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地图,让想象作文有迹可循

    顾丹凤

    丰富的想象力是儿童良好思维能力的体现,小学阶段又是儿童想象力最丰富的时期,尤其是在想象作文的课堂上能够使儿童充分放飞想象。但实际上想象作文课堂并不如我们所想。想象的范围实在太广,儿童能够天马行空地想象,但是思维混乱、思路不清晰以及没有合理的写作框架,让儿童一旦面对写作,又不知该从何下手。

    故事地图就给儿童写作想象作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支架。绘制故事地图,其实就是借鉴“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孩子进入神奇的想象世界,帮助孩子把握想象作文的结构。故事地图能够用简单却有效的方式将儿童头脑中的想象通过层级图表现出来。将故事地图运用在想象作文的课堂教学中,作为儿童进行想象作文创作的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儿童拓展想象思维,帮助儿童将头脑中的想象变成书面语言的表达,提高儿童的想象作文写作能力。

    《不会叫的狗》是由意大利儿童文学家贾尼·罗大里所撰写,入选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作者以新奇的想象,通过对话的方式讲述了一只不会叫的狗学叫的经历,故事情节的曲折离奇让人啼笑皆非。最后,作者留下三个开放式的结尾,儿童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得到不同的成长启示。从故事的形式和内容上看,由于故事反复叙述的手段以及情节之间的环环相扣,使其成为一篇很适合运用故事地图进行想象续编的作文素材。下面以《不会叫的狗》为例,谈谈如何在想象作文教学中运用故事地图进行教学。一、绘制故事地图,厘清脉络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慢慢地从具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发展,想象创造性也不断增强。故事地图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易于理解的层次结构将故事发展过程展现出来,这点恰好迎合了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儿童在阅读过程中通过眼睛和耳朵接收信息,再通过大脑思维的转换以及手的协作生成故事地图,就可以把接收到的信息,用图像和文字相结合的手写记忆储存到脑海中。

    《不会叫的狗》一文运用了童话故事常用的反复的写作手法,讲述了一只不会叫的狗先后向小公鸡、杜鹃学叫,但都以失败告终。这个故事中充满了作者奇特的想象,情节曲折离奇,再加上篇幅较长,对儿童来说阅读难度较大,绘制故事地图能够快速有效地概括出故事的主要情节。比如第一个小故事中的几个事件并不是毫无关系地并列,而是环环相扣的。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筛选出关键事件进行整理,我们就可以绘制出第一张故事地图:

    

    这样故事的逻辑关系就已经展现在儿童面前。接下来,儿童可以阅读第二个故事,就能自主完成第二张人物地圖:

    

    在故事地图的引领下,儿童就可以层层拨开故事情节,找故事的关键情节,即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者凸显人物性格特点或者是表达作者主题思想等重要事件。抓住故事的主干,就能理清故事脉络。很多想象奇特的故事都包含着作者独特的思维和人生体验,儿童阅读起来有一定的理解难度。简洁明了的故事地图将作者的思维可视化,儿童就能明白故事的内在规律,为接下来的续编、仿编提供了“线索”。二、凭借故事地图,学习构思

    故事地图将原本复杂繁琐的故事情节可视化。在绘制故事地图的过程中,儿童可以很好地学习故事构思的方法和策略。根据前两个绘制的故事地图,学生很容易总结出构思故事情节的关键:构思另一个场景,出现另一个人物,发生另一个意外,出现类似的结局。

    《不会叫的狗》这个故事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出现了很多意料之外的事。一只小狗竟然学公鸡叫,还差点被狐狸吃掉,最后居然被狐狸嘲笑。一个意外接着一个意外,出现了很多意料之外的事让我们觉得作者的想象非常奇特。因此创编的重点应该放在“意外”上,有了“意外”才有想象的奇特。一只狗既然拥有这么强大的“学习能力”,学什么像什么,那么它跟其他动物甚至人类学叫,必定也能学得非常出色。那它又会跟谁叫?又会发生什么意外呢?

    这些“意外”看似无理,但是在整个故事情境中又是合理的。这样有点无理,又带着幽默的情境给儿童带来了想象的乐趣。有了故事地图,儿童的想象就不会天马行空,无所凭借,他们只需要考虑自己的想象是否与众不同,是否别出心裁,是否能给大家带来欢乐。轻松愉快的氛围能够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想象的广度和深度。

    以下是儿童自己创造绘制的故事地图:

    

    当然,有的儿童可能并不能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地图,在某些关键情节上“卡壳”。有了故事地图,大家可以按照已有的范式,帮助儿童一同进行想象发挥,在互相合作的融洽氛围中完成故事地图的创编。对于这部分儿童来说,故事地图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他们进行想象,而不至于让他们游离于想象之外。三、立足整体,创编故事

    故事地图给儿童习作提供了阶梯式的辅助,儿童能快速进入习作状态之中。完成了故事地图的创编也就有了故事的框架,这样故事也就建构起来了。写作过程中儿童需要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对每一个环节补充详细的内容和细节,整个故事就能丰富有料,有血有肉。

    《不会叫的狗》这篇故事的形式很独特,是由一句一句的对话构成的。因此儿童在进行创编的时候也可以模仿作者这种对话式的语言形式,将狗与遇到的对象会发生的对话分行写下来,通过人物间的对话交代发生在狗身上的遭遇。

    当然,儿童在写作过程中还需要对文章结构有个整体的把握,拥有完整的全局观。文章应该有一条贯穿整个故事的线索,将这条主线分布于故事的各个环节或者具体的描写之中。《不会叫的狗》故事情节荒诞幽默,狗向任何其他动物学叫都不能得到完滿的结果,所以在续编的故事中也应该体现出来。比如狗向鸭子学叫,差点被鳄鱼给吞了;狗向牛学叫,结果被农夫拉去犁地,或者被农妇拉去挤牛奶……

    儿童的想象是无穷无尽的,但大多都是模仿故事形式,如果一直如此循环,故事将会永无休止。而故事终将会有一个结尾。就这个故事而言,作者想说明一个道理:狗老是想着跟别人学,学来学去反倒丢失了自己。儿童创编故事,如何给狗一个完满的结局呢?比如这只小狗跑啊跑啊跑进了城市,跑进了学校,学习人说话。一只会说人话的狗,不仅能当翻译家,说不定还会被星探发现,或者拍成视频上传网络,成为一只“网红狗”。这样的想象就超出了原来的故事地图,又有了新的走向。儿童在原有的故事地图上进行新的创造,将学到的绘制故事地图的方法进行新的运用,自己就能创编出一个全新的故事地图。四、参照故事地图,参与评价

    故事地图不仅能够为儿童在想象作文写作中提供一个攀登的台阶,而且能为习作完成后的自评、他评提供评价的依据。以往的教学中,儿童很乐意参与到习作的评价中去,但是对于想象作文却很难进行理性客观的评价。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这样故事评价的标准就难以把控。

    有了故事地图,我们可以清楚地明白原作者创编故事的构思,也知道了创编故事的方法,甚至我们在续编故事时到底应该如何具体操作都给出了相应的图式。这样对儿童自己创编的故事也就有了评价的依据。儿童可以依照故事地图对习作的构思、语言形式等方面进行有效评价。比如在《不会叫的狗》这一故事的创编中,儿童可以根据故事地图的横向发展来判断创编的故事情节是否完整,整个故事是否有线索串联,狗所遭遇的各种事件的内在的逻辑关系是否与前文一致。在纵向的比较中判断故事的重点“意外”是否超出常人想象,在具体的环节中故事中的人物有没有开口说话,语言是否幽默等等。

    由此可见,故事地图又成了一张有据可循的评价地图了。有了这张评价地图,儿童在自评与他评的过程中,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发现在创编的故事中得到的启示或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改进自己的习作进行深入的思考探究。习作已经完成,但思维仍然在生发,想象依旧在延续。

    故事地图用形象可视的方式标记了儿童想象作文的来路,儿童沿着这样的地图行走,也必将找到在想象作文中的前行之路。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