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吴孝亮
【摘要】针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不浓问题,可从课堂内外同时着手,多措并举,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课堂内,从注重导入开始,注意调控课堂时间、调控课堂气氛,采用多媒体教学、绘画、表演、辩论、角色换位等方法激发兴趣。课堂外,组织竞赛,成立文学社,广泛开展阅读、郊游采风等,激发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语文学习;多措并举;激发兴趣;课堂内外
目前语文教学中仍存在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机械学习的弊端,以致课堂教学气氛沉闷,缺乏活力。尤其是在一些普通学校,如果不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改的要求就很难落实。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扭转这一局面,就应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找到与之适应的方法。
一、打造自我品牌,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打造自我品牌,就是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使学生信服你,认为你是他在求学经历中遇到的最好的语文教师,你是他心中的偶像,值得钦佩、值得崇拜,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团结在你的周围,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的潜能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教学工作也就能得以顺利开展,教学质量也就能得以提高。
教师要树立自身形象,就应该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影响学生,用渊博的知识征服学生,用自身的成功感动学生,用妙趣横生的教学语言感染学生,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
教师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的互动。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要认识到师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要和学生交朋友,让学生走近教师,愿与老师交朋友,有了良好的感情基础,也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革教学方法,多措并举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活的艺术,因而在语文教学中要从课堂内外多措并举,做好语文教学上的改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讲,可用如下方法:
(一)课堂内
1.注重导入。①课文的导入。根据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导入语。常用导入法可有以下几种:A.讲故事。如在讲授《庄周买水》一文前,讲述“濠梁观鱼”、“涸辙之鲋”的故事,学生被故事的内容吸引,在阅读课文和听讲时就格外认真。B.提问题。如在讲授《花未眠》一文时,先问学生:“你们喜欢花吗?”绝大部分同学都说:“喜欢。”再问:“你们有谁在夜里赏过花吗?”学生都答:“没有。”这样一来,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很快投入到学习中。C.用名言。如在讲授《勾践灭吴》一文前,由蒲松龄的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导入,学生精神为之一振,自然就有了学习兴趣。另外还有音乐导入、绘画导入、放投影导入等等。②课堂的导入。一节课的前两三分钟,是一节课的热身时间,有时可全数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表演;演讲、朗诵、背诗歌、讲个小故事、读篇美文等,日常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安排学生在课前五分钟内进行不同活动,由易到难。这样,学生积极参与了进来,学生经过了“热身”,激发了兴趣,课堂教学效果就明显增强。
2.调控课堂时间。心理学研究表明,注意分有意识注意和无意识注意两种。学习中有意注意的效果明显,而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意注意时间不可能有一节课,因此,在一节课中,要常注意安排好重点内容和非重点内容的教学,在紧张的重点内容教学上充分抓住学生的有意注意,然后,以轻松、活泼的非重点内容调节,舒缓学生紧绷的神经,为下面的教学做铺垫。为激发学生的兴趣,一方面老师可以放手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学;另一方面,老师又要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以丰富生动的活动内容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3.调控课堂气氛。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氛围。”实践证明,课堂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真诚、理解、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有可能使学生有积极的认知兴趣。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尽量缩小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走到学生中去,最大限度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课堂教学的氛围力求平等,教师尊重学生,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新解;正确评价学生的课堂行为,多用积极评价,即使学生回答错了,也肯定他的积极思考和敢于发言。
4.采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采用幻灯片、投影、录音、录相、多媒体CAI课件等形式运用于课堂教室,更形象地表达在传统教学中不能表达的内容,学生对教学内容更容易理解,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绘图。在讲授景物描写较多的文章或者实物类说明文时,老师可以适当安排学生在课前就文章内容描绘出图画。比如在教《荷塘月色》、《我的空中楼阁》时,事先可让学生按照课文的介绍,并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文中的景致,而在讲授文言文中一些不易为学生所理解的文化常识,比如古代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时,指导学生动手画一幅简笔画——有一座高山,山下有一条大河,山、河的南面高挂一轮红日,能够见到阳光的是山的南面和水的北岸,所以山南水北为阳,反之亦然。这样学生一画,就马上理解了,同时也觉得兴趣大增。
6.表演。学生有强烈的表演欲,在课堂上让他们分小组分工改编课文内容,让课文以剧本的形式出现,由学生来分角色表演,不仅能灵活运用所学的语言文字,而且巩固了课文内容,加强了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可以用角色演绎的文章体裁比较多,可以是戏剧、诗歌,也可以是小说。比如在学习《雷雨》、《装在套子里的人》、《再别康桥》等课文时,都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在表演过程中,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给他们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能够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7.辩论。我们让学生之间互相辩论,既可以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反应能力、逻辑能力,又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辩论中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展现自己的才华,还可以让老师发现新的答案、新的理解。在辩论中可采用多种方式,如男生、女生之间辩论,老师、学生之间辩论等。如在学习《寡人之于国也》这篇古文时,对于“五十者”这个短语,有的同学理解为“五十个人”,有的认为是“十五岁的人”,我就让观点相近的同学变换位置坐在一起,商量理由和对策,经过双方激烈论争后我再加以总结,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主旨,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8.角色换位。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可以让学生来当一回老师。比如课文中生字的正音,让学生到讲台前完成;有些行文浅显、结构清晰的阅读课文,也让学生试讲。试讲前,我给试讲的学生提供参考资料,由他备好课,我再检查并帮助修正补充,然后由学生上讲台授课;讲完后,组织全班学生从讲课内容和讲课技巧两方面评议。经过“备课——讲课——评议”这样一个全过程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有了浓厚的兴趣。
(二)课堂外
1.组织竞赛。每学期,可在学生中开展各类竞赛,比如演讲比赛、作文竞赛、朗诵比赛等。每次竞赛活动结束后,可在全校师生大会上为获奖学生颁奖,并将作品配上作者照片在学校橱窗内展出。这些措施能极大地鼓舞学生的语文学习劲头,在校园内形成浓厚的语文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2.广泛阅读。课堂教学以课本为主,时间有限,学生获取的知识也是有限的,而语文知识是极其广泛的,要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必须重视广泛阅读。语文阅读学习是积累语言、培养情感、通过科学训练提高语文能力的教学过程,又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体验生命、发现自我、建构智慧心理和个性心理的过程,所以把培养学生生存发展终身需要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健康人格作为阅读教学的目标,真正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一宗旨,从而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培养兴趣,开启心智。
3.郊游采风。学生整天过着“两点一线”(家庭—学校)的生活,日复一日,很觉枯躁,可以利用当地风景名胜地较多的优势,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一次郊游,通过郊游采风,让学生放松身心,观察自然、感受自然,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在紧张的学习当中适当地得以放松,学习的兴趣也就大增。
总之,只要措施得力、方法得当,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能够培养起来的,而一旦有了浓厚的兴趣也就有了学习动力,变学生“要我学”的被动学习为“我要学”的主要参与,语文综合素养就能够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