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拓展高校学生工作的对策思考
朱凌云
随着高等教育外部环境的变化及高校内部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生工作从理念层面、内容层面和时空层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然而,综观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发展历程,虽然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实现了学生工作理念的重构和内容、手段的拓展,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校学生工作仍然呈现出一些不适应、不到位、不完善的情况,需要进一步探索对策,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满足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期望。中央财经大学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从优化学生工作运行体制和机制入手,积极开展学生工作长效机制的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一、理顺关系,形成合力,优化学生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学生工作是对在校大学生的全方位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学校的多个部门,需要各部门协调一致、形成合力,以应对学生工作面临的新问题。中央财经大学立足于学生工作体制和机制的优化,在领导体制、工作体制、保障机制和评价机制上不断完善,有力地促进了全员育人工作格局的形成,极大地调动了各部门、各学院以及全体教职员工的育人积极性,形成了强大育人合力。
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师生共同参与、各部门协调配合的学生工作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在学校层面,成立了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委员会,由学校各职能部门、教师代表、老教授代表和学生代表组成,下设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委员会、教学指导工作委员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委员会和体育与艺术工作委员会,强化了各委员会的协调职能,理顺了各委员会、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关系。在院(系)层面,成立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小组,实行院(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把手”工程,院长(系主任)和党总支书记共同作为学生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推动了院(系)学生工作体制的党政融洽和协调统一,建立健全了岗位责任制,做到责任到岗,责任到人,责、权、利相统一,实现了校院两级学生工作系统的协调配合和整体联动。
二、完善保障机制,确保学生工作协调有序地开展
完善物质保障,为学生工作的深入拓展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从2006年起,学校每年设立不少于100万元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培训、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建设、学生素质发展平台建设、学院德育示范基地建设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注重改善学生活动及服务设施,先后投入150万元改建了大学生活动中心和社团活动中心,投入140万元建立了“大学生事务管理服务中心”,投入近80万元开发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注重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每年投入40万元用于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教材的开发及研究。学校出台鼓励政策,教育引导学生到祖国经济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2005年以来,共投入近40万元奖励到西部、到农村工作的毕业生。学校积极开拓社会资源,3年来,累计吸纳公司企业和个人捐资助学项目资金463.75万元,使经济困难学生的受助率达到了100%。
完善制度保障,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配套制定和修订了《中央财经大学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央财经大学2006年~2010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规划》、《中央财经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社会实践的实施意见》、《中央财经大学师德建设的指导意见》、《本科生成长导师制实施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和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加强课堂主渠道建设、社会实践项目化建设和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思路,而专业教师和管理干部担任新生成长导师制度的施行、辅导员职务职称晋升的优惠政策等措施调动和激发了广大教职员工育人的积极性,学校相继涌现出“北京市师德标兵”和“北京市首届十佳辅导员”等众多先进育人模范人物。
健全人员保障,积极构建全员育人的组织架构。学校以专职辅导员为主体,成长导师、班主任、综合导师、学生班级助理、学生课外活动指导教师和团学组织学生干部为支撑的人员保障体系已确立。2005年,学校推出的以机关党员干部为主体的本科生成长导师制,在管理育人方面开创了新的机制;同年,在财政学院试点探索本科生班级助理制度,鼓励高年级本科生党员和低年级研究生党员担任二、三、四年级本科班级辅导员助理,有效发挥了同伴群体的影响和带动作用,有210名研究生党员和本科生高年级学生党员担任了本科生班级工作助理,成为继共青团、学生会的学生干部后又一支重要的兼职学生工作骨干队伍。2006年,学校以专业教师为主体在本科班级中全面推行班主任制,有10个学院还配套推出了本科生综合导师制,占专业教师总数36.69%的任课教师担任本科生班主任和学生综合导师,专业教师直接参与对学生的学习辅导和学术指导,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和科研的积极性。同年,学校在新生宿舍园区推出住楼辅导员制度,精心选拔了3名教师入住新生园区,配备了住楼辅导员工作室,积极开展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探索。
三、完善控制机制,确保学生工作运行有效
完善预警机制,做到学生问题早预防、早干预、早处理。学校建立并完善了学生学习状态预警制度、心理状态预警制度、学生经济状况预警制度和就业状况预警制度,定期开展学生学习纪律和学习效果的检查、心理健康状态的排查筛查、学生经济状况的摸底调查和学生就业意向的摸底调查,针对排查出的问题学生,组织专兼职辅导员开展有针对性的谈话并由助学服务中心、心理咨询中心和就业指导中心的干部根据学生个体的情况,与学院一起制定有针对性的资助和咨询辅导方案,使学生的实际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实现了解决学生思想问题和学生实际问题的有效结合,增强了学生工作职能部门与学院的工作衔接和有效互动。
完善调研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工作。学校充分发挥社会发展学院、统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教师和专业实验室的作用,完善了“金钥匙”学生思想状况调研、新生心理状况调研、寒暑假学生返乡情况调研、毕业生满意度调研等常规调研,采取科学的统计方法进行问卷分析,找准了学生思想、心理、学习观和就业观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配合教育教学改革,针对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创新实践以及学生中存在的集中问题,学校还增加了学风调研、学生消费行为调研和学生网络行为调研等专题调研,撰写的调研报告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完善研究机制,推动学生工作创新发展。学校在坚持每年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课题招投标活动的同时,在校级科研课题、教改课题的评审中给予学生工作课题倾斜政策,鼓励专职学生干部就学生素质拓展课程的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和学生工作途径方法开展科学研究。学校还于2007年成立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聘请全国知名的思想政治教育专家作为中心顾问,每年拿出专项经费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专兼职学生工作干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组织工作论坛交流研究成果,且将研究成果汇集出版,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工作干部的科研积极性。3年来,我校专职学生工作干部共有9项课题获教育部、北京市、团市委课题立项,18项课题获学校党建课题立项,两项课题获学校课题立项,公开发表思想政治教育类论文28篇,编著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专著两本。
四、完善信息沟通反馈机制,做好信息的上传下达
建立了面向校领导、各职能部门、全体教职员工、学院和学生的信息沟通反馈机制。学校通过召开年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布置会、总结会,召开每月的学生工作例会和不定期的学生座谈会,及时传递校党委的决策,沟通各单位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经验做法和需要学校解决的问题,了解学生对于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书面反馈团员代表和学生代表的提案以及学生的来信,及时将学生关心的问题予以解答,疏解学生的情绪;及时在学校新闻网、《校报》等校内媒体和《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刊载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情况和创新做法,保证了学校领导对学生相关信息的掌控权,以及学院、教职员工及学生对学生工作信息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意思表达权,使各项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实践得到了校领导、学院、各职能部门和广大师生员工的支持,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很多经验和成果得到了及时的宣传和推广,凝聚了人心,振奋了精神,增进了合作。
学校学生工作系统与教学管理系统和用人单位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合作机制。学生工作部每年撰写《招生分析报告》和《就业状况白皮书》,由主管教学和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召开招生工作分析会和就业工作分析会,学生工作部门、就业指导中心与教学管理部门和各教学单位就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进行交流研讨,为学校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第一手资料。学校每两年举行一次就业与人才培养工作研讨会,每年寒暑假开展用人单位的走访,教学部门、就业管理部门和用人单位共同就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实习实训开展研讨。如我校与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建立的“事务所实践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和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合作建立的实习实训模式,开创了学校与用人单位联合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新模式。
五、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在坚持对学院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评价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基础上,学校建立并完善了全员育人考核评价体系、学生工作队伍考核评价体系和单项学生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制定了《中央财经大学职能管理部门“管理育人”工作考评指标体系》、《中央财经大学教辅、服务部门“服务育人”工作考评指标体系》,明确了学校各职能部门、各学院及教职员工的育人职责。学校规定每两年组织一次全员育人答辩会,各部门都要汇报本单位全员育人工作开展的情况,对于评选出来的全员育人先进单位和特色工作,学校除给予物质奖励外,还将他们的工作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在全校思想政治工作总结会上予以宣传和交流。现在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已从理念化为了实际的育人举措,全校形成了关心和支持学生工作的良好氛围,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学校建立了对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助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制定了《中央财经大学辅导员考核办法》、《中央财经大学班主任考核办法》和《中央财经大学班级助理考核办法》。考核评价分为学期考核和学年考核,考核成绩直接与人员聘任、津贴发放和职务晋升挂钩。考核由学院、学生工作部、研究生部共同组织,采取学生工作职能部门、学院和学生三级评价打分,干部自荐与院(系)推荐相结合,干部述职与学生思想政治与管理工作委员会委员提问相结合的评选办法。3年来,共有82名专兼职学生工作者受到表彰,评估优秀的个人除获得荣誉称号和物质奖励外,其中有10名先进个人被选送到美国、日本、英国等大学进行考察和研修,4名同志被选派到教育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委组织部和奥组委挂职锻炼。现在广大专兼职学生工作干部迸发出强烈的工作激情,在育人的实践中探索出很多创新的制度、办法和形式,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学生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学生处)
[责任编辑:蔡桂兰]
随着高等教育外部环境的变化及高校内部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生工作从理念层面、内容层面和时空层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然而,综观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发展历程,虽然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实现了学生工作理念的重构和内容、手段的拓展,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校学生工作仍然呈现出一些不适应、不到位、不完善的情况,需要进一步探索对策,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满足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期望。中央财经大学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从优化学生工作运行体制和机制入手,积极开展学生工作长效机制的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一、理顺关系,形成合力,优化学生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学生工作是对在校大学生的全方位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学校的多个部门,需要各部门协调一致、形成合力,以应对学生工作面临的新问题。中央财经大学立足于学生工作体制和机制的优化,在领导体制、工作体制、保障机制和评价机制上不断完善,有力地促进了全员育人工作格局的形成,极大地调动了各部门、各学院以及全体教职员工的育人积极性,形成了强大育人合力。
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师生共同参与、各部门协调配合的学生工作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在学校层面,成立了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委员会,由学校各职能部门、教师代表、老教授代表和学生代表组成,下设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委员会、教学指导工作委员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委员会和体育与艺术工作委员会,强化了各委员会的协调职能,理顺了各委员会、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关系。在院(系)层面,成立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小组,实行院(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把手”工程,院长(系主任)和党总支书记共同作为学生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推动了院(系)学生工作体制的党政融洽和协调统一,建立健全了岗位责任制,做到责任到岗,责任到人,责、权、利相统一,实现了校院两级学生工作系统的协调配合和整体联动。
二、完善保障机制,确保学生工作协调有序地开展
完善物质保障,为学生工作的深入拓展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从2006年起,学校每年设立不少于100万元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培训、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建设、学生素质发展平台建设、学院德育示范基地建设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注重改善学生活动及服务设施,先后投入150万元改建了大学生活动中心和社团活动中心,投入140万元建立了“大学生事务管理服务中心”,投入近80万元开发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注重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每年投入40万元用于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教材的开发及研究。学校出台鼓励政策,教育引导学生到祖国经济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2005年以来,共投入近40万元奖励到西部、到农村工作的毕业生。学校积极开拓社会资源,3年来,累计吸纳公司企业和个人捐资助学项目资金463.75万元,使经济困难学生的受助率达到了100%。
完善制度保障,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配套制定和修订了《中央财经大学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央财经大学2006年~2010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规划》、《中央财经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社会实践的实施意见》、《中央财经大学师德建设的指导意见》、《本科生成长导师制实施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和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加强课堂主渠道建设、社会实践项目化建设和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思路,而专业教师和管理干部担任新生成长导师制度的施行、辅导员职务职称晋升的优惠政策等措施调动和激发了广大教职员工育人的积极性,学校相继涌现出“北京市师德标兵”和“北京市首届十佳辅导员”等众多先进育人模范人物。
健全人员保障,积极构建全员育人的组织架构。学校以专职辅导员为主体,成长导师、班主任、综合导师、学生班级助理、学生课外活动指导教师和团学组织学生干部为支撑的人员保障体系已确立。2005年,学校推出的以机关党员干部为主体的本科生成长导师制,在管理育人方面开创了新的机制;同年,在财政学院试点探索本科生班级助理制度,鼓励高年级本科生党员和低年级研究生党员担任二、三、四年级本科班级辅导员助理,有效发挥了同伴群体的影响和带动作用,有210名研究生党员和本科生高年级学生党员担任了本科生班级工作助理,成为继共青团、学生会的学生干部后又一支重要的兼职学生工作骨干队伍。2006年,学校以专业教师为主体在本科班级中全面推行班主任制,有10个学院还配套推出了本科生综合导师制,占专业教师总数36.69%的任课教师担任本科生班主任和学生综合导师,专业教师直接参与对学生的学习辅导和学术指导,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和科研的积极性。同年,学校在新生宿舍园区推出住楼辅导员制度,精心选拔了3名教师入住新生园区,配备了住楼辅导员工作室,积极开展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探索。
三、完善控制机制,确保学生工作运行有效
完善预警机制,做到学生问题早预防、早干预、早处理。学校建立并完善了学生学习状态预警制度、心理状态预警制度、学生经济状况预警制度和就业状况预警制度,定期开展学生学习纪律和学习效果的检查、心理健康状态的排查筛查、学生经济状况的摸底调查和学生就业意向的摸底调查,针对排查出的问题学生,组织专兼职辅导员开展有针对性的谈话并由助学服务中心、心理咨询中心和就业指导中心的干部根据学生个体的情况,与学院一起制定有针对性的资助和咨询辅导方案,使学生的实际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实现了解决学生思想问题和学生实际问题的有效结合,增强了学生工作职能部门与学院的工作衔接和有效互动。
完善调研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工作。学校充分发挥社会发展学院、统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教师和专业实验室的作用,完善了“金钥匙”学生思想状况调研、新生心理状况调研、寒暑假学生返乡情况调研、毕业生满意度调研等常规调研,采取科学的统计方法进行问卷分析,找准了学生思想、心理、学习观和就业观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配合教育教学改革,针对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创新实践以及学生中存在的集中问题,学校还增加了学风调研、学生消费行为调研和学生网络行为调研等专题调研,撰写的调研报告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完善研究机制,推动学生工作创新发展。学校在坚持每年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课题招投标活动的同时,在校级科研课题、教改课题的评审中给予学生工作课题倾斜政策,鼓励专职学生干部就学生素质拓展课程的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和学生工作途径方法开展科学研究。学校还于2007年成立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聘请全国知名的思想政治教育专家作为中心顾问,每年拿出专项经费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专兼职学生工作干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组织工作论坛交流研究成果,且将研究成果汇集出版,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工作干部的科研积极性。3年来,我校专职学生工作干部共有9项课题获教育部、北京市、团市委课题立项,18项课题获学校党建课题立项,两项课题获学校课题立项,公开发表思想政治教育类论文28篇,编著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专著两本。
四、完善信息沟通反馈机制,做好信息的上传下达
建立了面向校领导、各职能部门、全体教职员工、学院和学生的信息沟通反馈机制。学校通过召开年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布置会、总结会,召开每月的学生工作例会和不定期的学生座谈会,及时传递校党委的决策,沟通各单位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经验做法和需要学校解决的问题,了解学生对于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书面反馈团员代表和学生代表的提案以及学生的来信,及时将学生关心的问题予以解答,疏解学生的情绪;及时在学校新闻网、《校报》等校内媒体和《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刊载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情况和创新做法,保证了学校领导对学生相关信息的掌控权,以及学院、教职员工及学生对学生工作信息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意思表达权,使各项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实践得到了校领导、学院、各职能部门和广大师生员工的支持,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很多经验和成果得到了及时的宣传和推广,凝聚了人心,振奋了精神,增进了合作。
学校学生工作系统与教学管理系统和用人单位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合作机制。学生工作部每年撰写《招生分析报告》和《就业状况白皮书》,由主管教学和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召开招生工作分析会和就业工作分析会,学生工作部门、就业指导中心与教学管理部门和各教学单位就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进行交流研讨,为学校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第一手资料。学校每两年举行一次就业与人才培养工作研讨会,每年寒暑假开展用人单位的走访,教学部门、就业管理部门和用人单位共同就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实习实训开展研讨。如我校与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建立的“事务所实践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和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合作建立的实习实训模式,开创了学校与用人单位联合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新模式。
五、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在坚持对学院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评价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基础上,学校建立并完善了全员育人考核评价体系、学生工作队伍考核评价体系和单项学生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制定了《中央财经大学职能管理部门“管理育人”工作考评指标体系》、《中央财经大学教辅、服务部门“服务育人”工作考评指标体系》,明确了学校各职能部门、各学院及教职员工的育人职责。学校规定每两年组织一次全员育人答辩会,各部门都要汇报本单位全员育人工作开展的情况,对于评选出来的全员育人先进单位和特色工作,学校除给予物质奖励外,还将他们的工作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在全校思想政治工作总结会上予以宣传和交流。现在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已从理念化为了实际的育人举措,全校形成了关心和支持学生工作的良好氛围,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学校建立了对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助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制定了《中央财经大学辅导员考核办法》、《中央财经大学班主任考核办法》和《中央财经大学班级助理考核办法》。考核评价分为学期考核和学年考核,考核成绩直接与人员聘任、津贴发放和职务晋升挂钩。考核由学院、学生工作部、研究生部共同组织,采取学生工作职能部门、学院和学生三级评价打分,干部自荐与院(系)推荐相结合,干部述职与学生思想政治与管理工作委员会委员提问相结合的评选办法。3年来,共有82名专兼职学生工作者受到表彰,评估优秀的个人除获得荣誉称号和物质奖励外,其中有10名先进个人被选送到美国、日本、英国等大学进行考察和研修,4名同志被选派到教育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委组织部和奥组委挂职锻炼。现在广大专兼职学生工作干部迸发出强烈的工作激情,在育人的实践中探索出很多创新的制度、办法和形式,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学生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学生处)
[责任编辑:蔡桂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