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设计
马翕曦
摘要:
格律化设计理论,不仅是一种造型方式,更是一种设计方法。本文建立在前人研究的成果下开展深度具体的理论延伸与实践探索。通过对民俗图纹的造型艺术再设计,加深对格律化设计方法论的理解,针对支撑整个设计形式的基础外部框架,即设计目标对象的整个系统、格式、规律、结构框架、规则的设计。
关键词:
格律化设计 方法论 民俗图纹
现代平面设计历经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然不再是艺术家个人在小范围内所进行的艺术创造活动,而是涉及到社会化大生产、人类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作为一种时代现象在社会经济、文化观念等一系列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传统,数码化的革命推动平面设计必须以理性思维替代感性思维、以计算机制图辅助手工绘制;从设计学的角度来看传统,需要以包容、整合、创新的角度加以面对,将可以为设计提供动力源泉的存在作为可供利用的资源力量。古人农耕时代留传下来关于传统岁时的民俗图纹是一个非常丰富的艺术资源,其本质是千百年来农耕文明下民众对未来生活的美好企盼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天时、地利、人和”的传统观念。运用格律化的设计理论对民俗图纹的造型艺术进行再设计,分析这种表达中国岁时文化特色的艺术形式、造型特征和造型规律。
1.格律化设计概念
格律化设计是基于对格式系统规律采取预先设计的方法论研究。格律化设计针对用以支撑整个设计形式的基础外框架以及预先设计好的格式规律,即对被设计的目标对象加以梳理,整合,找出设计对象的系统、格式、规律、以及造型结构的框架、构建规则的预先设计。
格律,原本特指在创作律诗应遵守准则,包括格式、音律等。格律在词典中解释为诗、赋、词、曲等与之相关的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格式与规则,格就是形的格式、格局;律,即音律,主韵。格律指诗歌的规律。
在规范与制约下所创作的诗词产生优雅的形式美与韵律美,说明感性的美是可以站在理性角度去分析解决的。人类运用思维的主观性去感受自然给我们提供的参考依据,大自然中事物对象的外观、空间、结构、数量、大小作为基本要素,它们成为格律的参考因素,隐藏在自然界中不易被察觉,一旦被人们发现这种骨骼关系,在艺术中科学利用,便会收到成效。例如蜂巢的六边形结构、蜗牛壳的螺旋生长模式与黄金分割比例;从宏观世界中的宇宙星系漩涡到微观螺旋结构,它们为人类展现了秩序化的骨骼模式(图一),我们在进行艺术设计创作时,对以上这些从自然中抽出的构成方式加以运用,合理安排形的比例、位置、元素之间的关系,或者用来支配整个设计理念。这种思维模式与设计模式便是格律的思想核心。
2.格律化设计理念运用案例分析
通过预先规划好的各种节奏和元素的重复,控制空间构成,可以在画面中呈现一种节奏韵律感。这幅(图二)海报正是探索关于各种结构化的几何元素,选用一种几何形式规划,把矩形、正方形、圆、弧作为视觉主题,重复的非具象元素在空间中安排比例关系。各个圆的摆放由正方形的对角线决定,圆心被安排在彼此互成90°的位置。
这幅作品(图三)将几何图形作为基本元素描绘一个女性的头部,对设计对象的图形解析提炼特征、归纳繁琐的细节,使之具有更单纯直接的视觉图形,这幅图形在构图时依据严格的逻辑关系,即整个版面被划分为一组6×8的标准单元格,形成四十八个正方形单元区域。海报中所有的元素都受到布局和比例方面的制约,圆形具有视觉力量在这幅作品中起到引导观众的视线走向。
3.格律化设计方法分析
艺术和设计一般被视为直觉感受和个人灵感的表现。如今,参考创作古代律诗一样(语言声音),视觉图形设计引入格律化设计理念,是基于一种理性的实践,不再是对客观事物做感性的、描摹性的无意识表达,而是将设计对象作为几何构成要素置入以函数坐标为平台的制图模板中,这是一个预先设定的规划,设置相应的参数与数学模型,在电脑终端产生可动、可静、可二维(平面)、可三维(立体)、可渐变、可调控(比例)的设计作品。可见数字媒体介入设计艺术工作中,为设计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而客观上则对设计提出了要求,即视觉图形语言应该更适合数码化的表现,运用理性的设计思维指导创作,使艺术与科学联系得更加紧密。
3.1简化与提取
通常设计者在脑海中已有设计的基本构形,或者就设计任务本身而言要求设计者有明确的设计对象。无论原设计对象有多复杂,在进行格律化的设计之前,我们必须要简化原始形态,利用数学、几何学的一些原理辅助我们简化设计对象,使我们认为这种简化思路是基于一定的参考依据和理由。从蝙蝠(图四)的原始形象中抓住主要特征是翅膀结构形,提取三角形与圆形,以其中一只蝙蝠形态为例,由一个较大圆形和两个相同直径的圆及六个三角形组成,对称式结构使我们有一种直观的平衡感。横纵交叉的直线形成45°角的形式排列,连接圆形的外弧线,便是蝙蝠的外形,内部是六个等边三角形。在简化与提取中,需要考虑的要素是模板中结构与逻辑的关系。
3.2构建与布局
对作品的构建受一些规则控制,这些规则是有意采用的某种方法,并不是直观感受或个人灵感,运用几何学的原理,如直角的摆放、黄金分割法为基础,将对构成原理的理解注入作品之中,一种有序的方法布局画面,只要依据于此,便会收到完美的画面效果。
在构建与布局中,位置、比例因素是考虑的重点。喜鹊(图五)的形态解析建立在若干个不同直径的圆形相交,这些圆形的直径比值运用黄金分割率,即喜鹊头部大小与身体的弧形线呈现流畅的美感,在构建框架时并不能预测喜鹊的造型,随着逐步深入与调整,始终把控整体的比例及中心点的位置,这里要说明的是,格律设计这种理念在理性的思维模式同时又不能打破图案美感以及丢弃寓意情趣,整体的外部形态制约着内部的细致结构,为迎合喜在眼前,笔者将钱币的几何形与喜鹊翅膀羽毛造型结合,同置异构,这样不失民俗图纹具有的美好寓意。
3.3控制与协调
运用几何形的相互关系,目的是简化和特征化,即使遇到复杂的图形元素,仍然可以从几何化入手,从结构上找到相互构成的关系,由于多元素交叉,就需要注意协调大小、尺寸、元素之间的距离,控制整个作品的全局,尽力构筑韵律感。这样,每个元素和进行的每步设计都有清晰的目的和充分的理由。笔者设计《合和圆缘》(图六),这个古老的图纹特别之处在于由形象外观传达了美好的寓意,图形复杂精美,从造型角度看是一单纯的圆形,内部无论从头饰、衣服的纹饰都较细致复杂并暗藏寓意,外部的简洁形态包含下把复杂的图形囊括其中,在掌握对原有图案的理解下,进行适当归纳和简化,统筹全局。
4.格律化设计特点分析
4.1内容服从形式
格律化设计特点即设计对象被始终框定在一个总形式下,从蒙德里安主张的风格派,红白蓝黑四色分割画面的设计理念,均是侧重外部的形式,画面的形式感极强并不强调内容,反而是形式感占主导。陈楠的甲骨文概念设计,甲骨文这一视觉元素早已存在,虽然是文字却早已被现代简化字代替,如今对它进行概念格律设计,赋予现代设计理念和视觉语言,使得甲骨文焕然新生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这一格律设计仍然是在变换一种形式感、强调着形式感,而甲骨文仍然是甲骨文,增强图形识别特征却不改它本来的含义,反而因形式感的增强再次提醒人们对它的关注与解读。
4.2感性服从理性
格律化设计理念实质就是一种设计思路、理解方式、制约手段,原来的设计出发点也许带有感性的成分,当然,我们并不能否认感性思维,但是如果以理性思维作为工作展开的前提,去指引感性思维的发散,那么很多难题将迎刃而解。格律化设计理论重点在于从描摹化、感性化、随意化过度到参数化、逻辑化、秩序化,这种对造型的研究方式实则在探索并讨论关于世间物象形成的基本构造及规律:即无论再复杂的结构造型均是由基本图形组成,并且作为一种客观美的存在,它必然具有普遍的数学原理支撑其中。
4.3目的服从手段
通常情况,何种设计目的决定了采用何种手段去加以实现,但是在格律设计理念中,两者正好相反,两者互为因果。即在前面提到过的,有时采用格律化手段预先设置规则进行设计,这时设计师本人并不能预料在这种规则下的设计会收到怎样的结果,但是确实是有据可考,有章可循的——数学思维、几何解析,强调模式化、数理化手段,而创作任务——目标图形则退居次要位置。因此设计师的探索之路和经验尤为重要,并且带有发现美与收获意外之喜的成分,称之为逻辑推演法。
4.4传统设计与格律化设计的关系
民俗图纹的图案创作经过:写生变形、归纳简化、典型提取、工艺材料结合等步骤。使用纸、笔、刀等工具,进行手绘(手工)制图。这是一种描摹化的表达方式。在过去生产力不发达的农耕社会,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民众在创作时就地取材选取最低廉粗糙的材料加工制作,因质地粗略,很多图纹虽然精美却形态不清,抑或埋没了这些图纹造型背后蕴含丰富的美学原理,这些都需要我们挖掘,试问,中国传统图纹流传至今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表现力,依靠的不正是蕴含其中深刻的造型魅力以及古人对天地宇宙之理解?对这些民俗图纹进行格律化设计,更能清晰地发掘与领悟古人对图纹的造型方法,用数学美的格律理念去解构民俗图纹中的至上之美,对民俗图纹进行现代视觉的语义转换,这就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数字化表达方式。
5.创作实践探索分析
5.1收集与整理
格律化设定的骨骼框架,这种格律母版涉及到一些相关的交叉学科,如数学、几何学,在设计前期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基本了解,确定相关的概念,力求达到准确。通过搜集,并整理了运用格律化设计理念需要具备的一些构成原理,如九宫格、唐图(七巧板)、化繁为简的原则、栅格设计与编排、黄金分割的各种比例、斐波那契数列等等。在设计的过程中很多尝试虽然繁琐、但是只有身在其中的感受过程,体会理性思维指导感性艺术的魅力。
5.2归纳与分析
收集到的各种图纹素材与理念公式,需要经过整理、筛选、归纳和分析,确定可用的重要内容。通过前期的调研发现,现在市场上关于节日的视觉图像产品虽琳琅满目、品种多样,但过于堆砌滥用。近年来,随着设计逐步得到重视,一些设计公司开始重视对节日的视觉图像产品的高端设计开发,这是十分必要的。人们之所以倾向于过洋节,抛开其他因素从设计的角度看,其中最主要的是视觉形式上的高度统一,符号化的圣诞老人和圣诞树、雪橇和鹿。这种形式的格律化可供我们借鉴。
5.3提取与构建
1.感性的直觉提供灵感来源,情感经验也支配着视觉审美,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始终把握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对立统一,同时如何解决理论与实践两者关系,不能凭着直觉与灵感而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应用知识经验。不能因为对民俗图纹的解构,而使各个构成元素孤立,缺乏联系,在分解的过程中也要把握整体感,做到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到整体的思路。抓住整体,构建完整与和谐、统一并流畅的造型。
2.形式感是指能够通过形式因素的知觉而产生的特殊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营造不同的形式感,则需要运用造型的抽象形式的对比关系来产生不同的心理效果。因此构建设计作品的形式感需要把握一些基本法则——和谐、统一、平衡、比例、韵律等,这也是格律化设计理念所要遵循的基本法则。
民俗图纹运用物象带有美好寓意谐音,“鱼”——年年有余设计(图七),提炼、简化了鱼的形态,使之呈现相对本质几何化形态,是格律化图形语言的基础;尝试用圆形、弧线解析,概括鱼的特征一目了然,运用共用形的原理三条鱼共用一个鱼头,呈现三条鱼。
《三阳开泰》(图八)的想法正值羊年,寓意正好,通过提炼、整合形态,三只羊共用一个羊头,这个图形里面暗藏三只羊,归纳运用几种直径的圆勾画羊的轮廓特征,几种圆的大小设定依据黄金比例的圆形,期望在构建一个简洁图形同时增加丰富视觉美感,通过规范图案的尺寸与比例及预先安排图形来找寻视觉的平衡与美感。
结论
格律化的设计理念是基于大量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总结的一种理性构建思维方法和科学手段。在全球化的今天,倡导艺术与科学的紧密结合,艺术融入科学,科学带动艺术;在以西方设计理念的不断渗透中,如何寻找具有传统东方特色的思维模式,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是中国学者和设计师应该肩负的重任;同时,格律化设计也促进了中国的艺术设计理论的发展,使原本丰富的感性认知添上理性的思维羽翼,构建新的视觉语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