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及学生心理研究
王爽
摘 要: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占据了主体地位,教学活动的顺利完成更多的需要的是学生的积极配合。然而,在整个学校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有效完成教学目的,他们不仅要具有优秀的基本素质、专业的知识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崇高的敬业精神,还要能够协调好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时刻引导学生在做人、做事和學习等各方面朝着高素质方向发展。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两大关键人物,对教师及学生的心理研究能够更有效地协调好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从而使教师能够良好掌握教学规律、以其独特的教学风格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使学生在智力水平、学习方式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有差异的情况下也能得到高效率全方位发展,实现教学活动的目标。
关键词:学生 教师 教学活动 协调关系 心理研究
引言
世界卫生组织委员会曾强调指出:“在人的一生中占据重要位置的学校,在其心理健康形成和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健康心理和完美人格是学生心理健康和谐发展的前提和关键影响因素,同时,学生的心理活动及其外在表现也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活动的效果。
一、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心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培养人,首先就要了解他的心灵,看到并感到他的个人世界。”新教改背景下的教师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者,更多的是对学生平等的给予和心灵的互通,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心理情况。
学生处于人生的重要发展阶段,正在逐步从懵懂幼稚向成熟成长过渡。在这个重要的阶段里,学生对外界会有很敏感的嗅觉,比较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有着较大的不稳定性及可塑造性。此时,他们需要的是老师的细心观察和呵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促进其人格的成熟和完善。
二、教师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对于学生来讲,尤其是小学生,教师不单单是教授知识,他们将教师看成了父母的化身,对其产生一定的信任感和依赖性,教师的言语、行为、态度以及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因素都在时刻影响着学生。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的言语行为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譬如,教师的冷言冷语或者明嘲热讽,都会对学生造成严重的伤害,轻则会导致学生有心理疾病,重则会引起学生的强烈排斥反感而做出激烈行为。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的言语行为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良好的言语或者行为会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传播,不良的言语或行为则会给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很大伤害,不但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还会导致严重后果。教师在日常中一定要严格规范自己,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做好每个学生的楷模。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的个性对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学生接触同学和老师的时间是非常多的,在潜移默化中就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教师的个性一方面不但会成为学生模仿或者学习的模板,影响着学生性格的塑造;另一方面会带给学生相应的情绪,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耽误学习效率。
三、学生心理对教师的影响
学生处于成长期,不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是很不成熟的,学习和模仿能力很强,对外界刺激比较敏感,比较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情感波动较不稳定。对同一种行为或者同样的言语也会有不同的反应,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喜欢接受表扬的,然而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学生,学习非常用功,成绩很好,但是性格比较内向,不愿意跟同学或者老师交流,表不表扬她对她并无任何影响,她所需要的就是带动她去参加团体活动,塑造良好的性格,充分融入到大家庭里,简单的表扬并不适合她。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个性的不同而采取差异化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协调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而非传统教育的传授,要做到真正的被学生接收和吸纳,完全融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里。
四、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里
教师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学生心理对教师也会产生影响,在这种相互作用的情况下,教师要学会走进学生的心里。
第一,教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承担着向学传播文化知识、传播人类文明和进步的责任与义务,是学生学习的发动者、组织者和评价者,引导着学生发挥其主体性,但是教师并非高于学生而存在的。
第二,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也许他们会很听话,也许他们会很淘气,也许他们会很爱学,也许他们会很厌学……我们无法预知前方会有什么等着我们,我们唯一可以做到的就是保有健全的人格,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将情绪摒弃在教学活动之外,用心去倾听学生心里想说的话,用自己强大的内心和温暖的怀抱去感动他们,成为每个学生学习的楷模。
第三,教师要尊重差异化,学会因材施教。每个学生不论是身体状况还是心理状况都是不同的,教师要承认、尊重和接受这种差异化的存在,在统一教学的环境下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在换位思考的基础上,采取不同的方式去处理。
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都在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证明我们已经人数到心理发展在教学和生活中的重要性,但是成效并不大。我们要在充分理解教师和学生相互影响着其心理变化、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变化影响着教学和生活的基础上加快行动。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好奇心强、学习模仿能力强、生性好动,性格处于一种非常矛盾和严重不平衡之中,这个时期的得当教育会对学生产生重大的影响,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所以,教师在真正走近学生心里的同时,要学习必要的心理学知识,要学习必要的沟通技巧,这样才能巧妙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提高学习积极主动性,高效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出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