才特别是涉外业务管理人才的需求日趋迫切,各方面要求更为全面[5]。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新的历史时期,传统航运业向现代航运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交叉发展、融合发展、信息化发展和国际化发展的时代特征,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和互联网经济背景下,传统航运业务与金融、保险、贸易、海关、电子商务等服务领域相结合,不断形成新的商业模式和新业态,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以及对航运中心高端服务领域的业务拓展会持续产生新的需求,提出新的挑战,从而决定了对航运复合型专业人才和综合管理人才需要的急迫性。
2.3航运复合型人才需求定位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期航运业提出新目标,要求传统航运业加快转型升级,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明确提出要在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这为内河航运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从航运中心各机构组织繁复多样的工作职能和业务类型,可见航运业尤其是现代航运服务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人才密集型产业。在实施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武汉航运中心更需要抓住机遇,补齐短板,人才优先,激发活力。基于新时期航运业本质特征和时代特征的分析,对航运人才总体需求如下:
一是面向高端航运服务业发展的航运人才:主要涉及航运金融、物流管理、航运经纪、海事法律、航运信息、航运咨询、航运交易等相关交叉领域综合型人才。
二是面向港航企业发展的航运人才:主要包括大中型企业领军人才、高级管理人才、核心专业技术人才等,以及普通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和普通专业技术人才。
三是面向政府部门、院校、设计院所等事业单位发展的航运人才:如各类紧缺型的综合业务管理人才(自贸区管理、电子口岸管理、商贸物流管理、船舶鉴证、船舶检验等)、高等院校航运复合型研究生导师等。
3 武汉市航运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相关对策
综合以上武汉市航运人才现状、航运复合型人才需求分析,并借鉴各地航运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做法和经验,武汉市航运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总体思路为:以武汉航运中心发展定位为目标,以航运人才短缺和创新能力不足问题为导向,重点研究如何将武汉航运教育、航运管理和航运服务的资源优势转化人才培养优势,从企业、高校 、行业三方面分析问题、查找短板,提出加快加长江航运复合型人才培养速度、提升长江航运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总体设想和解决方案,为打造长江航运人才高地提供科学依据。
(1)创新航运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速度和培养质量。从企业和院校两个层面,分别研究并提出针对企事业在职人员和大专院校在校生的航运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拟定相关工作方案和政策措施。重点解决加快人才培养速度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
(2)整合政产学研优质教育资源,构建航运复合型人才教育培养体系。研究提出航运复合型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建设方案,具体包括航运复合型人才培养基地、人才培养专家库、在线课程远程教育课件资源库建设和武汉地区航运复合型人才培养教育联盟创建等四大部分。通过该教育培养体系建设,形成常态化组织管理能力和联动机制,重点解决资源整合、资源建设、校企联合和企业急需人才培养问题。通过整合、联合,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湖北武汉地区政产学研优质教育资源,打造长江航运人才高地。
(3)制定航运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实施方案。研究制定航运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实施方案,明确企业、院校、行业及政府的各项工作,落实加快武汉航运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主体责任,为武汉航运中心软实力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操作的航运复合型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4)提出政策建议与保障措施。提出引导航运复合型人才培养及加快发展的扶持政策、激励政策、人才优惠政策与保障措施,营造高层次航运人才集聚的政策环境和文化氛围,充分调动企业、院校、行业等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武汉航运复合型人才“早成才,多成才,成好才”的局面。
4 结语
在当今互联网经济、信息化技术与航运经济发展高度融合、现代航运服务业迅速发展的新时代,航运人才特别是高层次航运复合型人才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航运中心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打造新时期长江航运人才高地,加快培育复合型航运人才队伍,提升港航企事业单位技术、管理人员和航运院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补齐武汉高端航运服务短板,增强航运产业集聚力和竞争力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唐冠军.开启长江航运现代化建设新征程[N]. 中国交通报,2017-12-05(005).
[2]蔣军,谭明. 重庆市航运人才队伍的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02):25-29.
[3]杨大刚.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下航运金融人才培养思考[J]. 上海金融,2015(06):109-110.
[4]瞿群臻,李立鑫. 航运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动力机制[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36(02):166-168+162.
[5]朱晓玲,高玲玲.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与海事语言及复合型人才培养[J]. 港口科技 2017 第9期 P47-52 1673-6826
资助项目:武汉新港管理委员会2017年《航运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实施方案》课题
相关文章!
  • 融合正向建模与反求计算的车用

    崔庆佳 周兵 吴晓建 李宁 曾凡沂<br />
    摘 要:针对减振器调试过程中工程师凭借经验调试耗时耗力等局限性,引入反求的思想,开展了

  • 浅谈高校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

    聂森摘要: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教育领域改革之中也逐渐引用了先进技术,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对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很

  • 卫星天线过顶盲区时机分析

    晁宁+罗晓英+杨新龙<br />
    摘 要: 分析直角坐标框架结构平台和极坐标框架平台结构星载天线在各自盲区状态区域附近的发散问题。通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