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形势下小学机器人教育意义的探讨
洪友金
摘 要 机器人教育的开展能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深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新形势下结合教学改革的全新要求,要加强对小学机器人教育的研究,形成对机器人教育的深刻认识,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本文将新形势下小学机器人教育意义作为研究对象,从多角度对具体教育意义进行了解析,希望能够为未来开展小学机器人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教育 机器人教育 教育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在对小学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为了重点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探索教学改革的实践活动中,就应该加强对机器人教育的重视,并通过开发结合应用机器人教育对学生实施创新化教学指导,使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从这一角度加以研究,能够看出在新形势下加强对小学机器人教育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能为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
1机器人教育
机器人技术具有跨专业强、高度综合性的特点,在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实现了对数学、力学、机械和电子、传感技术、自动控制等相关学科的综合应用。结合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对实践性课程教学进行分析,发现开展机器人教育能实现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科学素质得到强化,进而真正发挥出学生的创造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对机器人教育进行系统的研究,发现其主要是将机器人技术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体现出教育教学活动的科学化特征,通过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等,为人才培养工作的深入贯彻落实创造良好的条件。新时期,在全面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机器人教育的重视,并对机器人教育元素进行深入的挖掘,争取能创造更加科学的教育环境,丰富小学教育指导内容,为学生创造多元化的学习空间。
2新形势下组织开展小学机器人教育的重要意义
结合当前教育改革的现实需求,发现在小学教育实践中加强对机器人教育的重视,并对机器人教育进行开发和实践,能发挥出其重要作用,促进小学综合教育质量和效果的全面提高。具体对深入贯彻落实小学机器人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发现主要从以下方面得到适当的体现:
2.1有利于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的激发
综合考察机器人教育的实际情况,能够看出电脑机器人的制作和开发对学生动手实践的要求相对较高,需要学生完成对机器人模型的搭建,通过多种形式的组织,能够让学生体会独立学习的乐趣。在此过程中,教师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实际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都由学生完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得到充分的激发,能实现对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解析机器人教育的基本课程,能够看出其与传统的课程教学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教学中会涉及到机器人项目的设计、机器人的制作、机器人的调适,因此实践性较高,也能体现出学科综合性的特征,在组织开展机器人教育的过程中,只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问题的驱动下引导学生独立设计和组建,并进行深入的探索,才能突出学习效果,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会得到良好的培养。例如在结合“WRO机器人常规赛”相关项目活动中,小学教师就能够结合网站公布的主题为学生提供机器人套件,激发学生挖掘自身潜力,主动的探索、研究等,在反复调试和验证的基础上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锻炼,在有趣的实际教学情境中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全面提高教学活动的综合效果。可见在小学阶段的教学组织活动中,积极组织开展机器人教育,能实现对学生兴趣和热情的激发,辅助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索,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2.2能培养学生形成认真观察、细心探索的研究态度
机器人教育实际上与科学教育存在紧密的联系,因此对学生科学研究态度的要求相对较高,在机器人教育组织活动中,教师也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严谨学习态度的培养,因此可以说,加强对机器人教育的重视并对机器人教育活动进行合理的开发,对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细心探索的习惯以及学习态度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机器人教育活动变化方面的教学中,教师一般会要求学生能对机器人运动的基本情况细心观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加以培养。如在机器人运动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脱离轨迹的情况,此时教师要建议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排除环境光线的不良影响,认真观察和分析,对黑标高度位置进行模拟,进而对相关数据实施科学的计算,确保能在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发现机器人运行过程中脱离轨迹的原因,并进行合理的调整,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在开展机器人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保持认真细心的工作态度,系统解读红外线的影响、光线的变化情况以及机器人每次放置的位置等,确保能对涉及到的各项问题进行细致的探究和分析,保持平和的心态对研究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处理,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得到良好的培养,为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创造有利的条件。
2.3有利于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强化训练
机器人教育逻辑性相对较为明显,在组织开展机器人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会有意识的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以培养,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奠定学生学习基础。在具体开展机器人教育的过程中,机器人制作的全过程都存在相应的逻辑关系,不论是整体的构思、计划的设计、步骤的拟定还是机器人结构中齿轮的选择、位置的摆放,都(下转第90页)(上接第75页)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在教学组织活动中,合理对机器人教育进行开发和实践,也能逐步实现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如在组织学生参与“机器人探险”研究项目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设计探险机器人,要求机器人能够沿着教师规定的轨迹前进,并顺利的穿过设置的障碍,如河流、草地、斜坡等,最终达到目的地。在此教学任务实践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场地问题进行统筹研究,然后结合具体的情况对机器人进行设计,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对程序的编写和调试。此时,教师就要基于对逻辑关系的把握,系统分析项目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总结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基础上对问题的解决路径加以探究,不仅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会得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会得到强化训练,对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产生着相应的积极影响。
2.4能促进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强化
在传统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不够深入,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团结精神的培养,导致教学效果不好。而在小学教育活動中组织开展机器人教育,能为学生参与团队合作创造良好的平台,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团结和合作精神也会得到有效的培养,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产生着相应的积极影响。一般情况下,在机器人制作方面涉及到的内容相对较为广泛,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存在学习难度,所以需要教师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对问题进行探究,并为不同小组成员安排相应的学习和实践任务,让学生在相互合作的基础上摸索和发现有用的信息,并在小组范围内共享,最终在老师的支持和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完成学习任务。在这种小组合作形式的探究活动中,学生能够感受到团队的价值,并形成相应的成就感,对于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强化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能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起到辅助作用。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改革实践中,加强对机器人教育的探索,实现对机器人教育的有效开发,能使机器人教育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彰显,在助力小学教育实现现代化。智能化发展的同时,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也会得到良好的培养,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革新起到促进作用。因此新时期要正确认识机器人教育的重要性,并在未来研究中结合机器人教育的合理应用进行系统的探究,为小学教育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黄芹,陶云,王玉金等.中小学模块化机器人教育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8(07):113-119.
[2] 杨海漩,杨德刚.基于微课的中小学机器人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8(03):49-52.
[3] 王小根,张爽.面向创客教育的中小学机器人教学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6(08):116-121.
[4] 孙胜.浅谈机器人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8(2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