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实验室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钱大益
北京科技大学有着“崇尚实践”的优良传统,提出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举、实践教育与创新教育结合、实践教育与全面育人结合”的实践教育理念。优化资源配置,推行实验教学改革,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全面育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整合资源,积极推进实验中心重组
依据“科学规划、突出重点、资源共享、提高效益”的原则,学校改变实验室运行和管理机制,打破了传统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将全校50多个教研室下设的三级管理实验室,根据学科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和整合,形成了学校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学院实验中心和专业实验室三个层面的实验条件体系。目前,学校拥有3个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和1个教育基地,即:自然科学基础实验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现代教育技术平台和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并且成立了9个学院实验中心。
由于进行了资源整合,集中建设,学校有6个实验中心被评为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其中两个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分别是自然科学实验中心物理分中心、工程训练中心;4个学院实验中心,分别是管理学院实验中心、材料学院实验中心(材料学院实验中心于2007年被评为全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工程实验中心和信息工程实验中心。
二、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素质
实验技术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实验教学质量的好坏。一支结构、层次、数量合理,相对稳定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是发挥实验室功能、提高实验室效益的关键。在实验中心体系构建过程中,学校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定编、定岗、人员配置。为提高实验室人员整体素质,我们主要采取以下两项措施:
1.提高实验室人员地位,调动积极性
过去实验室人员存在学习进修难,职称晋升慢,待遇低于教学、科研人员等状况,使部分实验室人员不能安心工作。对此,学校更新观念,明确实验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提出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并制定出相应措施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地位,制定合理分配方案,使实验室人员的经济收人不低于本单位其他人员。对承担实验教学任务重且编制在15人以上的实验中心,以及国家级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设立1个实验技术系列研究员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吸引高层次人才参加实验室工作。
2.明确岗位职责,制定科学考评办法
进一步明确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评办法,对取得突出业绩者给予奖励,充分调动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业务上像重视教师的培养一样,创造条件、有计划地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分期分批进行培训、深造,不断拓展现有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知识面。鼓励实验人员在搞好本专业实验课程的同时,加强对别的专业课的学习和了解,多方涉猎,立体求学,扩大知识面,提高实验人员的教学水平。
三、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学校提出“全程化”、“三层次”、“六模块”的实践教学改革的理念。“全程化”,即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实践教育贯穿始终,4年不断线。“三层次”,即将实践教育内容分为基础层次、综合层次和创新层次。基础层次,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发现、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基本操作技能为主;综合层次,以吸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综合把握和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为主;创新层次,以探索性、设计性实验及科研训练为主,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六模块”,即将实践教育活动划分为实验教学、实习教学、毕业设计、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和体育6个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模块。
实验室改革重组为实验教学、实习教学、毕业设计、科技创新、实践教育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不仅有利于学生吸收新知识,提高创新能力,而且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水平。
1.推进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实验教学内容按照“三层次”思路设计:第一层次为演示验证性实验,第二层次为综合性实验,第三层次为带有研究性质的设计性实验,形成了从低到高、从基础到前沿、从接受知识到培养综合能力,逐渐提高的实验课程体系。
2.保持实验教学内容的创新性与先进性
学校深切地体会到,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必须以学科发展为依托,才能保持实验教学内容的创新性与先进性。脱离了学科的支持,实验教学的改革就有可能回到只注重传授知识的老路上,同时会限制实验课程内容与手段同现代高新技术的接轨,限制实验教学向科学研究方向的延伸。
各学院依靠各专业的优势学科和优秀的师资队伍,及时将学科前沿的成果加工改造纳入本科生实验教学。学校每两年进行一次实验技术成果奖评审,鼓励教师及实验技术人员自主研发、改造实验设备,结合科研成果设计实验教学内容,取得了良好效果。
高年级的实验是向科学研究过渡的重要阶段,让学生在接近科研的实际环境中得到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样的条件下,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各实验中心依托学科优势,为三年级以上优秀学生提供科学研究选题,为他们进入实验室开展自主研究性实验提供条件,使他们的实验向科学研究方向延伸,让他们有机会参与真实的科研课题研究,在工作中锻炼成长。这些选题随着教师科研课题的进展每年不断更新,因而能够保持研究内容的前沿性,为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发展留下了空间。
3.将科技创新纳入学分
学校将科技创新和学术实践活动作为必修内容纳入本科教学培养计划,要求学生在学期间必须完成2学分~6学分的科技创新和学术实践活动。科技创新和学术实践活动包括5种获得学分的形式,即参加各种竞赛、发表论文、获得科技成果、参加科研项目、参与学术研讨等。
2006年起,学校加大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每年投入200万元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制定了“推荐科技创新活动成果突出的学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政策,极大调动了广大学生投入科技创新和学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四、结合学校特点,形成实验教学特色
几年来,学校的实验中心改革逐步完善,结合学校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运行模式。一是进行了校内资源的有效整合,充分实现资源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建立了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由基础实验、应用实验和设计实验、综合性研究性实验组成的层次化实验教学新体系。二是实验教学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以学科建设为依托,纵向建设学术梯队,横向建设课程组,彻底打破科研与教学分离、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分离的局面,形成了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团结协作、生气勃勃、有持续发展后劲的实验教师队伍。三是通过理论课与实验课的优化整合,促进学生形成创新性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构建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学科建设与教学研究相互促进的平台,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了有特色的系列教学实验,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
总之,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为目标。培养创新人才,塑造学生的创造性品质,高校实验室是其重要渠道之一。■
(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实验室管理处)
[责任编辑:张 雯]
北京科技大学有着“崇尚实践”的优良传统,提出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举、实践教育与创新教育结合、实践教育与全面育人结合”的实践教育理念。优化资源配置,推行实验教学改革,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全面育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整合资源,积极推进实验中心重组
依据“科学规划、突出重点、资源共享、提高效益”的原则,学校改变实验室运行和管理机制,打破了传统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将全校50多个教研室下设的三级管理实验室,根据学科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和整合,形成了学校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学院实验中心和专业实验室三个层面的实验条件体系。目前,学校拥有3个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和1个教育基地,即:自然科学基础实验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现代教育技术平台和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并且成立了9个学院实验中心。
由于进行了资源整合,集中建设,学校有6个实验中心被评为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其中两个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分别是自然科学实验中心物理分中心、工程训练中心;4个学院实验中心,分别是管理学院实验中心、材料学院实验中心(材料学院实验中心于2007年被评为全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工程实验中心和信息工程实验中心。
二、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素质
实验技术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实验教学质量的好坏。一支结构、层次、数量合理,相对稳定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是发挥实验室功能、提高实验室效益的关键。在实验中心体系构建过程中,学校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定编、定岗、人员配置。为提高实验室人员整体素质,我们主要采取以下两项措施:
1.提高实验室人员地位,调动积极性
过去实验室人员存在学习进修难,职称晋升慢,待遇低于教学、科研人员等状况,使部分实验室人员不能安心工作。对此,学校更新观念,明确实验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提出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并制定出相应措施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地位,制定合理分配方案,使实验室人员的经济收人不低于本单位其他人员。对承担实验教学任务重且编制在15人以上的实验中心,以及国家级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设立1个实验技术系列研究员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吸引高层次人才参加实验室工作。
2.明确岗位职责,制定科学考评办法
进一步明确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评办法,对取得突出业绩者给予奖励,充分调动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业务上像重视教师的培养一样,创造条件、有计划地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分期分批进行培训、深造,不断拓展现有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知识面。鼓励实验人员在搞好本专业实验课程的同时,加强对别的专业课的学习和了解,多方涉猎,立体求学,扩大知识面,提高实验人员的教学水平。
三、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学校提出“全程化”、“三层次”、“六模块”的实践教学改革的理念。“全程化”,即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实践教育贯穿始终,4年不断线。“三层次”,即将实践教育内容分为基础层次、综合层次和创新层次。基础层次,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发现、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基本操作技能为主;综合层次,以吸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综合把握和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为主;创新层次,以探索性、设计性实验及科研训练为主,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六模块”,即将实践教育活动划分为实验教学、实习教学、毕业设计、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和体育6个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模块。
实验室改革重组为实验教学、实习教学、毕业设计、科技创新、实践教育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不仅有利于学生吸收新知识,提高创新能力,而且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水平。
1.推进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实验教学内容按照“三层次”思路设计:第一层次为演示验证性实验,第二层次为综合性实验,第三层次为带有研究性质的设计性实验,形成了从低到高、从基础到前沿、从接受知识到培养综合能力,逐渐提高的实验课程体系。
2.保持实验教学内容的创新性与先进性
学校深切地体会到,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必须以学科发展为依托,才能保持实验教学内容的创新性与先进性。脱离了学科的支持,实验教学的改革就有可能回到只注重传授知识的老路上,同时会限制实验课程内容与手段同现代高新技术的接轨,限制实验教学向科学研究方向的延伸。
各学院依靠各专业的优势学科和优秀的师资队伍,及时将学科前沿的成果加工改造纳入本科生实验教学。学校每两年进行一次实验技术成果奖评审,鼓励教师及实验技术人员自主研发、改造实验设备,结合科研成果设计实验教学内容,取得了良好效果。
高年级的实验是向科学研究过渡的重要阶段,让学生在接近科研的实际环境中得到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样的条件下,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各实验中心依托学科优势,为三年级以上优秀学生提供科学研究选题,为他们进入实验室开展自主研究性实验提供条件,使他们的实验向科学研究方向延伸,让他们有机会参与真实的科研课题研究,在工作中锻炼成长。这些选题随着教师科研课题的进展每年不断更新,因而能够保持研究内容的前沿性,为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发展留下了空间。
3.将科技创新纳入学分
学校将科技创新和学术实践活动作为必修内容纳入本科教学培养计划,要求学生在学期间必须完成2学分~6学分的科技创新和学术实践活动。科技创新和学术实践活动包括5种获得学分的形式,即参加各种竞赛、发表论文、获得科技成果、参加科研项目、参与学术研讨等。
2006年起,学校加大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每年投入200万元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制定了“推荐科技创新活动成果突出的学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政策,极大调动了广大学生投入科技创新和学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四、结合学校特点,形成实验教学特色
几年来,学校的实验中心改革逐步完善,结合学校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运行模式。一是进行了校内资源的有效整合,充分实现资源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建立了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由基础实验、应用实验和设计实验、综合性研究性实验组成的层次化实验教学新体系。二是实验教学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以学科建设为依托,纵向建设学术梯队,横向建设课程组,彻底打破科研与教学分离、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分离的局面,形成了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团结协作、生气勃勃、有持续发展后劲的实验教师队伍。三是通过理论课与实验课的优化整合,促进学生形成创新性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构建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学科建设与教学研究相互促进的平台,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了有特色的系列教学实验,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
总之,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为目标。培养创新人才,塑造学生的创造性品质,高校实验室是其重要渠道之一。■
(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实验室管理处)
[责任编辑:张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