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臧 强
课程是构成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核心与基本单元,是形成专业培养规格的基本构件,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保证,也是高校品牌创建的一个重要资源。课程建设特别是精品课程建设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教育部于2003年下发的《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指出:“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全国各高校纷纷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掀起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高潮。截至2008年,全国共有1,675门本科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北京市共有694门本科课程被评为市级精品课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对学校整体课程建设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里笔者着重介绍首都师范大学是如何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的。
一、我校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及成效
(一)精品课程建设现状
首都师范大学一贯将课程建设作为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全国高校中起步较早,从上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搞课程建设。自2003年国家和北京市启动精品课程建设以来,学校紧紧抓住机遇,积极进行优质精品课程建设,以优质精品课程建设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首都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意见》、《首都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办法(试行)》,加大对精品课程建设的管理与支持力度。同时,一方面通过研制课程建设验收指标体系,进一步规范和健全课程评估制度;另一方面,强化国家、北京市、学校三级一体化精品课程建设体系的构建,使学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
(二)精品课程建设取得的成效
1.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在建设精品课程体系时,比较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树立了新的教学观念,优化了教学内容,精品课程建设已经在学校整体课程体系建设中形成了良性循环。通过建设精品课程,促进了学校整体课程教学观念的转变。从教学实践效果来看,精品课程建设体现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推动了教授为本科生讲授专业课和基础课的工作。同时,精品课程建设推动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加强了教材及师资队伍的建设。在精品课程建设中,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和一流教材是统一的。教材是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具有广泛的辐射作用。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我校教材建设工作在与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研究互动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以质量为核心的国家、北京市、学校三级教材建设体系。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切实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学校同时启动了校内本科教学团队建设工作,旨在通过教学团队建设,深入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经验交流,逐步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同时,加强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结合以及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精品课程和教学团队建设,提高了教师队伍的质量,在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及教学质量提升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3.建设了精品课程网站,实现了资源共享。网上资源是精品课程实现优质资源开放共享的主要载体,也是精品课程实现社会共享的主要渠道。学校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充分发挥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推进多媒体、网络媒体的建设,专门在学校主页上建立了精品课程网站。在精品课程网站上建立了美观大方的界面课程和专题内容,提供了课程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习题集、案例集、参考文献、授课录像等相关信息,打造了师生互动的网络平台。
二、实施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教师要树立精品意识
实施精品课程工程,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关键。广大教师必须树立精品意识,充分认识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的重要意义,它不仅是大大提高教师本身教学技能和学术素养的样板,而且也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量。教师不转变教学观念,就不能深入领会其设计理念和意义,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使用精品课程,不能运用其精神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推广精品课程不光要求教师自己掌握其内容,还要求他们指导学生学会精品课程所蕴含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模式,学会独立思考和创新技能。
(二)科学合理规划精品课程建设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必须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和重组,构建不同的课程平台模块。要提高课程建设标准,有计划、分层次地加快课程建设进程,使培养方案中所有必修课程都纳入课程建设计划中。各院(系)都要根据学校课程建设的总体规划,制定本单位的课程建设计划。通过合理规划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全校课程建设,提升整体教学水平,从而保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三)制定规范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形成有效的质量评价机制
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制定一系列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形成一套科学的质量管理机制。在精品课程建设的管理层面上,建设是基础,评估是手段,应做到评建结合,以评促建。为了确保精品课程建设的质量,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1.严格申报和评审程序,在每次评选建设精品课程立项之前,学校要科学地制定有关评选文件,明确规定申报条件、申报要求和评审程序,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前提下申报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学校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对所报项目严格评审,然后向全校公示,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
2.为了有效、有计划地开展课程建设,精品课程立项后,课程负责人每年必须向学校提交精品课程建设成果年度报告。同时,学校委托相关专家以网上检查形式,对精品课程进行年度检查。对于未能按要求完成相关建设任务的,学校将加大督办力度直至取消精品课程建设资格。
3.严把结题关,精品课程建设周期,一般为2年~3年。建设期满后,学校要按照有关精品课程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严格评审验收。建设成果显著的课程,可增加其经费投入并列为重点课程继续扶持,凡未通过验收的建设课程,最多可延期半年。延期期满仍未通过验收者,取消精品课程建设立项资格。
(四)精品课程建设的技术支持
精品课程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共享性。精品课程想要发挥其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就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限于某些教师信息网络知识的缺乏,无论是网上课件制作还是正常的更新和维护都得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参与。学校一方面应该培养任课教师自身的课件制作技能,还应该配备和培养一批专业技术队伍,为精品课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我校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由数字校园中心负责校级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与管理,提供精品课程网上运行维护、升级的技术支持;精品课程主讲教师的课堂教学录像工作,按“国家级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进行制作;提供技术条件,保证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与内容更新。
(五)建立有效的激励评价机制
精品课程的建设和维护,需要投入很大的时间和精力,这就要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评价机制。学校采取切实措施,要求教授上讲台并承担精品课程建设,鼓励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积极参加精品课程建设,对精品课程参与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学校对于精品课程建设负责人及其成员在申报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教学成果奖、教材建设项目、教学名师评选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要通过激励机制的建立,使教师实施精品课程所付出的努力和精力得到认可,以提高教师推广精品课程的积极性。同时,形成人人关心精品课程建设、人人支持精品课程建设的氛围,给教学工作注入生机和活力。■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教务处)
[责任编辑:张 雯]
课程是构成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核心与基本单元,是形成专业培养规格的基本构件,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保证,也是高校品牌创建的一个重要资源。课程建设特别是精品课程建设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教育部于2003年下发的《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指出:“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全国各高校纷纷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掀起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高潮。截至2008年,全国共有1,675门本科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北京市共有694门本科课程被评为市级精品课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对学校整体课程建设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里笔者着重介绍首都师范大学是如何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的。
一、我校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及成效
(一)精品课程建设现状
首都师范大学一贯将课程建设作为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全国高校中起步较早,从上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搞课程建设。自2003年国家和北京市启动精品课程建设以来,学校紧紧抓住机遇,积极进行优质精品课程建设,以优质精品课程建设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首都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意见》、《首都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办法(试行)》,加大对精品课程建设的管理与支持力度。同时,一方面通过研制课程建设验收指标体系,进一步规范和健全课程评估制度;另一方面,强化国家、北京市、学校三级一体化精品课程建设体系的构建,使学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
(二)精品课程建设取得的成效
1.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在建设精品课程体系时,比较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树立了新的教学观念,优化了教学内容,精品课程建设已经在学校整体课程体系建设中形成了良性循环。通过建设精品课程,促进了学校整体课程教学观念的转变。从教学实践效果来看,精品课程建设体现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推动了教授为本科生讲授专业课和基础课的工作。同时,精品课程建设推动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加强了教材及师资队伍的建设。在精品课程建设中,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和一流教材是统一的。教材是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具有广泛的辐射作用。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我校教材建设工作在与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研究互动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以质量为核心的国家、北京市、学校三级教材建设体系。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切实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学校同时启动了校内本科教学团队建设工作,旨在通过教学团队建设,深入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经验交流,逐步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同时,加强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结合以及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精品课程和教学团队建设,提高了教师队伍的质量,在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及教学质量提升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3.建设了精品课程网站,实现了资源共享。网上资源是精品课程实现优质资源开放共享的主要载体,也是精品课程实现社会共享的主要渠道。学校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充分发挥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推进多媒体、网络媒体的建设,专门在学校主页上建立了精品课程网站。在精品课程网站上建立了美观大方的界面课程和专题内容,提供了课程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习题集、案例集、参考文献、授课录像等相关信息,打造了师生互动的网络平台。
二、实施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教师要树立精品意识
实施精品课程工程,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关键。广大教师必须树立精品意识,充分认识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的重要意义,它不仅是大大提高教师本身教学技能和学术素养的样板,而且也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量。教师不转变教学观念,就不能深入领会其设计理念和意义,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使用精品课程,不能运用其精神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推广精品课程不光要求教师自己掌握其内容,还要求他们指导学生学会精品课程所蕴含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模式,学会独立思考和创新技能。
(二)科学合理规划精品课程建设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必须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和重组,构建不同的课程平台模块。要提高课程建设标准,有计划、分层次地加快课程建设进程,使培养方案中所有必修课程都纳入课程建设计划中。各院(系)都要根据学校课程建设的总体规划,制定本单位的课程建设计划。通过合理规划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全校课程建设,提升整体教学水平,从而保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三)制定规范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形成有效的质量评价机制
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制定一系列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形成一套科学的质量管理机制。在精品课程建设的管理层面上,建设是基础,评估是手段,应做到评建结合,以评促建。为了确保精品课程建设的质量,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1.严格申报和评审程序,在每次评选建设精品课程立项之前,学校要科学地制定有关评选文件,明确规定申报条件、申报要求和评审程序,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前提下申报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学校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对所报项目严格评审,然后向全校公示,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
2.为了有效、有计划地开展课程建设,精品课程立项后,课程负责人每年必须向学校提交精品课程建设成果年度报告。同时,学校委托相关专家以网上检查形式,对精品课程进行年度检查。对于未能按要求完成相关建设任务的,学校将加大督办力度直至取消精品课程建设资格。
3.严把结题关,精品课程建设周期,一般为2年~3年。建设期满后,学校要按照有关精品课程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严格评审验收。建设成果显著的课程,可增加其经费投入并列为重点课程继续扶持,凡未通过验收的建设课程,最多可延期半年。延期期满仍未通过验收者,取消精品课程建设立项资格。
(四)精品课程建设的技术支持
精品课程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共享性。精品课程想要发挥其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就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限于某些教师信息网络知识的缺乏,无论是网上课件制作还是正常的更新和维护都得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参与。学校一方面应该培养任课教师自身的课件制作技能,还应该配备和培养一批专业技术队伍,为精品课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我校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由数字校园中心负责校级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与管理,提供精品课程网上运行维护、升级的技术支持;精品课程主讲教师的课堂教学录像工作,按“国家级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进行制作;提供技术条件,保证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与内容更新。
(五)建立有效的激励评价机制
精品课程的建设和维护,需要投入很大的时间和精力,这就要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评价机制。学校采取切实措施,要求教授上讲台并承担精品课程建设,鼓励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积极参加精品课程建设,对精品课程参与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学校对于精品课程建设负责人及其成员在申报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教学成果奖、教材建设项目、教学名师评选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要通过激励机制的建立,使教师实施精品课程所付出的努力和精力得到认可,以提高教师推广精品课程的积极性。同时,形成人人关心精品课程建设、人人支持精品课程建设的氛围,给教学工作注入生机和活力。■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教务处)
[责任编辑:张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