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微感知创享表达
李明镜
一、缘起
写作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长期以来,小学生习作“内容具体”的要求落实不到位,普遍存在“写不具体”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感知不深入,不丰富;二是教师的习作指导对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引导其生动具体的表达不到位而造成学生写不具体。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对全校三至六年级的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和调查结果如下表:
调查结果如实反映了孩子们的观察态度和方法的现状及问题,给我的研究提供依据:
(1)对身边的事物不够关注,不善于主动观察。
(2)写作材料缺乏,表达热情不高。
(3)交流平台欠缺,不愿分享生活体验。
从何着眼,怎样感知?这绝非易事。怎样根据小学生感知能力的发展规律分项训练,激活其思维,引导其表达?在杨丽老师的指导下,我进行了“入微感知 创享表达”的习作教学研究,以训练“眼”“耳”“口”“手”“鼻”“心”等感官为抓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感悟能力,试图探索出较为系统的小学生习作感知训练教学指导方法,以此达到写好作文的目的,形成小学生习作感知训练的策略。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二、举措
(一)训练原则
训练单项,循序渐进,取材生活,结合教材。
(二)教学方式
“入微感知 创享表达”的课堂采用新的教学方式:融入生活,强化感知;深入引导,训练表达;情境整合,讲评反馈。重视调动孩子的生活体验,关注其内心感受,引导他们清楚表達。
1.融入生活,强化感知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运用“眼、耳、口、鼻、手、心”感受和体验生活,是获取素材的唯一途径。感知强化习作训练始终坚持训练素材来源于生活,让写作活动融入生活。在教学中我们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热情,使其在亲切、自然、充满童趣的情境中充分感知,获得独特的体验。
实践生活。课堂即生活,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地开展吹泡泡糖比赛、变魔术、品尝创意料理、与种子做朋友等感知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体验中获得丰富的感受,同时产生写作欲望和倾吐需要。
再现生活。生活即课堂,我们的训练课堂不设墙壁,引导学生全方位地调动感觉器官,学会感知周围的人、事、物。在教学中,我开设“微习作5+1”实践活动,记录每天生活中的微体验,“5”指的是眼耳口手鼻五种感觉器官,“1”指的是一种联想。这种练笔富有个性化,学生轻松表达对日常生活的感悟。为了兼顾班里不同学习状态的学生,我借鉴“新浪微博”,以原创、评论、转发为微练笔的基本形式。“原创”是针对习作基础较好的学生,在一天的学习生活中选取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件事,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评论”的方式,中等生用得较多,针对一天内看到的社会新闻或者阅读到的名家文段摘录后发表自己的看法。“转发”则是照顾学习较为吃力的孩子,他们可以摘抄每日读到的优美文段,增加课外积累,丰富词汇。
每周两节语文课是我们班的“微习作PK赛”时间,这是我们班孩子微习作交流展示的平台。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小组每个成员将本周的微习作在小组内朗读,其他成员提出修改意见,修改完善后每个小组各评出一篇“最佳原创微习”“最佳评论微习”“最佳转发微习”代表小组参加班级PK赛。由全班学生讨论并投票决定是否发表在班级微习墙报中,收录每次PK赛佳作的班级微习册更是孩子们课余争相翻阅的“宝贝”。
创造生活。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写作水平。如:听“呼噜”“嗡嗡”“啪啪”等声音唤起学生记忆中对打蚊子的感受从而创编童话;听动物鸣叫,让学生细致观察动物的活动,抓住转瞬即逝的动态;听鞭炮炸响、欢呼,通过视频慢放,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写出对传统节日的独特感受。
总之,“融入生活,强化感知”这一过程,不管是实践生活、再现生活还是创造生活,既是情感的投入又是生活经验的调动和融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充分地、自由地感悟,为生动具体地表达打下坚实的基础。
2.深入引导,训练表达
通过充分的感知,学生产生了独特的体验,教师教给一定的方法,深入引导,螺旋上升,扎实地训练写具体。
模仿。模仿是习作起步的垫脚石。如何通过模仿例文,听声音展开想象的习作训练,我设计了三堂不同年级的习作课:
设计一:三年级习作课《声音与想象》,训练目标:创设情景,激发想象,训练学生想象场景,用象声词有序连接描述场景。训练流程:走近声音,导入新课——回忆声音,再现情境——聆听声音,想象画面——化声成文,创编故事。
设计二:四年级习作课《声音的故事》,训练目标是:通过听声音,展开奇妙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象声词,想象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表情,具体生动地表达,创编故事。训练流程:听声音,想画面——听声音,编故事——齐评价,做总结。
设计三:五年级习作课《听音想象》,训练目标:训练学生用艺术的语言形式表达审美想象的能力。以群文阅读教学的方式,将童谣、诗歌、小说片段中对听声音展开丰富的想象,用修辞手法表达想象的文章进行借鉴学习,并开展富有个性的文学创作。训练流程:听声音,猜事物——听声音,想画面——听声音,写片段——齐评价,做总结。
这就是围绕一个训练点而创设的三个递进的习作教学设计,它们的共同之处就是模仿例文的写法,训练关于“声音”的写作能力,但是这三种设计的呈现过程是有梯度的:先是用象声词写声音,接着是用听声音想象出的细节创编故事,最后是用艺术的语言形式表达声音。写作对象的陌生度是不断递进的,写作的难度是在不断叠加的,经过三次语境训练,引领学生在不同的年级不断挑战,不断征服,不断享受写作的成就感。有这三次训练,学生就可以坦然地面对任何声音的描写了。
联想。联想作为一种思维模式,在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够发展想象力的空间,开拓思维,让学生在综合感知的基础上将丰富的想象力融入习作当中。学生只有边观察感知,边产生联想,才能够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将感知到的内容表达出来。这样文章才能够有血有肉,生动有趣。在我执教的《察言观色写味道》一课中,观察品尝创意料理的美食家的表情、动作、语言,猜测味道并展开联想表达味道,经训练,学生写下了这样的句子:
他眯缝着眼睛,感觉很幸福,我想那滋味一定甜得像蜂蜜,香得像花朵里的花粉。就像妈妈给了他一个吻,又仿佛投进了妈妈的怀抱,真叫人回味无穷。
他满足地摇头晃脑,舔着十根手指头上的饼干屑,把包装袋翻个面,伸出舌头舔得干干净净,那甜蜜的感觉仿佛考了全班第一名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感觉所有的烦恼都烟消云散了。
他打了个响亮的饱嗝,摸着小肚皮由衷地赞叹:“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尝!”这香甜美妙的滋味仿佛令他来到了梦幻仙境,花儿盛开着,小鸟欢快地歌唱着,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3.情境整合,讲评反馈
“习作是生活的需要,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往的需要”。我们的感知强化训练课堂设置多样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倾吐需要。例如我执教的《添枝加叶靓对话》创设的情境:
有一次我上课,一个孩子在抽屉里偷偷地看一本漫画书。我给他收了,一看这个书,里面有段对话很有意思。
李老师问:“王小乔,你为啥将一盆水泼到胡海头上?”
王小乔回答:“他衣服没拧干,把水滴在我的头上了。”
李老师问:“这值得你如此报复他吗?”
王小乔争辩道:“我爸爸说过,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这个对话太适合拿来训练学生描写人物对话的表情了。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犯错后的学生和老师对话的情景,选择一个调皮鬼和老师之间引人发笑的对话,阅读时,学生创造力的火花和文本之间互相碰撞,表达的欲望悄悄酝酿。我由此设计了《添枝加叶靓对话》的习作课。出示这段对话,采用同桌互演,两个学生展示表演、全班同学观察表情等形式,指导学生抓住能体现内心活动的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等充分观察、表达。小演员们表情夸张,台下小观众乐不可支,兴致勃勃地表达自己的见闻。学生在这一环节当“魔术师”亲身参与变表情、看表情、说表情,趣味盎然地小秀了一把,如此一来,教学目标的达成自然水到渠成。
这样的情境,在我们的训练课堂上比比皆是,通过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了表达的角度和交流的对象,此时,学生有话可说,有情要表,不吐不快。
习作讲评是课堂非常重要的环节。在交流点评中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求,树立信心,吸收长处,修改习作。如:我执教的《声音的故事》一课中的习作讲评。
师:好,停笔!同学们,咱们中国人杰地灵,出现了很多大文学家,其中,最有想象力的是大诗人李白,咱们中国有一位大作家在去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谁呢?
生:莫言。
师:莫言可称得上咱们中国最会表达的大作家了。咱们也来评选想象丰富的小李白,表达生动的小莫言,全班同学齐读评价标准。
出示小作家评选标准:
1. 小李白:想象奇妙丰富。
2. 小莫言:动作、表情、语言、心理写得具体生动。
师:刚才,李老师在巡视的时候,发现了咱们班的小李白、小莫言,掌声有请你们两位到讲台前来。其他同学你们听听看,猜猜老师评选他俩的理由。
(生展示习作,其他学生从想象奇妙丰富和表达具体生动两方面评价习作。)
师:好了,我知道今天还有很多没被推荐的同学,老师也给你们一次晋级小李白、小莫言的机会,想不想晋级?我们请同学们自己大声地读一读你们的文章,看一看自己的文章中对想象写得不是特别生动有趣的地方,咱们再把它改一改,如果有觉得改得特别满意的一处,就站起来推荐一下自己,我就晋级你成为小李白或小莫言,好不好?开始。
(生修改习作)
师:完成的孩子站起来大声念出自己的习作。
(生修改,朗诵。师点评晋级。)
学生习作的兴趣和自信是一种内驱力,不仅来源于教师的引导,还来源于习作的合作与交流中产生的成就感。本节课的训练点有二,一是想象的丰富奇妙,二是表达的具体生动。教学评价环节要激发学生表达和修改的欲望。我通过开展评选“小李白”“小莫言”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欣赏互改,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再通过自评自改,取长补短,再次晋级的形式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三、效果
(一)认识成果
经过几年的研究,我们对小学生习作感知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这个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梳理出了小学生习作感知的目标体系(如图)。
根据目标体系我们制定了小学生习作感知训练分层范式,我们认为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一般要经过三个层次,各個层次的训练点各有侧重:
1.准备阶段(一、二年级):以说话、口头造句为主
教学范式:
(1)情景创设,激发兴趣
(2)借助绘本,感官体验
(3)句式训练,突出主题
(4)启发想象,拓展思路
(5)写话展示,评价激励
2.过渡阶段(三、四年级):以造句、观察记事和范文仿写为主
教学范式:
(1)情景创设,激发兴趣
(2)感官体验,真实表达
(3)范文引路,提炼方法
(4)片段描写,自评互评
(5)星级达标,目标激励
3.独立作文阶段(五、六年级):以丰富生活和命题作文为主
教学范式: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2)感官体验,真情表达
(3)感受独特,提炼方法
(4)规范表达,交换修改
(5)交流分享,激励提升
感知转化表达就是将自己通过眼、耳、口、鼻、手、心体验感知到的转化为自己独特的感受表达出来。
(二)物化成果
1.汇编各类教材、案例
我们研发了依托教材,拓展绘本资源开发的写话学本,《中段情趣习作课程》的自主教材和训练学生的思维为主的思辨类高段习作教材。汇编了《“小学生习作感知训练”教师论文与案例集》按照年段共分为6个章节,从不同主题(如亮眼睛看世界、灵耳朵听世界、鼻尖上的旅行、舌尖上的旅行等)的角度探究了小学生习作感知训练教学策略、教学设计、课后反思,并有研究中的课例故事,共计14个课例,共计5万字左右。力图立体地呈现小学生习作感知教学研究的过程,给阅读者提供了一些角度,一些思考,带给他们一些启发,丰富小学生习作感知训练的教学研究。这是该项教学实践成果的重要体现。
2.定期出版师生作品集《迎春花开》(共4本)
由四川少儿出版社出版,按照作品类别共分为7个章节,共收录了儿歌、童话等不同体裁的文章174篇,每册共计10万字左右。这是师生研究成果的重要体现。
学生参加创新作文、全国小公民征文大赛、“写經典,诵经典”等各级各类比赛,并将自己的作品投到《新作文》《作文精选》等各类杂志中,有1000多份作品获得比赛奖次,有100多名学生作品获得全国、省级、市级、区级一等奖;280多份作品获得各类比赛二、三等奖。在2016年全国创新作文比赛中,有50多位学生参加了总决赛,4人获得特等奖,31人获得一等奖。
(三)教师专业成长变化喜人
课例研究让我有了专业自信,促进我在专业方面快速成长。这几年中,我被评为全国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成都高新区优秀青年教师、《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杂志封面人物。
多次在各级习作研讨和新教师培训活动中上示范课、做讲座。在首届全国中小学作文教学大赛中获特等奖,第2期全国小学作文名师工作室联盟成果展示活动中荣获说课特等奖,市、区习作教学赛课均获一等奖。参编统编教材小学语文教师用书,五十余篇论文及教学设计发表获奖。主参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项目课题,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主研市、区级课题2项。
我们成都市杨丽名师工作室以“创享语文”为特色,表现在课程建设上,就是建构创享教育的多样化校本课程;表现在课堂教学上,就是“以创享课堂奠基幸福人生”。我们工作室“创享课堂”追求的是充满生命活力、人文关怀、问题探究、知识魅力,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入微感知 创享表达”习作研究正是在这种理念指导下的充满生活情趣、孕育生命成长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