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的环境游戏的乐园

    李芳

    步入我园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块大型景观石,上面分别镌刻着一个字—一“爱”与“玩”,意在将“玩”的种子播撒在孩子的童年里,让游戏点亮儿童的生命,让孩子们在有“爱”的环境里爱玩、“慧”玩。环境是无声的语言,也是重要的隐性课程。近年来,我园遵循“自然是吾师”的教育理念,着力打造“六园”文化,即民族风情园、小小动物园、绿色生态园、书香文化园、科学探索园和儿童游戏园,致力于办“活”的幼儿教育,诠释了“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开发潜能、全面发展”的办园理念,并喊出了“把游戏还给孩子,把童年还给孩子,把快乐还给孩子”的口号。

    为了帮助孩子们玩出高质量的游戏,我们秉承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的教学原则:凡是儿童能够自己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能够自己想的,应当让他自己观察与记录,让成人走进儿童世界,让教育的过程从儿童出发再回归儿童。陈鹤琴先生主张幼儿园的课程要以大社会、大自然为中心。我园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底蕴丰实的地域文化,都成了可利用的游戏课程资源。丰富多样的环境让我们的课程随时可见,随处可见。这种视觉上的冲击带给孩子们思维上的无限遐想。我们的“活教育”课程体现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孩子们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其内在潜能得以最大化发展。

    多年来,在专家教授的指导下,我们以“生态、传统、挑战、探索、快乐”为核心精神,践行活教育“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的理念,以“培养奔腾不息的黄河娃”为教育目标,不断开发、运用、反思和实践,经过一番探索,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黄河口生态游戏课程。

    一、深入挖掘传统民间游戏

    黄河口生态游戏课程坚持以传统民间游戏为出发点,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创新,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富有个性地成长。这也充分体现了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的目标之一: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一)“四个结合”的组织思路

    为了让传统游戏丰富幼儿的一日生活,我们采取了“四个结合”的组织思路,将传统游戏有序地融入幼儿生活。

    第一,阶段游戏项目与民间小游戏相结合。我们以年级组为单位,从各年龄组的游戏素材中择取梯度性和系统性强的游戏,作为一定时期内的户外活动项目。在此过程中,我们还会穿插一些民间小游戏,如玩沙包、踩高跷、跳房子、跳绳和跳皮筋等。

    第二,室内游戏与户外游戏棺结合。我们在室内开展的游戏主要以智力类和语言类为主,如翻绳、棋类、挑棍棍和弹子儿等。在户外开展的游戏则以体育游戏为主,如切西瓜、剁白菜、撅大脚和跳大绳等。室内游戏与户外游戏动静结合,需合理安排,交替进行。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实现了科学性与游戏性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第三,随机游戏与集体游戏相结合。随机游戏主要体现在实践的随机性上,教师可利用晨间、用餐前后或午睡前后等生活环节,随时随地开展游戏活动。可见,随机游戏具有随机性和灵活性强的特点。集体游戏是在全园统—安排时间进行的,小、中、大三个年龄段的孩子在教师的组织下开展着不同内容和形式的传统游戏。如此这般,不仅保证了幼儿游戏时间的充足性,还有助于营造浓厚的集体游戏氛围。

    第四,当地民间游戏与民族传统游戏相结合。我们把具有民族代表性的传统游戏吸纳进来,例如:具有南方少数民族风情的“跳竹竿”,汉族的“舞龙灯”和“踩高跷”,蒙古族的“摔跤”,等等。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感受到各民族的独特风情。

    传统的东西也要体现时代的脉搏。我们基于这一观点,给传统游戏融入现代教育思想,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改编与创新。例如:以儿童视角对游戏活动材料的创新,对玩法规则的创新,以及对场地布置的创新,等等。孩子天生就是游戏专家,我们尊重孩子的想法,鼓励支持他们的奇思妙想,以此激发游戏的深入和持续性。这也赋予了传统游戏以强大的生命力。

    二、不斷创新户外野趣游戏

    陈鹤琴先生认为,幼稚教育要适合中国国情。他反对幼儿教育的“外国病、花钱病和富贵病”。我园秉承“办低成本、高质量学前教育”的理念,利用园所自然条件,向边角、空中和地下“索要”场地,以乡土或废旧材料为素材,大胆引入多种充满童趣和野趣的、独具特色的户外野趣游戏。

    儿童户外野趣游戏主要包括攀爬游戏、平衡游戏、跑跳游戏、水上游戏、沙土游戏、建构游戏和军事游戏等。我们设置了多种有利于发展幼儿大小肌肉动作、增强体能、促进合作性行为发展的户外游戏活动。孩子们在真实的自然生态环境中独立选择,自主设计活动,并根据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自主开展游戏。

    幼儿园里依树而建的城堡树屋、八角亭和空中长廊等,都给孩子们带来了无限遐想的空间,俨然成了孩子们的童话世界。沙、土、水和积木是玩具中的“四大天王”,这种低结构的活动材料充满了干变万化的可能性。孩子们玩得更加尽兴,陶醉其中,乐此不疲。

    在户外自主游戏中,每一个游戏场地上的孩子都彰显了他们的个性和实力,他们娴熟的动作技能和坚强的毅力,展现了顽强、挑战、自信和勇敢的品质。他们在游戏中释放天性,玩出快乐与精彩。这也彰显了我园“宁可教子猛如狼,不可教子如绵羊;宁要黑乎乎的小老虎,不要白胖胖的小绵羊”的理念。

    三、室内外游戏相融合

    幼儿的学习是一个持续不间断的过程,如同一根主线将零散的知识连接成串,这样才有利于孩子自主建构知识体系。例如,教师在建构区开展“搭建桥梁”活动时,前期准备工作是发放调查表,让孩子和家长利用双休日去参观各种各样的桥。此外,教师在图书区里也投放了许多关于桥的书籍,供孩子们自由阅读。孩子们最喜欢搭建家乡利津的黄河大桥。黄河大桥属于斜拉桥,对桥墩、桥面和桥身有很高的要求,孩子们在一次次的搭建中发现并解决问题:桥墩用什么材料搭建会更牢固?桥面需要多宽才能保证车辆正常行驶?斜拉索搭建在哪个位置更合适?幼儿不断调整积木的形状,综合运用平铺、围合、镂空和架空等各项技能。

    游戏反思分享之后,我们会让孩子把游戏故事画出来,晚上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家长再用文字记录下来。如此,到了学期末,我们将所有的游戏故事装订成册,做成一本属于孩子的游戏故事书。孩子很有成就感,家长也更加理解何谓游戏,从孩子的成长中真正明白了什么叫玩中学、学中玩,自然会更加支持并配合幼儿园的工作。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我们带领孩子收集秋天收获的玉米和黄豆,玩“磨磨乐”游戏(磨玉米面或豆浆),然后在农家小院里煮玉米糊、熬豆浆。这体现了课程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我们还在美工区给玉米皮涂色,制作成草编或工艺插花,别有一番地域风味。吃完的玉米则成为“野战区”敌我对垒时的“手榴弹”。

    四、重视游戏课程教研

    陈鹤琴先生本着一切为儿童的教育理念,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儿童成长需要,不断推陈出新,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课程体系。我们的黄河口生态游戏结合陈鹤琴先生“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思想,坚持“幼儿为本”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我们每周三都会开展游戏化课程教研活动,以案例的形式深入研讨游戏中孩子的行为表现和游戏内容情节的开展,让课程从游戏中来,在游戏中生长,即在游戏中生成课程。教师专业的指导时刻跟进着幼儿,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我园教师也慢慢向学习型和研究型教师转变,能够在游戏中做到心中有目标、处处皆课程。

    正所谓,孩子是游戏的主人。我园地处黄河入海口,黄河有着奔腾不息、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势。在我园的黄河口生态游戏中,孩子们也有着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我们要培养“奔腾不息的黄河娃”,办有文化的幼儿园,做有根的教育,陪孩子走出属于自己的路。在幼儿教育的道路上,我们一直在不断前行。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