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观照与反思

    安强身

    [摘要]回顾我国学界对高等教育本质的不同认识,遵循辩证唯物主义本质观并对教育本义进行追溯,高等教育应是对人的发展本性的顺守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秉承马克思主义思想,以人的发展作为价值取向,实现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平衡和融合。在人才培养上,应贯彻素质与能力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导向,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等教育;本质;人才培养;价值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5-5843(2018)10-0007-04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8.10.002

    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中国,对于人才的需求比任何时代更为迫切。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条战线最为急缺的往往不是技术与资本,而是人才。2018年初以来,我国不同省市不断出台若干人才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落户当地,其目的在于通过人才招揽,支撑社会与经济发展。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高级阶段,虽然具有其他教育阶段不同的形式、职能与任务,但其基本任务也正在于培养人才。现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至今,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无论是规模还是教育体系自身建设,都取得了积极的发展成果,给国家建设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但是,结合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实践,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最为基本的一个表现是:用人單位表示人才难求,但大学生就业却呈现困难境地。结构性的人才培养偏差已经形成,但问题原因很难归于社会与用人单位。作为培养单位,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出发点,是社会办学的基本导向,供求矛盾的解决寄望于需求方的改变或妥协在一个买方市场条件下,是不现实也是不正确的。那么,显见的原因在于我国高等教育自身发展出现了问题,而如何认识、解决这些矛盾,改革高等教育发展路径则需要我们正确认识一些基本的问题。

    在这些问题中,高等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使命是什么,应该秉持怎样的发展理念去实现高等教育的价值?这应该是最为根本,也直接关系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问题。放眼新世纪的全球竞争环境,以及中国实现复兴之路的历史使命,高等教育责无旁贷。立足社会人才需求,着眼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观照与反思我国的高等教育,我们认为高等教育本质上应该是对于人的发展诉求的顺守,是以“人”为中心,积极探求如何提高人的素质与能力,培养社会所需人才。高等教育存在与发展的价值也正在于服务于人的发展需求,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需求。在人才培养理念上,应把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知行合一,强调道德素质培养和塑造,重视人的实践能力提升。

    一、对高等教育本质的认识与人本思想下的反思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需要怎样的高等教育?这一问题直接触及到高等教育的本质思考。相对于其他教育形式,高教教育承载的使命是什么?梳理前人相关研究,时代不断变化,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不断推进,从属性说、动态性说以及文化本质说,关于高等教育本质的研究不断深入但认知却一直未曾统一。在中国特定国情与发展背景下,观照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一步反思高等教育本质,有助于我们回答这一问题,认清高等教育使命,实现高等教育价值。

    本质认识是一切高等教育理论和行动的出发点[1]。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但从根本上看,可以划分为两大时期,一是计划经济时代的高等教育;二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高等教育。时代特征与政策造就了两个基本不同的高等教育体制。计划经济时代的高等教育体制带有强烈的计划色彩,服务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而改革开放以来的高等教育体制则对应改革开放以来的市场经济体制,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两大阶段的高等教育发展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示了高等教育的本质认识。即高等教育的使命是什么?从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看,结合高等教育实践的发展,对于高等教育的本质认识也不断发展。诸如动态演变说认为本质是客观事物的反映,高等教育本质因自身实践的动态变化而发生变化,不同阶段体现了不同的本质特征。文化本质说认为高等教育本质在于对文化的传承、创新、批判与选择;也有学者认为高等教育的本质是人类通过改变自己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工具,高等教育本质在于传递高深学问、培育高级人才,抑或是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等不同的认识。从今天的认识看,不同时代的高等教育使命不同。计划经济时代下,高等教育作为上层建筑,更多服务于计划经济体制,而在市场经济时代,高等教育上层建筑的特性相对弱化,作为生产力要素的重要来源的经济属性更为突出。高等教育不仅提供人力资源,也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石。因此,在今天发展高等教育是发展生产力已经为更多人所接受,高教教育本质从上层建筑与政治工具的认识发展到社会发展与生产力的策源地,可以说是高等教育“是什么”问题认识的一次飞跃。

    那么,高等教育的本质是否如上所述,实质作为一种“工具”承载了所谓的使命?21世纪需要怎样的教育?延伸至讨论对象,可演变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应是怎样的”?本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内在的规定性。因此,高等教育本质应是其自身与其他事物的区别,是本然所在。因此需要我们跳出这一范畴,不再对教育的功能进行评判,回归教育主体——人,反思高等教育的本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任务在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2]。透视高等教育,高校是人的集合,不论是受教者还是施教者,人是高等教育的主体;高等教育的存在与其他事物现象的存在一样,都有其自身价值所在,学生为何在中等教育阶段后选择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EDUCATION”本意为“引出、唤醒”,是以人为起点,对于人的发展本性的顺守,并借助于教育体系实现这一目标。虽然高等教育与初级教育、中等教育存在形式上的差异,但我们认为,在本质上并无区别,初、中级教育是人的发展基本要求,是基础;而高等教育则是在此基础上的一种提高和完善。而在这一过程 ,诸如学科建设、科研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活动,更多应服务于这一本质诉求,相辅相成。伴随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要求以及技术、市场的变化,需要在教学、课程、科研等其他方面同步发展,以提高服务于“人的发展”这一本质的能力。

    观照与反思当下中国高等教育,亟需在价值理性回归的指引下重塑高等教育培养理念,以思行合一为导向,强化二者统一,而非片面强调职业能力导向,也非空谈思想道德至上。以当前我国新时代国家建设人才需求为出发点,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内容,务实、强化课外实践教学,以真正推进思想道德教育与学科专业能力培养,是当前每一个高等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重大问题和付诸于行的行为选择。

    在具体的高等教育实践中,一是要转变认识,强化导向。工具理性固然重要,但单纯的工具性价值认识与社会主义建设导向需要统一,需要价值理性的融合,需要塑造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本质诉求认知。在办学导向上,学科建设是高校追求的目标,论文、项目以及奖项是提升高校声誉与层次的显性目标,但更为重要的导向应是人的发展这一导向,以人为本也即以生为本,将不同目标融合,统一于学生的发展这一总目标之下,规划设计学校制度规章,以正确、积极的导向引领教育教学实践。二是付诸行动,强化改革。教育与教学实践服务于培养目标,当前高等教育任何专业培养目标不仅是能力唯一,人的全面发展目标应该成为所有高等教育从业者的追求。应不断改革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改革上,课堂教学方法与课外实践形式的改革应是核心。教学方法改革使学生回归课堂,提升学生专业素养,课外实践教学形式改革使学生脚踏实地从事实践活动,务实弃虚,面向社会提高合作水平,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三是立德树人,提升人才思想素质。立足新时期学生的个体特征,创新和改革教育方式,融合国、家、社会与发展等不同的价值理念,强化学生道德素质培养。

    参考文献:

    [1]刘振天.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本质论、价值论与方法论重建[J].大学教育科学,2013(6):14-20.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68.

    [3]郭建斌.中国高等教育本质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6(01):1-4.

    [4]刘献君.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育人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1(18) :14-16 .

    [5]胡正强,王丽恩.高等教育的本质论析[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5(3):32-36.

    [6]文辅相.关于教育与高等教育本质的讨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5(1):9-14.

    [7]程广文,宋乃庆.论高等教育本质与高等学校管理科学性[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Z1):12-17.

    [8]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9]钟秉林.高度重视高校教师发展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11(18):4-6.

    [10]别敦荣.高校发展战略規划的理论与实践[J].现代教育管理,2015(5):1-9.

    (责任编辑:宇美臻)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