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题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黄芙蕖
【摘 要】 中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犯错,如果将这些做过的作业、习题、试卷中的错题整理成错题本,这样就开发出一种有利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如何有效应用错题本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是本文的主旨,笔者结合实践教学经验,试从对错题的态度、方法、应用等维度进行探析。
【关键词】 错题;小学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3-0-01
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错题是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已出现的“错题”,如果教师能够从“以生为本”理念出发,积极进行换位思考,正确引导学生对错误的分析与评价,有利于让学生在知错和纠错中“学会认知、学会方法、学会创新”。因此,“错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很有价值或富有意义的聚焦点,它既是学生积累学习经验和学习资料的宝库,又是教师发现教学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手段。
一、端正“错题”的态度
教学过程本是学生认识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由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人格尚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说错话、做错事是正常的。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教师对“错题”唯恐避之不及,课堂教学追求的效果是“对答如流”、“滴水不漏”、“天衣无缝”,稍有闪失,便自责不已。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或板演,教师总是想方设法使之不出一点差错,特别是一些公开课的教学,即使是一些容易产生典型错误的稍难问题,执教者往往运用“高招”使学生按教师设计的正确方法去解决,从而掩盖了错误的暴露以及纠错过程。给人感觉学生上课一听就懂,但是真正做题时却错误不断。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出发,我们应认识到错题是学习的必然产物,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表达形式往往和成人截然不同,所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题是十分正常的。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每个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和创造的潜能,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的本能。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而学生犯错的过程就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面对课堂的学生资源,我们教师不能仅看中哪些准确无误的资源,更应对学生的错题资源加以研究和利用。
二、建立“错题本”的要求
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选择和设计例题与练习,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主动梳理、运用知识的意识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以期能达到更好地掌握知识及其相互关系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目的。有时做“错解剖析”——提供给学生题解过程,但其中有错误的地方。让学生反串角色,扮演教师批改作业。换一个角度来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寻找错误产生的原因,以求更好的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在前面的基础上,再要求学生解决疑难。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我要求每位学生都准备一本“错题本”。每天将做错的习题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出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为了使同学能坚持下来,每位同学的“错题本”中的记录都要标上日期,由小组长每周检查一次,并收集较有代表性的错题进行交流。
三、应用“错题”的智慧
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中曾说:“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注意力、合作能力、发表的意见和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将“错题”作为一种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智力发展的教育资源,并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让“错题”成为开启智慧的宝贝。
1、正视错题,培养信心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良好的数学情感与态度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动力,是克服困难和探索创新的力量源泉。学生学习中产生的错误,它来自学生,贴近学生,将“错题”作为一种教学资源,教学时又反馈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具有特殊的作用。
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及认知水平,教师若能尊重、理解、宽容出错的学生,不斥责、挖苦学生。那么学生在课堂上才会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而心情舒畅,情绪饱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最强。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错题”资源,不断引导学生在反思与发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找出正确的解题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及鼓励下,敢于正视错误,增强战胜困难、学好数学的信心。
2、将错就错,防患未然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而学生犯错的过程就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能故意制造一些美丽的错误并主动呈现错题,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认识角度,凭借自己已掌握的数学知识找错、知错和改错,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纠错欲望,让学生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比较、判断、思考、甚至引发争议。让学生在错题中反思,在反思中探究,从而让学生了解并改正,预先实行控制。那么课堂就会展现出它真实、精彩的魅力,学生也因此兴趣盎然。
學完《圆的认识》,出示判断:“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让大家明白必须要在“同一个圆中”的前提下才能成立。出示“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那直径和半径必须在同一个圆中。”让学生先思考,再用画图来验证,使之理解其正命题、逆命题的逻辑关系。
3、巧用错题,培养创新
培养学生发现意识,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创造性思维是教学重要目标之一。利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给学生假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纠正错题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一次教学有余数的小数除法时,计算:38.2÷2.7,并要求学生进行验算。大部分学生的计算结果是错误的,有的同学得出的商是1.4,有的同学得出的余数是4。针对这一较为典型的错误,我把它作为一个判断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先判断答案是否正确,再启发性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很快找到了三种判断错误的方法:①余数4与除数2.7比,余数比除数大,说明是错误的;②验算:1.4×2.7+0.4≠38.2,说明商是错误的;③验算14×2.7+4≠38.2,说明余数是错误的。紧接着,我又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积极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错题,我们要站在数学价值的角度上重新审视,灵活地运用,发挥数学错题最大限度的作用,挖掘内在的“闪光点”,对其新的探究与发现,为学生创设新的学习机会,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新的教育契机。
参考文献:
1.彭逸飞.发挥错题本功效提高学习效率[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10):28-29
2.张武.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错题本的建立与应用[J].学周刊,2016(36):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