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教育的语文课堂教学初探

    张昊

    内容摘要:传统的教学不能满足新环境下学生的要求,机械的知识传授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这就要求我们探索新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智慧教育有其自身的优势,改变了以往的讲授教学模式,能给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创造更多的机会,将动手与动脑完美结合,从而更好地培育他们的创新精神,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优化课程资源,探求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提升课堂的智慧教学效果。

    关键词:智慧教育 质疑探究 创新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人们已经认识到知识与智慧并不等同,知识是死的,而智慧是活的,智慧关乎人生,他比知识更重要。于是许多优秀教师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在追求课堂的高效方面不断探索,建立起自己的教学模式。但是这些模式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中学语文教学的面貌,甚至一些学校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迷失了方向。因此,语文教师应着力于智慧课堂,促进学生智慧人生的成长。

    一.教材内容生活化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对知识的储备,而是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不等于智慧,能将知识应用于生活便是对学生智慧的培养。语文教师应多关心学生的生活,让课堂教学把知识延伸到生活,让教育更具生活的意义,更能体现生命的价值。

    我们的生活中随处都是语文,阅读报刊,广播看电视,品读中外名著,翻阅生活随笔,以及欣赏名胜古迹、描写山川河流,无一不是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运用。纵观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大都是来自于生活的。孔子就对教育的实践特别重视,教育只有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发出强大的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如果我们关起门来搞教育,让教育远离生活,就如同把一只鸟关在笼子里,它会渐失飞翔的本领。学生不仅要获得知识,更要将知识运用于生活,在生活的体验中促进他们人格的健全和思想认识的提高。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尽量把教材内容延伸到课本以外的生活中去,做好学生生活的向导。

    二.教学语言充满智慧

    教师的言行如春风雨露,对学生行为有很大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语言是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和塑造心灵的必备素养,也是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教师充满智慧的嘴,如莲花,如甘泉,能给学生带去芳香与清流。教师在课堂上充满智慧的语言能为教学插上飞翔的翅膀。作为语文教师,语言没有艺术性和幽默性就很容易给学生带来疲倦感。智慧的语言能让学生听之悦耳,品之有味,能点引起生的兴奋情绪,开启他们智慧的闸门,给课堂带来生机与活力。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和教材内容,适时地穿插一些幽默的话题来给课堂添色调味,给学生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以便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知识的深刻理解。知识的传递与情感的交流是要通过教师的语言行为来完成的,教师幽默的语言与学生丰富的情感产生碰撞,就能收到拨云见日、茅塞顿开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意识

    “疑”是兴趣的源泉。古人都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有疑问,就表明他们在动脑,只有去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探究问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教师就应精心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以往教学中,更多的情况是学生在怎么答上大动心思,而对这么问从不思考,似乎提问是老师的任务。智慧的课堂就要让学生学会“问”。能向老师提问,体现出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学生理解与思考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所不可少的。学生的学习不能停留在知识的记忆层面,而应在思维能力的提升和智慧的增长上。所以,智慧的课堂是学生思考的王国,学生只有生活在思考的王国,插上飞翔的翅膀,畅游知识的海洋。

    问题是思维的驱动力,是创新的基石。让学生养成课堂发问的好习惯是提升学生智慧能力的关鍵。

    首先,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轻松的环境,减少学生心里的负担,无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都要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在老师面前总会有紧张感,尤其面对难题时,他们生怕挨老师的批评。这种心理就会分散他们思考问题的注意力。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表情,适时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以轻松的环境给他们减压,鼓励他们在问题面前不畏惧,不退缩。

    其次,教师要把思考问题的时间给学生留足够,没有思考,学生就难以产生问题。学生在学习每篇课文时,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时代背景,熟知前人评价,对课文内容了然于胸,然后联系生活,联系社会,产生新的问题。

    最后,要鼓励创新,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创新是时代为我们提出的要求,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能缺少创新,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省去了学生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到无需努力,只为识记知识,那就扼杀了学生智慧。

    四.教学由传授转变为引导

    “教是为了不教”是叶圣陶先生针对当时“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提出的。学习不是一个人某一阶段的事,是一辈子的事。知识更是无处不在,教师不可能一辈子跟着学生。因此,要“授之以渔”。构建主义认为,学生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教师)的帮助,查阅学习资料,自己生成意义、建构理解而获得的。学生应当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要在教师的情境引导中获得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相信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查阅、思考、探讨,不能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授业、解惑”。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课堂上只看到老师多姿多彩的教,而看不到学生神采飞扬的学,那和观众看戏是没什么两样的。孔子告诉我们“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在课堂上要把更多的学习机会留给学生,引导学生多角度的观察与思考,对某一问题做到举一反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展示出来,在“思”中领悟课文内容的纵深处,在“悟”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五.利用互联网,适应新时代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教学要适应新时代,我们所教的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固化思维的教学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建设者。随着时代的变迁、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互联网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和互联网的利用,无疑为新时代的语文课堂教学插上了一对飞翔的翅膀。可是,现今老师们总会“谈机色变”;学生把手机变成了“玩具”,“两耳不闻机外事”,可谓是“玩物丧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没有把教学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不能正确引导学生利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设备来学习语文知识,没有挖掘学生的兴趣潜能。语文知识包罗万象,仅靠教师的讲是很难挖掘出语文智慧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便捷与资源的丰富性来构建智慧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教育是对学生灵魂的唤醒,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就应该触及学生的灵魂,释放出他们自身的生命力量,使他们得到心灵的沟通与美的享受,在对生命智慧的感悟中快乐成长。

    (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漳县第一中学)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