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里的“酒”与“愁”透析

    马月亮

    

    有人曾这样评价李白: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

    李白一直抱有“济苍生”“安社稷”的志向,虽两入长安,但最终被“赐金放还”。狂放与浪漫的天性,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李白爱酒成为一种必然。从李白写酒的诗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张扬的个性,浪漫的情怀;感受到他的洒脱乐观,他的孤独寂寞……但细细品味,在李白的酒杯中总能品出满满的愁绪。

    “酒”与“愁”在他的千古名篇《将进酒》更是贯穿始终。循着这两条线,我们可以用两个问题把整首诗的内容和情感贯穿起来:

    1.面对美酒,李白举杯___饮。

    2.高举酒杯,诗人借酒_____。

    一、酒为线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李白的酒喝得酣畅淋漓,纵情恣意。

    面对美酒,李白举杯__饮。

    (一)欢饮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此次宴饮,李白是和好友岑勋、元丹丘一起的。岑勋虽生平不详,但李白在《送岑征君归鸣皋山》称他“岑公相门子,雅望归安石”,可见对他的评价之高;在《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说“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可见两人感情之深。元丹丘更是李白的至交,据统计《李太白全集》中写给他的诗有11首之多,“畴昔在嵩阳,同衾卧羲皇”(《闻丹丘子营石门山幽居》),两人还曾一起归隐过。好友相聚,正是得意之时,怎能不举杯欢饮?

    (二)豪饮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李白善用数字来表现夸张,并且用到了极致,“白发三千丈”“桃花潭水深千尺”“飞流直下三千尺”“尔来四万八千岁”“天台一万八千丈”……本来平常的数字,在李白的笔下却变得极其的神奇。写物,极尽其形;写情,直击人心。诗中“三百杯”也并非确数,数字与夸张再度完美融合,极力写饮酒之多,李白性情之豪爽、气度之豪放、气魄之豪迈展现无遗。

    (三)畅饮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诗歌是生活的诗意,更是诗意的生活。酒至酣处,必然相互劝酒。李白不仅喜欢喝酒,而且擅长劝酒,在他的诗《嘲王历阳不肯饮酒》就有这样的句子:“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诗人正是紧紧抓住了劝酒这一细节,以点带面,把当时宴饮的场景含蓄却又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透过这区区12字,我们可以想象,诗人与朋友推杯换盏,开怀畅饮的场景;可以想象他醉意朦胧,举杯劝酒,呼朋引伴的画面;可以体会他酒至酣处,以至于放声高歌的心境。

    (四)痛饮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酒后的李白才是真正的李白,诗人放荡不羁的个性展露无遗。什么高妙的音乐,什么精美的食品,在此时的李白看来,都不值得珍惜。他只愿痛饮眼前的杯中美酒,长久地醉去不再醒来。

    (五)纵饮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诗人由“饮者”联想到曹植。两人是何其的相似?同样的才高八斗,同样的满身侠气,同样的遭遇坎坷……诗句化用曹植《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壮斗十千”两句,希望自己可以效仿曹植,纵情饮酒,尽情欢乐。

    (六)狂饮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如此好的酒兴怎能容忍主人“言少钱”来煞风景。他反客为主:先把酒买来,喝个痛快再说,于是便呼唤童仆,将自己的五色骏马,千金的皮裘,拿将出来换做美酒。此时诗人已近癫狂,忘掉了一切世俗的约束。之前还对友人以“君”“夫子”相称,此时已经“忘形到尔汝”了。

    二、愁滿篇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细细品味,这一杯杯酒中却蕴含着诗人复杂的情感。

    高举酒杯,诗人借酒____。

    (一)借酒悲歌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从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到汉乐府中的“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从杨慎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到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面对滔滔江水,面对时间的流逝,人们总会感到自身的渺小和生命的短暂。李白也不例外,面对从“天”而来的黄河之水,想到明镜前的“高堂”“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悲意顿生。“朝”“暮”用大胆的夸张形容人生之短暂,把人生之可悲写到极致。

    据清代黄锡珪考证,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年),李白已经51岁,昔日“高堂”明镜中的白发已经布满了他的两鬓。想到自己当初满怀雄心壮志来长安寻求功名,如今却功业无成。诗人内心淤积的情绪如黄河之水喷薄而出。

    (二)借酒言欢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酒酣之时,李白暂时忘却了一切的烦恼,得到了片刻的欢愉。这种欢愉之情,既来自挚友相伴,美酒满杯,互诉衷肠;更来自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自信。就算是处境艰难,他仍然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他仍然相信“我辈岂是蓬蒿人”,他仍然相信会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一天。

    (三)借酒抒愤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鲁迅先生在《娜拉走后怎么样》中曾说:“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这句话可以说是李白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酒只能换来片刻的麻醉,“借酒消愁”的结果只能是“愁更愁”。

    胸怀大志,两入长安,却被谗人离间,最终被“赐金放还”,此时的李白在现实中似乎看不到一点的希望,于是他发出了“但愿长醉不复醒”的感慨。“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此时的李白感受了前所未有的寂寞,无人理解,无人懂得。因此,他便以古人自慰:自古贤者不都是寂寞的吗?能够留名后世的不都是那些醉酒的“饮者”吗?当然,这只是李白的激愤之语。于是,他想到了曹植,一个和他有着诸多的共同之处的少年才俊。李白对曹植的描写,选择的是曹植行猎归来,欢宴行乐的场景——“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为的是借曹植当年一掷千金宴饮买醉的豪情寻求一丝安慰。当然,李白也深深地明白,他与曹植更大的相似之处是境遇的的失落:一个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一个是“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

    (四)借酒消愁

    诗人复杂的情感的最终的落脚点是愁,全诗以愁开始,以愁作结,可以说是句句含愁,字字含愁,“愁”将整首诗中各种情绪的凝结为一体,贯穿始终。

    他虽有豪情壮志,但无奈白发已生,他愁人生易老;他虽高歌“人生得意须尽欢”,但无奈自己正是失意之时,他愁生不逢时;他虽然寄情于眼前的美酒,但无奈金樽已空,酒杯已停,他愁酒难尽兴;他虽然自信自己才华横溢,但无奈自己无人赏识,他愁怀才不遇;他虽然慷慨大方,一掷千金,但无奈千金散去难复来,他愁人生无常;他虽然渴望长醉梦境不复醒来,但无奈梦境易醒,他愁解脱不得;他虽明白古来圣贤均饱尝寂寞,但无奈自己更是难有人懂,他愁知音难觅;他虽羡慕陈王曹植纵饮欢谑,但无奈他却不能,他愁宣泄无门……

    附:《将进酒》脉络图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