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道经营单位深化企业化管理改革探析

宋西林
摘 要:长江航道工程局有限责任公司(筹)成立两年来,通过深化改革、强化管理,经济效益显著改善,对于下一步的发展,笔者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深化改革;现代企业制度;长江航道
中图分类号:U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8)7-0028-04
经济效益是衡量企业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是一切企业及其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深化长江航道局所属经营事业单位改革,实现经营单位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既是促进经营单位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内在需要,更是确保广大员工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实现美好生活目标的重要举措。2016年5月以来,根据交通运输部党组的重大决策部署,长江航道局实施了事企分开改革,成立了长江航道工程局有限责任公司(筹)。两年来,划归公司管理的经营单位自加压力、主动作为,通过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成功应对了内外部一系列重大挑战和严峻考验,推动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基本实现三年(2016-2018年)扭亏的目标任务。下一步,要在总结前期经验教训基础上,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化内部改革,在经营单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体系,不断激发内部活力。笔者认为,当前要着重从四个方面入手。
1深化管理体系改革,提高企业管理效能
结合公司筹建工作,在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的同时,进一步改革内部管理機制,健全管理体系,激活管理链条,推动组织高效运转,在管理上大幅降低成本、挖掘效益空间。
第一,健全精细的管理流程体系。流程是做事的先后顺序,决定着管理效率。当前,企业管理还不够精细,存在重复签字审批、层层请示汇报,或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等各种复杂低效的流程,一定程度影响了工作效率。要在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推动管理流程再造和创新,构建以管理流程及配套制度为基础、以组织结构为框架、以控制系统为辅助、以战略目标为导向的系统化内控体系,既让管理机构做“减法”,又使管理权责相互制衡,形成工作可以复制、时间可以分配、责任可以固化的模式,确保职责与制度有效对接,各项制度之间形成“闭环”,努力从粗放型迈向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要重点抓好组织建设,促进职能转变、责任到位;构建科学高效的业务流程,变“潜规则”为“明规则”,强化监管、控制风险;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统筹信息系统建设,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要强化制度执行,坚决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防止产生“破窗效应”。
第二,健全高效的责任落实体系。制度和流程不可能做到天衣无缝,关键靠员工的责任心。要结合内部机构设置,探索纵向连贯、横向到边、各司其职的责任落实机制,让人人有责任、有压力,确保凡事有人抓、有人管,要抓就抓到底,要管就抓到位。要坚持事业至上,以责任结果为导向,研究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广大员工愿想事、敢干事、能成事,为敢试敢干、敢于担当、不怕试错的人担当,让不想干、干不好的人没舞台,切实保护奋斗者、创造者。企业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带头履职尽责,带头担当作为,带头承担责任,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以担当带动担当,做到“工作有责任心、对得起良心”。要健全问责、追责机制,实行“一责双查”、终身追责,做到有责必问、有错必究。中央最近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对企业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企业要结合自身特点,研究具体实施细则,鼓励企业各级干部和广大员工在新时代勇担新使命、创造新作为。
第三,健全严格的目标引导体系。用目标来牵引和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要健全目标管理机制,把目标管理融入企业经营管理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全面实行方针目标管理图、资产经营责任书、党建工作责任制等有效措施,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全面推进工作目标化管理。要加强目标实施的全过程跟踪督查,建立重点工作检查督办制度,对重点目标实行常态化督查或通报,及时掌握工作的进度,确保工作目标优质高效地完成。要把提高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和潜在增长率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引导人员、资源向生产一线流动,以最少的劳动消耗,获得最大的利润。要完善企业考核评价机制,坚持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加强目标考核结果公开和运用,做到工作推进到哪里、考核就跟进到哪里,切实解决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
第四,健全灵活的奖惩激励体系。要探索创新创造利益回报机制,支持员工以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创新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实行短期激励与中长期激励措施相结合。要把组织手段与经济手段相结合,充分运用经济手段,严格绩效考核和奖罚,注重绩效评价和工作改进,强化绩效工资的杠杆功能,坚决做到奖罚分明、奖优罚劣。要高度重视精神激励,探索建立适应企业需要的功勋荣誉制度。要探索综合激励机制,积极开展情感激励、加强组织管理激励、大力推动岗位激励、引导员工自我激励、适度实施反向激励等。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增强员工的获得感、归属感,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创新创造创业潜能。
2创新推进软硬实力建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作为水运施工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话语权,关键取决于自身的实力。下一步,要大力推进市场拓展、船舶装备、人才队伍、技术研发、投资融资等方面的模式创新。
第一,创新市场经营拓展模式。企业必须要有规模,规模是效益的源泉和转型的基础。要搞好市场调研和形势分析,深入了解市场需求,搞好市场定位,因时因地因势地超前谋划经营战略,及时调整经营方针,合理布局经营业务,认真落实交通运输部领导提出的“立足长江、扩大沿海、稳步走向海外”经营方针。要大力推进高端经营、联合经营,多方借助合作方在信息、资源等方面优势,扩大境内市场份额;加强与已在境外站稳市场的央企合作,积极抢抓“一带一路”地区发展机遇,拓展境外市场规模;积极拓展现有业务链条,充分发挥重庆设计院的技术优势,大力实施EPC业务,努力迈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要深化经营管理模式改革,探索建立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多层次、高效率经营体系,整合内、外部资源,强化协同经营能力;规范经营业绩管理,明确经营绩效与签约额、利润率、自营比例等因素挂钩,逐步、适当加大经营人员浮动薪酬比重,激发经营活力。
第二,创新装备建设管理模式。装备是企业的硬实力。要大力推进“十三五”规划船舶建造项目落地,加强在建船舶项目建造管理,坚持严格的技术和质量标准,把好船舶建造质量关,努力打造一批能用、管用、好用的核心装备,增强核心装备实力,扩大疏浚能力。要创新设备管理的理念、方式和体制机制,推动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互融合,探索实行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科学抓好老旧设备改造升级,按规定大力淘汰处置一批落后低效设备,充分挖掘现有设备潜力。要建立健全船舶装备管理机制,组建专业化、集约化的管理部门,建立设备统一调配使用平台,实现内部资源效益最大化,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供可靠的保障。同时,要坚持运用市场化手段,根据经营战略及生产需求,灵活采取购买、租赁等多种方式,解决发展中的各类急需生产设备不足的问题,充分利用社会设备资源,服务业务拓展需要。
第三,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模式。人才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要深入找准人才短板、摸清人才需求,研究制订人才发展规划,努力实现企业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素质逐步提高、结构不断优化、配置更加科学。要创新人才引进方式,灵活运用劳动用工和薪酬分配政策,对急需特殊人才、高素质人才可实行协议薪酬制,吸引一批持证高级船员、优秀市场经营人员、项目管理人员、高级财务会计人员、高层次创新人才等急需人才,提升企业人才队伍层次。要优化人才工作环境和成长环境,引入人才内部竞争机制,探索实施优胜劣汰制度,推进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保障權利公平,促进规则公平,创造机会公平,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要改进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引导岗位成才,完善人才教育培训制度,积极发挥项目部人才成长的摇篮作用,挖掘各类人才潜能。要加强人才的规范化管理和专业化考核,建立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完善适应企业管理的职称评审机制。
第四,创新技术研发转化模式。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企业重视技术创新,在航道整治建设中创造了高流速顺水流深水沉排护底技术、水下炸礁技术、水下隐蔽检测技术等一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核心技术,荣获了一批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詹天佑奖、大禹奖等,取得了一批国家级发明专利、工法。今后,要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制订企业科技发展规划,适时组建企业技术中心,建立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与企业经营规模相适应的科研经费增长机制;健全科技创新激励制度,将科技创新与员工个人岗位晋升、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挂钩,在企业内部营造“众创”氛围。要围绕生产经营的关键环节,努力攻克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注重加强科技创新成果总结评估,加速科技成果向经济效益的转化落地,推动疏浚工艺、疏浚装备以及施工效能大幅提升,不断提升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的科技含量,发挥科技创新对企业的引领、支撑和保障作用。
第五,创新资金融资投资模式。要加强新投融资模式研究,努力优化投融资规模、结构和布局。根据企业市场拓展对资金、信贷的要求,研究搭建综合投融资平台研究,增强企业资金、信贷统筹管理能力,不断降低财务费用。要结合改革,在未来做好优良资产的划转和注入,筹划实施资产证券化方式,探索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提升利息偿还率和到期信用偿付率及现金流量等指标得分等方式方法,全面提升企业信用等级,以较低的综合银行利率成本满足融资需求。
3提升能力素质,有效发挥干部员工的创造力
企业发展壮大,根本上要靠广大干部员工。企业各级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基层员工都要主动适应企业需要,强化能力素质建设。当前,重点要提升三个方面的能力。
第一,提升领导班子的战略决策管控能力。领导班子所作的每项决策都决定着企业的未来命运。各级班子都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一张蓝图绘到底”理念,对企业长远和职工利益负责,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谋划和落实企业战略规划,抓三年扭亏措施落地,把“虚功做实”,克服急功近利,以持久发展创造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要强化战略决策,在市场经营、项目投资、选人用人等重大问题上依法民主科学决策,不能“拍脑袋”决策。要把眼睛多盯在市场上,及时研判政策走向、洞悉市场变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预见性和实效性,防范决策风险,确保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第二,提升中层干部的执行协调服务能力。各级中层管理人员起着在决策上参谋协助、工作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对待上级要说真话、讲实情,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决策建议,不能搞“假大空”。对待基层要主动服务,采取一切合理的方法和手段,解决好基层生产经营的实际问题,为提高生产效率服务,实现经营管理目标。面对本职工作要敢于担当、善抓落实、说干就干,善于团结身边的员工一起吃苦、共同奋斗,善于组织其他部门共同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做到自己经手的工作办一件成一件,确保各项决策部署环环相扣、层层落地。很重要一点,还要有强大的内心、开放的胸怀,经得起批评,听得进意见,学会在监督中开展工作。
第三,提升基层员工的熟练操作实践能力。基层员工是企业的忠诚“战士”、发展“基石”。要加强基层班组建设和员工教育管理,引导基层员工增强事业心、责任感,立足本职作贡献,使每一颗“螺丝”都充分发挥作用。要大力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发挥各类劳模先进的辐射效应,鼓励基层员工传承“工匠精神”,培养一批真正的“航道工匠”。广大基层员工要坚持潜心静气、苦心钻研,自觉学习“充电”,向大国工匠看齐,以严谨专注的作风和精湛娴熟的技能,在生产经营中精细操作,推动企业降本增效,用劳动和创造成就企业美好未来,获得有意义的物质报酬和精神回报。
4强化政治组织保障,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在改革中,要坚持把加强党的建设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积极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下党的领导的有效途径,探索党组织在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处理好党组织和公司治理主体的关系,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治理机制。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实现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的有机统一,把党的政治、组织和资源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竞争、创新和发展优势。
第一,强化政治引领。政治领导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其核心就是按照党的意志和要求,解放思想、实干创业,使企业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前進,保证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上级重大决策部署在企业全面贯彻落实,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牢固树立“四种意识”,坚定政治立场、担当政治责任、严守政治纪律,对党忠诚、把握方向、管住大局。要紧紧围绕解决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弱化、淡化、虚化、边缘化问题以及“两张皮”现象,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把从严要求贯彻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各方面、全过程,确保管党治党责任落地生根,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第二,强化思想引领。要按照中央和上级统一部署,扎实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对党员的党性教育、宗旨教育、警示教育,强化理论观点、思想方法、精神状态等方面引导,把广大党员的思想凝聚到企业发展的中心工作上来,做到思想统一、步调一致。要重点加强对各级领导人员的教育引导,大力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努力提高领导经济发展、围绕中心服务、自我净化提高和解决复杂问题的“四种能力”,增强“八项本领”,努力做到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落实到经营管理各项工作中,不断开创企业改革发展新局面。
第三,强化组织引领。要坚持党对企业选人用人的领导和把关作用,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完善干部选拔使用、教育培养、监督管理制度机制,强化干部实践锻炼,培养一支高素质职业经理人队伍。要加强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建设,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切实增强班子整体功能。要坚持建强企业基层党组织不放松,确保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就体现在哪里,努力让基层党支部成为团结群众的核心、教育党员的学校、攻坚克难的堡垒。要以推动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强化政治功能为主要目标,科学推进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强化“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落实,结合企业特点创新活动方式,打造长江航道工程单位特色党建品牌,突出党员党性修养教育锻炼,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四,强化文化引领。百年企业,文化为根。要系统思考和构建企业文化建设,努力用先进文化引领、约束和感召员工,促进企业兴旺发达、基业稳固。要用文化引领企业愿景,凝聚奋斗目标。以服务企业战略目标为着力点,厚植文化优势,提高文化软实力,使企业文化成为实现扭亏目标任务的“助推器”。积极用企业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员工、服务员工、组织员工,引导员工进行目标认同、价值认同、利益认同、情感认同,在实现企业愿景与个人价值中寻求“平衡点”、找到“最大公约数”。要用文化引领制度规范,约束行为准则。从员工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行、职业操守和行业风气抓起,把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等与制度执行融合起来,让各项制度上升为企业的工作标准、管理规则、运行流程,内化为员工的精神品格、价值追求、文化自信,成为员工的职业道德、行为准则、自觉习惯,使制度“硬文化”与文化“软制度”相互融合,真正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与文化的滋养作用。要用文化引领员工思想,塑造人文环境。科学提炼企业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行教育、职业准则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推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引导员工守住道德底线、树立崇高追求,切实解决当前企业员工过于把个人的职务升迁、物质待遇看得过重的问题,大力倡导公利至上、奉献在前、效益为先的价值导向,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心齐气顺、向上向善的发展环境。
相关文章!
  • 融合正向建模与反求计算的车用

    崔庆佳 周兵 吴晓建 李宁 曾凡沂<br />
    摘 要:针对减振器调试过程中工程师凭借经验调试耗时耗力等局限性,引入反求的思想,开展了

  • 浅谈高校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

    聂森摘要: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教育领域改革之中也逐渐引用了先进技术,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对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很

  • 卫星天线过顶盲区时机分析

    晁宁+罗晓英+杨新龙<br />
    摘 要: 分析直角坐标框架结构平台和极坐标框架平台结构星载天线在各自盲区状态区域附近的发散问题。通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