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计数能力培养初探

    汤继宏

    计数能力是幼儿数学思维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也是必经阶段。所谓计数,即数事物的个数,统计总数。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计数就是通过唱数已知数序的方式,将同种或同类事物建立起数与量的——对应关系,并能说出所计事物的总数。计数能力是幼儿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程度的显性表现,也是幼儿数概念初步形成的标志。小班幼儿数概念的形成尚处于萌芽阶段,具有在唱数时重复数、漏数,点数时手口不一致、不能说出总数等特点,这正说明了幼儿不能正确理解数与物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不明白数的实际意义。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也指出: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境,引导幼儿理解数概念;数学认知的目标之一是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因此,我们除了在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中重视幼儿计数能力的培养外,还应关注幼儿一日生活环节中潜在的教育价值,利用一日生活环节中的零散片段,灵活多变地开展计数活动,激发幼儿的计数兴趣,培养幼儿的计数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为其数概念的形成打下良好基础。

    一、创设轻松多变的计数环境,激发幼儿计数兴趣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皮亚杰也曾说过:“儿童学习数学的最佳方法应该是组织和创设一个让儿童能在其中尽其所能,充分发展自己的合适环境。”因此,我们要在原有的一日生活环节中有意识地创设“数数”的环境,让幼儿在轻松多变的环境中运用多种感觉通道,多看、多听、多说,多操作、多探究,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进一步提高计数能力。

    我们需要创造轻松、愉悦、多变的教育活动环境,激发幼儿参与计数活动的兴趣。例如,幼儿每天在园都需要喝水,可是小班孩子一玩起来就忘记喝水了,我们就在喝水区制作一个“今天喝水了”活动操作版块,让幼儿每次喝完水都奖励给自己一张小贴画,便于教师了解和提醒幼儿喝水;同时,该方法可以让幼儿有意识地用——对应计数的方法记录自己的喝水情况,从而知道自己总共喝了几杯水。

    又如,每天早点环节吃的饼干数量都不同,因此总有孩子问:“老师,今天吃几块饼干啊?”这时,我们就可以在拿放点心处设置一块“饼干数量”标牌,让标记提示幼儿拿饼干的数量。教师要让幼儿与熟悉的生活环境“做朋友”,和它一起交流和互动,让生活环境变得亲切可爱,“润物细无声”地刺激幼儿的感知。在日常生活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情况,创设与幼儿计数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活环境,激发幼儿的计数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生活环境中快乐自然地唱数或点数。

    在一日生活中,教师一句温暖的问候、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等,都可以将幼儿的认知活动激发出来,使幼儿真正体会到数数的快乐。例如,在离园环节,教师走到幼儿身边轻輕地询问:“你今天喝了几杯水?”听到这样的问题,幼儿会快速走到“喝水”操作版块处数一数,然后开心地跑来告诉教师答案。如此,既可以帮助幼儿有意记忆自己的喝水总数,“一对一”谈话也能更好地帮助教师了解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情况。在这种轻松、愉快的谈话环境中,幼儿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计数,不断提升自身计数能力。

    二、创设互动交流的游戏环境,搭建幼儿计数能力发展平台

    对于幼儿来说,数学知识相对较为抽象和枯燥,小班幼儿更是如此。小班幼儿以直接感知为主,喜欢各种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这是由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所决定的。那么,在提高小班幼儿计数能力方面,我们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把枯燥的数学融入有趣的游戏和操作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做中学、乐中学。正如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教学做合一”,即要求“教”与“学”“做”结合起来,同实际的生活活动联系起来,这样不仅能满足小班幼儿对游戏的渴望,还能较好地促进他们计数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游戏是小班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直接操作体验是他们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开展计数活动时,应遵循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在游戏和操作中变得通俗易懂,有效激发幼儿的计数兴趣,使幼儿在快乐、轻松、有趣的游戏和操作中进行计数活动。例如,在每天的晨间点名环节中,教师可以询问幼儿:“XX组来了几个小朋友?有几个小朋友没来?”让小班幼儿学会点数的同时,也能帮助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同伴有没有来园?是什么原因没有来园?如果是生病了,是否要打电话慰问?……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幼儿适应集体生活,促进其社会性发展,也能让点数练习自然地融入点名环节。

    又如,听了故事《好饿的毛毛虫》后,我们在餐后散步环节玩起了“毛毛虫找食物”的游戏。午餐结束后,我带领幼儿来到操场一角的草地上,告诉他们:“毛毛虫好饿呀,它要吃一棵小草;走着走着,毛毛虫又饿了,它要吃两朵小花;过了一会儿,毛毛虫又饿了……小朋友们数一数,这次毛毛虫要吃几片树叶呢?”“1、2、3,吃了三片树叶。”幼儿自然地将自己带入故事角色中,不知不觉地参与到数数活动中,提高了按物点数和说出总数的计数能力。

    手指游戏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是小班常见的游戏形式之一。小班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很多新鲜事物都充满兴趣。根据小班幼儿的兴趣点,教师可以在自然活动或非正式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一些简单的手指游戏和儿歌,让他们在练习口头语言的同时,对10以内的数序有更加明晰的记忆。例如,在餐前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玩一些富有童趣的手指游戏,更好地引发幼儿对计数活动的兴趣,让他们容易接受并能持续进行计数活动,同时对新奇的计数方式产生兴趣,具体的游戏内容有“金苹果、银苹果”“五个手指变变变”“五只猴子荡秋千”“十根手指头”等。

    三、发现灵活随机的教育点滴,捕捉幼儿计数能力发展契机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合有教育意义。”《指南》的实施原则有: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只有在有意义的环境和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发生学习活动,幼儿才能够真正产生理解式的学习。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并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教育契机,帮助幼儿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主动建构数的知识,获得计数的方法。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上下楼梯是一个高频率的活动,小班幼儿每天入园、散步、离园等都要上下楼梯,锻炼腿部力量,练习交替步。同时,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喜欢简单重复的游戏。为了让上下楼梯变得富有趣味,我們可以利用楼梯开展计数游戏。例如,在楼梯上粘贴可爱的小脚丫,引导幼儿一边上下楼梯一边计数楼梯的级数。待幼儿熟练之后,教师还可以鼓励他们倒着数楼梯的级数。

    为了提高幼儿的建构技巧,锻炼他们手部小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教师每周利用两天的餐后时间带领幼儿玩一玩拼插玩具。可是,每次先吃完的小朋友都会拿很多玩具,后吃完的小朋友就没有玩具玩了,怎么办呢?师幼经过共同商讨后决定,可以根据玩具的大小和数量,在玩具柜旁粘贴可以拿取的玩具数量,幼儿根据规定的数量拿取相应的玩具。一段时间后,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完成情况,调整拿玩具的数量。如此,既可以提高幼儿按数取物的能力,又能够锻炼他们的小肌肉灵活性,提高其拼插技能。这些穿插在一日生活中的计数游戏,让幼儿轻松、自然地参与到计数活动中,在点滴中感受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小班幼儿计数能力的学习更是如此。我们要在发展幼儿计数能力的过程中,通过仔细观察和实时鼓励,及时调整自身的教育行为,让教育活动更有实效,顺利完成小班幼儿计数能力由具体到抽象的过渡。

    总之,培养小班幼儿计数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培养幼儿计数能力时,一定要注意以幼儿为教育主体,根据幼儿的实际计数发展水平,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轻松愉悦的、灵活多变的支持性生活环境,从而促进他们主动运用计数能力,积极思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发展数学思维,形成良好的计数习惯。但是,幼儿计数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是一个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带有反复的逐步推进过程,需要我们在一日生活中结合集体活动和游戏,在不断观察和了解幼儿的过程中完善教育过程。这也更好地诠释了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要让计数活动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真正让幼儿感受到数学的有用和有趣。长此以往,小班幼儿的计数能力一定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为数概念的初步形成打下夯实的基础。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