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探究
刘羽
【摘要】教育要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自己思考分析;让学生伸开双手,鼓励他们自己去做;让学生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辨别;归还学生学习时间,激励他们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必须以活动促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更好地培养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教育部下发的《新课程标准》明确强调,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课堂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综合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作为一名小学综合实践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各样的优秀的文化资源,密切结合小学综合实践课的主题,努力向自然、社会和生活等各个领域渗透,尽量让学生自己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学会探索,学会生存,获取真知。
一、教师要将课本理论知识与动手动脑实践密切结合
一切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先贤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学习书本知识是为了更加有效地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主要以动手为主,要求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生活,获取生活技能和经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往往要借助书本理论的引导。综合实践的理论知识主要来源于课本,这些宝贵财富是我们的前辈们根据自己的实践提炼、归纳、总结出来的。实践探究获得是直接经验,主要由学生自己实践活动得到。书本学习获得的是间接经验。主要由教师讲解获得。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时,要特别注意实践活动的深度和难度,指导学生要根据操作要领掌握操作技能,明确实践的目的和意义。文本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因此,我们要将书本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将教学活动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这是教学实践的理论性。将教学活动和综合实践相结合,这是理论学习的实践性。
二、教师要选择好综合实践的活动主题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校内的各种资源优势,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实践活动时,首先要选择好活动主题,主题要有意义和价值,利于学生认识生活,掌握技能;主题要简单,难度系数低,学生有话说有事做,切忌活动主题“假、大、空”;主题还要切近學生生活实际,凸显学生熟悉的环境,避免涉及学生陌生的领域。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将一个主题分解成若干个小主题,进行比较深入和细致的研究。例如,学校要创建文明单位,这就要求全校师生从学习、生活、纪律、安全、卫生等多方面入手,通过多方面的实践活动,顺利圆满地完成活动主题。
学校综合实践的主人是学生,他们是实践者、体验者、评价者,教师要积极引导,指明方向,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积极主动地进行实践研究,积累实践经验。学校可以组织学生打扫校园卫生,让班干部安排分工,组织实施,学校最后检查评比。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组织参加文学社团、音乐社团、美术社团、舞蹈社团等,学生自行设计社团活动方案、计划等,从而发挥学生个人特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
三、教师要解放思想,勇于打破思维定势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但是,在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影响下,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主体作用难以发挥。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解放思想,打破思维定势,用发展的眼光开放的思想接受新事物,学习新事物新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技能。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分工实施、勇于探索、互帮互助、合作共赢、公平竞争,这些优秀品质的养成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应该具有可操作性
为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教师还应依据地方风土人情、民俗民风等,利用地方特色,组织实施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的实践活动,打破时空界限,拓宽课本知识,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的家国情怀。比如,为了了解家乡的某处名胜古迹,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搜集、筛选、整理、归纳、交流相关的信息资源,再进行实际考察,做好记录,最后形成书面材料。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又开阔了学生视野,增长了知识和才干。
总而言之,教育要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自己思考分析;伸出学生的双手,鼓励他们自己去做;打开学生的双眼,让他们自己去观察辨别;归还学生学习时间,激励他们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必须以活动促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更好地培养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新课改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案例》编写组.新课改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案例[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
[2]熊梅,马玉宾.有效教学中小学综合实践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