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 绽放个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教育的个性化发展也体现出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作文是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所写的作文内容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在作文内容能够体现出作者的真实情感,实现对内在思想的传达,充分展示出艺术美感。每位学生都具有丰富多彩的世界,同时具有独特的生活经历,也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因此形成的价值观也是独特的,所以不同学生所写出的作文内容也应该具有一定的个性化。但是就目前的状况来看,中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个性丧失的现象,整体的写作内容比较空洞,脱离实际生活,无法传达出作者的情感,逐渐成为考试的工具。
一、中学生作文写作现状
1.形式缺乏创意。目前中学生所写作的作文呈现出比较强的结构形式化状态,大部分学生都喜欢运用美文的写作结构以及内容,因此整个班级所写作的作文内容都存在一定的雷同性,似乎虎头豹尾的形式已经成为目前作文写作的经典形式。其实,从本质上来讲,写作的内容能够传达出一定的美感,对生命力进行张扬,也促使生命获得一定的快感。然而目前的作文内容几乎呈现出千篇一律的形式,内容含金量不高。
2.内容缺乏新意。从整体上来讲,中学生的心智还处于发育的阶段,外界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作用比较大,在一些流行元素的干扰下,中学生对自身的感受进行表达的欲望可能就会被削减。中学生在对作文进行写作时往往比较习惯对生活中的零星片段进行抓取,或者是对某些文章中的情节进行选取,部分故事情节具有特定性,比如写自己父母离婚,在一位学生的写作内容得到好评之后,会使得班级内其他学生纷纷模仿。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学生进行作文写作时无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写作,往往是生搬硬套。同时中学生的作文写作过程会受到大众媒体介质的影响,首先是受到影视作品的影响,学生往往会直接将影视情节搬到自己的写作内容中,会显得十分虚无缥缈,与生活实际脱离,同时爱情的意味比较浓厚。其次会受到时下文章的影响,这主要指的是中学生的作文往往直接将杂志或者报纸上的内容搬到自己的文章中,同时还会受到网络文学内容的影响,整体作文的情节异想天开,内容稚嫩,与生活实际脱離开来[1]。
3.语言复刻。大部分的中学生语言存储量不够,需要及时进行补充,但是整体上来讲,中学生的课下实践比较少,同时需要面对比较繁重的作业任务,也会承受来自学习成绩的压力等等,此时他们往往会选择抄写名家名篇中词句的形式开展写作,甚至会出现乱用语言的情况。比如部分学生在读完泰戈尔的诗歌之后,无论是抒写什么内容的文章都会引用泰戈尔诗歌当中的内容,甚至有时出现语言错乱的现象,这种现状令人担忧。
4.思想雷同。部分中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缺乏一定的文化底蕴,因此所写出的文章会显得比较单薄[2]。对此,部门中学生采取对马克思、牛顿等科学家哲学家名言警句的方式来丰富自己所写作文的文化底蕴,甚至不注重使用名言警句的时机。同时也会出现写错名言警句的现象,让人目瞪口呆,这样反而降低了整体作文的质量。
二、中学生作文写作现状形成的原因
1.脱离生活,言之无味。由于中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因此所写的内容与生活的距离比较远,也缺乏了对生活的感悟和感知,他们所写作的作文内容并不是基于对生活的感悟以及生活经验的积淀,而是采用胡乱进行模仿的形式进行写作。在中学生所写的作文内容当中,丝毫看不到时代的元素,也无法展示出鲜明的个性,无法充分展示出作者自身的精神风貌。
2.失去自我,缺乏情感。由于中学生对生活缺乏感悟,因此无法对生活产生独特的见解,那么体现在作文内容上就是人与文章脱离,呈现出内容空洞,读不出任何情感的状态,即使作文中的辞藻华丽,也无法打动读者。
3.重视技巧,缺乏积累。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学生为了获得更多的分数,同时为了符合教师的要求,往往在作文中使用过多的写作技巧,这与中学教学的特点是无法分离开来的。在进行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加重视对学生写作技巧的培养,甚至出现教师要求学生背诵各种题材作文的现象,那么在考试中就可以按照范文进行模仿。靠这样的方式写出的作文尽管看似选材得当,结构紧凑,段落清晰,但是深入品读就会发现,作文纯粹是华丽语言的堆积,缺乏主旨思想,也无法品读出作者的观点[3]。
三、中学生作文写作个性化彰显的措施
随着生活观念的更新,生活当中所蕴含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样。作文教学需要帮助学生对社会进行关注,引导学生主动融入到社会生活中,重视生活实践,对生活经验进行积累。学生需要深入生活,对生活进行体验,逐渐能够在生活中主动进行探究,实现对自己独特感受的挖掘,提升自己思想认知的个性化。
1.博览群书,培养审美个性。对于中学生而言,其文化底蕴以及文学素养的提升都离不开博览群书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的过程是对有效信息进行搜集的过程,能够深化学生对世界认知,促使学生的思维不断进行发展。在初中教学课本中文质兼美的文章随处可见,这些文章都是作者在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以及艺术修养之后对生活所形成的独特感受,也是自身情感的表达,体现出创作的才华。尤其是古代的名家作品,都时刻传达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也彰显着丰富多彩的艺术特点,每一篇作品都体现着独特的个性。所以,进行阅读教学并不是简单地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词句、语言进行剖析,也不是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朗读,而是对作品的审美价值进行深刻感知。比如对屈原、莎士比亚等艺术家们在艺术领域内的新局面进行感知,体会他们在生活中所发现的美感,从而将这些运用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中。在艺术家们的人格魅力以及作品熏染之下,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人文主义精神不断得以提升,进一步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在作品中对美进行创造。
2.走进生活。在初中教学课本中,《为你打开一扇门》这篇文章中写道:每一扇门里面都会藏着一个你未知的世界。探求知识以及挖掘生活的过程就是打开自己未知世界大门的过程。打开这些门就能看到新鲜的事物,对未知的天地进行探求,这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4]。大部分中学生并不是不喜欢作文写作的过程,而是不愿意对生活中的新鲜事物进行探究。此时教师需要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对学生进行引导,促使学生能够具备丰富的生活经历,体验丰富的情感,从而对自然、社会以及人生形成新的认知,对生活充满希望。
3.感知生活。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写作需要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同时传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以及人生的独特感受。作为中学生需要站在多个不同的角度对生活进行观察,及时探寻生活中的精彩元素,对事物的主要特征进行捕捉,争取提升作文表达的新意。而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学生的生活面逐渐变窄,这使得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变少。此时教师需要主动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元素进行观察,用心感知生活的真谛。叶圣陶先生指出,必须寻找到写作的源头,唯有找对源头才能发现源源不断的水。作为中学生需要用心去寻求生活的真谛,对自己的成长进行记录,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这样写出的内容才能有更强的感染力,传达出写作的活力。
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教育教学过程逐渐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当然作文教学也不例外。由于目前中学生所写作的内容呈现出比较高的一致性,写作思想空洞,无法传达出自己对生活的感悟,缺乏生命力,因此引导学生提升写作内容个性化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学生的写作内容需要回归生活,基于生活进行写作,又高于生活,不断提升写作内容的内涵和底蕴,彰显出学生对生活的感知,也能传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希望本文的以上内容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的指导帮助,从而促进我国中学生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徐国忠.对中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思考[J].语文教学之友,2012(10):42-43.
[2]刘武.培养中学生作文创新意识的思考与探索[A].2012:2.
[3]温婧.提高中学生作文水平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4):108.
[4]李淑萍.关于中学生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成才之路,2009(03):36.
[课题:作文教学回归生活的有效路径研究,课题编号:LFKTJT2018069]
王海波,广东省湛江市湛江二中港城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