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全设计”的反思

    钟舒

    

    摘要:

    本文将设计置于符号学的语境下进行文本价值的探究,试用“整全设计”的思维模式,探究当代设计作为图像学挪揄的可能性,用比较的视野论证艺术史的观看方法对设计文本的价值提出了诸多可能性,也为艺术与生活合谋,艺术与设计边界模糊的当下提供了更为多元化的阐释空间。

    关键词:

    当代设计 文本符号 文本价值 设计文本

    一、“整全设计”观的四重内涵

    艺术理论研究学者支宇在一次关于“文本符号与当代设计”的讲座之中,提出了关于“整全设计”的概念,并意图提供类似图像学的视角解读当代设计,对设计的文本价值的挖掘有一定的意义,但究其是否具备与艺术品相等的文本价值却有待商榷。支宇学者围绕“整全设计”这个词汇拟定了四个核心词组:“双重设计”(主导文本与隐形文本);“关联设计”(内含型隐形文本);“文脉设计”(生产性隐形文本);“整全设计”(设计实践与社会语境的互动),目的在于探究设计被纳入“当代”这个时间轴后的解读,身份是否发生转向,是否具备某种意义上的文本价值。比如,当代设计的文本符号价值是否会成为未来社会发展趋势?当代设计是否如同艺术的其他门类,如架上绘画、装置、雕塑等需要文本的支撑?这样的质疑引发了大众化与精英化的相关讨论,但设计的文本价值的确有待重视。

    二、关于“整全设计”的概念挪用

    1.“图像学”方法论挪揄的可能性

    “整全设计”即指高于整体设计概念之上,涵盖显在与隐含的设计双重关系,放在符号学的范畴,则是从“物”上升到“符号”的某种具体显在的体现,而隐含恰恰体现“空符号”的存在价值。此概念的提出,实际是对图像学方法论的挪用。图像学将我们所熟悉的艺术、绘画作品从眼见的形象追溯到产生的时间、地缘、创作人以及创作人的生平、意识形态等方面,从而拓展了对艺术解读的维度和深度。图像学也将艺术学、社会学、历史考古等汇集诸多文本,为艺术品提供阐释的无限空间。

    反观设计,当代与否,都与绘画作品有着完全不同的社会功能与审美价值,流芳百世的艺术作品与设计作品在地位上也无法相提并论。历年刷新对近现代艺术作品的拍卖数字屡屡冲击着人们的视野,这在设计作品中几乎鲜有,尽管也有经典的设计留世,但因其功能性与实用价值往往并不能像传统的架上艺术一样,直击人心,引发共鸣。设计产品,很难可以提供批评家更多的发挥余地,导致文本阐释的局限,并不能用图像学的思维方式对设计进行多维度阐释。因此,图像学的方法论对当代设计并不完全奏效。

    2.他者的介入:设计的“甲方”与绘画的“赞助人”

    当代设计缺乏创作的独立性,因设计的本质一定有委托方的介入,市场的需求、委托方的审美与需求影响着设计,而作为设计师本身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导向也只是作为部分参与设计活动的建构。设计的委托方有可能来自社会的各阶层、团体,对设计文本的确存在社会学的研究价值,但却容易掉入大众化的语境。

    但在上千年的艺术史里,“赞助人”(patron)这个身份也以类似设计“甲方”的角色在西方绘画里扮演着重要的作用。西方艺术史上,赞助人研究是吸收社会学研究方法而衍生出的一个独特的视角,最早源自中世纪教会对艺术家的赞助,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至15世纪30年代走向巅峰,众所周知的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都曾经是当时显赫的美第奇家族的合作艺术家。1902年,艺术史家瓦尔堡在论文《肖像艺术与佛罗伦萨的中产阶级》,就提出了当时的中产阶级的审美趣味与消费需求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另一位艺术史学家贡布里希在对美第奇家族的赞助研究后,提供了这样一个其实,“一批对人文主义和艺术充满热爱和有着独到眼光的赞助者与那些杰出的艺术家一起,将文艺复兴推向了顶峰。”大量关于赞助者的研究都旨在说明,这些赞助者并非普通大众,而是当时的权责阶层或者中产阶级,即社会精英分子。有意思的是,赞助人的角色并非贯穿至今,随着这样身份的淡出,西方艺术家也经历了从委托到自由创作的变迁。

    回过头来看,设计的“甲方”,反而N贯穿于设计活动之中,唯一不同的是,甲方的群体变迁。中西方的工艺美术设计史都阐述过设计发生过重大转向,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设计对象经历了为权贵精英到普罗大众的转变。在现代设计产生之前,过去为精英阶层打造的设计艺术品(工艺美术设计)仍然保留着较高的审美和收藏价值,精英艺术到大众艺术的转变,也是设计在面对机械化大生产,快速复制和消费的历史洪流下的结果。由此,设计并不是从来就用之于民,讨论设计的价值重要的是在什么样的语境下来探讨,由此,对图像学的挪用,并不太适用对设计个案的分析,“整全设计”对设计的显在与隐含信息的关注更适合对设计的阶段性分析,设计对象的意识形态生成也只能放在特定的某个时间段解析更为合适。

    三、“整全设计”下的设计文本

    文本(text)西文原意是“编织品”不仅仅指“文字”,符号文本可以是任何符号编制组成。狭隘的解释是任何文化产品,不管是印刷、写作、编辑出来的文化产品,此定义是语言学向符号学跨进的桥梁。符号学的解读为:一些符号被组织进一个符号链中。实际是一个和一组的关系。文本根据媒介来划分分为视觉文本、听觉文本、文学文本、混合媒介文本,文本若根据按存形式划分则为:主文本(显性文本)和次文本(隐形文本)。文本符号属于图像学的一种研究方式,之所以被广泛运用到新艺术史的研究方法之中,是基于多广度多维度的研究视角。而用这样的方式解读设计究竟会产生什么问题。讲座里给了几个型文本(architext)案例。型文本是指明文本所从属的集群,即文化背景规定的“归类”方式,即体裁。

    案例一:《雅各布与天使》(图1、图2、图3)

    上述三个版本的《雅各布与天使》,图一来自某当代英国雕塑家的作品,图二为伦勃朗所作;图三为高更的作品。同一圣经体裁,表现出来的画面却截然不同,这在西方美术史上是典型的表现。创作题材来自希腊神话和圣经故事,不同的艺术家有全然不同的艺术体现。《雅各布与天使》,是《圣经·创世纪》中的故事,这一题材,在中世纪常被画家们当作“基督在人间的斗争”或“美德与恶德的较量”的象征来表现。三张不同的风格、构图、色彩、人物形象都加入了艺术家自己的想像,以及无法磨灭的时代痕迹与意识形态。做成雕塑的作品则是两个男性身体相拥,相较传统的表现方式有着极大的讽刺;伦勃朗的作品有着典型的舞台聚光灯效果,与伦勃朗擅长使用光影艺术的表现首发如出一辙;高更的绘画却加入了围观的修女,此时的雅各布与天使成为图中人物的幻象,在构图上缩到了角落,不知是否是高更作为现代派艺术家的缘故,对于传统的训诫有着完全不同的解读方式。基于此,体裁成为区分不同艺术品针对统一主题表现的重要突破口。体裁是某元文本生成前提下,各种附文本生成的重要母体。

    案例二:建筑设计师王澍(图4)

    试用建筑设计师王澍作为分析案例,类似图像学的方法解读建筑作品似乎合情合理,审视一个建筑设计师的作品,从某种意义上等同于解读一件经典艺术作品,其共同点在于两者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中的存在价值的具备恒定性,这是普通设计作品不能比拟的。建筑物不会在时空中消失,反而会因其赋予其更深厚的文本解读空间。建筑的体量、空间感、设计美学、力学等因素,其建筑作品具备的符号性的解会成为建筑作品本身形式语言的审美体现,建筑本身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作品,更符合文本阐释。因此,王澍作为个案分析,的确符合文本符号的普遍意义,但其行业属性又存在以偏概全的嫌疑。

    即便将设计置入“整全”的系统之中,赋予其语境、实践主体、作品本身,都无法规避设计的本质仍然是解决问题,设计无法脱离社会、群体、委托方,从某种意义上看,设计的确只是社会关系的附属,而非像艺术品具备无功利性、相对独立的特质。

    语境滋生文本,设计师可以丰富文本,而设计产品的阐释恰恰并非文本中最核心重要的部分,当内容被过度阐释后,设计的功能性有可能遭到遮蔽,设计基于人类各种需求的前提并不是设计者自身可以控制的,这也说明,文本的生成看上去既单一又复杂。鲍德里亚对消费主义的批判持续了很长的时间,如果要用四组关联词去阐释消费主义下的设计,显得极其苍白无力,特别是在机械化大生产的前提下,绝大部分的设计产品都失去了被阐释的意义。如果非要用“整全设计”的概念去做设计批评,那也应该是经典的、有着明显时代痕迹的设计作品而非任意一件设计个案,毕竟设计不等同于艺术品,何况是在艺术与生活合谋的今天。

    结语

    “整全设计”是基于符号学视域下,是将设计赋予文本价值的可能性的一种试探,假设设计与纯艺术在符号意义上等同,设计是否具备大致等同的阐释意义,设计是否值得用研究文本思维的方式来审视?文本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携带意义并等待解释。受众在解释文本过程中,很难摆脱各种文化对符号文本的制约。而伴随文本作为文本与广阔文化背景的桥梁,将文本与文化相联系腔制着符号生产与理解,这就为文本构建意义提供了路径同时也为接收者解释文本提供了可能。并非所有的设计都能纳入符号生产的范畴,绝大多数基于实用目的的设计只能成为充当文本的一个辅料,而并不能独立成为文本。广义设计的范围内,有两大类:铸造品牌与艺术边界模糊的设计(如建筑,兼具设计实用与审美目的)可以满足文本的生成与符号的再生产。

    品牌被界定的范围分属在营销、市场、广告、设计。品牌的意义,正因其跨门类、跨学科,意味着文本构成形式的多样化与复杂化。品牌意味着伴随文本指向品牌意义的叙述。一批伴随文本的协作一前文本注入、引导意义;元文本标新、塑造意义;副文本论证、沉淀意义;链文本嫁接、强化意义;型文本限定意义解释—才将品牌意义叙述出来。由此,普通意义上的设计并不需要赋予多层次、深入、全面的意义阐释,基于实用、功能及解决问题为目的的设计仍然难以逾越其本身的属性。

    前文中,用“型文本”的思维解读了圣经故事中的经典场景,为阐释某固定体裁赋予了多元化的视角,因为故事充斥着“想象”的空间,“想象”更是滋生文本的重要土壤,它可以是非实用性,甚至无功利性的。这与设计恰恰有着本质的区别,后文中提到的建筑作品的文本生成问题。建筑的确是既有设计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又具备艺术品般的审美价值,人文、历史价值,是集大成于一体的艺术品,多重背景下的建筑同样符合文本的生产,并且某些具有“纪念碑”性质的建筑更能促进符号系统的生产。

    “整全设计”概念的提出,仍然是基于精英文化背景下对设计的进行人为的、理想化的价值拔高。一个建立在实用价值上的学科门类无论置身于现代主义之前或之后的语境,仍然难以改变其属性,即对象为大众,当代的设计仍然为大众服务,在艺术与生活都合谋的当代,设计的时代转向确实值得关注。倘若一定要将设计进行文本符号的推演,那也只能是在个别典型、特殊现象中的试用,图像学和符号学的理论对设计的阐释仍然值得商榷。

相关文章!
  • 融合正向建模与反求计算的车用

    崔庆佳 周兵 吴晓建 李宁 曾凡沂<br />
    摘 要:针对减振器调试过程中工程师凭借经验调试耗时耗力等局限性,引入反求的思想,开展了

  • 浅谈高校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

    聂森摘要: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教育领域改革之中也逐渐引用了先进技术,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对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很

  • 卫星天线过顶盲区时机分析

    晁宁+罗晓英+杨新龙<br />
    摘 要: 分析直角坐标框架结构平台和极坐标框架平台结构星载天线在各自盲区状态区域附近的发散问题。通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