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探究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农村初中的教学模式也在随之改变。为了适应新课改的形势和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初中课程中原有的思想品德也随之改为道德与法治。可由于农村地区教育基础薄弱,教学设备等相对缺乏,新的教学理念与思想无法做到及时接收,导致农村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总会有一些问题出现。所以为了让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师需要积极吸收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思想,以学生为主体,制订相关策略,开展有效教学,提高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程;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11-0021-02

    引言

    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相比,不管是从经济水平来看还是从教育手段而言,基本落后于城市学校,在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中尤为突出。农村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非常薄弱,这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极其不利,也会对学校素质教育质量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在新课改形势下,设置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原因,便是为了能够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全方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由此可看出,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效率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所以教师更加应当想方设法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农村初中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

    1.教师的教学理念过于陈旧

    初中这个阶段正是让学生对道德思想有正确认识的黄金时期,此时教师更应该开展多样化的思想品德的教学活动,让教学的质量能够更加完美。但由于农村地区所接收到的教育理念和城市地区的教育理念差距非常大,导致农村初中生对学习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态度不够端正,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不高,将一些不良的生活学习习惯带到了课堂学习中。另外,因为农村地区大多数学生是留守儿童,他们长时期不能与父母见面,没有父母的照顾,严重缺乏家庭的温暖,便导致这些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心理情感等方面的问题。除此之外,由于农村地区所接收的外界信息有一定的限制,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时,教师的经验不足,教学观念等过于陈旧,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都非常狭小,无法将课本中的内容融入实际生活中,自然对教学效率也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2.教学方式传统、单一

    由于部分农村地区较为偏远,无法很好地接收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依旧采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思想,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只会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授课,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没有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思想,间接导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足。另外,教师在上课时,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思想以及课堂中的表现不够重视,只知道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这也是导致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无法产生兴趣、不能认真学习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新课程背景下農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探究策略

    1.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巩固的习惯

    想要更好地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那么教师需要在课前让学生先进行预习,让学生能够非常清楚明白地知道学习的目标,并且需要依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知识的方式。在通过课前的有效预习后,让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课堂的进度。因为学生有了课前的预习,他们对需要学习的知识有了最为基本的了解,在课堂中,教师只需要稍微点拨一下,学生便能豁然开朗。这不仅保证了课堂的效率,还能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另外,教师还需要要求学生进行课后的巩固,让学生能够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印象和理解。预习和课后巩固,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意识,接着在教师的帮助下,间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例如,在教“亲情之爱”时,教师便可以学生的家庭为基础,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想象自己家庭中的亲情关系,这样在课堂学习中能够有效地将所学知识融入家庭实际中。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巩固,并且联系自身的实践,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亲情,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2.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根据学生所需要学习的教学内容设置符合实际的一种教学手法,它的优势便是可以让学生深入其中,更好地了解所学内容的真情实感,使整个教学环节都能有始有终地联系在一起。当教师在设置教学情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自身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结合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更好地了解道德与法治的知识。教师需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与道德与法治知识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产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兴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另外,在设置教学情境时,需要注意结合实际,选择有针对性、启发性和开发性的情境。针对性是指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需要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制订非常明确的学习计划,让学生知道在这个情境中应当要知道的知识概念;启发性则是指教师可以在进行知识讲解时,选择较为具体典型的故事,如孟母三迁、孔融让梨等故事,让学生通过故事获得一定的亲情启发,并依据具体典型的故事进行分析,激发学生对故事的思考能力,启发学生可以用相同的生活经验去感受课本中相关的情节;开发性是指教师在进行知识讲解时,为学生提供多方面多层次的分析。例如,“青春的邀约”这课,教师便可以自身为切入点设置情境,给学生讲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事情,让学生能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思想。接着教师便可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阐述自己在进入青春期之后的变化,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3.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授课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属于非常枯燥无味的,枯燥的知识概念和一些条条框框的法律知识都会让学生非常头疼。所以,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可以尽量地将知识生活化,让学生有不一样的感受,保持对学习的热情。课堂生活化简单点说就是以日常生活为基础,让学生将知识与日常生活相互结合的一种教学手段,将学生从枯燥乏味的知识中带到平常的生活中,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深奥的理论知识。这样的方式还有内在的意义,就是将生活和知识内容进行转化,让学生可以在学习知识中认识到生活,在生活中感受到知识。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将知识合理的运用,让知识与生活两者之间相辅相成。

    4.组织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的意识,也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在进行学习时,总会因为自身对知识的不同理解,导致对知识的掌握出现强弱的情况。所以教师应当将学生综合能力以及水平作为小组人员分配的标准,让学生之间的水平达到平衡互补的状态。若是还会出现理解分歧,便可以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另一个优势,便是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沟通,发表自身的看法,听取他人的意见,最后携手完成教师的任务。例如,“走进法制天地”这课时,由于农村学生与法律知识接触较少,此时,教师便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疑问,可以及时地与同学之间相互沟通交流,学生在小组中还可以说说自己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在每个学生的叙述下,互相叠加,学生所了解的法律知识便会越来越多。

    结语

    虽然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目前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标准,但所有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都不能放弃,需要对自己、对学生有信心,跟随新课改的步伐,积极创新多样化的有效教学手段,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许期模.新課程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刊),2019(9):55.

    [2]龚北海.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13):81-82.

    [3]杨永兴.农村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有效教学探讨[J].职工法律天地,2018(20):284.

    [4]徐桂新.浅谈农村道德与法治课堂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方法的探究[J].散文选刊(中旬刊),2019(1):64.

    [5]明朋年.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9):90.

    [6]陈淑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研究[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18.

    [7]孙翠.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开放性教学的有效实践[J].考试周刊,2019(12)112.

    [8]赵光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学版),2018(10).

    [9]王红.新课改下探讨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赤子,2017(21):226.

    作者简介:莫柱林(1976—),广西钟山人,中学一级教师,专科,研究方向:道德与法治教学。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