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涝”,不可忽略的营养

    贾宪章

    育苗人种了一片桃花心木树苗,他浇水时很不规律,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水量有时多,有时少。经常有树苗莫名地枯萎。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补种。有人忍不住责问他:“如果你每天有规律地浇水,树苗应该不会枯萎吧?”他不以为然地笑了:“种树不像种菜或种稻子,几个星期几个月就可以保收,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很自然就枯萎了。但是,能在不确定中去寻找水源,拼命扎根,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如果我每天定时定量来浇水,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习性,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侥幸存活的树苗,一旦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后来,他不再经常来,桃花心木也不再枯萎,并且都是那么优雅自在,充满旺盛的生命力……

    和育苗人不同的是,许多育人者却偏偏喜欢忽略“旱涝”:有的家长为让孩子学习,从不让孩子承担家庭困难,更别说让其做家务;有的为使孩子不受外界干扰,从小学到中学坚持接送,甚至到了大学仍要租房“伴读”;还有的宁可自己受尽辛酸,也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让这些育人者疑惑不解的是自己“风调雨顺”的“极致教育”为啥换不来孩子的“自立自强”的“理想结局”呢?育苗人在自己的实践中尊重“旱涝”的做法,可以形象地阐明其中的奥妙——“旱涝”是不可忽略的教育“营养”。教育必须遵循其自身规律,施教过程必须尊重自然的“涝旱”情境,不回避难题,不忽略挫折,不减降压力,让受教育者经历自然真实的成长历程,方可锤炼出可造之材,而不是极致到“涝时忙排水,旱时忙浇灌”,让其徒生依赖与低能。

    首先,“旱涝”是自主意识养成不可忽略的“蛋白质”。育人者不要一厢情愿地充当“变频排灌机”,心甘情愿将“排灌”当成自己的职责,想方设法让受教育者远离学习和生活中必须自己面对和解决的干扰、困惑和是非。于是“超前安排”“全面包办”“整体替代”等各种“排灌”方式得以不断丰富和创新;而全然忘却“旱灾一样的焦虑”和“涝灾一样的危机”,其实是任何一个成长个体都离不开的考验历程。自己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却活生生剥夺了受教育者享受完整教育的机会。

    其次,“旱涝”是自立能力训练不可忽略的“矿物质”。育人者不要自以为是地高举“强力喷雾器”,主观分析孩子成长不同环节可能出现的困惑,早早在事前进行“消毒处理”,让原本的挫折变成了简单的“印证”;主观判断各种实践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即时开展“直喷协助”,让每一次活动都只能收获成功的快感……如此极致的爱护,恰恰剥夺了受教育者原本应该享有的自主教育的机会,也缩短了其应有的体验环节。其实,“病毒般的困扰”和“蚊蝇般的骚扰”等各种消极因素,都是孩子成长中不可逾越的“条件”。

    再者,“旱涝”是自强意识培养不可忽略的“维生素”。育人者不要先入为主地撑起“神奇保护伞”。有的育人者热衷于做“陪角”,时时处处不离其左右;有的习惯做“护路工”,不容任何障碍的存在;有的乐于做“营养师”,时刻指导摄取的方式和途径……如此没有“旱涝”的教育,恰恰在不经意间“剪切”了孩子应该拥有的自我面对周围“潜在性的危险”或者“挑衅性的攻击”的经历。

    “旱涝”,不可忽略的成长营养。让我们的育人实践尊重“旱涝”,多给“旱涝”立足的空间吧,让孩子们可以拥有、适应、享受天然的成长状态。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中区实验小学,277101,电邮:[email protected])

     编辑/于 洪

    终校/何 妍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