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的故事 严酷的现实

    邢海强

    【摘要】《变形记》用传统的阅读方法很难解读,它对读者是一种智力情感上的挑战。《变形记》是一个现代寓言,我们能从中清楚地捕捉到它的深刻寓意。

    【关键词】《变形记》;寓言;阅读方法

    阅读卡夫卡的《变形记》,对读者是一种智力、情感上的挑战,因为它是文学上的一个变数,很陌生,用传统的阅读方法很难解读。在《变形记》的开头,作者没交代任何原因,简直是祸从天降:“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显然,故事是在一个荒诞的情境中展开的。读者都知道这是一派胡言,从来没有人变甲虫这种事。但小说拥有自由想象的特权,这个自由没什么边界。卡夫卡的小说“是梦与真实的绝妙混合。既有对现代社会最清醒的审视,又有最疯狂的想象”。所以如果我们联想一下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事情,当我们被一些谁也无法预料、无法逃避的境况所决定时,生活的荒诞与这个故事的荒诞就有了一种比拟的联系,那么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就尖锐了:当我们突然无法动弹,在完全无能为力,丧失了人的一切自主性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办?卡夫卡的小说带出了我们深深的忧虑。显然,在如此荒诞的突变中,卡夫卡敏锐地觉察到现实生活某些带本质性的问题,才用这种象征、夸张甚至荒诞的手法加以表现。

    这是个令人心悸的问题。格里高尔这个小职员为了养家糊口,终日奔波在外,被公司看作安分守己、稳当可靠的雇员。他渴望有一天能摆脱这种苦役,但没等到时来运转,他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完全不能动弹了。然而即使变成了甲虫,格里高尔还想起来赶火车上班,还想着拼命工作去还债,还战战兢兢想乞求上门威逼的秘书主任允许他继续为公司效力。可见,格里高尔不但逃不脱外界的巨大压力,也逃不脱内心的束缚与规范。如果大家有兴趣仔细揣摩下去,就会发现,每个描写格里高尔心理的片段背后都包含了现代人的心理:被关在房子里的格里高尔总是没完没了地担心可怕的或有害的事情就要发生了。这种恐惧焦虑的情绪状态无疑是一种对现实的担忧与害怕——这种危机感、孤独感、压抑感、灾难感正是现代社会的普遍的心理病症。卡夫卡给当代人指出了痛苦所在。许多评论家纷纷把卡夫卡的小说解释为一种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人被异化的政治寓言,实际上,卡夫卡始终站得比政治更高,他的批判具有超出政治而达到对人生思考的意义,因为他看到了现代人最深刻的精神危机。

    格里高尔的突变,引起了家里人对他的强烈反应。家,总是被人们形容为一个温馨的避风港湾。然而,当家中有一个无法动弹,完全无能为力,丧失了人的一切自主性的“虫”时,家中其他成员怎么办呢?这是一个尖锐的问题,也是个十分现实的问题。人类对待有血缘关系的同类,何以会如此铁石心肠呢?因为受难的格里高尔在萨姆沙夫妇和葛蕾特的眼中根本不是人,而是“虫”,他丢了他们的脸,成了他们的累赘,他们恨之入骨,以冷酷的态度看待“虫”,以残酷的方法心安理得地随意处治“虫”。甲虫在卡夫卡那里正代表着人被赶出了“人”的社会。当然格里高尔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变成甲虫之后,脑子里还在想着公司,想着家,他还想苦苦挣扎着返回“人”的生活之中,那么努力地、白费力气地却是令人感动地要维护自己人格的完整。这人变为虫的经历,深刻揭示了社会对异己的排斥和厌恶。卡夫卡采用这种变形、夸张、象征和怪诞的很富于刺激性的外观,就是要引起人们的震惊,让人们品味出作品超乎寻常的意义来。

    《变形记》是一个现代寓言。我们可以从里面清清楚楚捕捉到它的寓意:现代文明把人异化成了经济动物,当人不再能够给家里给单位带来财富时,便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