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校“德能兼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
车亚军
doi=10.3969/j.issn.1001-8794.2014.07.024
【摘 要】以红旗大学《摄影与摄像技术》专业“德能兼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为例,通过构建“重品质强综合,重实践强技能”的综合课程体系,改进评价机制,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具有较高道德情操和实用的专业技能”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成人高校;德能兼备;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8794(2014)07-0081-03
【收稿日期】2014-04-10
【基金项目】2013年北京市教改立项课题“独立设置成人高校‘德能兼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研究”,项目编号为2013—面上—245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成人教育领域长期存在着“重理论轻技能、重知识轻德行”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对成人教育良好社会声誉的形成也非常不利。因此,如何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就成为成人高校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作为北京市第一所创办的独立设置成人高校,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为进一步推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自2008年以来逐步尝试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确立了“德能兼备”的人才培养目标,开展了一系列的人才培养创新实践活动。该项改革从艺术系的摄影与摄像技术专业开始,旨在通过构建“重品质强综合,重实践强技能”的综合课程体系,改进评价机制,促进学员不断向“具有较高道德情操和实用的专业技能”的培养目标发展。目前改革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的成果,并且在全校范围内逐步展开。
一、“德能兼备”人才培养创新实践的动因分析
(一)创新实践符合国家对当代大学生道德素养的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培养“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文化人才”的总体要求,十八大报告指明“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提出“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上这些都表明:“德”是当下我国对人才培养的首要和根本要求,成人高校理所应当也要突出学员的道德素养教育。
作为一所区属成人高校,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力求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实践,转变以往人才培养中偏重理论知识、轻视专业技能、忽略思想道德教育的倾向。学校将培养“德能兼备”人才的理念充分体现在艺术系摄影摄像技术专业的教育全过程,要求教师既教书也育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培养健康审美情趣,良好职业道德和高尚的文化情怀。
(二)创新实践是对当前社会人才需求的回应
成人高校的主要任务就是为社会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从而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向,成人高校应当有针对性地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当前,社会对人才需求已经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即从重学历转向重道德素质和实用技能,人才规格的内涵日益丰富。实践证明,忠诚度高、责任心强、热爱工作、善于沟通与合作、具有进取心和创新精神、职业规范性强的员工更加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我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结合成人学员特点,确定了“具有较高道德情操和实用的专业技能”的人才目标,以培养“德能兼备”综合应用型人才为主线,力争全面提高学员的综合素养,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三)创新实践是发展地区经济文化的需要
学校地处北京市南城地区,具有丰厚历史底蕴的南城文化,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文化艺术产业对于区域经济文化发展至关重要。作为地区性的成人高等学校,为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培养和储备一支具有较高道德情操和专业实用技能的艺术人才队伍是我校的重要职责之一。为此,学校组织专门人员对北京南城文化进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融入学校课程内容中,丰富了课程资源,同时也满足了市民日益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建设学习型城区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德能兼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实践要点
(一)“德能兼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德能兼备,顾名思义,有德有能,以德为先,以能为本,兼而备之。“德”即做人之道,有德之人即品行端正、宽厚仁爱、富有团队精神的人;“能”为做事之道,有能之人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德能兼备是人才培养的目标,也是成人教育的最高价值追求。该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不再以课本理论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而是以学生德行养成和技能发展为目标来建构课程体系、组织教学资源和评价教学绩效。
(二)“德能兼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要点
1创新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进行“德能兼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的载体。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构建 “重品质强综合,重实践强技能”的综合课程体系,由素养类、技能类、实践类三类课程组成,三类课程既自成体系又相互关联。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
(1)加大素养类课程在整体艺术专业课程中的比重。本着“以德为先,全面发展”的理念,学校将素养类课程在艺术专业教学计划中的比重由8%增加到20%,除开设政治理论必修课外,还增设了《大学生个人修养与法律基础》、《艺术欣赏》、《职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等课程,将“重德修身”的德育目标融入到形式多样的素养类课程中。其中,《大学生个人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通过大量案例,生动形象地帮助学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艺术欣赏》课程通过聘请艺术领域专家来校讲学,从诗词赏析、古玩鉴赏、生活摄影到现代艺术表现,全方位拓宽学生的艺术修养。如今该门课程已经发展成为每月一期的红大文化讲堂系列课程,面向老干部大学艺术专业学员和社区居民开放,将文化传播到百姓身边,发挥“百姓身边的大学”在区域文化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
(2)调整课程内容,加强技能训练。围绕“德能兼备”的培养目标,在课程内容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增强实践技能训练环节。一是依据“广义课堂”的理念,将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理论讲授与示范操作、课堂讲解与基地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一系列技能实践类课程;二是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与北京茶叶总公司广告公司、常青藤人像写真工作室、钟爱一生婚纱影楼等多家机构联合,建立学员实训基地;三是结合专业课教学,举办“红旗飘飘”“动人心魄的瞬间”“江山如此多娇”等一系列主题摄影展作为传统专业课程的有益补充;四是开设公益实践类课程如“走进北京光爱学校”等。
2整合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学校实施课程建设的保证,学校在资源建设上主要采取的是自身建设和整合资源相结合的模式。
首先,硬件建设方面,一方面加大投资,建造艺术走廊,对影室、暗房、影音编辑室和多媒体机房等设备进行更新,另一方面与市区各艺术场馆签订合作协议,保证课程实施的品质。
其次,教材方面,学校广泛涉猎高校和成人学校教材,优选上课教材和授课资源,同时还通过专题立项和资金投入支持教师进行教材和课件研发工作,切实为教学资源建设提供支持,目前学校已经有多本自主开发教材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
3改革评价机制
学校修订并完善了师生评价考核体系和评价机制。学员评价由单一考试评价转向多元综合测评,结合思想素养、技术能力等综合考量学员的学习效果。艺术系通过“优秀学员奖”和“专业突出奖”等表彰形式激励学生向德能兼备的综合型人才努力。教师评价强调师德与师能并重,明确“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将教师的师德表现和全面育人情况与年度考核挂钩,促进教师将全面育人的教育观念贯穿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
4完善教学管理
学校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对教学计划、教学常规的执行和落实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做到教学管理规范到位,教学质量监控实时有效,保障人才培养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德能兼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效果分析
(一)坚定了学校“德能兼备”人才培养的方向
全校教职工就“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讨论,先后召开了“人才质量观”“教育评价因素的多元化”“师德规范之我见”等座谈会和研讨会,促进了全校教职工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的认识,明确了始终把“促进学员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学校工作的立足点和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
除艺术专业外,学校陆续又在其他专业进行“德能兼备”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和推广。按照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和各专业的特点,修订教学计划,优化组合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改进评价机制,最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办学内涵。
(二)形成了一支德能兼备高素质师资队伍
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我校已逐渐形成一支热爱成人教育事业、社会责任感强、德能兼备的教师队伍。近年来,艺术系教师获得“天煌杯”全国高等教育学校继续教育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西城区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等共12人次;多部作品发表于国家级和省级刊物,核心期刊发表个人艺术作品17幅;出版了《广告摄影》、《数码摄影》等大量高职艺术类教材,已被不少高职院校选用且深受好评。教师们共举办个人艺术展览展示活动共计10余场次。
(三)培养了一批德能兼备的艺术类优秀学员
艺术专业学生先后共计表彰艺术专业优秀学生百余人,在艺术走廊展出个人作品300余幅,举办专题展览8场次。学生中热爱学习的多了,热心公益的多了,学员们从形象到举止都有了明显的变化。摄影与摄像技术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顺利,先后产生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4人、北京市摄影家协会会员5人、西城区摄影家协会会员50余人。该专业60%的毕业学员担任专职摄影师,40%以上的学员晋升为中层主管。
(四)形成了专业特色,赢得了社会美誉
艺术系摄影摄像技术专业在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引领下,形成了品牌和特色,提升了综合办学实力,扩大了影响,得到行业与社会认可。四年来,艺术专业学历教育的培养规模累计1200余人,同期为6000人次业余艺术爱好者和社区居民举办艺术讲座。在老干部大学开设多门艺术类课程,累计培养学员2000余人,成果的实践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和认可,西城区摄影家协会为此还在我校设立分会。
【参考文献】
[1]陈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2.
[2]周敏.独立学院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6.
[3]庞勇.中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
[4]姜士伟.浅析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内涵及构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77-80.
[5]谭吉.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6]刘珊.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06.
(编辑/郭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