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语文课堂教学开展创新教育

    王秋立

    摘要: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教学实践,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关键词:课堂教学;创新;自信;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7-092-001

    语文课程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基于小学语文的重要地位,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高度重视并密切关注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力争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首先,利用小学语文学科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表达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是培养表达能力的基石之一。小学语文教师应从学生入学开始,有意识培养学生表达的自信心。可以让小学生们按学号逐个上台介绍自己,哪怕只介绍自己的姓名,只要声音响亮,让大家听得清,就给予鼓励的掌声。还有,贴近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和表达的愿望与兴趣,让学生有景可看,有话可说,从而达到创新思维。一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是为了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而设计的。在上学回家的路上,遇见同学和老师该怎么讲话?家里来客人了,你该怎么说,怎么做?这样贴近生活的口语交际,不仅让全体学生锻炼了表达能力,还锻炼了表演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随机应变,达到对小学生有意识的培养创新、发散思维能力。

    第二,以课堂阅读为起点,为培养创造性思维奠定基础

    学生的阅读期待视野是学生阅读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教师要正确分析,把握学生阅读期待视野,利用其阅读期待提高教学质量,更应根据学生阅读经验和审美经验呈现阅读内容,共同构建。学生的期待视野,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学生阅读审美认同能力。读书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根据创新教育的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学习新的课之前,可以指导学生先读预习部分,或是和课文相联系的课外内容。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对文章有个全面的了解,然后指导学生对重要词、语句进行重点阅读,最后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深化,领悟中心。创新始于问题,因为疑问能使学生心理上感到茫然,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才可能实现创新。“问题”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基础,是创新学习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同学不敢问,主要是自卑心理或紧张心理。因此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关键是消除这两种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讲一些爱因斯坦、牛顿等名人的故事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可以激发学生想问问题的欲望,锻炼学生敢问问题的勇气。而且还可以教给学生问问题的方法,使学生问问题不能无目的乱问,而应问到点子上。在这方面,教师要言传身教。如在课堂教学写记叙文时,设计如下问题: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作者运用什么手法把事情经过写具体的?通过这样示范,学生今后在学习写事的文章时就知道怎样问问题了。教师还要适当解答学生问题,对问题可以给予正确答案,也可以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阅读参考书,查阅工具书,或者相互讨论、辩论等自行解决问题。激励学生的独创性。在必要时,教师应允许学生有想象的空间,想象是思维的翅膀,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当代小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利用教材有利因素进行锻炼,教师加以点拨,努力培植,这也是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和思维不可或缺的领域。

    第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运用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课文的精讲,引导学生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经过学生的自学思考和师生间交流、探讨,从而掌握知识,活跃思想,深化认识,提高觉悟。通过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迅速提高。在课堂讨论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及时鼓励敢于发言的同学。另外,教师也要置身于讨论中,并在讨论中适时的概括、总结和点拨。用精练而概括的语句把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讲透。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对每一节课的知识达到掌握或基本掌握,但这种掌握是零散的,学生没有整体印象。这时教师要加以引导,进行课堂总结,将知识连成片。在总结过程中,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这就是一种创新。整篇课文讲读完后,就要进行一下反馈练习,主要是总结本课学习的基本内容,深化印象,并了解本课的教学效果,并及时对教学不足进行个体辅导,使学生跟上教学进度。反馈可以让学生提问,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另外也可以口头和书面进行检测,通过难易适度的检测,使学生感到只要努力就可以达到教师的要求,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这一切都在为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新课程理念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课程整合能力的提高,是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最关键的一点。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从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实施中汲取营养、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从文学艺术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适应新时代的需要。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对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安全、民主、合作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轻松中学习,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思维结果,培养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 孙海波主笔.《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解析》论文集, 2014.02出版

    [2] 王志江主笔.《教学论之学科教学案例篇》集锦, 2014.11出版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