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一泓清泉

    吴锐

    摘 ?要 近年来,人们再次将研究视野放在乡村教育上。教育与文化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乡村学校的发展失衡会导致乡村文明的发展走向瓶颈。乡村学校不仅仅担负着传承乡村文明的职责,更是乡村莘莘学子梦想启程的场所。因此,乡村学校应该抓住国家提出的振兴乡村战略和振兴乡村教育重大决策的机遇,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利用好乡土资源、乡土课程。

    关键词 乡村教育;乡村学校;乡村文明;乡土资源;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0 ?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13-0070-03

    1 前言

    孙刚成教授十年来一直关注、研究乡村教育,其曾多次深入乡村地区并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形成乡村教育著作《中国乡村学校的困境与突围》。《中国乡村学校的困境与突围》一书立足乡村学校发展的独特视角,充分地肯定了乡土资源对乡村学子的价值,并通过调查部分乡村地区的学校对我国乡村学校目前陷入的困境与重生的机遇进行了详细分析。孙教授借助乡土文化等乡村资源对乡村学校的发展振兴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和措施,为人们展示了一个真实又朴实的乡土文化和乡村学校。其中很多观点很有洞察力,让关注乡村学校发展的教育者感到耳目一新,具有引发教育工作者共鸣和思考的吸引力。

    2 乡村学校的价值意蕴与乡土资源的独特性

    《中国乡村学校的困境与突围》的开篇,作者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善良的村民生活在一个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的乡村,他们在这里代代相传,优良的品质和乡村文化底蕴已经渗透到每一个人的血液之中。因为受到物质利益的冲击,使得原本优良的乡风变质,人们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以牺牲道德发展和精神发展为代价,打破了原本平衡的社会发展状态,必须唤起人们的深刻反思与警醒。

    读到这里,会感觉到这和印象中的教育类书籍完全不同,这不是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而是通过描述乡村学校、乡土资源和乡村教育等面对的困境,让人们不断地思考如何才能让乡村教育在这一困境中获得重生。继续往下读,作者笔锋一转:“近年来,乡土资源以独特教育样态受到了乡村学校的重视,也正是因为乡村学校和乡土资源之间的特殊关系,才让乡村学校在夹缝中生存了下来……”[1]作者从乡村学校这一角度出发,借助乡村学校和乡土资源之间的相互价值作用,让乡村学校在改革发展的夹缝中生存了下来,也让人们注意到了乡土资源的特殊价值。

    虽然很多教师对于乡土资源的认识和利用并不到位,但乡土资源以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乡土资源不仅仅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塑造和学生的生活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使得一些乡村学校实现了特色化教学发展理念。教育始终与文化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将乡村学校与乡村文明建立起联系,認为乡村学校发展失衡,会导致乡村文明面临挑战和生存危机。

    3 乡村学校陷入困境的原因分析

    在改革发展的浪潮中,所有的教育都是朝着正向发展的态势向前发展,可为什么乡村学校和乡村文明会面临生存危机呢?接下来,书中就对乡村学校为什么会面临严峻的困境进行了归因分析,也终于让人们知道乡村学校会出现生存的困境并不是教师所能决定的[1]35。

    在短短的10年间,乡村改变了“村村有小学”的面貌,并正在向两村一校、三村一校甚至一乡一校的趋势发展,大量的乡村学校消失[2]。因为“撤点并校”政策的出台和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衡,直接导致了一些乡村学校学生和教师的流失,外加乡村教育与乡村生活、文化相脱节,使得一些乡村学校一天天地萧条下去。直到近年来,国家关于重建乡村教育政策的出台和许多教育学者倡导教育要回归生活,才让人们意识到一些原本淳朴善良的村民已经被物质利益蒙蔽了双眼,一些原本生机勃勃的乡村学校已经萧条到极致,原本充满文化底蕴的乡村文明也面临在夹缝中生存的大危机。

    人们常说,村民的劳作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最接近大自然的原始状态。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农民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背井离乡,成为“农民工”,通过追求眼前的利益而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城镇人,久而久之,他们便忘记了自己原本也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孙刚成教授通过系统论证和深入分析,对乡村学校和乡村文明目前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归因分析,并呼吁人们对乡土资源和乡村文明加以重视。他将乡村学校放在教育平衡发展的大背景下讲述,让人们意识到乡村教育是中国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人们对乡村文明和乡土资源产生热爱之情,也让人们对乡村教师这个职业重新进行思考和定位。

    4 乡村学校建设途径

    近年来,国家为了振兴乡村教育与重建乡村学校出台了相关政策。该书作者一方面是为了回应与助推国家的振兴乡村战略和振兴乡村教育重大决策,另一方面是为了振兴乡村教育,提出生态化视域中的乡村学校发展取向与路径。与此同时,让人们对城乡教育共处之道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诠释,也让人们换个角度去看人与自然的友好相处和互利共赢以及教育回归生活的状态。

    乡村学校实现重建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乡村学校虽处于困境之中,但它自身带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乡土资源和乡村文明。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乡村文明的传递积累需要一个承载体——乡村学校。乡村学校既是培养学生和促进农村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场所,还是传承乡土文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地[3]。从宏观角度来说,也正是因为乡村学校和乡村资源的相互价值、教育和文化的特殊联系,乡村学校对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乡村文明的传承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微观的角度来说,乡村学校是无数乡村学子接受教育和梦想起航的场所。对于乡村的孩子来说,接受教育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让处于困境之中的乡村学校感受到自身职责的重要性,也让无数乡村教育工作者体会到教育工作的意义。

    看完这本书,值得人们思考的是:乡村教育问题已经是当下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到底应该从下至上地推行,还是应该从上至下地推行呢?无论是从单独的自下而上来实行,还是从单独的自上而下来实行,其中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也许,在人口众多和地域广阔的中国,单独的自下而上和单独的自上而下都不能够解决我国乡村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不是还有第三条路可走呢?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