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创新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杨秋宁 白云娜 焦勇 颜亮
[摘 要]医疗是关系民生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医疗体系的核心就是医生。现在的医学生就是未来的一名医生,所以对于他们医学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医学生面临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薄弱、校园没有创新文化气氛、缺乏科学理论的创新指导、缺乏资金和物质的支持、缺乏科学的管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研究出行之有效的办法来改善。
[关键词]医学生 创新教育 对策 研究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7-0017-02
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标志。医学生作为医学体系下的新生力量,不单单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更是一名未来救死扶伤的医者。对他们来说,专业知识的精通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创新意识的提高,更有助于他们专业领域的提升。[1]如果他们只是固守田园,而不去创新改进他们的治疗方法、研制新的药材,用新的理念来处理病患关系,那么未来的医疗体系将令人担忧。
一、医学生创新教育的问题
(一)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薄弱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中国应试教育下的学生,为了考试会去背诵标准答案。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外部情况的改变,很多东西都会发生变化。随着疾病的种类越来越多,医学治疗的方式和方法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如果还是死守住标准答案,那么医疗体系就不会有进步。现在医学生缺乏创新意识,总想依靠前人的经验,而很少有独立思考的创新能力。
(二)校园没有创新文化气氛
周边的文化氛围对学生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大学校园活动虽然丰富多彩,但是大多数活动都是照搬和模仿,原创的很少。[2]而且这些活动大部分都是文体活动,关于学术方面的活动少之又少,更不用说学术创新方面的活动和座谈会议了。一般的会议都是讨论已经研究出来的学术成果,很少有组织学生研讨新的学习成果的相关活动。
(三)缺乏科学理论的创新指导
大学的创新文化需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引导,但是现在高校教师都忙着学术研究,认为学生的创新不会有太大的突破。学生在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前提下,没有一个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很难产生浓厚的研究兴趣。
(四)缺乏资金和物质的支持
学生能够调动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而有些创新模式的研究需要大量的物质和资金支持。医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筹集这些资金是很困难的。资金链的短缺会影响学生创新项目的启动和发展。学生开始时那种积极的热情就会随着这些具体琐碎的问题而消磨殆尽,久而久之学生就放弃研究。
(五)缺乏科学的管理
大学校园的管理不同于初、高中的管理那样有严格的作息时间和课程安排。大学以自主学习为主,没有明确的时间安排。但是自主安排学习时间不是放任学生自由,而是对他们的学业有一定要求。[3]很多医学院校没有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对学生的管理听之任之。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基础课程的学习尚且不牢固,更不用说在此基础上的创新了。如果一直都处在这种恶性循环的学习状态中,学生应付专业课都成问题,哪里还有多余的精力开展创新活动。
二、应对的策略
(一)加强创新体制的改革建设
我们要从根本思路上调整改革创新,不要局限于形式。在教学目标的制订和教学模式的研究上就要融入创新理念,要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培养。久而久之,这些东西就会渗透到学生的思想里,课余时间学生就会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的探讨和研究。学生的主观性是推动创新意识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学目标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些能力。
例如,在实验课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布置题目让学生自己想怎么安排实验就怎么安排实验。可能开始学生会无所适从或者排斥,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学生会主动寻求方法,其实这就是创新理念的形成。
(二)增强校园创新意识的培养
大学校园应该有浓厚的学术氛围。不少学校其实也经常开展一些学术讲座,但是大部分都是成功励志类的,而且关于学术研讨也都是专业性的。[4]这些讲座没有创新思维的展示,学生听过后思维模式没有发生转变。所以,对于这类学术研讨最好能有针对性的注重创新思维的展示,这样才能够刺激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理念。例如,学校可以请一些医学领域方面的专家,让他们在座谈会议中重点讲授他们新的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这样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让学生了解某些领域不是高不可攀的,通过创新思维的开拓,他们也可以取得相应的成绩。这样,学生的创新理念就明确了。学生就会多想、多思、多问,教师就可以以一个知识点为基础,开始延伸和拓展。这样,每一个知识点的延伸和拓展都是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提高教师创新素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本身所具备的素养会影响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应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和学习。[5]应该培养教师制作课件的能力,让其将图像、文字、信息、声音等多种信息资源整合起来,这样做出来的课件才会更加生动。此外,还应培养教师的网络知识。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单纯从课本上获取知识的年代已经过去了,教师更应该有在网上获取和加工知识的能力,并且把这些内容和知识带到课堂中,这样学生才会更容易接受。也可以通过座谈的形式,让优秀教师通过分享自己好的教学经验和共同讨论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大家制订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还可以让医学专业教师经常参加一些校外交流活动,或者国际的交流活动,不要让教师只局限在一个特定的圈子里。医学方面的交流是国际化的交流,西医也是从西方引进的,所以多层次、多理念的深入理解对于教师的创新思维有推动作用,而通过课堂教学,教师能够把这种思维直观地传达出去。
(四)建立医学院创新培养基地
通过学校出资、教师组织、学生参与的方式建立创新培养基地,解决了指导不科学、没有物质和资金支持的难题。建立医学院创新培训基地,目的就是要发挥资源、资金的利用效率,做到优势互补,在学术科研、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优势,提高医学院的科研创新能力,为社会输送专业过硬的人才。这不但可以实现教学科研的有力配合,还可以通过这种模式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在这里教师不需要束缚学生的思维,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所想来进行研究和实验。学生在出现偏差和空白的时候教师,可以及时进行指导和调控。一个人思维和想法毕竟是有限的,教学的过程本来就是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有时候可以借鉴学生的思维,学生也可以吸收教师的创新思维。身教重于言行,有些思维模式的学习是在长期实践中体悟出来的。
(五)建立创新鼓励机制
创新需要引导,有鼓励才有发展,所以高校要建立创新鼓励机制。可以开设创新鼓励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也可以将创新分数算入高校综合测评中,这样学生为了提高综合测评,就会强化这方面的素质。用这种强制的措施来激励学生,可以发学生的潜能和思维意识,最终让他们养成创新意识。例如,学校可以设计创新鼓励分,学生在大学期间可以自主研究一些学术方面的项目,可以组织团体也可以自己单独研究学习,经学校专家评审评估后,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分数。分数的奖励,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既有鼓励作用,也有推动作用。
三、结语
我们所有的这些方法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但方法只是起到了一个辅助作用,不能起决定作用。内因才是学习的真正动力,我们只有从根本上改变禁锢学生的思维模式,才能真正打开他们的创新思维,这才是真正的发展创新教育。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能要面临一个又一个阻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探索和研究,作为教育者一定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心和明确的方向,教师本身也要加强自身专业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和学生在这条道路上共同前进。
[ 注 释 ]
[1] 张娟,郭炜煜.大学创新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J].教学研究,2008(3):207-210.
[2] 卫玉彩,赵振军,张树彬.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现状和对策[J].社会科学论坛,2006(5):127-131.
[3] 邱冠文,林钻辉,张海平.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今日南国,2008(12):19-20.
[4] 杨松茹.构建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09(3):125-126.
[5] 阳国亮,曾冬梅.构建创新教育体系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12):4-6.
[责任编辑:陈 明]
[摘 要]医疗是关系民生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医疗体系的核心就是医生。现在的医学生就是未来的一名医生,所以对于他们医学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医学生面临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薄弱、校园没有创新文化气氛、缺乏科学理论的创新指导、缺乏资金和物质的支持、缺乏科学的管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研究出行之有效的办法来改善。
[关键词]医学生 创新教育 对策 研究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7-0017-02
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标志。医学生作为医学体系下的新生力量,不单单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更是一名未来救死扶伤的医者。对他们来说,专业知识的精通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创新意识的提高,更有助于他们专业领域的提升。[1]如果他们只是固守田园,而不去创新改进他们的治疗方法、研制新的药材,用新的理念来处理病患关系,那么未来的医疗体系将令人担忧。
一、医学生创新教育的问题
(一)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薄弱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中国应试教育下的学生,为了考试会去背诵标准答案。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外部情况的改变,很多东西都会发生变化。随着疾病的种类越来越多,医学治疗的方式和方法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如果还是死守住标准答案,那么医疗体系就不会有进步。现在医学生缺乏创新意识,总想依靠前人的经验,而很少有独立思考的创新能力。
(二)校园没有创新文化气氛
周边的文化氛围对学生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大学校园活动虽然丰富多彩,但是大多数活动都是照搬和模仿,原创的很少。[2]而且这些活动大部分都是文体活动,关于学术方面的活动少之又少,更不用说学术创新方面的活动和座谈会议了。一般的会议都是讨论已经研究出来的学术成果,很少有组织学生研讨新的学习成果的相关活动。
(三)缺乏科学理论的创新指导
大学的创新文化需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引导,但是现在高校教师都忙着学术研究,认为学生的创新不会有太大的突破。学生在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前提下,没有一个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很难产生浓厚的研究兴趣。
(四)缺乏资金和物质的支持
学生能够调动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而有些创新模式的研究需要大量的物质和资金支持。医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筹集这些资金是很困难的。资金链的短缺会影响学生创新项目的启动和发展。学生开始时那种积极的热情就会随着这些具体琐碎的问题而消磨殆尽,久而久之学生就放弃研究。
(五)缺乏科学的管理
大学校园的管理不同于初、高中的管理那样有严格的作息时间和课程安排。大学以自主学习为主,没有明确的时间安排。但是自主安排学习时间不是放任学生自由,而是对他们的学业有一定要求。[3]很多医学院校没有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对学生的管理听之任之。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基础课程的学习尚且不牢固,更不用说在此基础上的创新了。如果一直都处在这种恶性循环的学习状态中,学生应付专业课都成问题,哪里还有多余的精力开展创新活动。
二、应对的策略
(一)加强创新体制的改革建设
我们要从根本思路上调整改革创新,不要局限于形式。在教学目标的制订和教学模式的研究上就要融入创新理念,要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培养。久而久之,这些东西就会渗透到学生的思想里,课余时间学生就会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的探讨和研究。学生的主观性是推动创新意识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学目标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些能力。
例如,在实验课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布置题目让学生自己想怎么安排实验就怎么安排实验。可能开始学生会无所适从或者排斥,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学生会主动寻求方法,其实这就是创新理念的形成。
(二)增强校园创新意识的培养
大学校园应该有浓厚的学术氛围。不少学校其实也经常开展一些学术讲座,但是大部分都是成功励志类的,而且关于学术研讨也都是专业性的。[4]这些讲座没有创新思维的展示,学生听过后思维模式没有发生转变。所以,对于这类学术研讨最好能有针对性的注重创新思维的展示,这样才能够刺激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理念。例如,学校可以请一些医学领域方面的专家,让他们在座谈会议中重点讲授他们新的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这样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让学生了解某些领域不是高不可攀的,通过创新思维的开拓,他们也可以取得相应的成绩。这样,学生的创新理念就明确了。学生就会多想、多思、多问,教师就可以以一个知识点为基础,开始延伸和拓展。这样,每一个知识点的延伸和拓展都是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提高教师创新素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本身所具备的素养会影响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应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和学习。[5]应该培养教师制作课件的能力,让其将图像、文字、信息、声音等多种信息资源整合起来,这样做出来的课件才会更加生动。此外,还应培养教师的网络知识。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单纯从课本上获取知识的年代已经过去了,教师更应该有在网上获取和加工知识的能力,并且把这些内容和知识带到课堂中,这样学生才会更容易接受。也可以通过座谈的形式,让优秀教师通过分享自己好的教学经验和共同讨论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大家制订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还可以让医学专业教师经常参加一些校外交流活动,或者国际的交流活动,不要让教师只局限在一个特定的圈子里。医学方面的交流是国际化的交流,西医也是从西方引进的,所以多层次、多理念的深入理解对于教师的创新思维有推动作用,而通过课堂教学,教师能够把这种思维直观地传达出去。
(四)建立医学院创新培养基地
通过学校出资、教师组织、学生参与的方式建立创新培养基地,解决了指导不科学、没有物质和资金支持的难题。建立医学院创新培训基地,目的就是要发挥资源、资金的利用效率,做到优势互补,在学术科研、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优势,提高医学院的科研创新能力,为社会输送专业过硬的人才。这不但可以实现教学科研的有力配合,还可以通过这种模式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在这里教师不需要束缚学生的思维,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所想来进行研究和实验。学生在出现偏差和空白的时候教师,可以及时进行指导和调控。一个人思维和想法毕竟是有限的,教学的过程本来就是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有时候可以借鉴学生的思维,学生也可以吸收教师的创新思维。身教重于言行,有些思维模式的学习是在长期实践中体悟出来的。
(五)建立创新鼓励机制
创新需要引导,有鼓励才有发展,所以高校要建立创新鼓励机制。可以开设创新鼓励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也可以将创新分数算入高校综合测评中,这样学生为了提高综合测评,就会强化这方面的素质。用这种强制的措施来激励学生,可以发学生的潜能和思维意识,最终让他们养成创新意识。例如,学校可以设计创新鼓励分,学生在大学期间可以自主研究一些学术方面的项目,可以组织团体也可以自己单独研究学习,经学校专家评审评估后,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分数。分数的奖励,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既有鼓励作用,也有推动作用。
三、结语
我们所有的这些方法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但方法只是起到了一个辅助作用,不能起决定作用。内因才是学习的真正动力,我们只有从根本上改变禁锢学生的思维模式,才能真正打开他们的创新思维,这才是真正的发展创新教育。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能要面临一个又一个阻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探索和研究,作为教育者一定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心和明确的方向,教师本身也要加强自身专业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和学生在这条道路上共同前进。
[ 注 释 ]
[1] 张娟,郭炜煜.大学创新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J].教学研究,2008(3):207-210.
[2] 卫玉彩,赵振军,张树彬.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现状和对策[J].社会科学论坛,2006(5):127-131.
[3] 邱冠文,林钻辉,张海平.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今日南国,2008(12):19-20.
[4] 杨松茹.构建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09(3):125-126.
[5] 阳国亮,曾冬梅.构建创新教育体系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12):4-6.
[责任编辑: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