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

    绳海静

    

    

    

    游戏是儿童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能否针对幼儿在自主性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适宜性的支持,是保证幼儿游戏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需要创设合理的游戏环境,投放适宜的游戏材料,建立起对幼儿自主游戏特点和价值的深刻理解,并做好对幼儿游戏问题的细致观察,如此才能更好地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有意义的学习与发展。我国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倡:“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我们应重视儿童的兴趣和活动,帮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和成长。

    区域游戏是教师根据幼儿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进行探索与交往。近十年来,我园基于“区域游戏”的课题研究,不断发挥区域游戏价值,支持儿童自主探究。

    我园的“区域游戏”课题研究历经了以下三个阶段:“区域游戏1.0版”围绕“活动区玩具材料和指导策略”,从目标化的区域材料投放入手,涉及幼儿园常见的八大区域,总结并梳理出适宜小、中、大班的《幼儿园活动区材料的投放与教师指导建议》;“区域游戏2.0版”围绕“幼儿园区域游戏有效指导策略”,从教师观察人手,运用“观察工具箱”,在区域游戏中对幼儿进行有效观察相指导,并出版了《走进孩子的游戏世界——幼儿园区域游戏指导策略》系列丛书;基于以上研究基础,我们步入“区域游戏3.0版”,即探究“创新区域游戏模式协同促进儿童自主性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依据幼儿园区域游戏范围归结出以下三种区域合作类型:

    第一,超班级的宏观区域间合作。宏观区域是指超脱于班级而又小于幼儿园的各部门结成的区域联合体。这种类型区域间合作的最大特点是广泛利用园所各个区域内的资源,利用全体教职工的教育力量,创设良好的活动基地,并形成全园性的教育合力。

    第二,毗邻班级的次区域间合作。次区域是指跨越班级互动的区域活动,幼儿离开自己的班级到其他班级参加游戏,共享教育资源,扩大活动范围,形成班级间的资源合力。

    第三,班级内部的微观区域间合作。微观区域是指基于班级内幼儿的游戏需要,打通班级区域间的界线,多角度增加互动机会,形成区域间的互动合力。

    近年来,随着诸多幼教学者对“游戏精神”和幼儿园课程价值的提倡,以及对当前幼儿园“小学化”问题的批判,我国多所幼儿园掀起对一些西方国家“基于游戏的课程模式”(如高瞻课程)的学习热潮,并广泛开展了幼儿自主性区域游戏活动,为幼儿一日生活创设了丰富的游戏区域和材料。然而,这仅仅为幼儿游戏提供了基础的物质条件,除此之外,我们还要重视幼儿游戏的质量,帮助幼儿在游戏中促进自身生活经验、游戏技能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让游戏活动成为实现幼儿“有意义学习”的真课程。

    为此,我们打破固有班级区域游戏模式,充分发挥环境、材料、同伴和资源的价值,注重领域之间和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与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区域游戏的“四模式”与“四途径”,让幼儿在丰富有益的环境中充分感知、操作和探索,促进其同伴交往与合作能力,打破班级的界线,破除室内外的界线,积极利用社会资源,有效地支持并促进幼儿自主发展。

    一、区域游戏的“四模式”

    模式一:基于班级内的区域游残活动

    基于班级内的区域游戏活动,主要有以下四种表现方式:

    第一,班级互动式区域活动,主要以一个区域带动其他各区域联动。例如,由一串糖葫芦引发的区域联动。在区域游戏中,幼儿由买糖葫芦的游戏拓展为开设北京小吃店。再后来,表演区围绕北京传统艺术与小吃店展开联动,出现了制票、买票等延伸活动。

    第二,以班级主题活动进行的区域连接,主题活动内容紧密对接幼儿区域游戏。例如,在大1班开展的“超级西游记”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围绕主题进行自主计划,为表达“三打白骨精”这一场景做了充分准备,在区域游戏中分工合作,他们的自主计划引领游戏向纵深发展。

    第三,将某种材料在各个区域加以多元化运用。例如,我们在大班美工区投入各种材质的绳子,用以多种编织活动,然后将其延伸到科学区,运用绳子开展一些小实验;延伸到建构区,运用绳子的各种造型连接建筑物;等等。这些多元化的应用甚至吸引了其他班级前来观赏、学习,这些私人定制的绳艺作品激发了幼儿自主进行深度学习。

    第四,生成班级自主区,为儿童的发展“留白”。我们在班级生成“自主区”完全是尊重并支持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玩什么”和“怎么玩”。“自主区”和其他区域共生共存,游戏的长度、广度和深度由幼儿决定,他们可以“走进来”亦可“走出去”。这种“留白”形式为幼儿的自主表达提供了更加自由的环境和氛围,教师的支持、合作和引导由显性逐渐走向隐性。

    模式二:备年级共享式区域活动

    各年级组在各个班级设计重点区域,每周开展“走班”式的活动,扩大学习资源,促进幼儿自主发展的多种需求。此外,我们还有“以大带小”的年级互动或根据各个班级的共享需要开展的互动等。我们积极运用各种资源,发挥同伴作用,给幼儿带来更加丰富的感知、操作和体验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仔细观察并记录幼儿的语言和行为,通过教研的方式不断改进区域环境和材料,改善指导策略。

    模式三:全园联动式区域活动

    在全园开展的区域主题游戏中,教师会根据季节特点、传统节日或幼儿园特色,充分发挥家长和社会资源,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例如,“你好幼儿园”小班幼儿入园适应拓展活动、“超级西游记”室内外拓展游戏、“森林探险”亲子户外活动等,充分体现出幼兒是学习的主体,注重游戏的过程而非结果。

    模式四:户外区域自主游残

    在时间安排上,户外区域自主游戏与室内游戏时间保持同步。在形式上,户外区域自主游戏基于室内游戏经验,顺应幼儿的发展需要,充分体现了自由、自发、自主。在材料支持上,户外区域自主游戏则是随着幼儿自主游戏的进展不断予以调整、补充和完善。

    二、区域游戏的“四途径”

    途径一:巧用低结构材料

    我们可以巧妙运用低结构材料,如自然物、半成品材料或者某些玩具材料等,并鼓励幼儿思考多种玩法,打破区域界线,创新游戏内容。幼儿运用建构区的积木搭建作品展示架,运用万能轻砖(纸质立体积木)在表演区搭建舞台或露营车,等等。

    途径二:主题游残联动

    主题游戏联动打破了领域和区域的界线。开展主题游戏能够促进幼儿深度学习。例如,各区域共同为“超级西游记”的演出进行准备,“小工具大应用”在各区域中的应用为大家带来的便捷与高效。

    途径三:区域整合延伸

    区域整合延伸包括公共区域与班级联动、展室内外联动和“大带小”活动等。例如:班级“照相馆”可以在公共区域摄像,也可以在户外取景拍摄;中、大班的小朋友可以在幼儿园公共区域的棋类区对弈;中、大班幼儿可以带领小班幼儿进行阅读和角色表演游戏;等等。类似这般打破空间和年龄限制的活动在区域游戏中已然成为常态。

    途径四:定向拓展

    定向拓展包括运用小组识图或现代化导航手段开展“走出园所,走向社区”或亲子共享主题拓展游戏活动等。定向拓展活动帮助我们更加充分地利用室内外空间和社会资源。定向游戏中有健康主题,也有社会合作交往主题,还有各个领域相融合的主题等。在研究中,我们赋予区域游戏更多的灵活性,会根据天气情况、园所实际和幼儿的兴趣需要及时调整游戏内容,不仅促进了师幼对“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理解,也让其进一步感知“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方法论和课程观。

    我们开展自主游戏绝非形式上的简单改变。无论是基于班级、年级还是全园层面的自主游戏活动,都要尊重儿童的兴趣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注重各个领域的整合,而不是彰显教师的意志。在促进幼儿自主性有效途径的研究与应用中,并没有既定的节奏,我们仍然要遵循幼儿发展的需要,注重其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品质的培养。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