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焦 胜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农村中小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制约因素有:
第一,学习、宣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不到位。《纲要》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诞生的,是一件新生事物,许多教育工作者对它还比较陌生。大多数农村教师对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质了解不够,更谈不上理解其重要意义了。
第二,由于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而导致理解错位。许多教育工作者认为,学生能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就很不错了,已经是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可谓根深蒂固,一些教育工作者没意识到我们正经历着剧烈的变迁,致使心理课程被放到比所谓副科还副科的位置上。
第三,由于认识不足导致心理误区。有些教师认为,什么心理健康教育,不就是思想品德教育吗?班会、队会、思想品德课等各学科均可做到,没有必要专门开设心理课或开展心理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的内容其他学科兼而有之,不必独立开设。否则,势必增加许多麻烦。
第四,专业教师缺乏。广大农村教师虽有一定的教育心理基础知识,但也是多年以前学的了,与当前的农村教育状况不能接轨,因此很难适应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工作。在一次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问卷访谈中,有105个教学班参与,只有7个教学班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此外,我们还发现,在一些农村开设此课的学校有的是给学生读一读,就像讲《西游记》的故事一样,不够专业;87.4﹪的学校干脆束之高阁。开设此课程真是困难重重。其原因就是缺乏专业教师队伍,学校领导对此课程不够重视。
针对上述制约因素,我们可以采取相应对策,来完成《纲要》提出的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第一,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管理,加大宣传力度,引起各级行政领导的重视,要有专家的呼吁,需要有专业人员的管理,使广大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为建设和谐校园提供心理上的支持,为培养广大农村青少年健全的人格提供心理动力。
第二,要提高认识,把心理健康教育课落到实处。教育工作者要率先转变理念,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教育教学中去,为学生创设符合其心理特征的学习、生活、心理环境,不断引导学生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要及时向老师求助,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第三,心理师资队伍建设是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关键。《纲要》中明确指出:“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加大培训力度。”
第四,学校努力建立具有可行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体系,使之纳入到学校正常教育教学考评之中来,督促和激励广大师生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
几年来,我市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各级教育行政机关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还欠缺,如每年的各级各类培训就很少涉及到此内容。笔者呼吁,今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大心理辅导教师的培训力度,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专业化。
目前,我市阜阳一中、太和一中、阜阳城郊中学等校建立了较为规范的心理咨询室,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总之,我们要按照《纲要》的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既要积极创造条件,又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研究与科学管理,特别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的研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此项工作要给予大力指导,积极支持科研部门广泛开展科学研究活动,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健康地发展。同时为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创设积极和谐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稿件编号:090819008)
参考文献:
[1]辛自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下滑及其应对[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刊).2009.(2).
(本文为安徽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淮南分会提交。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柳沟中心校,236300,电邮:[email protected]。)
编辑/何 妍 终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