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建刚写作教学思想渊源探寻

    张敏芳

    内容摘要:管建刚写作教学革命颠覆了传统重学科知识、重教师指导、重课堂写作、重作文完成状态的作文观,也带来了“大震动”。它不仅在思想上给出方向,更在实践上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笔者在知悉其理论观、实践观与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尝试以“追问”的姿态梳理其创新、落地与生长的过程,探其成因,寻其渊源,为未来进一步进行校本化的应用研究提供基础。

    关键词:管建刚 写作教学 渊源

    江苏省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管建刚写作教学革命颠覆了传统重学科知识、重教师指导、重课堂写作、重作文完成状态的作文观,虽在很大程度上仍处于经验层次,但是其对于现今的语文教学所带来的影响、对写作教学所带来震撼不容小视。因此,笔者在梳理其思想内涵的基础上,尝试从沿“创新——落地——生长”路径追溯其渊源,以求更加清晰地触摸其思想的本质。

    一.创新——源于现实的关注与发展

    管建刚被称为“弄潮儿”,因其勇,更因其身處这浩浩荡荡的新课改“浪潮”。扎根村小学多年,他找到了自己的“路”——写作。从班级作文周报起步研究,用6年完成了写作教学系统,而这6年也同样是新课改摸爬滚打6年。历经淘洗,管建刚写作教学思想必首先立足于对现实的关注与发展。

    1.对“作前指导”的理性审视

    “作前指导”长久以来的常态、重要环节,不少一线教师以它为导向,告知学生立意、选材、构架,同时启迪思维、拓宽视角,激发写作动力,但都或多或少忽视了潜藏的隐患。管建刚老师在其《作后讲评:作文教学的“新支点”》一文中提出了“作前指导”在指导思想、指导要求、指导内容和指导技巧方面的四大问题,并旗帜鲜明地表明立场,一针见血地指出“灌输”或“给予”忽视学生生命个体主观创造的问题。“作前指导”往往是在主题确定的情况下进行,有时甚至是命题作文的指导,聚焦之处也往往是文字和技巧的训练。这种机械的、僵硬的方式无疑会弱化学生内在的“情感”激发,使之隐于形、消于文。以对传统“作前指导”的“破”支撑起“作后讲评”的“立”,管建刚凭借自己的教育敏感,捕捉到了“作后讲评”成为写作教学支点的理由。

    2.对“习作讲评”的全新认知

    第四届凤凰语文论坛暨新课程习作教学研讨会上,管建刚老师第一次向大众展示了他的作文讲评课,自此他放弃作前指导,将作后讲评课作为重心。讲评本身呈现不同的形态,或为“补充”,或为“收放”,或为“阶梯”。在基础上,管建刚老师看到,传统讲评在内容上往往依循固定的写作知识体系,涉及面广却很难做到精准,也很难难保证针对性和有效性。更需一提的是,习作批改中的评语。翻阅习作本,不难发现评语都是书面语言,不易读懂也没有足够的是时间读懂。评语中套用、错用等现象屡见不鲜,评语之用收效甚微。管建刚看到问题,提出主张:上好作后讲评课,要实事求是,以学定教,顺学而教,要将具体和抽象相结合,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写作知识的渗透,形成螺旋上升的讲评体系。他大胆地将讲评课作为写作教学的内容,排成序列以《周报》为依托,形成了系统化的讲评教学体系,使讲评活动不再蜻蜓点水。

    3.对“课程标准”的深度践行

    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写作教学建议的最终“落实”形态是多样而迥异的,对此的理解不外乎两个方面,其一是写作的功用,其二是评改的策略。认识的偏差必然导致教学中或“浮光掠影”,或“过犹不及”。管建刚的写作教学思想较好地把握了这两个重要方面,通过对“真”和“评”二字的深刻考量,逐步形成了一套基于“课程标准”又高于“课程标准”的思想。其一,课程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1]强调“认识世界”和“认识自我”,而不只是局限于遣词造句或组段成篇。因此,管建刚提出了“自由写作”,大力倡导“真作文”。其二,课标提出“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的具体要求,实则“增加机会”“保证课时”“互相评改”实现不易。管建刚的“发表”观念成就了《班级作文周报》,作为表达与交流的载体,实施三大动力以维持写作兴趣。这一做法,不仅是对“课程标准”的践行,更是一种有凭借、有支撑、有内涵的深化与拓展。

    二.落地——源于理论的滋养和浸润

    管建刚写作教学思想是对其自身教学经验的归纳、分析和总结,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经验性。但是,细究其各类文章、书作中的观点、方法、理念,便不难发现其写作教学思想因有了理论的支撑而落地,具有科学性和发展性的价值。

    1.“言语生命”说

    潘新和教授在对传统语文范式的结构和重建中提出了“言语生命”动力学说,认为“应性”动机是言语学习和表现的基本动力。[2]他用“言语生命”来界定语文教学的性质,提出看似相同的两个概念:生活化写作和生命化写作,并认为后者更关注写作主体的人格建构。他将这种实现依托写作活动构建人格的内驱称为“心灵力”。写作教学的第一要务,就是开放学生的“心灵力”。真正的写作是生命情意化的表达,是生命存在、生长需求的表现。“言语生命”的观点深深地触动着管建刚老师,在汲取其精华后,他更加深入地思考写作与个体生命成长的关系,揣摩写作教学对生命发展的意义,提出了自己的写作教学主张。其“文心技巧”、“故事力”训练等观点,都是对“言语生命”说的个性化诠释与实践性表达。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从“学习者”本身来解释和理解人的学习行为,认为教学和评价是基于“人”、面向“人”、回归“人”的,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管建刚写作教学实验充分体现了对“人”的关注。发表,让学生获得作品的读者,得到最初的满足与愉悦;对话,给予学生一份自由的空间,展露自己的观点,激发思维,展现生命的活力;讲评,源于学生又高于学生,为学习的过程提供了资源、环境、氛围……这些都是对管建刚内心的“人本”思想外显于其写作教学的痕迹。同样的,在讲评课上、书系中,更不少见这种“人本”思想的存在。以其教学故事为例,“温柔的陷阱”呈现了美好的童年趣事以及学生对于具体事件的价值判断;“笑星许悦”表达了学生对他人行为的监督以及对自身行为的自我反;“突围”展示了对自由创作的鼓励,对学生生命人格的尊重。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滋养与浸润,使得管建刚的写作教学思想更具人性怀,更受大众认可。

    3.写作序列理论

    研究者认为写作教学存在无序的问题,提出基于写作知识建构一套集科学性和逻辑性于一体的循环上升的写作教学序列,以走出高耗低效的困境。写作序列理论是建构在认知序列基础上的,主张顺应认知规律,将写作看作一个循序渐进的整体过程来梳理它的形成脉络。我国的研究者逐步建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体系,呈现出如“作文素描训练”“作文分格训练”“由放到收的作文训练”等研究样态。写作序列理论的出现,象征着教师对写作知识和写作规律认识的加深,更象征着教师在教学内容思考与开发中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管建刚老师所呈现的讲评、训练都包含着“序列化”的思想与追求。其著作《我的作文训练系统》就是一整套完整而充实的训练系统,“心灵力训练”、“描写力训练”、“构架力训练”以及“打磨力训练”,面向不同学生又构成了一个互相关联、螺旋上升的训练内容体系。

    三.生长——源于个人经验与同人借鉴

    管建刚是敢于突破创新的先行者,其理论的生长成就不仅得益于自身的经验,还受益于同人的写作教学思想。就自身经验而言,管建刚老师的诗文写作、教育教学实践为其写作教学思想的提供了养分。此外,在对同人群体的借鉴中,管建刚的写作教学思想日益形成、发展并逐步完善。

    1.自身的写作经验

    管建刚是一位典型的由“行”到“知”的践行者,其写作教学思想中最核心的观点“作后发表”就源自于早期的文学创作和发表体验。1998年的春天《三月》在《吴江日报》发表,之后《四月》《五月》……“十二个月”陆续诞生。[3]令人“刮目相看”。《冬之约》《冬之歌》《冬之舞》发表了,更使他倍感欣慰。这不只让他焕发写作热情与潜能,更让他得到了自信、尊严、认可和底气,是一种强大的心理感受。《我的下水文》作品文笔流畅,色彩浓郁,融哲思悟语于描写叙述之中。手法上善用短句,语调舒缓、急促相间有致,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灯火阑珊》《千年之夜》等散文中所展现“心灵力”“描写力”“架构力”都恰到好处地运用到了他的写作教学中,成了其写作教学训练的重要内容。就论说性文章来说,管建刚自2008年起在《人民教育》《江苏教育》《小学语文教师》等主要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其余期刊发表的论说性文章数量更多。其自身创作有两大特点:第一,对于现象的思辨清晰,逻辑缜密,文章架构完整;第二,善用修辞,语言凝练质朴而又不失真切,文章易读易懂。可见,其自身提炼实践经验并撰写成文的过程也是其写作教学思想日益丰实、日益厚重、日益坚定的过程。

    2.丰富的写作教学实践经验

    “没有发表就没有今天的我,我想让自己的经历在学生身上发生。”管建刚老师为了能让学生的文章实现“发表”,2000年他创办了《评价周报》。这份报纸一办就是14年七百多期。10多年来他凭借《评价周报》,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作文的“发表”问题,创下了带班两年,学生发表作文200篇的纪录。也形成了一系列写作教学的个性化经验。如“作后讲评”的内容、“文心技巧”和“故事力”的训练、“指向写作”的读写方式等,都是在长期的写作教学实践中逐渐提炼出的思考与主张,因此,也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自2005年《魔法作文营》出版,到2016年《管建刚与后作文教学》,其思想已自成体系、自有构架。可见,这种长期的理论与实践的磨合、操作与反思的碰撞、经验与创造的迭代,也是管建刚写作教学思想形成的重要路径。

    3.同人群体的借鉴

    管建刚处于新课程改革与新教育实验大刀阔斧、势不可挡的时代,“小语界”的“大家”们都在努力探寻语文教学的新出路。在于同人群体的切磋碰撞、借鉴启发中,管建刚写作教学思想日益完善。其一,秉承老一辈语文教育大家的智慧。写作教学纷繁百态之时,回望叶圣陶、夏丐尊、黎锦熙、张志公等语文教育巨人,受《文话72讲》《怎样写作》《文章作法》等著作影响,管建刚“写作重于讲读”“改错先于求美”“日札优于作文”[4]等原则和指向也日渐清晰。同时代的周一贯、袁浩、贾志敏等语文教学名家更让他步伐扎实。其二,携手高校学者共研共进。困惑之时,潘新和教授和他的《语文:表现与存在》对于管建刚的启迪最大。其“表现本位”的阅读教学范式、写作高于阅读、“我写故我存”、养护学生言语个性及创造力等写作教学观指导下的方法、动机、素养、读者意识、评价等与管建刚的写作教学实践有着内在的契合。当然,如“管建刚名师工作室”等同人群体也是其思想不断生长、影响不断扩大的重要动力。

    “青年教师管建刚在教学第一线以自己的实践与研究,吹响了作文革命的号角。”也有人说“轻易不学管建刚”,的确,其思想理论操作性强也极易成为可复制可塑造的“模子”、行动中的抓手,但这种“学习”是集优的,也是局限的。于一线教师而言,在“破”与“立”的衔接处需要的是突破性的反思、尝试、积累。更需要要在新课改的“赋权”下以“研究者”的目光看教育,以“开发者”的姿态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努力前行。探寻其渊源,有助于迈出更加理性的脚步。

    参考文獻

    [1]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革命[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2]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主张[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3]管建刚.我的作文训练系统[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4]管建刚.跟着管老师教作文[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5]管建刚.管建刚和他的阅读教学革命[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

    [6]管建刚.作文革命—十大“作文意识”谈[J].人民教育,2008,(07):32-38.

    注 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3.

    [2]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上下卷)[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14

    [3]管建刚.我的写读史[J].人民教育,2014(02):60-63.

    [4]潘新和.语文:回望与沉思——走近大师[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62.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学校)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