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舌尖上的春天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应让幼儿通过探索获得认知上的直接经验,并提出关于“科学探究”的建议:“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务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这也是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要求的体现。

    关键词:科学活动;多种感官;幼儿园教育;大班幼儿

    中图分类号:G42?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10-0070-02

    引 言

    生活即教育。如何让幼儿了解自身所处的生活环境?笔者尝试让幼儿到大自然中探索、认知,引导幼儿认识不同季节的常见植物,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人们的生活习惯,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的过程中积累直接经验。这也是践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的体现。

    一、活动背景

    南京人有一句俗语:“南京人‘不学好,一口米饭一口‘草。”这句俗语,既表明了南京人的生活习惯,又体现了南京人勤劳、爱探索的这一特点。这句话中的“草”指野菜,南京人喜欢到田野里寻找野菜。我园地处郊区,安全性较高,且生长着许多野菜。春天正是各种野菜蓬勃生长的时期,受《舌尖上的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启发,笔者设计了“舌尖上的春天”科学活动。幼儿在特定区域寻找野菜,获得活动体验,形成直接的认知经验,感受科学活动的快乐。

    二、活动目标

    (1)了解马齿苋、野蒜的外形特征及生长季节,学习正确辨认并采、摘野菜。

    (2)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比较、观察辨别马齿苋、野蒜的异同,知道野蒜的茎像球型。

    (3)在寻找及品尝马齿苋、野蒜的过程中体验探索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教师引导幼儿询问家长关于吃野菜的经历,了解这些野菜是怎样被制作成一道佳肴的。

    物质准备:实地寻找适宜全班幼儿探索,且有许多马齿苋、野蒜生长的空旷场地;为每位幼儿准备一把能挖野菜的小铲子、小袋子、摘菜用的小剪刀、一次性筷子、小盘子及炒菜用的作料。制作PPT,并准备马齿苋、野蒜的实物。

    四、活动过程

    1.看一看,认一认(班级)

    教师带领幼儿观看PPT,认识马齿苋、野蒜,了解它们是在春天生长的野菜。

    (1)出示野蒜图片,请幼儿观察认识其外形特征

    师:请小朋友们看看图片上的这个野菜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观察、讨论,说说它的外形特征)

    教师小结:它长得像草,有绿绿细长的叶子,白色的像球一样的茎,最后还有几根细细的根。

    师:谁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呢?(野蒜)

    (2)出示马齿苋图片,请幼儿观察认识其外形特征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个野菜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观察、讨论,相互间说说它的外形特征)

    教师小结:它长得像我们自然角上的多肉植物,红红肉肉的茎顺着地面生长,茎的两边长着绿绿的椭圆形的叶子,它的根在土里,细细的。

    (3)提问:野蒜和马齿苋有什么不同(叶子、茎、根一一对比)

    叶子的不同:野蒜的叶子细长,很像草,而马齿苋的叶子呈椭圆形,肉肉的。

    茎的不同:野蒜的茎长在土里,像一个球,呈白色;马齿苋的茎呈红色稍微带点绿色,在地面上生长,茎和它的叶子一样也是肉肉的。

    根的不同:野蒜的根是白色的,马齿苋的根呈咖啡色。

    (4)闻一闻,告诉你身边的小朋友,它们都是什么味道的(实物)

    教师小结:野蒜,有一种葱的香香的气味;马齿苋没有特殊的气味,和一般的野草气味差不多。

    提问:它们生长在什么季节呢?(春天)

    2.找一找,采一采(户外)

    师:今天我们就到野外挖野菜,我要看看谁能认识马齿苋、野蒜?谁又能学会挖马齿苋、野蒜?

    (教师检查幼儿的衣服、鞋子及挖野菜所需要工具。对幼儿行走过程提要求)

    (1)以组为单位寻找马齿苋、野蒜并挖马齿苋、野蒜

    师幼到达选好的地点,教师一一出示野蒜、马齿苋等实物。

    师:小朋友,你们能说出它的名字吗?现在我们这里有许多马齿苋、野蒜,请小朋友好好找找马齿苋、野蒜,并把它们挖起来。认识马齿苋、野蒜的小朋友要教会不认识的小朋友。(幼儿边寻找野菜、挖野菜,边互相交流)

    (2)请挖到马齿苋和野蒜的小朋友说说挖马齿苋与挖野蒜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幼儿说出自己的经验)

    教师小结:马齿苋的根不好吃,挖马齿苋时应尽量把根挖短点。野蒜的精华在下面的像球一样的茎上面,要尽量挖深些才能把蒜头挖出来。

    3.做一做,尝一尝(班级)

    (1)幼儿根据要求分类摆放野菜

    师:今天我们挖了很多马齿苋、野蒜,现在我们要把所有野菜分类摆放,分的时候要相互检查马齿苋、野蒜是不是对的。辨认野蒜时,除了看它的外形特征,还可以利用它的什么特征来辨认?(气味,幼儿分类摆放时相互检验、交流)

    (2)以组为单位,幼儿摘菜,教师巡回指导

    师:我们挖来的野菜要不要摘菜呢?怎样摘菜呢?

    教师分别以马齿苋和野蒜为例,让幼儿介绍并示范如何摘菜。

    教師小结:摘菜时,我们要摘除野菜的根,还要摘除野菜已经发黄的叶子,最后将摘好的两种野菜分别摆放。

    (3)教师应组织幼儿讨论马齿苋和野蒜的吃法,并分别准备材料

    师:老师已经洗好了马齿苋和野蒜,应该怎样吃呢? 请小朋友们说说自己设计的烹饪方法和需要用的作料。

    教师带领幼儿以组为单位相互交流烹饪方法,并把本组经过商讨后的烹饪方法,从原材料的准备到烹制过程用图标记录下来。

    (4)以组为单位根据图标烹饪,教师进行指导

    延伸活动:让幼儿回家和家长一起探讨这两种野菜不同的吃法;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寻找、烹制更多的春天生长的野菜。

    五、活动分析与反思

    1.强化幼儿的体验感受,顺应幼儿的学习方式

    皮亚杰认为,儿童是通过自身探索来学习的[1]。在本次活动中,笔者借助PPT,引导幼儿用眼睛看一看,认识马齿苋、野蒜的外形特征;并借助实物让幼儿闻一闻,感知这两种野菜的气味;再借助品尝野菜等一系列活动,让幼儿对马齿苋、野蒜形成完整、深刻的印象。特别是最后的品尝环节,给幼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多讨论、交流,深化幼儿的学习过程

    在活动中,幼儿交流观察图片、寻找野菜的过程和烹饪方法及加工作料的准备等内容,对马齿苋、野蒜产生更深入的了解。幼儿在活动中不只是了解两种野菜,更是了解了周围人的生活习俗。

    3.多操作,深化幼儿对内容的理解

    在活动中,幼儿的多操作性,使活动的民主性得到了充分体现。教师作为活动的有效观察者和支持者,和幼儿一起准备探索的工具,引导幼儿积极探索。幼儿操作时,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幼儿,使幼儿经过寻找野菜→挖野菜→烹制野菜→品尝野菜的完整操作活动,让幼儿在亲身经历与质疑中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获得这两种野菜从外形特征到烹制后口味的具体知识。幼儿对这两种野菜的认知不断加深,并逐渐形成完整的认知。

    4.多观察、比较,巩固幼儿的学习结论

    幼儿对知识的掌握,不仅源于自身的学习,还有赖于多种途径的巩固学习。在活动中,幼儿通过对野菜的外形和气味、挖野菜的方法和品尝野菜味道的观察、比较,对两种野菜形成深刻的认知。

    六、活动体会

    周围人的生活、大自然的植物作为幼儿的认知对象,能够丰富幼儿探索的空间。教师该如何把握这一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呢?

    1.让兴趣引领幼儿观察、探索

    大自然神奇而有趣。当幼儿走出活动室进行探索时,容易被外界的其他事物吸引而转移注意力,这要求教师为幼儿设计充实、有趣的任务。这个任务要以幼儿现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用幼儿熟悉的事物为教材,以幼儿的兴趣为根基,让幼儿始终围绕活动目标,自觉开展活动。

    2.活动的环节不能形式化,不能给幼儿人为设置障碍

    野外探索活动,要目标明确、认知内容直观,确保幼儿能够通过努力来实现目标。在活动中,教师应避免设置一些让幼儿感到难以完成目标的障碍。更为重要的是,活动环节不能形式化,应让幼儿通过实实在在的探索、认知,加深对现实生活的理解。

    3.重视活动中幼儿的相互帮助,发挥相互指导的作用

    幼儿教育强调“幼儿在前,教师在后”。这是指教师应注重幼儿的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观察者、支持者。在幼儿的探索学习活动过程中,同伴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必不可少。在此次活动中,幼儿抓住马齿苋、野蒜的特征,把图片中的马齿苋、野蒜与现实中的马齿苋、野蒜特征相结合,从而自己动手找到马齿苋、野蒜,这是幼儿学习能力的一大飞跃。幼儿能从自己的角度说出自己的理解,幫助同伴学习,这既能弥补教师指导的不足,又能使帮助者在指导同伴过程中巩固自己的正确认知。

    4.野外自然状态下的探索活动的准备要充足

    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幼儿即将开展探索活动的环境,选择绝对安全的地点,以确保活动任务能够顺利完成。在时间上,教师需要留出充分的时间保证幼儿完成探索活动。同时,教师应准备在活动过程中的生活必需品,让幼儿穿着利于活动的服装。

    结 语

    总之,幼儿对自然与社会的探索、认知是其感知环境的重要途径。教师只有充分把握让幼儿融入社会的思想,从幼儿的学习特点出发,才能使幼儿活动变得鲜活、有趣。

    [参考文献]

    吴雯.浅谈科学活动中大班幼儿探索能力的培养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01):240.

    作者简介:何宗桂(1966.1—),女,江苏南京人,大专学历,园长,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