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路径的新探索
李萌萌
摘 要:在越来越激烈的人才竞争局势之下,民办高校如何基于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局势的把握来为学生提供更科学、更全面的就业指导路径显得格外重要。因此,本文通过对当前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解析,从建立职业指导机制、完善就业跟踪服务、加强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路径。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
一、绪论
在就业形势逐日趋于严峻的形势下,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正面临诸多困难与问题,对学生职业发展规划与职业素质提高产生了深刻影响[1]。面对当下新的发展势态,民办高校应提高对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重视程度,积极探索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创新路径,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教育工作,为高校学生提供更科学的就业指导服务。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内容过于落后
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与各种新兴职业陆续诞生的背景下,对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并对民办高等院校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的内容提出更高的要求[2]。然而,就现实的情况来看,当前民办高校在就业指导教育的内容上依旧欠缺合理性和科学性,就业指导教育经费投入过少,在就业饱和的情况下,没有从不同的专业特点、专业潜在的能力考虑,为学生所提供的就业指导服务往往仅局限于就业合同办理、就业技艺培训、就业政策推广等基础性服务,形式老旧、内容简单、功利性较强。在国家大力支持高校学生就业创业的情况下,不能根据政府和经济快速发展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式,为每一位大学生制定相应的就业指导方案,无法为大学生提供专业的、资深的职业教育,缺乏有条理性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职业观培养等方面的教育内容,造成了无法充分施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的效用,无法有效地为学生的就业发展和解决学生就业问题提供支持与帮助。
(二)学校就业指导管理机制不健全
学生就业指导管理机制对于增强毕业生的求职竞争力、提升民办院校的就业指导水平以及深化校企合作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民办院校学生就业指导管理机制不能令人满意,主要由于大多数民办院校在学生就业指导途径方面思路不够开阔、理念相对落后。强调学生的服从性和组织性,没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没能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采取弹性的指导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学生自我接收的积极性不足。
对于民办高校来说,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所有行政管理工作人员都应该为学生服务,为提升就业水平、就业质量而服务。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能够遵循这一原则的民办院校少之又少。相当一部分民办院校的管理者不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师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开展工作,而是高高在上的“指挥”[3]。这样的管理机制不仅不利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开展,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路径的探索。
(三)注重传统的课程教学,缺乏科技创新方式的运用
在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方面,民办高校教师作为学生的就业指导者,所讲的就业指导内容都是一些传统的内容,仅仅局限于就业内容的灌输和介绍,没有真正将该课程作为一门专业课进行讲授,没有足够的重视,通常更侧重于大学毕业生就业规划的理论知识及常见的就业方式,简单地讲述现阶段国内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势态、国家针对高校毕业生推出的就业举措、个人如何编制简历等,欠缺新形势下采取创新方式达到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的目的,缺乏专业技术知识创新性的开发,因此需要更多地了解国家新的方针政策和社会发展趋势,结合就业信息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就业指导[4]。
另外,民办高校就业指导老师受到原有媒介宣传成本高、宣传范围窄、经费少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尚未认识到新一代大学生作为新科技的享用者,向学生传递更科学的信息数据,运用科技创新手段解决学生就业问题与困难的能力。
(四)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师资团队
现阶段,民办高校中所开设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教学工作通常都是校内政治思想工作相关人员来负责与开展[5],真正负责一线学生就业指导与教育工作的大部分是主要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老师。这些老师尽管具备较高的学历水平与专业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日常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经验,没有专业的知识,没有定期的培训。并且,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教育的过程中,这些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老师很少去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往往倾向于向学生讲授课本中一些固定的内容,讲述几年前的理论知识或是单纯为学生讲解一些经典就业案例,这种做法明显缺乏专业系统的工作经验,很难从学生入校后就提供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就业跟踪服务。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教育创新工作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三、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路径
(一)建立科學严谨的职业指导机制
科学严谨的大学生职业指导机制是确保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稳步开展的基础。民办高校应及时更新过时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观念,建立科学严谨的职业指导机制,自学生大一入学起即开展就业指导,让学生认识到就业前景以及社会对本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就业目标和职业规划,使学生可以接受覆盖面更广泛的就业指导教育。对于大学三年级和即将毕业的学生,学校要加强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的广泛宣传,对学生进行就业前的技能辅导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做好随时就业的准备,如此一来,就能让学生在长期的课程教育工作中树立科学的职业发展观,主动对自身的个人职业发展做好规划,并能在此过程中使高校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创新思想,明确后续的发展走向。此外,高校学生提前学习与毕业后就业有关的知识内容,通过对就业形势、社会发展的分析,使其摆正位置、调整心态,确定未来的发展目标,将对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有所帮助,增强自身的核心实力,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根基与能力基础。
(二)完善就业跟踪服务,适时调整就业指导设计
健全和完善就业跟踪体制是推动民办高校大学生科学择业、有效就业、积极创业的良好路径,应适当采取“互联网+就业”的创新方式,准确把握大学生就业势态,对大学毕业生薪酬状况、就业(择业)满意度状况、就业岗位变动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应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利用社会资源,开通个案咨询热线,快速全面地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各种新媒体手段,借助如微信、QQ、微博、抖音等各类社交软件和社交平台随时随地查询企业招聘信息、学习掌握就业指导课程的相关内容,逐渐将传统的媒体演变成多个微媒体,从而让民办高校毕业生择业、就业与创业提供良好的信息支撑[5]。此外,创新“互联网+”就业实践方式,搭建大学生科技创业孵化园、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园等,充分掌握在职学生就业中面临的难题,将“高校育人”与“企业用人”相互融合,可以聘请相关专业的成功人士、政府官员、校友、国际化大公司经理等做顾问,为学生开设相关的就业讲座,提供求职咨询服务,使学生了解各个职业特点,发现自己的弊端,确定自己的目标,增强自己求职自信心,提高就业素质,实现人才培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相接轨,在具体实践环节中增强大学生就业技能,有效规避民办高校学生在就业上面临的风险[7]。
(三)完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立专业的师资团队
为了让大学生就业指导创新工作水准有所提升,民办高校应具体联系本校教学的现实情形,积极引入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构建一支复合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对于民办高校而言,应做到:第一,积极引入与吸纳拥有专业素养的就业指导教师,给予高校学生最科学、最严谨的就业指导服务,以科学适宜的就业指导教学手段来促进大学生就业创新能力的提高。第二,加強对本校在岗老师的就业指导课程培训力度,让其掌握当前的就业形势、社会需求、专业分层、资源信息,学习国家就业方面的政策法规、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和人力资源管理知识,能充分意识到为学生确凿的就业指导建议与服务是其作为任课教师的本职要务之一,在高校中塑造浓厚的就业教育气氛。第三,转变过时的就业指导与教育观点,将更丰富的教学素材融入到就业指导教育环节,赋予就业指导教师一定的教学自主权,激发民办高校老师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事务的热情。
四、结论
总之,随着就业势态的日趋严峻,高校非常有必要加大对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开展力度。民办高校在讲授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时,需具体结合大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特征和专业就读状况实施有针对性和有目的的就业指导工作,能够根据就业跟踪档案和职业生涯规划,制定并提供科学合理的就业指导方案,辅助大学生完成科学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为高校学生今后步入就业领域打下扎实的职业根基。
参考文献:
[1]吴志渊.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探索与思考[J].智库时代,2020(11):71-72.
[2]殷玉玲.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构建与完善的分析[J].营销界,2019(48):134.
[3]蔡志清.“基于就业指导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9(6):48-51.
[4]牛泽民.创新与创业[M].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2008:227-239.
[5]亚森·艾力.充分发挥高校学生辅导员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J].科教文汇,2007(8):12-13.
[6]黄少强.“加强与改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例思考-以莆田学院环生系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08(3):176-177.
[7]刘解答.“互联网+”视阈下大学生就业指导路径改革探索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9(09):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