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适宜性教育环境的内涵与创建策略
章兰 何丽娟
[摘 要] 环境在幼儿园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创设适宜性教育环境既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需要,也是实现幼儿园环境教育功能的需要。幼儿园适宜性教育环境应在人与环境之间建立起有机联系,通过文化场域实现隐性的教化功能,为此应遵循自然性、教育性和文化性等基本原则来创建幼儿园教育环境,并通过加强教师的理論学习、建立长期建设机制、拓展环境资源等手段提升其创建的有效性。
[关键词] 教育环境;幼儿园环境;适宜性环境;环境创设
环境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约幼儿园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性条件。[1]创建幼儿园适宜性环境,不仅是幼儿园课程与活动建设的需要,[2]也是促进幼儿园文化建设、完善幼儿园育人功能、提升幼儿园内在品质与社会价值的基础和前提。[3]幼儿园环境是构成幼儿日常生活与游戏活动的基本要素与条件,[4]幼儿园适宜性环境要适应幼儿的年龄、个性特征与个体差异,以及幼儿所处的文化背景。[5]这一环境应当主动适应幼儿的兴趣与喜好,以及幼儿的认知水平与发展需求,[6]而不是单纯地强调幼儿园传统观念和经验的影响、家长意愿以及办园条件的限制,强迫性地要求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蒙台梭利认为,幼儿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让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自然的发展,幼儿教师的职责就在于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为幼儿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幼儿的认知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极主动建构起来的,[7]儿童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他们的学习与发展是其生理逐渐走向成熟以及与心理、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进一步探究幼儿园适宜性教育环境的内涵,创设具有年龄、个体和文化适宜性的幼儿园环境对于幼儿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幼儿园适宜性教育环境的内涵及外化原则
幼儿园教育环境是影响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各种因素的总和,[8]它是一个统合的建构系统。幼儿园适宜性环境不仅包括显性的、物化的存在,还包括隐性的、非物化的存在,对其内涵的研究,需要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探讨。
(一)幼儿园适宜性教育环境的内涵要素
幼儿园环境包括外显的物化环境和内隐的“意化”环境两个方面,它表现为一种氛围、一种文化、一种底蕴。环境所彰显的氛围、文化和底蕴实质上是来自于其内在的本质属性,它体现了适宜性环境的一般特征和功能价值,这种功能价值主要体现在“和物”“化人”和“释义”三个方面。
环境离不开具体的事物以及物化的载体,幼儿园适宜性环境的内涵首先就体现在“和物”上。所谓“和物”,就是幼儿园内一切物化的存在都处于一种自然与和谐的状态,没有刻意去雕饰和改变。正是因为这一内涵属性,幼儿园适宜性环境才能兼顾物的自然性和幼儿的天性,并将这两者统合为一个生态系统。也只有这种兼顾自然属性与个体本性的环境系统,才有可能使得物有语言、景有情意、事有缘由,而其中的人则有个性和自我。
幼儿园环境是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载体,它存在的意义是有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幼儿园适宜性环境另一重要的内涵属性就是“化人”,即对人的教化与影响。所谓“化人”,就是指幼儿园环境的最终旨归是实现教育的各项功能。[9]正因为具有育人和化人的功能,幼儿园适宜性环境才具有教育性,才有可能成为实用的隐形课程,才有可能实现幼儿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幼儿园适宜性环境的“化人”功能将幼儿园环境与幼儿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更好地实现了幼儿园的教育和文化功能。
在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中,环境中的人、事、物等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统一体。也就是说,幼儿园适宜性环境在本质上就是一组凝聚着幼儿园灵魂与生命力,体现幼儿园教育理念、办园宗旨、育人目标和发展目标等核心价值的符号体系。[10]这些价值符号的有机结合就构成了幼儿园的文化,从而使得幼儿园适宜性环境具有文化性。这种文化性使得幼儿园成为一个具有发展原动力且持久而稳定的化人场域,它阐释着环境的教育和文化意义,是幼儿园更为根本的存在表现。因此,幼儿园适宜性环境的内涵属性还包括“释义”,即从更深层次来阐释环境的本质。
(二)幼儿园适宜性教育环境的外化原则
幼儿园适宜性环境不仅具有“和物”“化人”“释义”等内涵属性,同时也有其具体的外在表现形式。适宜性环境的这种内在属性,也只有通过外化为具体的表现形式,才能对幼儿及幼儿园的发展产生实质的作用。对内容丰富、成分复杂的幼儿园适宜性环境来说,其内涵的外化渠道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其多么丰富、复杂和难以穷尽,幼儿园适宜性环境内涵的外化过程必然要遵循相应的规约与原则,从而保障其功能与价值在具体的教育活动过程中得以发挥与实现。
首先,适宜性环境外化的自然性原则。自然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环境的各组成部分均保持其原有的本色,维持其存在与变化的自然状态。适宜性环境的各部分既相互依附,又各自独立存在,环境的不同组成部分和存在形态共同构成一个完整而有机联系的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本质上是一种物质载体和时空场域,在这一场域的作用下,幼儿园环境呈现出人物和谐共存的状态。适宜性环境既要考虑形式意义上人与物的本真状态,又要考虑功能意义上的有效连接。
其次,适宜性环境外化的教育性原则。教育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环境的各种要素均与幼儿的发展密切相关,并且其对幼儿的影响贯穿于幼儿的整个发展过程。[11]更为准确地说,适宜性环境的教育性就是指这一环境实质上是形态多样的隐性课程。这一课程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又充分考虑了幼儿的个性差异和个体特点;既考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与参与机会,又兼顾了幼儿在活动中的安全。适宜性环境应该将教育性原则渗透于环境的各个组成部分,使环境的各要素都具备相应的教育功能。
再次,适宜性环境外化的文化性原则。文化性原则是指要坚持幼儿园环境与文化的自然化人功能,亦即幼儿园环境要结合自身发展历史,反映地方民风民俗,[12]通过释放幼儿园的文化内涵来彰显幼儿园的价值功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幼儿园适宜性环境即是一个稳定的化人场域,一个自然、开放、承旧、宜新,且相对持久和稳定的文化气场。幼儿园适宜性环境要彰显自身的文化培育作用,以潜移默化的形式来发展幼儿的文化性格,使幼儿在发展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成长为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个体。
有组织的教育是教育者主动介入个体学习和发展的过程,而自然化人是自然生成的对受教育者非主动介入的教化手段,幼儿园适宜性环境外化的文化性原则兼容了自然性和教育性两项重要原则,其不同之处在于,自然性强调的是要保持幼儿园环境中各种物化和非物化成分的本色及其自然状态,教育性强调的是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主动介入与教育,而文化性则强调的是幼儿园环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对幼儿发展的长期稳定与潜在的心灵培育和人格熏陶。幼儿园适宜性环境外化的自然性、教育性、文化性原则是相互联系和包容并蓄的,幼儿园适宜性环境的创设要将这三个原则有机融合在一起,从而使幼儿园环境更好地发挥其育人功能。[13]
二、幼儿园适宜性教育环境的创设策略
适宜于幼儿发展的幼儿园环境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创建幼儿园适宜性教育环境应该转变传统观念,克服各种认识缺陷与偏见,致力于把幼儿园环境创建为一个完整而有机联系的生态系统,使其成为具有充分教育功用的隐性课程和持久而稳定的化人场域。但长期以来,因办园条件、地域文化和管理者素质等的不同,我国幼儿园环境建设呈现出参差不齐的样态,[14]各级各类关于幼儿园教育的政策和文件也都只是从宏观上对幼儿园环境建设提出整体性的意见和要求。盡管当前我国大多数幼儿园都致力于改善幼儿园的办园条件和教育环境,努力为幼儿创造更为丰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机会,但办园资源短缺、教师理论认识不足和知识欠缺、幼儿园环境创设经验不足等因素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幼儿园的环境创设。[15]在外部资源总量给定的前提下,幼儿园适宜性教育环境的创设要走内涵发展之道,通过深化对幼儿发展及其教育的认识来思考幼儿园环境建设的本质要求。
首先,通过理论学习为幼儿园适宜性教育环境建设奠定智力基础。幼儿园教师是环境建设的主体,他们的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就决定了环境创设的质量和高度。因此,要建设良好的幼儿园适宜性环境,就必须要求幼儿园管理者与教师不断加强理论和专业学习,不断优化自身的理念认识、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为幼儿园适宜性环境创设奠定良好的智力基础。关于理念认识,我们认为首先要树立和坚持生态系统理念,将环境与幼儿的发展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是因为人是一种空间和关系的存在,必然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环境。从相互联系的角度来创设环境,就需要注重环境的自然性、环保性和开放性,让幼儿在自然、开放、自由、安全的环境中获得充分的体验。接下来,我们要树立环境就是隐性课程的理念,让幼儿园环境的各个组成部分都能够潜移默化地对幼儿产生教育作用。幼儿的自主学习不是完全自发的学习,更不是单纯依靠自我来实现的,而是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环境的支持。因此,幼儿园适宜性环境要充分考虑对幼儿的接纳和支持。如果忽视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实际上就是将其排除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之外。幼儿园适宜性环境建设还必须认识和坚持环境的化人场域理念,即幼儿是在一个教育场和文化场中通过各种支持而不断获得发展的。实际上,幼儿园适宜性环境创设中的各种理念和理论并非止于大而空,它需要通过与实践的对接才能发生实际的作用。环境创设要相信幼儿是积极、主动且具有学习能力的学习者和发现者,相信他们能够通过环境的互动而获得发展;要理解幼儿成长的整体性、长期性和多元性,为他们创设富有层次性和结构性的探索环境;要认识到幼儿的学习需要成人的支持和引导,创设环境时应该将其视为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而不应该过分彰显教师的主导性。
其次,幼儿园适宜性教育环境创设要注重长效且善于推陈出新。通常情况下,幼儿园的环境建设是连续的,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幼儿园适宜性环境的创建通常要有所“保留”,要在“保留”的基础上不断地实现创新。例如,塑造、体现幼儿园品牌价值与形象的主要是幼儿园一系列表情达意的价值符号,如园名、园徽、园训、园旗、园服、园歌等,幼儿园环境建设要将这一系列的幼儿园价值与形象语言有层次地表现出来,不要忽视这些具有文化底蕴和教育意义的价值符号的存在,不要随意地改变和轻易地放弃它们。在幼儿园适宜性环境建设中,自然性原则以“真”为其核心价值,教育性原则以“善”为其核心价值,文化性原则以“美”为其核心价值,这三种核心价值是并存的。在遵循这三种原则及其核心价值的基础上,全领域、多元化和相对稳定的幼儿园环境建设有可能也有必要通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和不断地推陈出新来实现幼儿园教育环境的改善和升华。
此外,幼儿园要善于借助和利用外部资源来创设适宜性教育环境。实际上,幼儿园适宜性环境及其创设的含义不仅仅局限于幼儿园内部,幼儿园是承担一定社会职能的、开放的社会公共机构,其教育资源也应当拓展至幼儿园所处的社区及幼儿家庭,要利用社区和家庭资源来创设教育环境,进而为幼儿创设一个全方位的发展环境。概言之,幼儿园适宜性环境既要适宜于幼儿的生活学习与身心发展,又要适宜于幼儿园的整体、长期和优质发展;它既有明确的价值目标,又有广泛的实践形式,幼儿园应该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和幼儿发展实际不断调整幼儿园适宜性环境的创设目标和建构形式。
参考文献:
[1]袁静.幼儿园提升环境价值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2(11):69-71.
[2]杨冬青.构建促进幼儿探究的教育环境[J].上海教育科研,2010(5):86-87.
[3]赵艳红.幼儿园文化建设的理念与路径[J].学前教育研究,2012(7):70-72.
[4]陈桂萍,等.幼儿园环境创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3-6.
[5]刘尧.发展适宜性视角下幼儿教育软件的设计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3-5.
[6]田丽.浅谈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多元互动[J].课程教育研究,2018(30):24.
[7]冯晓霞.世界教育大系:幼儿教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203-265.
[8]施玉洁.浅谈幼儿园的环境创设[J].学周刊,2016(34):212-213.
[9]陶纪秋.幼儿园科学教育环境创设的原则与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0(5):63-65.
[10]黄豪,杨晓萍.走向符号实践:论幼儿园教育环境的意义创设逻辑[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31-37.
[11]鲍钰清.环境偏好理论视角下的幼儿园空间环境分类及其教育意义[J].基础教育研究,2012(7):63-64.
[12]陳少丽.利用本土资源开展创造性游戏的基本路径[J].学前教育研究,2017(03):70-72.
[13]郑天竺,吴淑玲.乡镇幼儿园主题墙创设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8(8):67-69.
[14]从凤,储昭兴,聂辉.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现状研究:以霍邱县幼儿园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38):99-100.
[15]马富成,马雪琴.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河西学院学报,2014(2):89-92.
Abstract: The environment is important to the kindergarten education, and the creation of suitable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in kindergarten is helpful to the curricula construction and achieving the education goals. The suitable environment should establish organic links with the children, and educate the children in the cultural field. The creation of suitable environment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s such as naturalness, edutainment and culture, and reinforce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study and expand the resources.
Key words: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kindergarten environment, suitable environment, environment cre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