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生活环节中非正式数学学习的渗透策略

    李静

    

    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生活活动占据很大一部分时间。许多生活活动的情景隐藏着重要的教育契机和教育价值,非正式数学学习就是其中的一种,对幼儿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所谓非正式数学学习,即当幼儿处于自然学习状态时,由成人发起的有关数学的学习,该学习活动并不是为了某个特定时间而事先计划好的,而是由于教学时机自身的偶然出现产生的学习方式,具有偶然性。当幼儿在自由选择、自主操作数学材料时,当成人的经验和直觉表明应该提供支架时,非正式的数学学习就产生了。这种学习方式不同于结构性数学学习,不是提前计划好的关于数学教学或活动,也不是在特定的时间或适当的时间,对个体、小群体或大群体加以实施,遵循学习周期序列采用直接的数学教学。由此可见,幼儿非正式数学学习的环境大多是在日常生活中,也就是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作为幼儿一日生活的组织者和支持者,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发现幼儿的数学学习契机,采用哪些手段去支持幼儿的数学学习呢?

    一、巧妙组织一日生活活动环节,凸显数学学习的价值

    (一)抓住非正式数学学习契机,挖掘隐藏的教育价值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包含着许多生活环节,如早上入园、喝水、排队、如厕、盥洗、就餐等,这些生活环节中隐含着数字的概念,需要教师努力挖掘其隐藏的教育价值。教师需要具备一双慧眼,从幼儿的生活点滴入手,发掘潜在的数学学习契机。对此,我们可以将生活环节隐藏的非正式数学学习契机简单罗列如下(见右上表)。

    当然,幼儿园的生活环节还有很多,包含幼儿在园的许多过渡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如果教师有意识地提醒幼儿进行非正式的数学学习,那么无意义的等待就会变得更有意义,更富有趣味性。同时,教师经常遇到的规则问题也会迎刃而解,因为幼儿只有在无所事事的时候才会破坏规则,当有事情做时,他们会显得非常愉快且积极。正如虞永平教授所提到的:课程游戏化改革,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让幼儿有事可做,在生活环节的等待环节中渗透非正式数学学习的机会,发挥生活环节的教育价值。教师只有在这些等待环节中做个有心人,用一个小小的教育智慧将看似无意义的活动串联起来,非正式数学学习就会悄然发生。

    (二)探索对幼儿进行非正式数学学习的支持策略

    上海市特级教师、幼儿数学教育专家徐苗郎老师认为:“幼儿学习数概念不是直接教会,而是经验内化到一定階段的‘自然顿悟,是孩子自我建构起来的。”她强调,低结构活动中的操作摆弄是高结构活动的保障。也有一些专家学者认为,从数学发展史看,人们为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与客观世界接触,把客观世界中关于数与形的关系反映到头脑中,逐渐形成了数学。作为一种科学知识,数学来源于生产和生活,是对生产和生活活动中解决数与形问题的一种经验总结。幼儿园一日生活是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的,教师应充分利用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渗透数学学习内容,引导幼儿自主习得和建构数学经验。

    1.为幼儿提供生活环节操作材料的支撑

    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因此,在幼儿的生活活动中,教师应重视环境材料的投放。例如,在喝水环节,许多幼儿本身就不会主动喝水,在弹性作息的情况下,幼儿更加不记得喝水了。对此,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喝水标志区域,让幼儿在喝完水后用笔或小贴画记录一下自己喝水的次数。在下午离园前的集体谈话活动中,教师组织幼儿一起看一看、数一数、比一比:哪位幼儿的喝水次数最多?哪些幼儿的喝水次数不够?如此,既在生活活动中开展了数数统计,又对幼儿进行了生活习惯教育。

    又如,在区域活动前,教师有准备地做好积木分类标志工作,如三角形、正方形、半圆形等,并将对应标志张贴到整理架上。活动结束后整理积木时,幼儿就会按照教师的标志提醒——对应放好积木并做好分类,既巩固了幼儿对图形的概念,又帮助幼儿学习了分类和数数。丰富的材料是幼儿开展活动的首要因素。在生活环节中投放与数学相关的材料,对幼儿的非正式数学学习有着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可以将幼儿在生活环节中的数概念由无意注意逐渐转变为有意注意,进一步达成学习目标。

    2.在生活环节中巧妙渗透数概念

    教师对生活环节中数概念的巧妙设计也很重要。例如,在晨间签到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一次规划活动,为每个组设计一种国标,可以使用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每一个图标表示一个小组,小组内各成员再选定一种该组图形标记的颜色作为自己签到的标记,其中包含了一系列关于图形、颜色、数数等数学概念。每天集体活动时,教师通过看签到表中的图形标记就能知道哪个组来了多少人、还有谁没到。教师还可以将每个幼儿的名字做成纸牌,幼儿入园后就翻开自己的纸牌,最后数一数还有几张纸牌没翻开,就可以统计出当天缺席的幼儿人数。

    类似的活动看起来是针对幼儿活动的巧妙设计,其实蕴含着教师教研活动的智慧。就“幼儿签到环节的策略研究”进行主题教研活动,教师会产生许多巧妙的设计和操作,如“贴花朵”“搭铁塔”“冰棒棍”签到等,都是蕴含着数概念的生活活动。这样一个小小的环节设计,既丰富了幼儿的知识经验,又增强了教师的教研探索行为,对幼儿在园一日过渡环节起到了非常大的优化作用。

    3.最大限度地给幼儿提供活动空间

    教师应最大限度地给幼儿提供活动的空间,鼓励他们亲身体验数学概念。例如,教师带领幼儿在园所散步时,可以鼓励幼儿采用目测或亲身体验的方式比较树木的粗细高矮,如亲自环抱每一棵树,看看几个人能抱住,给树木进行粗细排序。又如,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花丛中的花朵,对开放和未开放的花朵进行计数统计,第二天继续观察同一片花束,再次进行观察统计,既可以丰富幼儿的数概念,又能帮助幼儿在种植活动中进行观察记录。这种非正式的数学学习,由于是幼儿的亲身体验活动,所以会给幼儿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二、在户外活动中给幼儿提供非正式数学学习的机会,丰富其数概念

    美国学者Rosalind Charlesworth Karen K.Lind在其著作《幼儿数学与科学教育》中提出:幼儿数学概念的学习来源于大量的探索活动,在时间上必须是宽松的,希望早期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为幼儿提供早期概念学习活动的机会的必要性。可见,幼儿园户外活动时间也是一个很好的、有大量探索空间的非正式数学学习环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导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这里的周围环境当然也包含幼儿园户外环境。那么,幼儿教师该如何在户外活动中捕捉数学教育契机呢?

    案例一:户外大型建构游戏活动

    在大型户外建构活动中,教师可以在前期和幼儿一起将大型积木进行分类,如分为长方形、正方形、半圆形等;然后,教师和幼儿一起设计所要搭建的造型,如搭建轮船、楼房等;在设计造型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和幼儿一起根据设计图纸进行统计,数一数完成搭建需要多少块正方形、多少块长方形、多少块圆形等,并用数字记录下来;紧接着,幼儿再根据图纸上的数字要求去取放积木,完成搭建;搭建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强化幼儿的数概念,如请幼儿思考“还缺几块什么样的积木”等。这样的搭建活动在无形中贯穿了数概念.让幼儿的非正式数学学习在游戏过程中一直进行着。

    案例二:记录影子

    记录影子是幼儿园常见的户外探索活动之一,教师从活动的分工开始,和幼儿共同商讨:每组多少人?几个人负责测量?几个人负责记录?多长时间测量一次影子?怎么记录影子的长度?……隐藏在户外探索中的数学概念不言而喻,只要教师注意渗透,非正式数学学习就可以贯穿其中。

    案例三:角色分配

    许多游戏活动都需要幼儿进行角色统计和分配,在准备过程中可以涉及数量学习。例如,在角色分配过程中,幼儿需要统计人数、分配角色,思考每个角色要安排几个人、如何分工等。

    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隐含着各种各样非正式数学学习的契机,除了生活活动、户外活动以外,还有区域活动、亲子活动等。教师和家长要适时抓住数学学习的契机,做个有心人,让数学学习不再枯燥,让教育行为润物无声。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