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的学生就业心理与社会支持关系调查研究

    顾骧,邹琍琼,林凡

    [摘 要] 主要研究大学生就业心理与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与专业类别、生源地以及家庭经济状况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高校学生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偏低;高校学生就业心理与社会支持总体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关 键 词] 大学生;就业心理;社会支持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4-0220-02

    一、引言

    大学生在面临就业难困境的时候,他们的就业心理或多或少会产生一定的变化,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而他们的就业心理也将深刻影响到他们各自的就业情况。我们对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进而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心理疏导,以帮助他们树立起积极健康的就业心理,从而正视就业现状,从而实现顺利就业。

    二、研究方法与假设

    (一)被试的选取

    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是本科在校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27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6%。

    (二)研究方法

    1.就业心理量表:本文所采用的是我国学者刘春雷2010年所编写的就业心理量表,此量化表产生5个维度方向,分别为就业准备、就业观念、就业能力、就业认知和就业压力感,共计37个项目,采用5级计分制。量表总体的一致性效度为0.89,各个维度的α系数在0.67~0.81之间。

    2.社会支持量表:采用的是肖水源学者于1986年编制而成的量表,该量表分为三个维度,分别是主观支持、客观支持以及支持的利用度,共计10个项目,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92,各分维度的α系数在0.89~0.94之间。

    (三)数据处理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整群随机抽样,并剔除不符合规定的无效问卷,对剩余的有效问卷进行整理分析。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齐次性检验以及多重比较等科学分析与处理。

    (四)研究假设

    1.大学生就业心理与专业类别、生源地以及家庭经济状况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与性别和年级无关。

    2.在社会支持的维度中,客观支持与生源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主观支持与家庭经济状况存在显著差异。

    3.大学生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偏低,不能为自己的就业之路加分。

    4.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就业心理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即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则就业心理越积极健康,能够充分提升自身素质,就业能力更为突出,就业压力更低。

    三、调查结果

    (一)样本分布情况分析

    本次测试共选取278名被测试者,均为在校的本科大学生。从性别结构来看,男生有140人,占50.36%,女生138人,占49.64%,男女被试者数量基本持平;从文理专业结构来看,文史类有134人,占48.2%,理工类有144人,占51.8%;年级方面,大一至大四的学生分别有46、86、83、63人。此外,生源地为城镇的大学生有153人、农村的为125人;家庭经济状况差(家庭年收入低于三万)的有27人、中等的(家庭年收入在三万至十万)为220人、良好的(家庭年收入在十万以上)为31人。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可以划分成5个维度,分别是就业准备(S1)、就业观念(S2)、就业能力(S3)、就业认知(S4)和就业压力感(S5),为了考察性别、专业、生源地与就业心理各个维度间是否存在差异,我们将这五个维度作为检验变量,性别、专业、生源地分别作为一个分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在性别差异之下就业心理的5个维度得分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方差齐性检验不显著(p>0.05),即两组方差齐次。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与性别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专业类别下就业心理五个维度得分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在就业观念和就业压力感两个维度上,方差齐性检验显著(p<0.05),而其中只有就业准备与专业类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t=2.210,p=0.028<0.05),即文史类专业的大学生在就业准备上的工作更加充分;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就业心理5个维度得分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在就业准备这个维度上,方差齐性检验显著(p<0.05),即两组的方差不齐。生源地与就业准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t=2.383,p<0.05),即生源地為城镇的大学生,在就业准备上更为充分。在就业观念和就业能力方面,方差齐性检验不显著(p>0.05),即方差不齐。生源地与就业观念之间存在显著差异(t=2.529,p<0.05),即生源地为城镇的大学生就业观念更为紧跟时代,不墨守成规;生源地与就业能力之间也存在显著的差异(t=3.580,p=0.00<0.01),即城镇大学生就业能力表现更为突出。

    为了考察年级、家庭经济状况两者与就业心理各个维度间是否存在差异,我们将就业心理的五个维度作为检验变量,年级和家庭经济状况分别作为一个分组,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年级大学生就业心理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Sig的值均大于0.05,即p>0.05,这说明年级的不同与大学生就业心理相关性并不显著,两者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家庭经济水平不同的大学生就业心理的方差齐性检验结果显示,仅在就业认知这一维度之上,其Sig值为0.013,即p<0.05,也就是说家庭经济状况只有在就业认知这一个维度的显著水平上差异显著,即方差不齐,其余几个维度则相反。

    不同家庭状况的大学生就业心理的方差分析表结果显示,只有在就业认知这一个维度上的Sig值为0.003,即p<0.01,这说明家庭经济状况的差异与就业认知在0.01检验水平上差异显著。

    根据已有的判断:方差不齐,则选择用Tamhane法进行各个组别平均值的多重比较,可以得出家庭经济条件为良和家庭经济条件为中、家庭经济条件为良和家庭经济条件为差、家庭经济条件中等和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大学生就业认知进行比较的Sig值分别为0.002、0.029、0.847,说明就业认知之间存在与家庭经济条件差异的相关性。

    (三)社会支持的数据结果分析

    社会支持分为三个维度,分别是主观支持(S6)、客观支持(S7)和对支持的利用度(S8),为了考察性别、专业、生源地与社会支持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我们将这三个维度作为检验变量,性别、专业、生源地分别作为一个分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下:

    1.不同性别下社会支持三个维度得分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方差齐性检验不显著(p>0.05),即组间方差齐,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状况与性别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不同专业类别下社会支持三个维度得分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方差齐性检验不显著(p>0.05),即组间方差齐次,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与其专业类别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3.不同生源地下社会支持三个维度得分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方差齐性检验不显著(p>0.05),即组间方差齐,其中客观支持与生源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t=2.069,p<0.05),也就是说生源地为城镇的大学比起生源地为农村的大学生获取情感等支持的力度更强。

    为了考察年级、家庭经济状况两者与社会支持各个维度间是否存在差异,我们对此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年级大学生社会支持的方差分析表结果显示,Sig值均大于0.05,即p>0.05,这说明年级与大学生社会支持差异并不显著,两者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大学生社会支持的方差齐性检验结果显示,Sig值均大于0.05,即p>0.05,也就是说家庭经济状况在社会支持的各个维度上的齐性检验不显著,即组间方差为齐性。只有在主观支持这一个维度上的Sig值为0.009,即p<0.01,这说明家庭经济状况的差异与主观支持在0.01显著水平上差异显著。

    四、讨论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特点讨论

    根据这次数据的分析结果来看:(1)文史类的大学生需要对就业形势做出明确的判断,考虑问题也必须更全面细致,这样才有更大的可能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而理工科为偏技术类的专业,市场对此类员工的需求较大,相应的岗位也比较多。(2)生源地与就业准备、就业观念和就业能力这三个维度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城镇出身的大学生在这三个方面比起农村出身的大学生要略高一筹。(3)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生的就业认知也会产生影响,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优越,他们对就业有着更为全面和科学的认识。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支持特点讨论

    根据这次数据的分析结果来看,生源地与大学生的主观支持水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笔者认为这与我国大学的分布情况有所关联,国内的大学大部分都坐落于城镇当中,城镇出生的大学生比起农村来到外地上学的大学生而言,他们的情感依托更为强烈,能从周围得到的情感支持即主观支持的水平也就更高。此外,这可能也与性格相关,一般而言,农村出生来到城镇的大学生性格相对较为孤僻,尤其是大一的学生,他们在主观支持均分上要稍低于生源地为城镇的同级大学生。

    (三)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与社会支持关系讨论

    在现如今大学生面对着就业难的情况下,除了大学生自己应该积极主动地做出行动外,家庭、社会和国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

    具体到各维度而言,主观支持与就业准备、就业观念、就业能力和就业认知之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客观支持也同样如此,支持的利用度只与就业能力和就业认知存在正相关,值得一提的是,社会支持的各个维度与就业压力感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相关。

    五、结论

    1.在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维度当中,专业类别和生源地在就业准备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就业观念和就业能力这两个维度也都与生源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此外,就业认知与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也存在着显著差异。而其余的因素,类似性别、年纪等与就业心理之间都不存在显著差异。

    2.在社会支持的维度当中,客观支持与生源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主观支持与家庭经济状况存在显著差异。

    3.就总体而言,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就业心理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即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则就业心理越积极科学。

    4.从总体上看,主观支持与大学生就业心理之间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但是线性关系的程度并不高,主觀支持对就业心理的解释变异量仅为6.4%,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的预测效果并不能够达到最为理想的状态,只能进行粗略的估计与揣摩。

    参考文献:

    [1]彭薇,王旭东.就业概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01:2.

    [2]张进辅.现代青年心理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2:381.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