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POC的混合学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本文分析了SPOC模式的基本组成,调研了翻转课堂及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概念、应用,提出了MOOC+SPOC+翻转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设计了基于SPOC的混合学习模式,并将其应用于“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关键词:SPOC;混合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法;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9)18-0098-04● 引言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教育观念、教学模式的巨大改变,大规模免费开放的MOOC在这一趋势下产生并得以快速推广和应用。但MOOC在实践应用中问题不断涌现,如注册率高课程完成率低、学习方式缺少个性化、师生无法面对面交流等,因此探索解决MOOC应用中的问题,使其更好地为教育服务,并将其与传统课堂结合起来非常有必要。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Armando Fox教授提出的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即小规模私有在线课程)能较好地解决MOOC的问题,SPOC是将MOOC与传统课堂相结合的一种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既充分利用了MOOC的大量优质免费资源为学习服务,又结合了传统课堂中的教师讲解答疑、学生讨论、问题解决过程,即将线上学习与线下教学相结合,是一种混合式学习模式。它改变了高校的传统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得到较好的提升。
目前SPOC常见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利用现有的MOOC资源,对学生提出一定的学习要求,完成相应的作业练习,且考试成绩合格才能通过;二是将MOOC学习与翻转课堂学习相结合,即学生在课前通过自主学习的形式在线上学习,然后在课堂教学中解决问题。笔者所在学校开设的“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是一门全校性的公共课程,将SPOC教学模式应用于该课程有较好的实践条件。因此,本次实践拟对“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构建基于翻转课堂的SPOC混合学习模式。● 基于SPOC的混合学习模式构建
1.目标
(1)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SPOC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充分利用了MOOC平台的资源指导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按教师的要求独立完成视频学习、课后作业、虚拟实验及单元测试,实施自我监控、自我管理及自我测试的过程,还要根据学习效果自我调整、反馈或重新学习,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提供豐富的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包括本地资源及网络资源,如在课前设计的课件、教学资料、文献及案例等,网络资源包括MOOC平台上的课件PPT、视频、作业及实验等。教师可根据需要,为学生提供各类资源,集成到本次教学内容上,为学生创设各类学习情境,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开阔视野,为其自主学习提供有力的保障。
(3)促进知识迁移,提升协作交流及问题解决能力
知识只有在参与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巩固和提升,这就强调教师要重视学生交流与合作过程,重视将知识运用于问题解决的过程。SPOC混合学习模式应有利于学习共同体的形成,提供师生及生生交流的机会,通过贡献个体知识促进集体知识的形成和增长,进而促进个人知识的进一步深化。
2.构建
基于以上目标,借鉴目前常用的混合模式的优势,结合“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特点,并将翻转课堂学习融入其中,笔者构建了如右图所示的基于SPOC的混合学习模式流程。
此模式由前端分析、教学目标分析、课前SPOC平台自主学习及课堂协作学习、学习环境构建、教学设计及评价组成。
前端分析:基于SPOC的混合学习模式面向的是全校学习本课程的学生,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水平、专业特点,通过对学生采用限制性准入的方式,减少差异性,形成小规模的学习群体;收费制也使得学生更加珍惜学习机会,学习态度更端正。由于本模式是在已有的MOOC课程中开展SPOC教学,因此降低了教师的教学难度,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补充教学资源的形式来弥补线上学习的不足。
教学目标分析:明确学生应当取得的最终行为目标和学习成果,它为后续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了依据,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课前SPOC平台自主学习:此阶段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通过任务学习单的设计,明确目标、内容及方法步骤,对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所学的知识加以引导。教师在SPOC平台上提供相应的课件、视频资源,并按照翻转课堂的要求,将每个视频的长度限制在10分钟以内。学生学习完成后需完成相应的作业,单元学习结束后要进行在线测试,线上还提供师生间的讨论区,学生可以向教师提出问题。
课堂协作学习:这是知识的迁移应用及评价的过程,任务驱动是此阶段的核心内容。教师首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将线上学习的知识与实际生活问题结合形成任务,学生通过小组方式应用所学知识完成任务,并展示结果进行评价。由于学生间存在个体差异,基础水平不同,因此在分组时可采用异质分组法,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考虑层次性,由易到难引导学生完成。同一小组的成员在分配任务时既要有个人必须完成的任务,同时又要经历协作的过程。由于时间的限制,教师应控制任务的规模,保证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完成。
学习环境构建:SPOC的学习环境包括线上平台环境及课堂学习资源环境两部分。线上平台环境借助MOOC平台及精品课程网站上提供的相关资源构成主要的学习环境,在中国大学MOOC中,本课程的线上平台有评分标准说明、课件、测验与作业、考试、虚拟实验、知识拓展材料及案例等资源,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补充必要的任务学习单、微视频、案例;课堂学习资源环境包括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信息资料、信息技术环境(如互联网、多媒体网络协作教学环境、相关的软件硬件环境等)。
教学设计:①学习任务设计。设计时应目标明确,在教学目标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任务的解决过程要具有可操作性,让学生能通过自己的知识及实践解决问题;应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特点及差异设计任务;同时要注重在解决过程中渗透方法、培养学生能力,注意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统一及学生的体验过程。②自主学习策略设计。这是学生知识构建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根据知识内容的特征、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结构及学习风格,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启发式、抛锚式等。③协作学习策略设计。让学生在自主建构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与他人协商,完善及深化对任务的意义建构,还可通过课堂讨论、竞争及协同伙伴等策略实施。
评价设计:形成性评价能及时掌握阶段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检验学习效果的优劣;总结性评价较注重结果,可通过期末考试完成。本课程的成绩评定由四部分组成:在线作业(占10%)、在线学习及单元测验(占30%)、课堂任务设计讨论(占20%)、考试(占40%)。在线学习时,学生的学习过程及作业测验由系统记录并自动评分;课堂学习的成果是以小组为单位提交,在班级展示后通过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价计算每位学生的成绩;期末考试为闭卷形式。● 基于SPOC的混合学习模式在“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为了验证基于SPOC的混合学习模式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笔者选择在2017级教育班级进行实验,学生42人,教学时间10周。现以“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的文字处理软件“图文混排”为例谈谈实施过程。
1.学生特征分析
教学对象为大一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对本课程有学习兴趣。本节内容为文字处理的综合应用,要求学生能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线上平台首先学习图文混排的相关知识,然后在课堂中完成学习任务——校报排版。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目标:①会插入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自选图形及SmartArt图形;②综合运用图片、文字及文字环绕方法实现图文混排,美化文档。
重难点:综合运用图片、文字实现图文混排,美化文档。
3.设计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是教师在课前根据教学目标、内容而设计的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自主学习的表单。本节内容的任务单如下页表所示。
4.学习环境及资源的构建
SPOC平台上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另外教师提供課外拓展资源,包括补充的课件、案例等。线下资源包括多媒体教室、网络互联计算机等。
5.线上自主学习过程
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单,明确学习目标、内容及方法,观看视频及课件,并完成相应的作业或测试,如果对学习内容有疑问,可进入平台的讨论区提出问题并记录在学习任务单中,教师可在线上平台上查看学生学习记录,答疑解惑。
6.课堂协作学习过程
课前教师对学生在学习平台或学习任务单上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课程开始时先对典型疑问进行解答,随后进入任务驱动的学习阶段。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展示制作好的电子校报,提出要求:制作校报并用艺术字、文本框及图片进行排版。
(2)分析任务,启发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校报的组成,明确完成此项目涉及到的知识点有页面布局、标题格式、艺术字、分栏、图文混排等,并分解为以下小任务:任务1——创建文档并完成页面布局;任务2——完成报头设计,观察由哪些元素及格式样式构成;任务3——完成文章设计,观察文章的组成,其中的标题涉及字体、段落、对齐方式的设置,文章内容涉及分栏、首行缩进、首字下沉及文字方向的设置,图片涉及样式效果、环绕方式、自动换行的设置。
(3)小组协作,完成项目
教师使用异质分组法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4人,由各组长组织讨论后对组员分配任务。学生先完成自己的小任务,再通过协作讨论后将个人的任务组合形成整个项目。在此过程中如果有困难,可与成员或教师交流解决。
(4)展示成果、评价
先由各小组展示作品并自评,然后由其他小组按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评价并选出优秀作品。评价的内容主要有:任务解决过程全面,版式美观,内容表现形式多样,布局平衡合理;页面风格与主题相符,形式新颖,图片使用合理等。另外,在活动过程中分工是否明确、与他人协作交流的表现也是评价的内容。
学期结束后,笔者对开展本次实践的教学可行性、难度、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效果进行了总结。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虽然在录制出微视频及任务驱动设计中花费了不少时间,但整个教学实践顺利完成,说明该模式在“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开设是可行的。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做了问卷调查,内容涉及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学习参与度、知识深化及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从视频的点击数、提交的作业及讨论区的提问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参与度较高;从完成的项目来看,学生的知识建构及问题解决能力都表现较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基于SPOC的混合学习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及学习兴趣;将学习结果与传统教学班的结果对比后可以看出此模式有助于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结语
通过实践可以看到,基于MOOC平台开展的基于SPOC的混合学习模式有效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建构,该模式顺应了信息时代高校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变革的趋势,提高了各类优质资源的利用率,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满足了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作者简介:曾祥光(1964—),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育、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