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卓越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

    吴仁玉 王小红

    内容摘要:项目的实施对推动职业学校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培养了有卓越发展力的老师和卓越学习力的学生,创建了卓越文化力的学校。使学校通过了“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示范学校”的评估,为创建“江苏省领航学校”奠定了良好的校园文化基础。

    关键词:涵养化育 卓越文化 实践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1.人文培育缺失,就业质量不高

    职业教育属于人的教育,职业幸福感应该是职业教育的终极关怀。而事实上,职校就业择业观未得到足够重视,忽视了人文培育,最终导致学生职业幸福感缺失,就业质量不高。究其原因,是职业学校在追求能工巧匠一技之长时,缺乏结合学生志趣和职业幸福感的卓越追求。只有职业与个人的发展潜能相结合时,职业幸福感才能产生。研究职业学校“卓越文化”建设,就是给学生提供追求卓越的人文关怀,是学生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提升幸福指数。

    2.文化建设单一,研究基础薄弱

    在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职业学校文化建设的意见》背景下,加强职业学校文化建设,突出职业教育的文化特色,是提升职业学校办学内涵,发展职业教育的题中之义。而在职业教育中,学校文化处于文化育人研究中的弱势,比较单一,四处借鉴没有自成一体。研究职业学校的“卓越文化”,为职业教育提供文化育人的案例,体现卓越管理的文化自信。

    3.推动持续发展,实现二度提升

    学校“卓越文化”创建的过程就是整体工作的优化过程,有助于学校健全机制、发掘资源、激发活力、凝聚合力、创建文化、提升质量以及促进学校的优质、稳定、个性化发展,并最终更好地实现对人的培养。我校自2008年六校整合,博采众长,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这些经验,尚未形成体系,需要在“卓越文化”建設的统领下进行反思、提炼,实现二度提升。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1.为师生的精神生活着色——基于领导文化顶层设计的精神文化的创生

    (1)构建“参与式”专业领导范式,是精神文化创生的源动力

    专业引领是学校发展和领导文化的核心要素,是精神文化创生的“源动力”。学校以职业学校的专业验收(精品课程资源、重点专业群、三项管理规范、德育督导)为契机,以评促建,关注宏观层面学校的战略定位、组织文化等;以职业学校的四大赛(信息化大赛、师生技能大赛、文明风采大赛、创新创业大赛)为契机,以赛促练,关注微观层面的深入课堂指导教师等,从而构建“参与式”专业引领范式,从以个人为中心、权威为中心向群体为中心、合作为中心转变。

    (2)形成“开放式”领导文化氛围,是精神文化创生的大熔炉

    “开放式”领导文化氛围,就是职能部门到教师到学生的多元分权,让技能过硬的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管理,形成“人人都是领导者、人人参与领导”的开放式领导文化氛围。正是由于“开放式”领导文化氛围的营造,做好学生、教学和教师管理三个工作。学生管理切合专业、年级特点开展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学生活动;教学管理突出中职班与高职班的分层管理,突出教学质量与技能训练,取得了四大赛的一系列优异成绩;教师管理突出过程管理,绩效考核,在教师教学质量考核方面制定了一系列考核机制,增强了学校管理的执行力和凝聚力,实现了全员管理的领导文化氛围。

    (3)体现“精细化”领导文化机制,是精神文化创生的铁打营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为了使每一届不同时代、经历、个性的学生,都能从学校精神、校风教风中受到陶冶,领导文化就要用“精、细、实、专”的精细管理体现人文关怀,体现“人人皆管理”、“处处见管理”的“教育场”,从而将学校的核心文化、价值观影响到每一位师生,创生足以引领、塑造人的精神文化,做到时间不断推移,人事不断流动,而文化却在生根。

    2.打造“卓越文化”的教育场——物质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卓越”

    (1)用文化主题来统领学校环境文化各要素

    学校开展“一班一风貌、一班一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彰显每个班级的专业特色和文化品位。建设“卓越书吧”,在开放式的阅览中营造“书香致远”的读书氛围和“翰墨飘香”的艺术气息,更突出专业图书的濡化,让职教学子手握技能,腹有诗书。精心设计道路大楼的命名以及实训工场的宣传标语,让学校在“文化育人”旗帜引领下,践行外在物质形式展示,凸显隐性文化精髓,营造出“卓越文化”的场所精神。

    (2)用标志性景点的设计来强化校园人文氛围

    学校“卓越文化”广场整体设计取“无穷”之意,“无极限”的运用融通古意与现代校史的镌刻打造历史的厚重感和使命感,“卓越文化”的解读升华广场主体精神,微型小桥、涓涓细流、扶疏草木增添浓浓的生命力和文化品位。

    3.构建“卓越文化”的软环境——制度文化建设的关键词是“精细、规范、激励”

    (1)制定精细可操作的学生管理制度体系

    制定精细可操作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方能育其心,砺其行,习惯成自然,自然成品格。我校根据教育法规、制定了《班级量化考核细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条例》等十多种德育规章制度,编印了《武进中专学生手册》一书,构成了一个奖罚分明,覆盖全面,突出重点的有机体系,对文化育人的熏染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

    (2)构建绩效考核为主的教师管理制度体系

    构建以绩效考核为主要内容的科学规范的教师考核管理体系,方能发挥制度文化“指挥棒”的作用。学校按照“人尽其才、奖勤罚懒、优劳多得”的原则,实施人事制度改革,出台《武进中专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和分配方案》及一系列配套考核评价管理制度,形成“333”考核评价体系。切合学校“科研兴教、文化兴校”的顶层设计愿景,在考核评价细则中突出对师德、科研活动技能竞赛的奖惩比例,力争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办学活力。

    三.成果的主要内容

    1.初步探索并尝试构建“卓越文化”建设的实踐框架

    我校在“卓越文化”的基础上,拓展延伸出“卓文、卓行、卓艺、卓识四个内涵,并渗透到精神、物质、行为、制度文化等多个层面。在实践中,我校对四个层面的文化展开讨论,探索出了“卓越文化”建设的实践框架。

    2.打上“卓越文化”的烙印——行为文化建设生成文化作品

    (1)卓越学生文化的发展

    学生文化追求“卓风化雨,润物无声”,让学生在角色体验中促进知识的迁移,实现“知”到“行”的转变。学校每年举办三大盛会——十月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五月的校园文化技能节、六月的应届毕业生招聘会。学生的才华和能力在艺术节中得以展示,师生的技艺在技能比拼中得以锤炼,学生的应聘能力在招聘会中得以检阅。《卓越信息》校报和《卓越》校刊传承文化精髓,打造多彩个性的精神家园。

    (2)卓越教师文化的发展

    教师文化着力于“追求卓越、不止领先”。一是在教研沙龙中渗透精细管理。真正将成为“卓越老师”的“卓越”精神在教师们的心中发芽、生根。二是在课题研究中生发精品课程。学校的8个省级课题于2018年12月顺利结题,2019年5月新一轮4个课题又成功立项。计算机组的课题研究成果《图形图像处理》被评选为常州市精品课程资源。三是以信息技术变革精彩课堂。学校以“追求卓越”为引领,以信息技术为手段,让文化流淌于课堂之中,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四.效果与反思

    (一)实践效果:

    1.追求“卓文化人”的环境。迎门而立,敦厚的校训石上“厚德精技”四字激励着每一位武专学子。“精技、高效、和谐、创新”的工场文化处处体现,滋养默化。“卓越文化”广场成为学子的好去处,构建了“以卓化美,以美育人”的“境教”境界。

    2.追求“卓行修身”的精义。内外兼修,德技兼长,追求品德与知识、技能与文化的和谐统一。在常州市内率先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组建校企合作“冠名班”。学校在国省市级技能大赛中表现突出。

    3.追求“卓识致远”的成长。“追求卓越、不止领先”正影响学校教师的文化追求,“教研沙龙”“校本研究”“信息化大赛”正转变着教师们的教学理念,教师从摆脱“技术性实践”的“匠气”,向体现生命价值的新教学文化探索的实践者转变。

    4.追求“卓艺蕴能”的发展。文化建设重视活动文化的培育,努力让每个学生成为他自己。学生在文化活动中,品尝到因材施教的快乐,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幸福。

    (二)实践反思

    一是建设信息化校园,让“卓文化人”的校园美得更具有现代感、时尚感。

    二是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让“卓识致远”的教师文化更具活力。坚持教师主体,我们将铺好信息化能力提高培训的“路子”,让每位教师具备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能力,让每一位教师尝试信息化教学改革的乐趣。

    三是创新教学模式,让“卓行修身”的课堂文化更有自主化。坚持学生中心,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用微课、翻转课堂等资源和教学方法,最大程度发挥信息化校园教学环境、资源的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教与学的全面互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是生发课题研究,让“卓艺蕴能”的文化之花更具影响力。结合学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热点问题,积极探索,形成成果,如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信息化课堂教学等等,从而以实践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实践,生成更多具有含金量的办学成果、文化作品。

    (作者单位:江苏省武进中等专业学校)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