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文本,建模创编,指向言语实践

    王增光

    依据部编教材“内容主题,语文要素”双线组合与“聚焦言语实践能力发展某一方面”语用体系的编写特点,笔者以凸显“一课一得”目标意识为着力点,研读教材,分析教材,寻找“语用模型”,指向“言语实践”。

    《大象的耳朵》是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首篇文本。通过分析、研读文本,明晰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借助支架复述文本,内容主题为欣赏文本,感悟文本寓意。在此基础上,笔者以学校“本真课堂”理念为指引,从“本真之‘教,教在上位,教在建模,教在‘指向言语实践”“本真之‘真,真在‘学练”“本真之‘深,深在化用,深在建模,深在延展”三个方面做了如下设计。一、本真之“教”,教在上位,教在建模,教在“指向言语实践”

    相对于常规的“教”(教在文字,教在技法,教在知识,教在某一句话的推敲、品读,教在文本人物的语言、外形、动作等),本真之“教”,教在上位,教在建模,教在指向言语实践。

    执教《大象的耳朵》,笔者把文本作为原型,借助支架引导学生分析文本框架,理出文本情节模型——初次遇到质疑,不信;再次遇到质疑,不信;多次遇到质疑,不安;经过改变,得出结论“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整節课的设计是由“读”到“说”、由“说”到“创”学练过程,是鉴于一致性的思路、一致性的框架、一致性的结构、一致性的转化,一致性地指向言语实践的化用过程。

    

    居于上位的教,教在建模,教在“指向言语实践”,着力于文章的构思,致力于文本框架的设计,侧重于化用的思维,在达成“内容主题”教学目标的同时,完成“语言要素”训练目标,让学生知道,文本不仅可以这么学,可以这么讲,还可以如法炮制,依葫芦画瓢进行仿写。二、本真之“真”,真在“学练”

    本真课堂是由生到熟、由熟到巧的学练课堂。如何体现学练?笔者设计了“词语卡”和“表格”两个支架,以此落实“学练”目标。

    (一)词语卡:设计词语卡的目的旨在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自学本课生词,与由本课生字拓展的词语。

    汉语拼音是学生识记汉字的首要工具。根据课文生字制作的词语卡不仅将课文中出现的10个生词呈现出来了,还将由本课生字拓展出的25个词语进行了罗列。为扫除自学障碍,词语卡上的每一个词语都注上了拼音。课堂上,在奖励机制的调动下,学生根据拼音进行学练,五分钟左右便能达到识记目标。

    (二)表格:设计表格表一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借助表格提示分析文本结构,并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根据表格提示感受文本结构(模型),复述文本内容。

    (表一)

    表格可以系统明了地展示文本结构。表格行列分明,纵横交错,按顺序设计可突出文本框架;每一框格,可涉及一个内容,目标具体,要点明确。一个完整的表格,其实就是一个完整的文本结构框架,表格的合理运用,使文本一波三折的情节一目了然。教学中,运用表格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结构,能直观地再现文本框架,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三、本真之“深”,深在化用,深在建模,深在延展

    (一)本真之“深”,深在化用

    语言的学习过程是输入——吸收——化用——输出的过程。输入,通过读吸收规范的书面语言(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输出,化为口头语言。熟读文本,将严谨、规范的书面语言表达习惯熟记于心,化用于口。

    例一:

    引导学生看文本插图,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在读准、读熟句子的基础上,请学生看图(PPT出示长颈鹿、黄牛)说话。学生学以致用,脱口而出:

    长颈鹿有一个长长的脖子,像尺子似的,直直的。

    黄牛有一对角,像宝剑似的,又尖又硬。

    例二:

    引导学生读课文三至五自然段。

    小兔子说:“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大象说:“我生来就是这样啊。”

    小兔子说:“你看,我得耳朵是竖着的,你的耳朵一定是出毛病了。”

    在熟读的基础上结合例一语言的化用惯性,联想长颈鹿与黄牛的对话。学生依葫芦画瓢,脱口而出:

    黄牛说:“咦,长颈鹿啊,你的脖子怎么这么长呀?”

    长颈鹿说:“我生来就是这样啊。”

    黄牛说:“你看,我的脖子是很短的,你的脖子一定是出毛病了。”

    本真之“深”,深在语言建模,深在依据文本模型,讲自己的话,把自己想说的话讲清楚,说明白,说通顺。

    (二)本真之“深”,深在建模

    “熟读”文本是入模,是搭建言语模型的基础;表一的使用,是构建文本模型的支架,是学生梳理文本结构的向导。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表一”这一支架复述课文,讲述文本。在讲述文本时,代入角色,感受文本角色的心理变化,总结文本角色的心理变化,板书文本角色的心理变化。

    

    板书:不信——不信——不安——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板书”亦是建模,是文本人物角色心理变化的模型。这一人物角色心理变化的模型是学生复述、讲述文本的主线,是情节得以发展、得以生动的核心要素。

    在学生借助表一复述、讲述文本,感受文本角色心理變化的基础上,请学生借助表二,根据板书与PPT出示图片指向言语实践,创编自己的故事。

    

    学生根据“表二”提示,化用文本模型,指向言语实践,讲自己的故事。课堂上,因受时间限制,请了三位学生向大家展示了《长颈鹿的脖子》《黄牛的尾巴》《袋鼠的大口袋》三个故事。

    (三)本真之“深”,深在延展

    课堂上,学生依托文本,建模创编,指向言语实践,每一名学生心里都装着自己的故事。遗憾的是,课堂时间有限,不能请学生逐一展示。“本真课堂”指导下的每一节课不是孤立的存在,不是切片化的存在,而是延展性、系统化的升华与再现。

    师:同学们收好这张表格(表二),这张表格是编写故事的法宝。课后,请大家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同学听,讲给爸爸妈妈听。请爸爸妈妈用手机把我们的故事录下,转化成文字。转化成文字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改一改,发给老师。下一节课,我们赏评故事,看谁的故事编得好。

    下课铃响了,一句话,将课堂所学引向课下,引向家庭,引向亲子互动。课后,孩子们借助多媒体设备,将口头故事转化为文本故事,并进行修改、校对、投稿。

    这节课,笔者先后在广东中山和浙江嘉兴两地进行了执教。在广东中山执教后,笔者收到了22篇(全班39人)共7521字,主题相近,情节、人物各异的投稿。在浙江嘉兴执教后,笔者收到了33篇(全班34人)共10717字,主题相近,情节、人物各异的投稿。

    本真之“深”,深在课堂所学指向课后展示,课后展示指向言语实践,指向文本生成;本真之“深”,深在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使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互促进;本真之“深”,深在核准稿件,深在作后赏评,深在班刊助长言语实践兴趣。

    不管是在广东中山执教还是在浙江嘉兴执教,收到学生的投稿后,笔者都为学生编辑了班刊,上了作后赏评课。一篇篇主题相近,情节、人物各异的文本在学生相互品评中提高了作者、读者、评者的言语实践能力,内化了读者、评者对原文本“人家是人家,我是我”内容主题的理解与感悟。四、结束语

    作为有情怀的教育人,笔者时刻从“指向言语实践”的角度,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一课一得”的丰富内涵。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是一堂有意义的课?是一堂有生成的课?是一堂学练结合,指向言语实践的课?是一堂聚焦言语实践能力发展某一方面的课……下课铃响了,我不禁对一堂好课的标准产生了思考和追问。

    下课铃响了,尽管课堂存在诸多不足,但浙江省特级教师、区小学语文教研员刘晶老师仍以鼓励的口吻评价道:增光老师的课让我耳目一新。整节课用了26分钟进行“读”的练习,在“读”的基础上借助“支架”设计“讲”“创”环节,很好地达成了部编教材双线组合,一课一得的教学目标。

    下课铃响了,课上完了,童话类文本可以这么上,写人、记事、状物类文本该如何上?依托文本,建模创编,指向言语实践,是笔者努力探索的起点。也许,这就是笔者喜欢上课,喜欢做教学研究的原因吧。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