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坛需要思想者

毛荣富
教师最应是思想者。可是,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师德、爱心、奉献精神等作为对教师的要求,却把拥有思想忽视了。
一、为什么教师应是思想者
古人用“德识才学”来要求人才,“识”,仅次于德。——“识”,即见识,即思想,把它放在仅次于“德”的第二位,是有道理的,因为它是人才所倚仗的主心骨。事实上,不同领域的杰出人才有一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这个领域中的思想者。他们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别人未必没有,但他们却以卓尔不凡的见识、精辟独特的观点领先同行、超越同行。
教师应是思想丰富而深邃的人,作为校长,更应如此。除了理论和专业知识,他们还应有属于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主张。勤于事务而懒于思考者很难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更别说成为名师了。
许多教师、校长敬业辛劳,但对教育的本质及规律缺少独立思考;他们有奉献精神和感人事迹,却鲜有教育教学上的真知灼见。这也不能全怪他们,我们曾生活在不需要思想、只需“听话”的时代。随着社会的转型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每个人的独立思考不仅有了可能,而且有了必要。
李吉林,一位小学语文教师,但她却是名副其实的思想者。她说:“我不敢说自己是一个思想家,但我觉得,即便是小学教师,也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和教育主张,那么,我就可以大言不惭地说,我是一个思想者。”读罢洋洋洒洒的《李吉林文集》,我惊叹于她能拥有如此丰富的教育思想,在我看来,称其为“小学教师中的思想家”也毫不为过。
她说,即使在“文革”中,她也“没有抛弃自我”,“警惕着女人的脆弱和碌碌无为”。“文革”一结束,她即投入教学改革实验,研究情境教学。在情境教学起步的12年后,她又开始了情境教育的探索,从空间、心理距离、主体、目标这四个方面比较科学地构建了情境教育的基本模式,在各科教学中进行着以情激情、以智启智的实验。随后,她又开始了情境课程的探索。这一段又一段的思想旅程,用她的话来说,就是“我深感激情和想象也让自己变得聪明了……不断鼓足创新的风帆,才能驶向金色的彼岸”。
段力佩,另一个令我敬佩的教育家。还在我读中学时,育才中学的教改经验就已享誉全国。段老在课堂教学中提出了“有领导的‘茶馆式的教学形式”,并精炼地将它概括为八个字“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即使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段老的“八字诀”仍然蕴涵了众多当代教育的新思想、新理念。我曾到育才中学学习,了解到在段校长革新精神的背后,是他时刻不忘的“一线精神” “草根精神”。他的老友叶圣陶先生说得很透彻:段校长谈到一个问题,总要说明这个问题是如何发现的,是什么现象引起了他的注意和思考;解决的途径是怎么样找到的,是根据哪些教育原理。他这样做,对人家就有切实的益处,或者采取应用,或者参考比较,都能脚踏实地。人家读了他的叙述,自然而然会体会到做一个教育工作者,在自己的岗位上该怎样去发现教育教学上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通过实践,把问题妥善地解决。
教师或是校长要做一个思想者,教育实践就是他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他们所思所想都是围绕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促使教育教学的进步则是其追求的永恒目标。
除了像李吉林、段力佩这样的大家,辛勤耕耘的教师、校长中也不乏思想者,他们善于思考,思想时有闪光,我常从他们的教育专著及论文中感受到。
——他们不满足于寻章摘句和旁征博引,不在那些似是而非、不得要领的概念中兜圈子,笔下没有陈词滥调、没有空洞的论述,有的是鲜活的生命体验和思想的魅力。
——他们聪明地避开玄妙的理论和过多的资料,而是贴近教育实践,就像一个护泉人一样,不断掘开淤积的泥沙,让思想的源泉始终保持一种旺盛的涌流状态。
——他们永远有着敏锐的思想触角、丰富的感受力和新鲜的审美体验,让人生保持一种常新的状态。每看到一种教育现象、每进行一次教学尝试都会成为他们思想的材料。
——他们总是把有用的信息纳入自己的知识框架,不断丰富,不断调整,善于将最新研究成果融会到自己的教学中来,这一切,都成为了他们创新的基石。
——他们上课的思路总是独辟蹊径,令人耳目一新。别人内心深处曾有的隐秘感觉,曾闪现过的微光不仅被他们捕捉到了,还有了理性的升华,以至于常使人发出“我怎么没想到啊”的感叹。
——他们心平气和,远离社会的浮躁,远离功利的诱惑,以一颗平常心读书、思考和研究,这让他们获得了学习和思索的机会。同时,其内心又是不安分的,这种不安分实际上是对现状的不满足,心中总有一个个要解决的问题。而不安分又使他们处在不断想突破的状态之中。
以上这些,大概就是教坛思想者的风采吧。
二、学校教育除了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承担着思想启蒙的任务
在今天这个时代,知识和信息都在快速增长和传播,而思想则显得稀缺。
举个例子来说吧。说实在的,每年各地的高考作文题,大部分题目缺少的正是思想的含量、思想的启发性、思想的触发力,考生虽然也有话可讲,但缺少驰骋思想的一方天地,缺少一种写作的冲动。
作文命题实际是对命题者思想水平的检测。只有敏锐感受时代脉搏、洞察社会思潮者方能命出具有时代气息和思想引领作用的好题。记得十余年前有一道关于“诚信”的高考作文题,这一命题,不仅值得考生思考,而且直击社会之弊,其警世价值至今不衰。好的作文题,会使学生一下子开阔了新视野,就像忽地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思想就会振翅欲飞。好的作文题,在思想上对学生是一种点拨、一种提醒、一种暗示,它能开启悟性、激发灵感、引发联想。浙江的高考作文题《行走在消逝中》,这一精简含蓄的哲理短语,高度概括了处于剧变中的当今社会的特点。改革以来的现实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没有消逝就没有行进,但有些消逝却令人遗憾甚至悲哀。它启示我们,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生活的流变。好的题目会使学生发现一些被忽视的东西却含有深义,看似普通的话题却大可深究,比如上海关于“心灵的微光”的作文题就是如此。这道作文题会使考生从此珍视“心灵的微光”,因为一闪而过的灵感、直觉等往往会催生创造性思维。
可是,即使在最应具有思想品格的作文课上,教师的指导也往往避开了思想而只限于写作方法和技能的指点,缺少对学生在思想上的引领和提升。唯有拥有思想的教师,才能和学生有思想上的交流,还能让学生懂得如何生成思想、形成观点、学会思考、激活思维、写好作文。这里,我想起了“上海写作峰会”上的一堂课,一堂被赞为“具有思想启蒙意义”的课。
——上课伊始,老师把学生写的题为《理解》的作文中的几段话提供给大家:
①期中考试语文卷要求解释课外的文言文中的几个加点字,由于我未能理解全篇的主旨,这道题目得了零分。它使我懂得了理解的重要性。
②在上海,曾有许多市民为了城市建设而告别祖辈居住的繁华之地,动迁至城乡接合部,曾有许多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工人为了国企的深入改革而下岗,也有一批机关干部在“精兵简政”中分流,这一切不正是缘于理解吗?
③讲到足球,中国的许多球员传球的失误率高达40%以上,而直传斜插等精彩的默契配合则很少出现。相反,在韩日世界杯的比赛中,即使并非一流的球队其队员之间的传球也很有章法,且迅速流畅。也许是他们对足球的理解远甚于中国球员。
④我3岁时,父亲不幸病逝,过了几年,一个陌生男人走进了我们母女之间,起初我不能接纳他,常躲避他,然而,慢慢地我想通了。这个家需要他,他也需要这个家。于是便慢慢与他有了接触,现在我似又得到了失去的父爱。也许这就是理解的力量吧。
老师说,这几段话的材料都来自生活,写得不错,也都与“理解”有关,但遗憾的是没有思想,也就是没有能从材料中形成观点,提炼出自己对“理解”的认识来。大家感到的是,这几段话只是举一个例子,然后再讲一下它和“理解”有关而已。而这种“事例+概念”的写法正是现在学生写作的通病。老师说,下面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克服这一思想的瓶颈,将“事例+概念”转变成“材料+思想”的模式。
教学目标一经明确,课堂上同学们纷纷开动思想,跃跃欲试,但他们缺少的恰恰是生成思想的能力,攀爬得有些艰难,但经过教师不断地示范、启发、引导,又组织了热烈的课堂讨论,大家终于从上面4则材料中得出了如下思想:
①未能理解全文,又怎能做好加点字的解释?理解,是一种把握整体、融会贯通的认知活动。缺少了这种理解能力便难以解决具体的细节问题。又如写作,没有对文题的深刻独到的理解,又怎能写出佳作呢?
②牺牲个人利益而毫无怨言,与其说是思想高尚,还不如说是有了真正的理解。理解,就是对得与失、大局与局部、长远与当前、大我与小我等关系作出理性的解读。
③中国球员看似技不如人,其实是未能理解足球的内涵。理解,就是超出技术层面,深层次地把握职业的本质属性。没有对足球的深刻理解,又怎能踢好足球呢?
④因为有了理解,才和继父有了和谐相处。理解,就是消除主观偏见、克服思维定式,避免感情用事,就是客观、理智地看待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包括种种人生的不幸。
学生头脑中原本“死”的概念变成了灵动的思想,形成了对“理解”的种种思想认识,由于大家的思想充分交流互补,最后达成的共识,堪称“理解”之“面面观”。这大概就是这堂课的魅力之所在吧。这堂课使全体同学的思想经过了一段艰难而愉悦的跋涉,攀上了一个新的高度,而对于学生来说,这次思想的提升无疑是极有意义的。人,正是经历了这样一次次思想的跋涉、攀登,才能摆脱肤浅和平庸而使思想具有一定的高度和广度。
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分享,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对于正处于成长期的学生来说,是多么需要这样营养丰富的思想分享啊。
(责 编 流 水)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