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儿童水墨画教学改革的思考

    龚月琴

    摘要:水墨画是我们民族国粹文化之精华,在儿童国画教学中,水墨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今天,如何既要培养儿童的综合素质,又要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绘画,对我们的美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

    关键词: 儿童水墨画;教学改革;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7-079-001

    传统的水墨画教学方法就是临摹,这样学生的作品千篇一律,难怪有一位外国教育家说:“中国学生画的虾都是齐白石的虾。”

    传统水墨画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必须进行大幅度的改革,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觉得,改革水墨画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心之象”,“画之想”

    让儿童学习水墨画,用水墨效果表现自己的心象,是儿童水墨画的至高境界。在教学摸索过程中,我尝试从儿童创作画入手,先用线条打破学生思维的固定框框,让儿童学会儿童画的创作方法,为水墨画的创作打下基础。初学水墨的儿童会因不能控制水墨而使绘画的热情受到影响。而教师就让他们自己去尝试一下这种特殊的绘画工具——毛笔和宣纸会有怎样的绘画效果。让儿童自由创造和表现内心世界以及自己的喜怒哀乐,让他们“画之想,心之象”。

    二、笔墨当随时代,以“趣”激“创”

    老式的水墨教学有它合理科学的一面,但也存在着机械、死板、脱离儿童个性差异的缺憾。作为教师可以挖掘儿童感兴趣的内容作为教学素材,拓宽教材的内容。如自己喜爱的卡通新星、自己经历的故事等等。这些与儿童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鲜事物正是他们善于表现的题材。另外,随着科技的进步,绘画材料的不断丰富,新颖的绘画工具和媒材使儿童兴趣倍增,成为水墨创作的好伙伴。如油画棒不溶于水的特性与水墨的效果相互映村,画出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技法的完全意义的创新,对儿童来说为时过早,但有时儿童突发奇想,还真有创新的味道。值得注意的是儿童的水墨创作并非一味的自由画,既要熟悉水墨的技巧,又要表现孩子的心象,两者一个是理性,一个是感性。儿童对水墨的兴趣也是从绘画的过程中,边玩边学,有所成就感而来的。

    三、“以技悟道”,“以道悟技”

    水墨画是以技能技法的学习为起点的一门传统绘画,它传承着几千年的中华美学思想,独特的审美内涵与其独特的绘画工具是分不开的,所以水墨画的学习必须从技能技法的学习开始。老师讲解时要做到明确、简要、具体,每次画什么、怎样画,要求是什么,难点在哪里,都必须讲得清楚明确。儿童注意力不稳定,持续时间短,而中国画的笔墨技巧又丰富多样,不可能短时间就让他们掌握,而教师可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采用“学用结合、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教学。线条是水墨画的精髓,如何掌握水墨画的笔墨技法是学习水墨画的关键。拖根线条去散步,练习线条时,要用画实物来避免练线条的枯燥乏味。色彩的训练内容要选择孩子自己喜爱的、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为对象。墨色变化是水墨灵性之所在,很多儿童会因水分控制得不好而影响画面的效果。我用比赛的方法调动儿童的兴趣,让儿童在水墨的交融状态下感受墨色,使水墨这种特殊的媒材成为孩子得心应手的工具。水墨画的技法层出不穷,技法的高层次追求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在最初的技法教学中,要无时无刻都进行国画审美的渗透,培养对画面黑白、浓淡、虚实变化的审美眼光,培养独特的、个性化的艺术表现手法,此为“以道悟技”。

    四、介入民间艺术,融合现代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作为我国的传统艺术,拥有着中华民族自己独特的风格。它反映了人们的生活,体现着人们的情感。崔子范老先生曾说:“民间艺术稚拙、率真、朴实、情趣和鲜明的色彩对比,也是我们借鉴的一部分。”大画家齐白石就是第一位把隶书、行、草书法融会于画法之中,再取材于民间色彩、风格为创作依据的画家。

    儿童水墨画与民间艺术的相似之处似乎已经很明白了:那就是色彩的艳丽,都有着强烈的色彩对比效果,这是他们与生俱来的禀赋。在形式上,民间的剪纸造型生动、洗练。有一种朴素美和童趣,于是我让孩子利用型的连贯性进行拓印,作为背景。还可以用正形粘帖在画面上,形成综合美感,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种把传统艺术融合于水墨的方法让我喜出望外,于是我利用国画的材料,尝试着让儿童画京戏,《红楼梦》中有一句联语:“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中国戏中有,画中也有。戏中有许多假设想象的成分,与中国画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戏剧不拘泥于具体动作的形似,这与国画的“似与不似之间”是多么的贴近。

    如今,现代绘画艺术对“形”的观念已发生了变化。如法国高更认为,“形不是演变于大自然的,而是属于意向的”。西班牙的大画家毕加索认为,“自然与艺术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现象”。这种西方的艺术在我国大画家林风眠和吴冠中先生的作品中已表现出来,他们以西方为主,西中结合。所强调的是作品的主观感受,而不是客观描绘。作品形象,色彩多具有装饰味道。如吴冠中《春如线》这幅作品,儿童可以感受到强烈的线的动感和笔墨的表现欲望。春的气息在笔墨的跳跃中悄然而生。要把这种深沉的文化积淀用儿童的思维方式简化,使学生易于理解。首先,要让儿童感受到吴冠中先生表现这幅画的用意,理解画面的构成,要用流动的线条表现春的节奏,带有一种激动的情绪,用浓墨中有律动的笔触,在宣纸上做笔墨的文化游戏,表现出春天和煦柔美的感觉。然后选取强烈的色彩,自由灵活的运用,自己设计画面,点、线、面交织在宣纸上,产生无穷的遐想、无比的乐趣。

    此外,生活永远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源于生活的艺术,的确比凭空臆造来得真实和有感染力。身边的点点滴滴,可能都是一个好画材,我们鼓励他们去发掘。忽然间,家中的扫帚、厨房的橱具、窗外的高架天桥等,好像一下子有画不完的题材。虽然表现的形式并未能完全令人满意。但孩子们所得到的那种热爱生活的讯息,开心的感受,我想这才是最重要的收获吧。

    美术教育是一种心灵教育,水墨画学习更是感受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有利于提高审美素质,调动潜在能力。传统的水墨画有很深厚的思想性,更有各种不同的复杂技法。这些优秀传统是我们应该很好地传承的。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将传统的东方文化,传统美学的种子,从小种植于他们的心灵之中,希望有一天生根发芽,更希望有一天大树成荫!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