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破高中物理学习中“懂而不会”的学习困境

陈子航
“懂而不会”是高中阶段一些同学学习物理的常见状态,这种状态体现在同学们背诵起物理概念的时候头头是道,也能记忆起应用的公式,然而在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时候,却常常出现错误.在学习物理知识时,出现“懂而不会”的状态,说明对知识的理解还很肤浅.
一、应用经典习题,探索物理概念
在学习物理知识时,不能脱离具体的案例来学习抽象的知识.我们不仅要会背诵抽象的知识,却还要了解这些理论知识能够应用在什么问题中,理论知识的每一句话代表着什么意义.因此,在学习抽象的知识时,必须结合具象的案例来学习.
如图所示,重50N的斜面体A放在动摩擦因数为0.2的水平面上,斜面上放有重10N的物块B.若A、B均处于静止状态,斜面倾角θ为30°.请思考水平面对A的摩擦力为多少N.在思考问题时,要思考这是个涉及什么物理概念的题,然后分析物理概念体现在哪些方面.通过思考,可以了解该题是一个探讨力的相互作用的题.
部分同学在思考问题时,思考的方向非常盲目,这类同学遇到了问题,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这就是“懂而不会”的一种表现.为了避免在学习时发现这种问题,同学们要每学习一个概念,就要做相应的习题,在做习题的过程中,发现每一个物理概念的特征.以后,在遇到物理问题时,能立即根据习题的特征,找到相应的概念来解决问题.
二、提升思维水平,分析物理规律
部分同学在解题时,即使知道要用哪个物理概念来解决问题,却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部分同学急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认知问题却十分片面,导致了解题错误.同学们不能正确认知物理问题,与思维水平不高,不能全面分析物理问题的规律有关.
思考上面的题目,如果要探讨水平面对A的摩擦力,就要把A与B当作一个整体来探讨,因为水平面对A的摩擦力,是作用在A和B这个整体上的.A和B这个整体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又可能受到水平作用力和摩摩力的作用.根据已知条件知A没有受到水平面上的作用力,那么意味着它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即A受到的摩擦力作用为0.
在思考物理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分析物理问题的规律,即一个物理问题存在几个状态.在第一个状态下,让物理现象发生的所有因素是什么;在第二个状态下,让物理现象发生变化的因素是什么.同学们只有学会分类探讨物理现象的状态,然后才能够分析出让物理现象产生的因素,应用这套规律来解释各种物理问题.
三、提炼物理规律,拓展物理问题
当同学们应用物理规律解释了物理问题,做出物理习题以后,同学们要结合具体的案例来提炼出物理现象的规律,这些规律,就是物理理论知识.在提炼出物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可以拓展学过的知识,提出更多的物理问题,然后在探索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夯实物理理论知识.
比如题中的案例,在探讨A受到摩擦力的时候,就必须探讨A和B这个整体,而不能探讨B.这是因为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在探讨A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时,水平面就是施力物体,A和B这个整体是受力物体.如果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本身就弄错了,就不能正确地探讨力的问题.A和B这个整体受到的力,是有矢量性的.它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分别向下和向上的.因为它们保持了一个静止的状态,所以这两个力是方向相反,力的大小相同.摩擦力与水平的力亦是相同,只是水平的力与摩擦力都是0.当理解了这一理论之后,可以延伸题中的问题,分析如果B现在在斜面上静止,那么B受到的摩擦力又是多少呢?此时,可以找出相对应的物理理论来解决问题.因为B在斜面A上,重力在斜面方向产生不为0的分力,此时它又在斜面上静止,于是摩擦力与产生不为0的分力是相同的.此时可以应用FN=Mgcosθ,θ增大,FN减小;Ff=Mgsinθ,θ增大,Ff增大.这两条公式来计算出B受到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只会死记硬背理论知识,而不能把实践案例与理论相结合,生成属于自己的理论知识,是同学们“懂而不会”的根本原因.当能用物理理论解决了习题以后,便要应用标准化、规范化的语言描述物理現象中存在的物理规律,这就是在实践中自己生成的理论知识.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