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
管金光
摘 要 学科能力也是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学生具备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科学学习习惯等诸多方面。为让学生从小具备良好的科学能力,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方法归纳、实践探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希望能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关键词 观察能力 自主探究 思维能力 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从事青岛版小學科学教学多年,感受到小学科学对于学生科学能力的培养所渗透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本学期,青岛版教材已经覆盖小学阶段所有年级。作为小学科学教师,需要与学生一起精心探究每一次科学实践活动,落实好科学课堂目标,从而将科学活动内化为学生的科学能力。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类对世间万物的直接感知,《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小学科学的核心内容。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观察是学生接触科学的基本方法。科学家巴浦洛夫曾把“观察、观察、再观察”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但观察不是简单的“看”、“感知”,而是要把它和观察的目的联系起来。学生在初步观察的时候,往往会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观察的内容,甚至让老师“啼笑皆非”。因此,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观察成为学生乐于探究科学奥秘的原动力。
例如《筷子折了》一课中,教师先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观察和研究,然后适时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兴奋的举手表示看到筷子在水中弯折。教师再追问“如果倒掉一部分水,会怎样?”学生逐步观察筷子弯折的程度与水的多少有关,直至理解到为什么水中的筷子能够发生弯折。这样通过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不仅使学生兴趣浓厚,而且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不仅如此,教师还要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这样学生在进行自主探究的时候,不会无的放矢。常用的观察方法有很多,如方位顺序观察法、比较观察法、分步观察法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目标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观察方法。在观察活动中倡导学生灵活运用观察方法进行观察,逐步养成良好、高效的观察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2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特级教师于永正这样说过:“不平凡的人善于思考;平凡的人虽终日忙碌,最终却一事无成……”从中可以看出,学生有着学会思考和思维能力是多么重要。《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的重点不在探究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上,而在于通过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一个科学老师,要善于把握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从而促使学生的思考走向深入,为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所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着重通过以下几点:
2.1鼓励、引导学生大胆质疑
好奇心是学生的天性,教师要呵护儿童与生身俱来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探究欲望。通过问题为导向,找准切入点,借助实验操作、观察、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体验过程中进行质疑,并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赏,同时加以引导和纠正,使他们提出的问题更具针对性。如《怎样加快溶解》一课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观察溶解现象,并让学生边观察边质疑:“为什么不搅拌溶解得慢,搅拌就会溶解得快?”“同样重量的白糖,为什么水温高的溶解得更快些?”学生有了质疑,才会更深入的思考。带着问题,学生才能产生研究的乐趣和目的,从而提升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2.2为学生营造独立思考的氛围,增强自主探究的意识
自主探究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学习能力,教师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正确引导和培养:一是构建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要求教师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在不断与学生沟通交流中树立威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效的跟老师进行互动交流,从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达到汲取知识又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目的。如学习《植物和水》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植物进行观察,与学生一起为植物浇水,经历植物生长的过程,让学生尽情表达植物和水的关系,老师和学生甚至也可以扮演植物和水进行互动。
二是给予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空间和时间。例如《彩虹的秘密》一课中,教师演示彩虹现象实验后,不能立即追问学生现象产生的原因,而是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回想一下实验过程,给学生处理信息、探究科学问题的时间,然后再适时提问:“猜想一下彩虹是怎样产生的?”这样时间上有了保证,学生才会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我们也经常看到,许多老师为了追求课程的进度,尽快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忽略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让学生被动的接受所学的知识,导致学生不能深入的研究,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
3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018年,二年级学生开启了科学课。这就对科学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低年级在进行科学活动时,多数好动、控制不住自己,造成课堂纪律的混乱。即使老师再怎么强调纪律的重要性,学生总是会出现各种问题,造成了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因此,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制定合理民主的课堂常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前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策略调控学习氛围。细化课堂要求和规定。如学生回答问题、交流汇报时所需要的音量;实验操作之前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工作;组内人员分工是否明确;如果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时,同学们应该怎么倾听;当有同学很好的完成科学任务时,如果给予表扬和肯定……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开学初与学生确定责任,从严抓好,让学生意识到这些规定的意义和正确性,这样才能发挥集体制度的约束力,保证科学活动的有序进行,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科学课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能力为目标,提升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科学探究和科学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