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马栏村乡村民居色彩风貌探微
于诚 张继晓
摘要:
色彩风貌是民居建筑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北京马栏村乡村民居在漫长的时间里衍生出不同种类的民居建筑,形成了既符合当地地域条件及传统文化,又适应时代发展的民居建筑。本文通过对北京马栏村乡村民居类型、色彩样式和风貌特征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出马栏村蕴含在物质及文化背景下的民居色彩风貌特征。为北京乡村民居样式及风貌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乡村民居 民居样式 色彩风貌 北京民居
民居色彩作为建筑形式中最普遍、最朴素的—种风貌形式,是一个地域历史文化、民族传统、生态条件等的综合体现,也是一种重要的地域文化载体。色彩是民居建筑重要的表现形式,在民居建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乡村民居是一个集合性的建筑与环境概念,它包括了建筑、道路、墙垣、院落、设施等的构成,是多种环境要素的复合形式,反映出庞杂和多样性的特点。马栏村作为北京西部地区特色的民居村落,其代表性的北京乡村民居风貌特征,为北京乡村民居风貌研究提供依据,对北京乡村民居风貌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1.马栏村民居类型
马栏村位于北京门头沟区斋堂镇正南6公里的太行山余脉之中。村落约建成于明代,由于环境和经济的制约与影响,其村落民居在近百年中受到的外部因素影响相对较少。由于马栏村的民居建筑风貌遗存和保护得较好,传统民居建筑比例约占其70%以上,其以成为北京市和国家传统历史保护村落。
“北京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传统习俗,共同构成了北京四合院独具特色的传统居住建筑文化。”马栏村传统村落民居为延山体自由式分布,建筑样式传承了京畿山区小四合院的建筑形式。由于经济条件和历史文化的制约,马栏村民居多以简约的四合院和三合院形式居多。其传统民居延续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方式,但院落和建筑体量较小。马栏村民居除少量砖瓦、装饰件等人工制造材料外,其余建筑材料就地取材,采用当地天然山石和榆木材料。北京乡村传统民居色彩风貌在社会变革、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民俗文化的影响下不断变化,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种民居类型。
1.1传统类型:以北京及京畿山区传统合院民居建筑为基本样式,包括了民国、清朝和部分明朝遗留的民居建筑类型,时间跨度上有四百年左右。民居建筑样式特色以青砖、青瓦、榆木料、山石料、黄黏土等为建筑材料,院落多以当地山石料来围合构建。
1.2近现代类型:近代型主要以1911年辛亥革命后至1949年建国这个时间段为节点。这段时间以传统形态样式为主,有部分建筑的样式受到外来西洋文化的影响,在门楼、影墙、山墙等出现西式样式。现代类型:以建国1949年代到改革开放的1980年代为时间节点,这是一个较为宽泛的空间概念,包括了这30年中的各个特殊时期的乡村民居。由于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的变化影响,这一时期的民居建筑开始发生变化。尤其是“文革”后期,新建筑材料的使用,带来大量具有特定新简约风格的红砖式样民居建筑出现,马栏村也随着这一变化而出现红砖简约式样民居,但其数量比例不大,而且分布在传统村落的外部。
1.3当代类型:从改革开放的1980年代至今的时间段。这一时期是国家迅速迈向现代化、经济快速增长、文化急速变化的三十年。北京的乡村民居深受这种急速变化的影响,各种风格样式的民居建筑开始涌现。马栏村开始受到影响,现代材料、样式和技术的混杂民居建筑开始伴随出现。
2.马栏村民居色彩的影响因素与样式
中国色彩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塑造,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文化式样和体系。在整体的发展过程中,传统建筑色彩表现出稳定而传承的发展特点,形成了一脉相承的色彩体系。然而在每一阶段,建筑色彩又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而每一个阶段不同的特点又受到该阶段物质技术、文化审美等因素的影响,也正是因为不同阶段的社会发展才造就了不同时期的色彩特点。同时,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发展,自然也形成了传统建筑色彩多种不同的特征。乡村民居色彩更是依赖千年形成的规矩和体系,其民居色彩样式和风貌十分稳定和固化。在马兰村遗存的1949年之前的民居,基本保持着自己特有传统色彩样式,受到外来因素影响较小。但在1949年之后,由于经历了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变化,在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乡村民居色彩样式开始发生变化,呈现出不同时期民居色彩样式与风貌的大构成。
2.1民居色彩风貌的影响因素
马栏村作为北京与河北交融的太行山山脉的京畿文化圈的特色村落,其民居色彩风貌受到自然环境因素、传统文化因素、科技与时尚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与干预,这些因素是构成现今马栏村民居色彩风貌的决定性要素。
2.1.1自然环境因素:马栏村处于北京西部的太行山余脉中,此地为高山幽谷,群山环抱,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村落地域封闭,自古以来与外部交流相对较少。民居建筑主要依赖当地的出产的各种自然山石料和少量的青砖瓦构件,山石料与青砖混搭构成质朴有序的民居建筑样式。
2.1.2传统文化因素: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与限制,其传统建筑与文化保留相对较为完整。人们固守传统观念,传统习惯变异度较小,传统观念相对稳固,约定俗成的传统和样式在马栏村得以认同和延续。生活习惯、休养品行、民俗风尚等基本保持稳定,这些都为马栏村传统民居的留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除此之外,传统哲学文化对民居建筑色彩也具有一定的影响。民居色彩中朴素色调,黑白灰单纯统一的层次变化,就深受道家“道法自然”美学思想的影响。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认为“五色令人目盲”,主张“大象无形”;朱煮主张的平淡自然美学思想等都深深地渗透在民居建筑色彩运用之中。
2.1.3科技与时尚因素:社会快速发展和进步带来的新技术、新建筑材料、新方法,对马栏村的民居建筑也带来了影响和变化,其影响在近几年快速蔓延。新民居建筑开始尝试新的建筑科技带来的便宜、快速、方便的益处。新材料和技术的运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对时尚流行样式的追求,时尚流行因素对乡村民居的保护和建设将产生影响。
2.2民居色彩样式
马栏村民居经过几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其保留遗存相对较多,色彩式样呈现出多样化。它包括了单一型传统青砖民居色彩样式、青砖瓦与山石混合型民居色彩样式、红砖民居色彩样式、混搭式民居色彩样式四种基本民居色彩样式。
2.2.1单一型传统青砖民居色彩样式。马栏村1/5的民居遗存为这样民居色彩样式,主要以青砖、青瓦、泥石、梁木构件及木雕件构成,呈现青灰色与土白色构成的色彩对比样式,具有色彩自然,朴素大方的视觉效果。延续了北京传统的青瓦色、灰墙加少量白色为色彩对比的风貌效果。(图1)
2.2.2青砖瓦与山石混合型民居色彩样式。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为了节省经济成本和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在马栏村出现大量以青砖和当地特色山石料相结合的民居样式。这种民居运用少量的青砖瓦,加上大量当地出产的石青绿色和藕荷紫山石料进行建设,包括了建筑的基础与山墙、槛墙、屋瓦、院墙和院落环境等,其也运用到村落环境街道、墙体的铺装之中。这类民居遗存占总量的3/5。其色彩样式简约,而不失华美,色彩对比效果独特,在京西地区独树一帜。(图2)
2.2.3红砖民居色彩样式。红砖样式民居是上世纪70年代后,—直到今天特有的—种建筑民居形式。在马栏村这类民居的分布量约占1/5,主要分布在传统老村的外围。这类民居式样较为简约,建筑通体为砖红色色彩效果,与传统青砖民居色彩形成强烈的视觉互补和色彩对比效果。(图3)
2.2.4混搭式民居色彩样式:混搭式民居出现在2000年代以后,主要是伴随着建筑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而出现。砖混结构、外贴瓷砖、粉刷涂料、彩钢板瓦,不锈钢材料等的出现带来了乡村民居样式形式的多样性。简易、快捷、方便、时尚成为这类民居的一个共同特点,同时民居色彩也呈现出纷杂、强烈、浮躁、简陋的样式特点。(图4)
3.马栏村民居色彩风貌特征
建筑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在地域差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建筑色彩是一个地区的整体风貌、历史文化、民族传统、地域特色、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等的综合体现。马栏村民居色彩风貌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生产、经济、文化、民俗等要素的具体反映,它伴随着这些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改变。马栏村民居既是传统色彩样式的传承者,也是现代民居色彩样式的实践者。它既保留了北京传统的简朴、自然、知礼的文化特色;它又快速适应现代生活,将快捷方便、简易实用的现代特色融于民居风貌之中。
3.1民居整体色彩风貌分布特征
马栏村民居色彩的总体特征保护较好,传统色彩特征保留所占比例较高。村落中部核心区为传统青砖(深灰色),约占全村落的60%,大面积保留传统青砖的深灰色与山石的灰紫色组成的自然和谐、古朴的色彩风貌。村落中心区的南面和北面为较为统一的近现代砖红色民居,约占村落总量的35%。当代混搭式民居个别分散于红砖民居和青砖民居之中,约有5%的占有量。彩钢篮、彩钢红、涂料白色组成了色彩混杂的对比效果。村落总体色彩风貌呈中心区为大面积的传统青灰色,中心区的南北,呈少面积的砖红色与白色的对比效果,而杂乱的涂料黄、瓷砖白、彩钢蓝等散见于村落的各个部位。
3.2民居局部性色彩风貌特征
在马栏村局部民居环境中,水泥、彩钢瓦、红砖、瓷砖、水泥砖、彩色渗水砖等现代建筑材料的混合使用,导致民居门楼、外墙立面、门窗、路面、屋瓦等局部环境开始出现与传统民居极不相衬的砖红色、水泥灰色、彩色渗水砖、彩钢瓦海蓝色、光亮瓷砖等色彩效果。呈现出色彩无序混搭,色彩视觉效果杂乱的特点。
3.3独立单体民居的色彩风貌特征
3.3.1传统独立单体民居:青灰色的屋瓦和砖墙,黑漆青砖门楼、青砖座山影壁,青砖雕饰,白色槛墙,榆木木构架形成了以青灰色为主色,白色、山石自然米灰色、木构架原木色相搭配。
3.3.2近代红砖单体民居:作为一个时代的建筑样式,近代红砖民居有着自己特有的色彩特征,红砖、红瓦和灰瓦色彩样式强烈突出,形成了特定时代强烈的建筑色彩样式。
3.3.3混搭单体民居:混搭单体民居多为现代建筑材料的混合体,彩钢瓦,彩钢墙体,瓷砖,水泥砖,不锈钢等不和谐的使用,带来单体建筑的色彩强烈杂乱、式样复杂、缺乏色彩美感的视觉感受。
北京乡村传统民居色彩体现出特有的几种色彩效果特点。临近色协调和同类色协调。临近色协调在统一中求变化,利用材料色彩的微妙变化获得民居建筑良好的色彩效果,如青砖材料与白墙、灰墙的色彩协调效果;同类色协调是在统一中求变化,在青灰色和米灰色的组成的大色调中加以当地特有石青色和藕荷色求得变化。以传统民居青灰主色作支配色,以其他淡雅的石青色和藕荷色作搭配色,丰富民居环境整体效果,达到“异中求同”、“同中存异”的色彩风貌目的。
4.结论
民居色彩风貌反映着地域特色、乡村容貌,记录了乡村的发展,同时也承载着当地的历史文化。北京乡村民居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在保持特有文化特征的同时,也在不断吸收新文化的滋养,适应时代的变化和需要,逐渐变化出自己的民居色彩相貌特征。北京马栏村乡村民居色彩风貌总体保持着典型的传统文化特征,显示了北京乡村民居建筑的自然大方和朴素沉稳的特色,具有独特的个性;显示了民居整体色彩风貌分布特征、民居局部性色彩风貌特征、独立单体民居的色彩风貌特征。这表明了乡村与地域,人与自然的和谐;表明了我国现代乡村民居具备了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双重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