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背景下的工业设计专业拓展课教学策略与考核方式探究
摘? ? 要:工业设计专业拓展课是工业设计本科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走入社会前必须进行的设计实践训练,是以开拓视野、提高实战能力而设立的符合专业特色和行业特点的综合应用性课程。文章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从工业设计专业拓展课的特点出发,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探索工业设计专业拓展课教学策略,构建专业拓展课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工业設计;专业拓展课;教学策略;考核方式;海洋文化与产品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文章编号:1002-4107(2020)04-0010-05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背景下,国家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社会对工业设计专业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校应该与时俱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培养的工业设计人才成为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资源。“双创”政策推动下,设计与表达、制造、生产、管理、工艺、结构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设计不是空中构想,而是要落地生产,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技能要紧跟社会发展的需求。工业设计专业的拓展课就是人才培养中重要的一环,它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设计实践的一个教学模块,重在锻炼学生系统性应用知识的能力。
一、工业设计专业拓展课的特点
工业设计专业是一个强调创意思维和动手能力并重的专业,以实现学科知识在工业产品塑造和改善方面的应用。工业设计的核心是产品创新改良和优化,从产品外观创意逐渐过渡到综合性、内涵式、系统性的应用创新,它强调通过创新设计和提升服务带动产业发展和升级,促进产品更宜人,以此提升品牌价值和产品附加值[1]。为了培养上述创新型人才,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工业设计专业培养课程涵盖了通识教育课、专业教育核心课、专业拓展课、实践教学四个模块。
工业设计专业拓展课就是以提高学生产品设计能力为宗旨的,在专业基础课程上进行延伸的,具有技能性、领域性、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设计实践课程。学分制政策下的高校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中,以学生自主选择为宗旨,以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前提,培育学生某领域方向的创新意识和设计技能,完善学生设计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在某个方向的细化、深入、精通,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特点如下。
(一)专业基础课的延伸与综合拓展
机械基础、材料工艺、三大构成、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等专业教育核心课程都是在某一个领域进行封闭式的知识点教学,是培养学生在某个方面的能力,偏重理论更多一点,各科知识点之间还无法串联起来形成设计应用。而工业设计专业拓展课是在核心课程之外进行延伸和发展的综合性训练课程,能串联前期所学的基础课、技能课、方法课,将割裂的、单一模块的知识衔接起来,实现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对某一类产品的创新开发。它将创新思维、设计方法、设计程序、美学要素、软件技能、绘图表达技能、机械结构、材料工艺、系统分析能力等各种知识点应用在课程设计实践之中,是学生步入社会前必不可少的训练。
(二)完整性与方向性
专业拓展课重在锻炼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强调设计过程的完整性,包括从概念问题、设计构思、效果图制作、模型表现、设计报告等一系列的设计活动。同时,工业设计针对的产品种类繁多,较为细化的分方向课程也有助于学生在某一领域的深入。另外,专业拓展课的开设也受到当地产业结构、学校办学特色、教师研究领域等因素影响。例如广东海洋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开设了“海洋文化与产品设计”“ 交互设计”“ 小家电设计”“ 家具开发设计”等拓展课程,这些课程带有明显的方向性和应用性。这些课程的理论学习和设计实践更贴近真实的设计应用实践,有助于学生在某一领域的专精通。
(三)自主性与兴趣爱好驱动
学分制背景下,专业拓展课是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选修的课程,该课程模块达到一定的学分就可以满足毕业要求。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将获得学分的压力和兴趣爱好转化为学习动力,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四)突出学校特色与专业定位
广东海洋大学是涉海类高校,当地海洋文化丰富、小家电制造企业众多,所以学校开设了“海洋文化与产品设计”“小家电设计”等专业拓展课,这些课程是基于服务地方经济,解决学生就业,体现办学特色的应用型课程。
二、工业设计专业拓展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工业设计专业拓展课是学生毕业之前一个重要的学习环节,重在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和设计技能进行产品创新的能力。教学过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理论教学主要是串联各个设计方法、设计程序等知识点,而实验教学主要是运用理论知识点针对性地进行产品设计实践。根据广东海洋大学现阶段教学反馈情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时间紧,协作性不强
这种课程设计实践活动通常是学期内某个时间段内完成,周期短,时间紧,导致学生前期调研流于形式、人机优化和可行性分析不够深入或者完全敷衍,设计过程论证不充分,设计实践偏向外观创意。产品开发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设计活动,工作量大,涉及到多个程序步骤,往往需要多人协助完成,而现阶段学生个性化强,课程评价机制不够健全,导致团队协作意识不强。
(二)注重绘图效果,概念性强
设计创新的最大目的就是为了商业化生产,解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绘图只是设计实践中一个环节,教学之中太注重图形表达的美学效果,忽视了对设计过程完的整性。? 因而,学生偏重于产品绘图的美学效果,忽视前期调研和人机分析,不追求实际应用前景和可行性,一味地堆叠功能,导致产品创新设计实践停留在概念创意阶段,商业化可行性低。
(三)实验课形式机械化
工业设计的实践教学不是所有人重复同一个实验,而是所有人开发创新不同形式的产品,并没有公理和定律照搬。现阶段,受到教学体制的影响,实验教学形式和组织形式太机械化,还只能像其他工科类一样大班教学,这对于需要分类指导,灵活安排设计任务的拓展课教学来说,任务太重。
(四)教师主导性过强
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指导过程中,教师主导性太强,灌输的太多,学生机械式地反馈教师的要求,被动式地接收信息。同时,学生的创新思维容易受教师的感染而形成定式,以迎合教师的要求而进行设计,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
三、工业设计专业拓展课教学策略
工业设计专业拓展课是知识应用能力较为综合的一个模块,以“学”与“用”的结合为宗旨,使工业设计的学生能够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产品商业化为目标进行设计,提高产品的可行性,从而锻炼学生应用知识的实战能力,为就业打好基础。它需要循序渐进地将目标能力指标与专业知识贯穿于各实践环节,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关注学生创新设计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2]。
工业设计专业拓展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全案开发能力、创意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优化改进能力,从教学任务制定、教学形式和方法、考核细节、过程监控和评价上面进行优化,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之中,可以采取如下教学策略。
(一)采取互动式案例教学
理论课程教学之中,采取互动式案例讲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通过模拟设计—学生讲解—师生互动—教师讲解—持续改进等流程加深印象。选取某类主题产品开发案例,先将设计主题下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在案例讲解之前花一定时间进行模拟设计。课堂上对自己的设计调研和构思进行讲解分析,最后教师参与进去并提出意见,讲解案例范本。通过这样的互动式分享,能够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意识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并能从案例互动之中找到自己的疏漏之处,既能加深理论,也能锻炼学生的产品开发设计能力。
(二)鼓励学生以团队(组)形式设计实践,实行分类指导
工业设计是一个动手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专业,它集成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社会经济等跨界知识要素,是创造满足使用者需求的商品和服务的创新方法[3]。多学科知识点增加了学生创新的难度,组建跨学科团队势在必行。在企业中,产品的开发周期一般都是半年及以上,而拓展课教学时间有限,学生需要在紧迫的时间里完成产品开发创新设计。时间紧、任务重,所以需要组建团队进行分工协作、攻坚克难。同时,由于学生创新的产品种类千差万别,从草图到三维效果图等过程都是不同的,教师的实践指导不能遵循其他专业课程一对多的辅导,而必须分类指导。这就需要灵活制定教学任务,合理分配教学进度。
(三)注重过程评价,开展差异化评比
专业拓展课重在培养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注重过程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拓展课课程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设计实践成绩。平时成绩应该细化到考勤、课堂实验;而设计实践成绩应该包括前期调研的充分性、设计定位的合理性和创新性、效果图表达的美观性、设计报告的完整性和艺术性、细节和人机优化的展示性等过程,每一个过程都对应了学生对该项技能的掌握情况,应该量化分数,使学生明白本课程考核的目标和要锻炼的技能。
产品设计的过程是一系列的任务,不能仅仅看图形表达效果就给予评价,而是要综合考量。不能因为共同完成某一项产品开发就给予所有成员同样的分数,这样不合理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设计过程的监管,根据团队成员完成的工作量及质量对成员进行差异化评比。
(四)注重定向主题设计,提高全案开发能力
教学之中尽量布置定向主题设计实践任务,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发散式的设计主题容易滋生学生趋利避害,避重就轻的设计癖好,他们会选择自己熟悉的、容易上手的产品去做设计,但是进入企业后设计创新都是甲乙双方协商好的定向主题。所以,课程教学之中应该尽量布置定向主题设计实践,灌输学生主动完成既定任务,统筹布局,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促进课程教学与社会实际应用需求接轨。
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要求具备产品开发设计的能力,而产品的开发设计是一个系列性的完整过程,涉及到艺术设计、结构、材料、工艺、模型制作等多方面的知识应用[4]。现阶段,课程教学之中太注重学生图形效果的评价,导致学生误认为设计好坏取决于图形绘制的美学效果。而绘图仅仅是设计实践中的一个环节,它只能反映学生的图形表达能力,不能体现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工业设计学生需要有全案開发的能力,而不是纯外观的创意表达,是问题概念化—概念可视化—可视商品化这一完整步骤的综合体现。拓展课的课程设计实践要锻炼学生看、思、学、做的各项基本技能,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以人需要的设计为终极目标。在设计制作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实现从任务制定到商业化实现这一完整的过程,注重产品给人带来的生活方式、使用方式、宜人性的革新,以提高产品商业化的可行性。
(五)探讨实验教学方法,注重持续改进
拓展课是为了锻炼学生应用专业知识进行产品开发创新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完成一项产品的设计实践任务。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陈述的设计方案进行合理性与可行性探讨,锻炼学生主动表达能力和逆向思维分析能力,对设计定位、草图方案、效果图方案、三维模型虚拟及展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比优化,对每一步骤进行紧密跟踪和指导,对不合理的地方和可能存在的问题要求学生持续性改进和反馈。
(六)引入科研项目与设计竞赛
以课程为载体,有计划地引入科研项目和设计竞赛,让教学更具针对性,让学生的实践更接地气。通过完成问题概念化、概念可视化、可视商品化这一系列的产品开发设计过程,实现复杂真实环境下的产品创新设计,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实战训练能力[5]。
通过科研项目与设计竞赛实现课堂教学与社会需求应用之间的零距离接轨,以实际需求为导向,促进设计创意转化为商业生产,推动工业设计“学”与“用”的结合,让设计与商业化生产形成无缝对接,使概念创新、模型制作、商业生产形成一个闭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工业设计人才培养质量。
以科研项目和设计竞赛为手段,以实际主题产品开发为蓝本,能够检验课程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设计的真实感[6]。
四、创新工业设计专业拓展课考核方式
近年来,广东海洋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立足于广东,服务于企业,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素质要求,根据区域发展和地方经济特色,大力拓展学生就业渠道,工业设计专业开设了“海洋文化与产品设计”“小家电设计”“ 家具开发设计”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拓展课。这些专业拓展课倾向于设计实践,贴近于生活,以实际产品开发为起点,以锻炼学生动手能力为目标,促进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这些拓展课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是教学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因此构建和规划拓展课考核模式极其重要。下文将以“海洋文化与产品设计”课程讲述工业设计专业拓展课的考核模式,为专业拓展课的考核提供合理的方法。
“海洋文化与产品设计”是工业设计专业本科生所开设的学科专业拓展课。该课程是根据湛江滨海地理环境、海洋文化浓厚的特点而开设的一门涉海专业课程,以海洋文化和民俗为设计创意源泉,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使文化与产品相互融合。通过介绍人类与海洋互动而产生的民俗艺术、考古、文化信仰、人文景观,分析提炼并浓缩海洋民俗文化元素、传统文化图案,将其移植到现代产品设计领域,实现文化艺术的传承和推广,开拓产品设计的方法及路径。按照彰显个性、注重过程的原则,建立多面性、多重化的课程考核方式[7]。考核内容具体如下。
(一)课程考核方式
该课程属于考察性质,以“基于海洋文化的产品设计应用实践”的综合设计实践大作业作为期末考试内容。
其中本门课程从理论教学到实验教学整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考核标准规范学生。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权重系数(0.5)+期末成绩*权重系数(0.5)。其中平时成绩100分,包括课堂考勤、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实验考核,实验考核主要是指设计实践过程。期末成绩100分,主要是综合设计实践的设计报告质量。
(二)平时成绩考核与标准
1.考勤(30分)。根据班級人数多少,可以选择每节课全部点名或者随机抽检的形式。对于旷课、迟到、早退、请假的学生,教师会在考勤记录表上打上相应记号,迟到1次扣3分,迟到达到5次以上,考勤记为0分;旷课达到一定次数通常会取消期末考核资格,直接不及格,这对学生可以起到相应的约束和震慑作用。
2.课堂表现(10分)。课堂表现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师生互动的积极性。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应该设计1—2个知识点进行互动,针对教学中设计的案例可以随机抽检,让学生进行分析表述,提高课堂的活跃性及学生的参与度,避免满堂讲,造成学生枯燥无味。
3.平时作业(20分)。平时作业指的是课程教学之中,教师布置给学生的课后作业。这部分作业可以是以图文结合的ppt形式、理论表述的word形式、创意思维发散的草图形式,根据章节内容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灵活布置给学生。
4.设计实践过程考核(40分)。设计实践过程指的是实验教学的重点,侧重评价学生设计实践的完整性,锻炼学生设计创意思维能力、调研和分析能力、图形绘制表达能力、模型制作和后期处理能力、人机和可行性分析的能力、设计报告制作能力。包括设计调研、设计草图演示、设计效果图优化、展板效果等。
工业设计专业拓展课的实验教学有别于其他工科专业,教师布置完大作业后,需要通过实验教学持续跟进。在教师布置完设计实践大作业的主题、内容和目标后,学生就要着手进行设计调研工作。经过前期准备和初步调研,学生征求教师意见后,自行选择设计题目和创新方向。在符合课程培养目标和设计实践主题范围之内,题目应该来源于实际生活,具有实用性和一定的市场前景。
鼓励学生以组队的形式完成上述设计实践,但是设计工作必须每个人都要参与。每个学生必须制作设计调研报告及绘制至少10张创意草图,以PPT的形式在实验课堂上陈述自己完成的前期工作,教师根据设计调研和草图绘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和评分,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改正。团队根据各组员的创意设计草图进行优化,选择可行性高的方案进行效果图绘制,构建三维模型并持续向教师反馈进度。
(三)期末成绩考核与标准
期末成绩主要是根据综合设计实践的设计报告质量来评定,分数为100分。设计报告包括封面、目录、设计调研分析、设计草图和效果图、三维效果图、设计说明、三视图和细节图、版面、设计体会及课程总结,要求能完整地体现从设计定位到设计实现这一系列过程,对产品的外观、功能、结构、人机、材质工艺、操作演示等要图文并茂地阐述清晰,在课程结束后3—4周内上交A4彩印稿的设计报告。
1.设计报告内容。设计报告以教师定的主题为主,进行海洋文化在产品设计之中的融合创新设计实践,内容包括:(1)选定题目。根据教师布置的主题要求,选定题目和方向,确定设计任务,制定实践进程表。(2)设计调研及分析。通过网络搜集、调查问卷等形式对相关产品进行结构、造型、色彩等分析,适当制作矩阵分析图,对相关产品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对消费者需求进行罗列,在功能布局、外观结构、操作便捷性、使用体验等方面选择可突破的消费痛点。(3)草图绘制。针对前期调研和分析,进行头脑风暴,选择合适的创意点,并进行多个草图的绘制,辅以图标、颜色、材料、表面、字符、标识语等规范性说明。(4)效果图绘制。将多个草图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将可行性高、实用性强的创意点优化形成一到两个最终方案,并进行效果图绘制和表达。(5)三维虚拟模型绘制。通过软件的形式绘制三维模型,并对结构及表面工艺进行后期渲染及处理。对需要制作三维实物模型的可以通过3D打印或者油泥模型、泡沫模型、陶泥模型去表达。(6)展示版面。对产品进行整体性的展示和描述,从设计说明、局部细节、操作演示、爆炸图、三视图、材质工艺等方面进行展示。(7)制作设计报告。将上述设计过程和工作要点进行整理,制作设计报告。设计报告需要体现整个设计过程完成的工作,并注意排版效果和细节展示。
2.设计报告成绩评定标准。设计报告要紧扣主题,评分标准如下。(1)创新程度和元素融合效果(30分):突出技术与艺术、科学与文化的结合,具有独特创新价值;注重海洋文化元素提炼和融合效果。(2)表现效果和美感质量(30分):版面布局、方案设计、结构造型设计注重美学效果,色彩设计协调。(3)可行性和人机因素(20分):考虑实现生产的可能性,功能结构合理,考虑人机协调关系。(4)设计报告整体性和质量(20分):注重设计过程的完整性和设计过程体现出的效果,版面布局合理,报告完善。
(四)工业设计专业拓展课考核方式
工业设计专业拓展课是以就业为导向,拓宽学生知识面和提高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的一个教学模块。课程基本集中在大三和大四,主要是应用性的设计实践,要求学生能将自己所学专业知识串联起来,将理论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造型创意、图形表达、结构设计、材料制造等方面的技能,使其拥有产品设计的创新研发能力。
通过对“海洋文化与产品设计”课程的考核模式分析,只有课程考核内容和评价标准明确,才能让学生明确课程教学应该达到的目标和需要掌握的能力。确定相应的课程评价标准,建立一个合理的教学考核制度是实现预期学习成果必不可少的条件,更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8]。拓展课重点考查学生的设计实践过程,强调设计的完整性,锻炼学生全案开发能力,促进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不断进步。
总的来说,拓展课课程考核总评成绩=平时成绩*权重系数(A)+期末成绩*权重系数(B),其中平时成绩权重系数A和期末成绩权重系数B需要根据各门课程的性质和设计要求,教师灵活设定。既考核项目实施的过程又考核项目的结果[9],通过多重、立体式的考核体系评价学生该门课程学习的达成度,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具体如表1。
工业设计专业拓展课是高校人才培养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学生步入社会前必须进行的设计实践训练。它是以开拓视野、提高实战能力而设立的符合专业特色和行业特点的综合应用性课程,以就业为导向,以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为目标,同时紧跟学科定位和地方特色,细化专业领域,从用人单位的需要出发拓宽专业知识面和锻炼学生设计实践能力。根据工业设计专业拓展课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探索切实有效的策略,提高教学效果,能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同时,在课程考核之中,注重对设计过程的监控和评价,能促进学生全案开发能力的提高。文章通过构建有效的教学策略和合理的专业拓展课考核模式,追求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有机融合,推动工业设计“学”与“用”的结合,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提高,提高工业设计人才培养质量,拓宽学生的就业门路。
参考文献:
[1][5][6]王先昌等.基于学科特色的工业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7,(37).
[2]刘敬,刘衍聪.OBE-CDIO理念下工业设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图学学报,2019,(2).
[3]宋慰祖.“十三五”规划为何如此重视工业设计?[N].中国工业报,2016-03-29.
[4]韓卫国等.协同创新视角下的工业设计专业多元联动培养模式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7,(3).
[7]姚善良,张钰唯.完全学分制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艺术教育,2018,(11).
[8]张白露.基于OBE导向的工业设计教学探索与实践——以东莞理工学院为例[J].科教导刊:下旬,2018,(18).
[9]王起.工业设计专业项目化与工作室教学法融合的研究与实践[J].菏泽学院学报,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