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探索

    许学军+唐红雨+樊为民+郑玮玮

    doi=10.3969/j.issn.1001-8794.2014.07.018

    【摘 要】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尤其是在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进程中,更要积极发挥学校和企业的主动性。而从现阶段的高职教育发展状况来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处于政府有政策难落实、学校积极性高难推进、企业想参与没动力的尴尬境地。因此,在实践和教学过程中重新去认识政府、行业企业、学校这三者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关系,建立符合学生、学校、企业三方互赢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应该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深度合作;长效机制;技能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4)07-0063-03

    

    

    【收稿日期】2014-04-05

    【基金项目】校级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2012070607

    一、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现状

    近几年,由于高校扩招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导致学生实习和就业环境变差,很多高职院校为了生存、发展不得已降低了与合作企业的要求,使得校企合作停留于表面,很难深入。企业提供的条件也仅限于捐资助学、提供一些实习场地等等。而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要求,高职院校专业和内涵建设的各个环节都要有行业和企业的专家、能手积极参与,包括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人才培养的模式、实训场地、师资队伍的规划与建设等,特别是所开设的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尤其离不开行业企业的参加。所以,目前还只是高职教育发展进程中的较浅层次的合作。

    另外,由于自上而下的各项检查和评比,以及从自身的利益考虑,很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尤其在近年的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过程中,为了完成评估指标而临时做的一些工作,致使缺乏整体的运筹帷幄、通盘考虑,所以很少能够长期合作并建立、健全必要的运行机制。而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需要学校和企业真正携手,摒弃功利性的思想和只注重眼前的短视政绩观,使学校、企业以及合作的各个要素之间能够有机结合,同时积极主动寻求行业和政府的鼎力支持,以期达到校、企、生三赢的目的。

    二、加快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是决定校企合作成败的关键

    机制的建设包括组织机构、条件保障、管理模式等诸多环节。而要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必须对制度化、标准化、流程稳定的传统办学过程进行必要的改革,这是因为企业面对的是市场行为,它的行业标准多样,生产流程敏捷,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变化,以达到利益的最大化。双方合作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成效,不仅取决于双方对这一过程的适应程度,更取决于双赢的目的是否实现,也就直接影响到校企合作的持久性以及广度与深度。任何一次校企合作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短暂、零散、无意识的校企合作行为,既花精力,更无成效。因此,是否建立深入、全面、稳固的长效合作机制就成了高职院校能否成功办学的风向标,也是高职院校能否办出特色的基本保障。当前的形势要求高职院校的领导、一线教师要敢于突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

    从我国的办学体制和地方政府的意愿来看,政府作为校企合作的坚定推动者,必须要求学校主要领导成为校企合作的组织者,才能真正保障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开展和深入,并取得实效。鉴于这一必要性,成立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管理的协调机构已经刻不容缓,而且必须有领导挂帅。镇江高等专科学校于2013年2月为电子信息系增配了1名副主任,专门负责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和产学研工作,同时有专职校领导负责此项工作,也为校企合作向深度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校企合作机制建设除了要有组织机构作为支撑外,为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保障也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深受传统学科教育的影响,虽有严格的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运行制度,但并不适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也不能适应校企合作的企业方需求,同时也没有适应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的双师队伍、实验实训场所,更没有相对应的经费作为保障。当每年成百上千的学生完成校内课程的学习而去到企业参加顶岗和毕业实习时,学校也没有将相应的教学经费拨付到学生实习的企业,而是更多地从自身利益考虑,希望单纯依靠企业的资源来完成这一教学环节,使得开展校企合作的基本条件都得不到保障。而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为学生的顶岗实习提供场所已经是企业力所能及且切实可行的最好的方式,如果再为培养学生而增加投入是不现实的。校企之间的这种认识反差和工作步调的不一致,导致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只能走过场,成为企业“廉价劳动力”的代名词。即便是个别院校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只是极少数专业的试点,由点到面的成效值得怀疑。因此,要在高职院校全面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就必须建立规范而长效的管理机制,以保障合作的深入开展和成功实施。

    三、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校企共赢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与动力,但就当前的形势来看,校企合作并不是企业应尽的义务,更不是企业应承担的责任,校企双方合作的出发点并没有从长远利益考虑,而是简单的等价交换。作为双方的负责人,要用发展的眼光、从战略的高度来维护合作的持久性。从各自的优势来看,学校具有人才、知识、信息、科技成果等方面的软实力,企业则具备生产技术、实践环境、资金设备、科技转化等硬件优势。但是由于高职院校普遍缺乏与企业进行深入合作的能力,加上很难在短时间内给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对企业的帮助也不显著,因此,从互惠双赢的角度出发,高职院校必须以提升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为抓手,不断增强自身的软实力,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开展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多方面、多层次的服务,搭建起可供校企共同发展的信息、技术平台,针对“能胜岗+能转岗”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使学生能够适应企业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要求。有了这些条件,才会吸引企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互惠、双赢的合作中来,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才有可能真正建立,合作关系也才会更加深入、更加牢固、更加长远。在提升实力的同时,高职院校还要在提高师生服务企业的市场意识方面下大力气。如成立专业化服务团队,密切联系行业企业,深入研究市场发展动态,寻找与企业合作的结合点,研究制定学校为企业提供服务的策略,探究在校企合作过程当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措施;积极主动寻求与企业相适应的市场运行机制在整个合作过程中以及在学校改革发展过程中的运用,包括竞争机制、管理模式、风险机制等等。

    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必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由政府主导、学校推进,因此,政府和学校是关键因素,尤其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培育良好的市场秩序。一旦建立了良好的市场秩序,为学校和企业提供了政策保障,同时学校真正提升了校企合作的软实力,那么,处于市场中的企业受利益驱动就会主动参与到合作中来。此时,利益机制起着主导作用,而外部机制作用弱化,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也就水到渠成了。

    近几年,镇江高等专科学校通过增加投入以及积极申请国家和省市配套资金,大力推进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实训室建设,同时调动和发挥社会资源,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改建和新建了一大批实训场所,如企业通过捐献设备、软件等形式先后建立了罗克韦尔自动化实训室、组态控制实训室、三菱自动化实训室,以及嵌入式系统和虚拟仪器测控创新实训室、锐捷综合布线实训室等,通过配备先进的、切合生产实际的实训设备,邀请企业技术人员给师生授课,既让教师了解了最新的技术,又拉近了学生与生产实际的距离。同时,还能利用这些实训设备为生产企业进行员工培训,为校企合作的深层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今后可以考虑与镇江市乃至省内相关企业签订长期的职工培训协议,通过区域经济或产业群层面的校企合作,使更多的企业得到实惠,提升职工的技能水平,扩大学校和企业的影响力,形成校企双赢的培训供求关系,成为企业培训的外包中心。另外,针对新形势下的学校发展需要,要将重点转移到对教师的培训和企业实践中来,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提高学校的校企合作软实力,为创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积累丰富的经验。

    

    四、创新校企合作的运行管理机制

    政府要有多层次的立法保障。完善政策法规,加大政府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发挥各级行政部门的职能和行业的主导作用。政府可以通过立法,规定国有大中型企业和生产条件先进的企业,在整个职业教育过程中承担必要的责任和义务;出台更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鼓励企业与高等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对积极参与合作的企业给予实际的政策扶持,如减免税额、提供补贴等。

    要有多方位的组织保障。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在双方不同的利益基础上共谋发展、寻求各自利益的一种形式。因为二者的隶属关系和各自的目标不同,在合作过程中出现的利益冲突问题,很难依靠它们本身或者各自的主管部门来协调解决。因此,建立相应的职业教育专门机构,重视行业组织的建设,加强行业组织在职业教育过程中的指导和服务职能,使其充分发挥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的组织保障作用,显得非常重要。同时,还可以考虑由行业组织统一制定高职教育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能力要求,也就是高职教育的行业标准或者岗位要求,以此作为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基本标准。此外,学校、企业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联合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来为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保驾护航。这种组织机构负责企业全程参与办学过程,如专业设置、师资培养、教学计划、课程改革、实训场所建设等。企业作为雇主,可以安排相关人员在合作院校的相关部门任职,直接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并对校企合作的成效进行评估;院校的系(院)主任或专业负责人也可以在企业挂职,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通过经验积累指导本专业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首先,观念上要克服和摒弃应付、走过场的思想,把校企合作当作高职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其次,校企合作中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计划安排要兼顾双方的实际情况,形式上可采用分散或集中的方式进行认知实习和顶岗实习,有选择地进行工学交替课程的教学合作,因地制宜,兼具特色。再次,在制度上要杜绝重内轻外的做法,改变校外实习浮于表面,人、财、物投入得不到保障,操作上随意走过场的现状。在符合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改革传统教学安排和计划,创新校企合作管理模式,在充分考虑企业的市场需求和生产规律的基础上,实现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重构,达到学校、学生、企业多方共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Z]. 2006-11-16.

    [2]王向岭.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模式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模型构建与战略思考[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2,(7).

    [3]颜楚华.政府主导学校主体企业主动:构建校企合作保障机制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1,(4).

    [4]洪贞银.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0,(3).

    [5]谢露静.职教集团模式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7).

    Study on Construction of Longterm Mechanism of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

    XU Xuejun, TANG Hongyu, FAN Weimin, ZHENG Weiwei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Zhenjiang College, Zhenjiang 212003, China)

    

    【Abstract】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whose role can not be ignored in the process of change from “Made in China” to “Created in China”. In the process of talenttraining pattern reform to implementation of workintegrated learning,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e enterprise and schools enthusiasm, initiative should be cultivated.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it is in the dilemma that the government policy is difficult to implement,the college has enthusiasm, but hard to promote,enterprise want to participate cooperation with no power.After almost 10 years of development,it should become the main task to recognize the relationship of cooperation between governments,enterprises,and colleges,and also to establish a winwin longterm mechanism of cooperation for students,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Key words】vocational education;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depth cooperation; longterm mechanism; skilled personnel

    (编辑/乔瑞雪)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