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
冯喜胜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落实立德树人,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已成为现代教育工作的神圣使命。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发现,立德树人的实现与语文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文教学内容中存在非常多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对学生德育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教师应该学会利用其中有德育教育意义的部分拓展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在完成语文教学的同时达到德育工作的渗透。
关键词:语文教学 融入 德育教育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坚持立德树人、以德育人,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不断完善、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和语文新课标要求相吻合.语文新课标提出,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对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不可轻视,提升德育教育,而语文素养的培养不仅包括语文知识与语言能力培养,还包括小学生思维品质、道德修养、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培养。这表明语文课堂是培育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因而,借助小学语文教材中极富德育教育的经典课文,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从而使得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能不断提升其道德品质。
一.德育教育的现状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有效开展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但是,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人们普遍认为德育教育就是学校开设的《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等课程相关的内容,与语文教学关系并不明显。教师们总认为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字、词、句、段、篇、章,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并不重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学生德育知识的传授。目前大多数小学生的德育教育都是通过班主任在班会课上对各类规章制度、集体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情怀等简单浅显的说教来完成的。这样的教育方法过于简单且流于形式,缺乏一定的实践性和经验交流,不能够和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导致很多学生啥也不知道,都是假认真,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根本不用心思考,孩子的思想认识水平不能得到相应的提升。总之,目前教师未能有效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具体表现如下:
1.教师的德育渗透意识缺乏
在德育教育方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而多数语文教师由于缺乏基本的德育渗透思想,在课堂教学中一味地进行知识教学,忽视了德育教育渗透的重要性。特别是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过多的将精力投放到课本知识上,只注重成绩的高低。学校也是以成绩高低来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这种违背素质教育目标的错误认知,导致了德育教育的止步不前,教师根本意识不到小学生审美能力、思想境界、品德修养的提升更是教书育人的关键所在。因此,对小学生德育教育没有清醒的认识,致使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很少涉及德育知识,以致错过了很多培养和提升小学生思想品德和综合素养的有效时机。
2.德育知识渗透的随意性较大
小学语文作为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基础学科,多立足于学生成绩的评比,语文学科教师只注重对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讲解,在课堂教學中忽视了或根本就没有对教材中有关德育知识的分析与渗透,或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而对有关德育渗透的教学环节人为地取消,甚至根本未将德育教育纳入教学设计中。哪天突然想起来了,在班里说教几句空洞的话。即便有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到与德育有关的内容,但受随意性影响,德育渗透的效果大打折扣。
3.德育教育的渗透方法有待提升
小学阶段有效实施德育教育,取决于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特别是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一些教师在备课时,未考虑到要将教学内容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从而使得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方式过于单一,难以达到学生思想的洗涤与熏陶,
更妄谈感染和深化。同理,如果一味地生搬硬套、枯燥说教,往往适得其反,引发小学生的逆反情绪,难以起到好的德育教育效果。这样不仅导致德育教学目标难以达到,甚至严重影响到语文基础知识的教授。所谓“成才先成人,致学先致德”,德育教育向来都是教育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教学又是帮助学生三观形成的最好学科,足见小学语文课堂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形成是多么重要。但是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根本就是理论式说教,使学生道理了逆反心理与烦躁情绪。有一小部分教师会在语文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但内容随意性大,与生活实际不相符,不能达到学以致用。
二.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德育教育工作有史以来就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组成部分,教育自古以来都不单纯是以教授书本知识为目的,而在于教会人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教会他们做人做事的道理。中国在历史上之所以被誉为“礼仪之邦”就是古代中国人民重视礼仪与道德,重视个人修养。小学语文学科是一门集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学科,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教育教育是语文学科的本质这所在,是教师的必然职责,也是促进小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语文教学内涵的重要途径。其次,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养成,离不开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是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必要因素。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身体各项机能正待发育,心智不成熟,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但也是帮助和培养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识别生活中的善恶美丑、是非曲直,让小学生懂得怎样区别人生道路上的诱惑与陷阱。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教育教育是促进学生心智发展,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必经之路。
三.德育教育渗透的有效措施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小学语文教学中以往的德育教育已难以满足新时代下小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如果只是一味地对其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甚至还会引起学生的逆反情绪,进而使得班级管理工作陷入被动。身为小学语文教师,我认为,要想抓好语文教学工作,首先要落实好德育教育工作,明确自己的教育目标,从而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恰当融入德育教育,使之与语文教学能够有机融合,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教材知识的同时,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就受到文本思想情感与人物精神的熏陶,从而为小学生身心健康,提供强有力的成长动力。
1.依托教材内容,巧妙转化
小学生注重形象思维,一味地语言灌输和枯燥式的理论说教,都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依托教材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创设德育教学情境,使小学生能够愉悦地接受这种德育渗透方式,体会到身临其境之感。即教师可以借助教材中极具感性的德育教学内容,调动学生感官上的认知,引起情感共鸣,学生会自然生成良好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学习兴趣。而语文教师可以借此情境,来激发学生潜在的情感因素,进而产生與文本类似的感受,巧妙渗透德育教育,达到不着一字而尽得天成。比如,在《司马光》一课中,为了让学生对司马光有形象和立体的认知,进而了解其身上与众不同的精神品质,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司马光砸缸的动画视频,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司马光在遭遇突发事件时的果敢与机智。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随着画面所带来的强烈冲击,心灵也为之震撼,从而深切体会司马光身上的优良品质与崇高精神,此时德育教育早已在与学生一起阅读文本、分析文本的过程中就得以潜移默化,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司马光在紧急时刻,其身上所表现出的沉着、勇敢,以及其果断救人的优良品质,激发学生也要做像司马光一样充满智慧和品德高尚的人。
2.通过字、词、句、段,形象过渡
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作者个人思想情感和智慧的凝结,都是经过了无数次国家语言编委会的深思熟虑。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字、词、句、段的深入学习,引导学生联想字、词、句、段所涉及的与此相关内容,以便达到对小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思想情感教育和道德品德教育的教学目的。例如,在《神州谣》这一课的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结合课文中的的“神州”、“中华”、“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等词语,让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从中明白什么“家”的内涵,有效对学生进行热爱国家和美好河山的情感道德教育。树立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和爱国意识。又如在《传统节日》一课中,可以结合其中“春节”“元宵节”“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通过“窗花”、“鞭炮”、“赛龙舟”、“粽子”等让学生了解在不同节日里举行不同的庆典活动的意义,从而更好地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进一步认识,掌握本章中传达的精神内涵,不断的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积极学习的态度。
3.拓文本内容,扩充知识面
陆游教子言:“汝欲果学诗,功夫在诗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还需要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教师灌输德育教育。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及相关的课任教师,在讲授课堂教学内容中进行一些德育方面内容的引导拓展,来引导、启迪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得德育教育渗透更加科学有效。例如,在《揠苗助长》这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对文本的阅读和理解发表个人见解。当学生相互交流后,为加深对这个寓言故事的深层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与理解,讲一讲我们生活中类似的情况,比如,“亡羊补牢”、“掩耳盗铃”和“守株待兔”等寓言故事,结合现实抓住社会的真、善、美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塑造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的形成、思想道德教育的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不可低估的作用。
4.通过写作训练,内化沉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德育教育在语文课堂中的渗透如此重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加强训练写作的方式,同时结合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落实和强化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这也是语文学科的教学优势,通过写作的形式来训练学生的领悟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使得学生的道德品质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通过写作的形式得以有效的体现和提升。不论写作水平高低,每个学生所写的作文在写作的语言组织和运用中,学生就会不知不觉将个人的品德素养呈现于笔端,这样的教学过程会使得其德育思想得以不断渗透,进而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结语: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立足于教材,在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知识,做好小学生人生路上的引导者,在推动语文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同时,使得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齐头并进、水乳交融。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鸡儿嘴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