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新型学习环境建构研究

    李逢伟

    摘 ?要 如今,“互联网+教育”加速推进,使得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进入更深层次。在现代教学理念的引领下,教与学的方式均发生根本性变革。为顺应这一发展需求,改变传统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实现对学生自主、互动和个性化的高阶培养目标,引入智慧学习环境理念,围绕其学习模态,融合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技术识别学生特征,从而为其提供适宜的学习资源和工具,创设新型的智慧学习环境,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将教学推向更高的层次。

    关键词 信息技术;智慧学习环境;课程管理系统;学习资源中心;学习平台

    中图分类号:G712 ?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13-0039-03

    1 前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教育全面改革的关键时期,而要顺利实现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转变,需要进一步推进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促进教育公平、增强教育创新能力。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扩展教育资源的覆盖范围,有效识别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助推教与学的深化改革,为教育新模态的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基于此,国家将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目前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学习环境建设仍停留在表层,尚未摆脱“灌输式”的病态,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差异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不同学生存在认知结构、学习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应该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支持和服务。

    本文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实践经验,融合虚拟和现实环境构建新型智慧学习环境,可自动识别学生个性特征,辅助学生进行交互学习并给予科学化的学习指引,将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有效支撑。

    2 新型智慧学习环境构建的现实依据

    新型学习环境构建的诉求 ?传统教学框架下,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被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略,学习环境的构建未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行“一刀切”的教学服务与评估策略,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自主性的学习需求分析不到位,无法提供针对性的学习服务和支撑,从根本上限制了教与学的实效性;学习评价过程过分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存在“唯考试”论的偏激做法;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跟踪和指导,将学习结果作为学习效果的单一评价机制,评价方式单一,缺乏个性化和弹性,影响了评价的科学性,无法给予针对性的学习监督和指引。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化应用,虽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但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建设成效与预期存在一定差距。根据2007年美国教育信息化应用效果调研结果发现,无论有无信息技术的支撑,学生的学习环境均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且所获得的学习效果与以往比较相差甚少。

    智慧学习环境的效用性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智慧学习环境这一面向学习对象的理念被逐渐引入和应用,并受到诸多学者的追捧和研究。关于其概念,说法不一。钟国祥在2006年融合建构主义、混合等学习理论,将智慧学习环境界定为以学生为出发点,通过匹配适宜的教材、师生及设备工具来创设一个集成性、开放性的虚拟化学习空间,以为学生提供自主构建、针对性指导的支撑和服务。而马来西亚学者则主张:“智慧化学习环境是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以学习者个性化特征为着力点,根据其学习方式、能力的差异为其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据此,智慧学习环境的效用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促进虚拟环境与学习主体的深度融合。智慧学习环境依托信息技术的优势,对学生的特征、能力和情感等進行深度感知,并实时监控其学习行为,反馈学习效果,从而及时调整学习服务策略,为学生提供精准的资源推送,推荐交互学习的伙伴,从而让学生在智能感知、虚拟交互的学习环境中进行知识的自主构建和学习。

    2)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智慧学习环境重塑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和特征为根本出发点,制定学习目标、推行学习策略、进行学习跟踪和评价,从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全过程的服务、监督和指导。

    3)注重学习指导和交互协作性。智慧学习环境中教师转变为指导者,针对学生的特征和学习效果给予必要的指导,以免学生陷入学习误区,弥补自我学习“无组织性”的缺点。且师生的互动、协作和探究式学习是有效学习的前提,需要努力将学生封闭式的个体学习转变为开放式的群体式学习。

    3 新型智慧学习环境的主要构成

    新型智慧学习环境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启迪学生的“智慧”为根本目标,为学生提供全面、多元化的学习服务与支持。其构成要素存在四要素、六要素及七要素等说法。而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交互、资源共享等学习需求,同时融合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其应该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个人自主学习的空间 ?智慧学习环境功能定位是通过学习情境感知、学生特征识别,提供更为适宜的学习资源和工具,以为学生的知识自主构建和学习提供有效支撑。为此,构建过程中应该首先创设学生个体学习的门户,使得学生可以利用RSS工具将各类学习资源、咨询和服务等融合为一体,实现功能集成,以便可以随时随地根据学生的步调和诉求提供“一站式”服务。该个体化学习空间的构建应该创设近似逼真的学习环境和功能,为学生创造出沉浸式的学习氛围,并匹配各类学习工具、服务和资源,以便学生根据个体学习需求进行灵活选择。

    交互式的学习平台 ?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协作是提升个体学习质量,获取科学评价和指导的基础和前提。而智慧学习环境以服务学生学习需求为职责,需要搭建交互式的学习平台。依据特定的学习情境,以社会性网络SNS为支撑,融合不同学习主体,构建多元化、宽范畴的学习社群,使得学习特征相同的学生可以进行协作、探究式学习,以及群体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并可有效链接专家、学者、教师等构建成为一个交互的共同体,通过资源分享、经验交流和学习指导,不断地提升学习能力,及时获得学习反馈,调整个体的学习策略,优化学习方法,从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

    完善的课程管理系统 ?课程管理系统是智慧学习环境整体布局和实施的关键环节,是制作、推送、共享、评价、监督、组织和管理学习资源与活动载体的支撑,也是学习者个体特征识别、学习行为跟踪、评价的基础。而根据目前各类课程系统的应用效果来看,Moodle系统应用最为广泛,功能集成性好,具有资源共享、课程管理、测评分析、群组讨论等各类功能,融合了不同的课程、试题内容,据此,可以其作为课程管理系统。在系统内,学生可进行学习资源的在线学习和下载,拓展资源获取的路径,并可创建自己的专属学习空间,上传学习笔记;而教师则可通过课程管理模块上传教学大纲、教学资料,布置学习作业,进行学习测评,并可基于群组讨论功能与学生进行问题探讨、交流。

    智能化的学习资源中心 ?根据需求,可选用MySQL数据库和专家系统ITS组建学习资源中心。ITS可感知学习环境,模拟教师教学行为,通过对学生特征和学习行为的识别,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以此为基础的智能化学习资源中心,应该具备智能感知功能,能够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习惯和爱好,确定和推送精准的学习资源,优化学习资源的适配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同时,其应该具备便捷管理性,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创建学习文件夹,并增设、删除和修改其中的学习资源内容,链接至个体化学习空间之中,以为自主性学习提供有效条件。

    4 新型智慧学习环境构建的技术支撑

    智慧学习环境的构建需要依赖于人工智能、传感器技术等识别学生特征、感知学习情境,从而针对学生的个体化差异,更好地整合学习资源和环境,以满足学生“任意方式、任意步调、任意情境、任意时空”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以人工智能技术识别学生的特征信息 ?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构建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前提,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可通过数据分析提取学生的个性特征,从而为其推送适配性的学习资源,具体可通过学生建模技术获取学生信息和表征学生特征。实践中将采用ARGUNAUT系统通过文本挖掘方法判定学生在线讨论的内容是否契合学习主题,并可基于AutoTutor智能导学系统利用学生语言行为、情感表达及学习活动来识别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实时了解学生认知状态,给予有效的学习引导。

    同时,还可基于学生分析技术跟踪和识别学习过程信息,运用交互文本分析技术,可有效分析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关注的学习内容、交互的社交网络,并据此对学生进行聚类,划分不同的交互社群,为交互、协作学习提供有效支撑,并可利用学生对于资源的检索与访问、试题的选择、学习记录等日志类数据的分析,实时了解和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评估学习資源的适配性。

    以传感器技术感知和监测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的识别和监测有赖于特定的观测变量,不同学习情境下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活动存在明显的差异。为在众多的学习情境中提取学生的学习状态、交互行为、学习活动等个性化的学习特征,需要利用传感器技术来定位、识别和感知学习情境,实时采集、跟踪采集学生的资源访问类别、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及认知能力等特征;并融合学习时长、频率、暂停及重复学习次数等学习操作日志,共同感知学生的学习情境,以获取更好的场景感知效果,从而结合学生的差异和多样性特征,以适配性的内容、工具和方式来启迪学生的“智慧”。

    5 结语

    学习环境的构建和完善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基础和前提。而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新型智慧学习环境,将改变传统教育框架下以教师为主体的固化教学模式,重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其既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思想和能力等个性化差异,推送学习资源,链接学习伙伴,进行科学化的指引,也可实时跟踪和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给予正确的评价和监督,帮助学生认清不足,实现针对性的学习。可见,智慧化学习环境的构建是迎合学生需求、践行教学本质的根本体现。

    参考文献

    [1]付强.论“互联网+”创新型教育环境下数字化校园与信息化学习环境的构建[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32):26-27.

    [2]于舜.基于信息化技术构建高校学习环境[J].中外企业家,2015(32):207.

    [3]石世美.高校信息化学习环境的研究与设计[D].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15.

    [4]刘长勇,李颖,朱莹泽.在数字化校园环境中建立信息化学习环境的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2):267.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