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 提升质量 增强全省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发展能力
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前教育推普及、义务教育促均衡、普通高中强内涵、特殊教育抓提升、教师教育求突破、体卫艺工作破难题、教研工作抓创新;加快推进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综合改革,抢抓机遇、科学发展,提升质量、促进公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更好地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
一、把方向,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基础教育承担着提高民族素质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奠基任务。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把立德树人始终作为指导和检验各项工作的最高准则,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采取有力措施,把立德树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一是要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要加强对广大师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继续深入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和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活动。重视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创新德育工作的形式与载体,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围绕“立德树人,以生为本”的师德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引导广大教师践行职业道德,潜心教书育人,推动落实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二是要深化课程改革。贯彻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继续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持续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不断完善课程体系,落实课程计划,做好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化的修订工作。要通过运用信息化手段,整合课程资源,完善课程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强化教师育人为本、实践取向和终身学习的理念。继续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推动“减负增效”,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三是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充分挖掘各地传统艺术资源,就地取材,不拘一格,提高学生良好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四是要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以治理违规补课、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招生、优化学生作业为重点,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继续开展“减负万里行”活动,加强对“减负”和规范办学行为情况的督察。完善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加快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绿色多元的素质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和全面、科学的教育工作评价体系。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推出一批“减负增效”的先进典型,引导家长乃至社会形成“减负”共识。
二、推普及,实施好学前教育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
一是要加快项目建设,扩大普惠资源。从今年起启动实施学前教育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继续实施学前教育重大项目。各地要不断完善并落实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和城市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政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提高幼儿园的覆盖率。力争再通过三年努力,使全省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5%以上,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二是要强化政府责任,加大财政投入。各地要研究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逐步建立学前教育成本分担和运行保障机制,合理确定公共财政对学前教育成本的分担比例。积极探索实施以奖代补方式调动基层发挥主观能动性,鼓励社会办学、民间投入、民办公助,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三是要加强规范管理,坚持科学保教。严格执行幼儿园《办园标准》和《管理办法》,继续做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抓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贯彻落实;深入开展省示范园创建活动,引领各级各类幼儿园注重内涵、突出特色、提升质量、科学发展。四是要尽快补足配齐幼儿教师。通过公开招聘、富余教师转岗、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补足配齐幼儿教师。按照教育部的部署,启动实施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攻坚计划。
三、促公平,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围绕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这一总要求,改革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和管理方式,促进教育公平。一是完善机制,指导和推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推进和奖惩机制,进一步明确各地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抓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创建工作。各地要充分利用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这一机制,推动落实县级政府责任,增加投入,改善条件,促进均衡。2014年有验收任务的县(市、区)要制定创建和迎检工作方案,按照评估验收标准,逐校排查,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逐一整改。二是创新机制,推动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促进各地落实《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督察、验收机制和媒体展示平台。召开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会,督促指导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的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到省定基本标准。做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装备类项目的评估验收等收尾工作。启动实施新一轮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指导各地加强城镇中小学校布局规划和建设,扩大城镇教育资源,努力化解“大班额”问题。三是继续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2014年要在继续搞好试点的同时,重点抓好试点成果的总结和推广工作。一些地方实行的学区制管理、集团化办学、城乡教育一体化、教师交流、绿色评价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在试点的基础上变成政策,在全省推行。
四、强内涵,破解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瓶颈
2014年普通高中教育将以“多样化、特色化”为抓手,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内涵发展。一是要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改善办学条件。积极推动学费标准调整工作,鼓励各地完善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保障机制,要按时保质保量完成2014年普通高中改造项目建设任务,以条件改善带动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二是要启动学校多样化发展试点,推动内涵发展。启动实施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改革试点学校创建工作,各地要积极探索、先行先试,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普通高中课程结构、教学方式、管理模式和评价标准改革。三是要创新服务管理举措,确保招生规范有序。各地要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信息化建设,完善中招信息服务平台,建立更加公开透明的中招招生运行体系。四是推进综合配套改革,推动创新发展。根据教育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方案,研究出台我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等配套改革实施方案。
五、兜底线,保障特殊困难群体接受教育权益
一是加强特殊教育。研究出台我省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贯彻实施意见,健全配套制度措施,完善服务保障机制,通过三年努力,初步建立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各地要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积极推动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示范校创建,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力争到2016年我省3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都建成一所符合国家建设标准的特殊教育学校。通过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特教学校就读、送教上门等措施扩大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规模,同时加快“两头延伸”,扩大残疾学生接受非义务教育的机会。要尊重残疾孩子的差异,全面推进个别化教育。进一步推进“医教结合”,提高残疾学生的康复水平和知识接受能力。加强普特融通,在推进随班就读的同时,适时组织特教学生到普通学校交流学习,逐步形成制度,促进融合教育的全面实施。加大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力度。二是继续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要把常住人口纳入城镇教育发展规划,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应入尽入”。要做好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升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等五厅局《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认真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各项工作。
六、求突破,深化教师教育改革
一是要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教师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围绕贯彻落实全省教师工作会议及省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全面深化教师教育综合领域改革,完善5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中小幼教师培训制度,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二是要落实政策,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继续实施“特岗计划” “农硕计划”及学前教育巡回支教试点工作。要加强特岗教师面试环节的学科性,并加大到村小、教学点的比例,以及体、音、美、信息技术等短缺学科教师的补充数量。同时,要认真做好2014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三是要深化改革,创新教师教育工作。制定我省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构建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积极推进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各地要加强与师范院校的沟通协作,通过“国培计划”和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以及“双导师制”的建设,共同推进高等学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幼儿园的协同创新。鼓励高校在师范类专业中开设特殊教育课程,培养师范生的全纳教育理念和指导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教学能力。四是要创新培训模式,大力加强教师培训工作。要依托“国培” “省培”,引导和启动“市培”,带动“县培”和“校培”,形成一体化管理、差异化培训的五级联动培训机制,着力构建中小学教师终身学习体系。继续实施中原名师培育工程,形成教师梯队建设体系。要深化教师培训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增强各级教育部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培训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五是继续开展省级示范性和标准化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创建工作。各市、县要加强指导,采取必要的倾斜政策,加大投入。六是认真做好高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等各项教师专项培训计划,推进中等师范学校博雅教育计划,继续做好教师教育各项技能与优质课大赛及援疆支教等各项工作。
七、破难题,促进体卫艺及国防教育工作健康发展
一是要认真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以“每天两个大课间”活动为基本平台,广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止跌向好。二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努力教会学生使用一两种乐器、培养一两项艺术爱好,提高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三是今年我省将组团参加全国第十二届学生运动会和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各地要提前布置,认真组织,积极配合。四是继续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8月份完成所有试点县学校食堂建设任务,9月份实现食堂提供完整午餐为主的供餐模式。各地要加大力度,提早着手,争取早日完成任务。五是组织开展青少年体质健康调研。按照教育部要求,我省将在18个省辖市、4所高校开展第七次河南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各地要认真组织,积极推进。六是组织实施第四轮中小学校食堂等级量化评定工作,并对前三轮一级食堂进行复查,建立动态管理机制。
八、抓创新,实现基础教研工作的转型升级
一是要创新教研内容,研究探索立体综合的育人模式。各地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及校本课程优秀成果评选等多种形式,积极推动教师对学科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的学习和研究,指导教师树立正确、科学的课程观,促进课程资源整合和优化。二是要创新评价方式,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各地教研部门要根据国家考试改革走向,加强研究,积极探索综合素质评价的新路径。三是要创新教研方式,搭建便捷高效的研修交流平台。各地要充分利用网络和名师的作用,积极搭建网络资源共享和交流平台,创新教师研修方式。四是要创新管理机制,保障教研工作规范运行。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精神,不断增强教研工作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服务的能力。我们正在研究制定标准化教研室建设标准和评估办法,开展市县教研室标准化建设评估,请各地根据自身建设情况,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研工作。
九、重应用,扎实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各地要按照去年年底召开的全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精神,强力推进。一是要加快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推动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上的广泛深入应用。启动实施“专递课堂” “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指导基础教育优质学校开设网络学校和名师课堂,扩大优质资源快速共享。探索构建有效机制,提高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二是加快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启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到2017年年底完成全省100多万名中小学教师新一轮提升培训。各地要积极发挥底部攻坚的作用,建立教师主动应用机制和学习效果即时监测机制,探索实施教师培训学分银行,提供针对性培训和训后跟踪服务,积极推进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统筹安排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与现有各类培训项目。
十、鸣警钟,全力做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
安全工作无小事。教育行政部门的同志必须牢固树立学生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的意识,牢牢绷紧学校安全这根弦。一是认真抓好安全教育。继续把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和预防溺水教育作为重点,把日常安全教育与季节性集中安全教育结合起来,开好安全教育课程,搞好专题教育活动和应急疏散演练,组织好安全教育日和安全月活动,加强督导和检查力度。继续实施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生命及安全教育教师培训工程。二是切实加强校车安全管理。继续落实《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组织好《河南省实施〈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办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推动并指导县(市、区)制定、完善校车服务方案,总结、探索校车运营模式。完善校车信息季报制度。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工作督察和隐患排查,配合公安、安监等部门,加强监管。三是做好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综治、公安等部门指导和督促学校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加强校园周边治理,加强对学生上下学重要时段的安全管理,确保师生安全。四是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和传染病防控,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做好2014年的基础教育、教师教育、体卫艺和教研工作,加快推进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重道远。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抢抓机遇、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节选自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刁玉华2月19日在全省基础教育暨教师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本栏责编 莫 荻)
一、把方向,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基础教育承担着提高民族素质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奠基任务。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把立德树人始终作为指导和检验各项工作的最高准则,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采取有力措施,把立德树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一是要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要加强对广大师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继续深入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和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活动。重视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创新德育工作的形式与载体,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围绕“立德树人,以生为本”的师德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引导广大教师践行职业道德,潜心教书育人,推动落实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二是要深化课程改革。贯彻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继续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持续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不断完善课程体系,落实课程计划,做好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化的修订工作。要通过运用信息化手段,整合课程资源,完善课程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强化教师育人为本、实践取向和终身学习的理念。继续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推动“减负增效”,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三是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充分挖掘各地传统艺术资源,就地取材,不拘一格,提高学生良好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四是要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以治理违规补课、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招生、优化学生作业为重点,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继续开展“减负万里行”活动,加强对“减负”和规范办学行为情况的督察。完善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加快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绿色多元的素质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和全面、科学的教育工作评价体系。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推出一批“减负增效”的先进典型,引导家长乃至社会形成“减负”共识。
二、推普及,实施好学前教育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
一是要加快项目建设,扩大普惠资源。从今年起启动实施学前教育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继续实施学前教育重大项目。各地要不断完善并落实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和城市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政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提高幼儿园的覆盖率。力争再通过三年努力,使全省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5%以上,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二是要强化政府责任,加大财政投入。各地要研究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逐步建立学前教育成本分担和运行保障机制,合理确定公共财政对学前教育成本的分担比例。积极探索实施以奖代补方式调动基层发挥主观能动性,鼓励社会办学、民间投入、民办公助,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三是要加强规范管理,坚持科学保教。严格执行幼儿园《办园标准》和《管理办法》,继续做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抓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贯彻落实;深入开展省示范园创建活动,引领各级各类幼儿园注重内涵、突出特色、提升质量、科学发展。四是要尽快补足配齐幼儿教师。通过公开招聘、富余教师转岗、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补足配齐幼儿教师。按照教育部的部署,启动实施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攻坚计划。
三、促公平,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围绕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这一总要求,改革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和管理方式,促进教育公平。一是完善机制,指导和推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推进和奖惩机制,进一步明确各地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抓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创建工作。各地要充分利用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这一机制,推动落实县级政府责任,增加投入,改善条件,促进均衡。2014年有验收任务的县(市、区)要制定创建和迎检工作方案,按照评估验收标准,逐校排查,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逐一整改。二是创新机制,推动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促进各地落实《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督察、验收机制和媒体展示平台。召开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会,督促指导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的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到省定基本标准。做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装备类项目的评估验收等收尾工作。启动实施新一轮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指导各地加强城镇中小学校布局规划和建设,扩大城镇教育资源,努力化解“大班额”问题。三是继续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2014年要在继续搞好试点的同时,重点抓好试点成果的总结和推广工作。一些地方实行的学区制管理、集团化办学、城乡教育一体化、教师交流、绿色评价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在试点的基础上变成政策,在全省推行。
四、强内涵,破解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瓶颈
2014年普通高中教育将以“多样化、特色化”为抓手,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内涵发展。一是要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改善办学条件。积极推动学费标准调整工作,鼓励各地完善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保障机制,要按时保质保量完成2014年普通高中改造项目建设任务,以条件改善带动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二是要启动学校多样化发展试点,推动内涵发展。启动实施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改革试点学校创建工作,各地要积极探索、先行先试,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普通高中课程结构、教学方式、管理模式和评价标准改革。三是要创新服务管理举措,确保招生规范有序。各地要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信息化建设,完善中招信息服务平台,建立更加公开透明的中招招生运行体系。四是推进综合配套改革,推动创新发展。根据教育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方案,研究出台我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等配套改革实施方案。
五、兜底线,保障特殊困难群体接受教育权益
一是加强特殊教育。研究出台我省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贯彻实施意见,健全配套制度措施,完善服务保障机制,通过三年努力,初步建立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各地要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积极推动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示范校创建,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力争到2016年我省3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都建成一所符合国家建设标准的特殊教育学校。通过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特教学校就读、送教上门等措施扩大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规模,同时加快“两头延伸”,扩大残疾学生接受非义务教育的机会。要尊重残疾孩子的差异,全面推进个别化教育。进一步推进“医教结合”,提高残疾学生的康复水平和知识接受能力。加强普特融通,在推进随班就读的同时,适时组织特教学生到普通学校交流学习,逐步形成制度,促进融合教育的全面实施。加大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力度。二是继续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要把常住人口纳入城镇教育发展规划,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应入尽入”。要做好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升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等五厅局《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认真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各项工作。
六、求突破,深化教师教育改革
一是要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教师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围绕贯彻落实全省教师工作会议及省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全面深化教师教育综合领域改革,完善5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中小幼教师培训制度,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二是要落实政策,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继续实施“特岗计划” “农硕计划”及学前教育巡回支教试点工作。要加强特岗教师面试环节的学科性,并加大到村小、教学点的比例,以及体、音、美、信息技术等短缺学科教师的补充数量。同时,要认真做好2014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三是要深化改革,创新教师教育工作。制定我省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构建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积极推进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各地要加强与师范院校的沟通协作,通过“国培计划”和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以及“双导师制”的建设,共同推进高等学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幼儿园的协同创新。鼓励高校在师范类专业中开设特殊教育课程,培养师范生的全纳教育理念和指导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教学能力。四是要创新培训模式,大力加强教师培训工作。要依托“国培” “省培”,引导和启动“市培”,带动“县培”和“校培”,形成一体化管理、差异化培训的五级联动培训机制,着力构建中小学教师终身学习体系。继续实施中原名师培育工程,形成教师梯队建设体系。要深化教师培训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增强各级教育部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培训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五是继续开展省级示范性和标准化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创建工作。各市、县要加强指导,采取必要的倾斜政策,加大投入。六是认真做好高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等各项教师专项培训计划,推进中等师范学校博雅教育计划,继续做好教师教育各项技能与优质课大赛及援疆支教等各项工作。
七、破难题,促进体卫艺及国防教育工作健康发展
一是要认真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以“每天两个大课间”活动为基本平台,广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止跌向好。二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努力教会学生使用一两种乐器、培养一两项艺术爱好,提高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三是今年我省将组团参加全国第十二届学生运动会和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各地要提前布置,认真组织,积极配合。四是继续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8月份完成所有试点县学校食堂建设任务,9月份实现食堂提供完整午餐为主的供餐模式。各地要加大力度,提早着手,争取早日完成任务。五是组织开展青少年体质健康调研。按照教育部要求,我省将在18个省辖市、4所高校开展第七次河南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各地要认真组织,积极推进。六是组织实施第四轮中小学校食堂等级量化评定工作,并对前三轮一级食堂进行复查,建立动态管理机制。
八、抓创新,实现基础教研工作的转型升级
一是要创新教研内容,研究探索立体综合的育人模式。各地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及校本课程优秀成果评选等多种形式,积极推动教师对学科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的学习和研究,指导教师树立正确、科学的课程观,促进课程资源整合和优化。二是要创新评价方式,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各地教研部门要根据国家考试改革走向,加强研究,积极探索综合素质评价的新路径。三是要创新教研方式,搭建便捷高效的研修交流平台。各地要充分利用网络和名师的作用,积极搭建网络资源共享和交流平台,创新教师研修方式。四是要创新管理机制,保障教研工作规范运行。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精神,不断增强教研工作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服务的能力。我们正在研究制定标准化教研室建设标准和评估办法,开展市县教研室标准化建设评估,请各地根据自身建设情况,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研工作。
九、重应用,扎实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各地要按照去年年底召开的全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精神,强力推进。一是要加快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推动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上的广泛深入应用。启动实施“专递课堂” “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指导基础教育优质学校开设网络学校和名师课堂,扩大优质资源快速共享。探索构建有效机制,提高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二是加快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启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到2017年年底完成全省100多万名中小学教师新一轮提升培训。各地要积极发挥底部攻坚的作用,建立教师主动应用机制和学习效果即时监测机制,探索实施教师培训学分银行,提供针对性培训和训后跟踪服务,积极推进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统筹安排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与现有各类培训项目。
十、鸣警钟,全力做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
安全工作无小事。教育行政部门的同志必须牢固树立学生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的意识,牢牢绷紧学校安全这根弦。一是认真抓好安全教育。继续把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和预防溺水教育作为重点,把日常安全教育与季节性集中安全教育结合起来,开好安全教育课程,搞好专题教育活动和应急疏散演练,组织好安全教育日和安全月活动,加强督导和检查力度。继续实施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生命及安全教育教师培训工程。二是切实加强校车安全管理。继续落实《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组织好《河南省实施〈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办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推动并指导县(市、区)制定、完善校车服务方案,总结、探索校车运营模式。完善校车信息季报制度。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工作督察和隐患排查,配合公安、安监等部门,加强监管。三是做好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综治、公安等部门指导和督促学校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加强校园周边治理,加强对学生上下学重要时段的安全管理,确保师生安全。四是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和传染病防控,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做好2014年的基础教育、教师教育、体卫艺和教研工作,加快推进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重道远。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抢抓机遇、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节选自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刁玉华2月19日在全省基础教育暨教师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本栏责编 莫 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